自從孩子開始上學之後,最擔心孩子成績的,無非就是他的父母了。假如學生的成績很好,那麼父母每天便對他笑臉相迎。但是學生成績不好的話,估計父母就會冷言冷語地進行嘲諷了,嚴重一點直接動手教訓都是可能的。而學生的成績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有時也會出現下降,甚至直接從學霸變成學渣都是可能的。那麼這種情況出現,除了學生自身因素之外,還有沒有外界原因呢?答案是肯定有的。
這些外界因素主要是來自於學生父母以及老師。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父母會成為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
首先就是父母對於自家的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只要學生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那麼就會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讓別人覺得滿意,這樣很容易就會對自己失望,產生厭學的情緒,學習成績下降自然也不奇怪了。
除了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之外,父母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影響最大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做比較了。一旦自家孩子成績不好了,他們就喜歡把其他優秀孩子的成績拿過來跟他作比較,還認為這樣是可以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有好勝心,只會讓他自卑,產生厭學的情緒。
還有一部分父母比較嚴格,對孩子施行高壓管理,認為除了學校的任務之外,自己還需要給孩子布置其它任務。如此一來,孩子便沒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每天的生活就只有學習而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下降也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除了父母之外,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的重要因素。假如說老師對於學生過度高壓,過度的批評和懲罰學生,那麼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牴觸的心理。從厭惡這個老師開始,變成厭惡這個學科,成績從學霸變成學渣夜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本文編輯:學生
(圖片來源網絡 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