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在初中的時候明明是屬於學霸類型的學生,但是上到高中後,卻慢慢變成了「學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類似這樣的疑問,曾經不止一個家長問過我,每當看到家長們那種焦慮的表情時,我都很理解家長的心情。畢竟在初中時自己的孩子,是那麼的優秀,是學校裡面的學霸,但一到高中後,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學渣」。這種落差不但學生本身受不了,家長也同樣接受不了,因此我很理解這些家長的心理感受。
那麼,為什麼這些學生,在初中時是學霸,到了高中後便由學霸,變為「學渣」了呢?這裡可能很多家長,甚至是學生本人都不太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其實讓學生,由初中學霸,變為高中「學渣」,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很好,但一到高中後,成績便直線下降,這裡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習節奏沒有把把握好。
主要體現在下面這二點:
對策:首先,要從心態上來調整自己,讓自己從初中的那種寬鬆的學習節奏上脫離出來,然後進入到高中那種比較快的學習節奏上來。其次,要依據個人的學習特點與成績,在高中階段重新打造自己的學習節奏。
在初中階段,由於學習時間比較充足,老師在授課時,往往會採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會對於一些關鍵知識點反覆講解,並且會用比較多的時間來具體輔導學生,這樣學生便能很容易加深對於知識點的理解。
但是,到高中階段後,由於學習內容的增加,老師的課程安排便會比初中緊密很多。這個時候,老師在授課時就會更加注重知識點的深入分析,並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這個時候反覆講解的授課方式便減少了。
因此,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習慣了老師的授課方式,但到了高中後,老師的授課方式一下子完全不同了。這個時候便會很容易造成學生,在課堂上難以跟上老師的授課節奏,在課後難以消化老師所講到的知識點,從而造成成績不斷下降,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初中學霸,變成了高中的「學渣」。
對策:在進入高中階段後,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自己儘快地去適應新老師的授課方式,因為只有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腳步,才能讓自己在高中這一個學習新階段中,不落後於他人。
在初中階段,可能你只需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背熟好各個知識點,認真默記好一些課本重要內容,就能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但是如果上了高中後,你還是用這套學習方法去對付,那麼你的成績,就有可能會由初中的學霸,變成為高中的「學渣」了。
因為在高中階段,知識的學習總量很大,比如,初中英語單詞量才一千多個,但到了高中後就上升到了三千多個;比如,高中的數學知識量,就要比初中的高很多,難很多。如果這個時候,學生還只是簡單地依靠硬背知識點的學習方式,來對付高中課程,自然便會有一種「撞牆」的感覺。
對策:由於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總量加大,知識難度加大,那麼在自主學習能力這塊,學生便要克服初中階段那種單純的死記硬背、重記憶輕理解的學習方式。這個時候,學生更應當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獨立學習,學會獨立分析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了後,自然便能快速跟上老師的授課節奏,成績也會相應的不斷提高。
上面所說的這三點,便是造成很多學生由初中學霸,變為高中「學渣」的主要原因。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不管在初中階段,曾經是學霸,還是學渣,當上到高中後,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學習心態。
所以,在學習上,最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學習心態,才能讓自己的學習成績穩步提高,才能讓自己的將來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學,才能讓自己的夢想不僅僅是夢,而是可實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