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喜歡霸權別國: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

2021-02-07 遇見三山




本文為作者的閱讀筆記。



美國為什麼在自己國內民主,卻屢屢喜歡霸權別國?


沒有一個天生霸權的國家,霸權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英法等國為何又願意跟在美國屁股後面?


溫故而知新,溫習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如何更好地解讀現實。一起來溫習一下「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吧。



首先何為「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總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遭到了徹底失敗,而英、法的力量也嚴重削弱,只有美國依仗其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經濟、軍事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統治地位。同時,蘇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在世界上亦佔據了一席之地。星條旗與鐮刀錘子旗同時飄揚。


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國務院,聲稱由於國內經濟困難,3月31日之後,英國無法再給希臘和土耳其以經濟和軍事的援助,希望美國繼續給予援助。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國情諮文,發表了敵視社會主義國家的講話。國會兩院經過辯論後,分別於4月22日和5月8日通過關於援助希臘、土耳其的法案,撥款4億美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政府,幫助它們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杜魯門主義」是對別國內政的幹涉,被學者認為是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


援助希臘、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國要接替英國,填補東地中海的真空;並指出任何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一邊是「極權政體」,一邊是「自由國家」,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因而宣布「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人或外來壓力的徵服企圖的自由民族」,即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


杜魯門還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影響不僅遠及東方,而且遠及西方」。也就是說,諮文初步闡述了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其影響將不僅是東方,還將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這就是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早期說法。因此,他要求國會立即採取果斷行動,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1947年5月22日,杜魯門正式籤署《援助希、土法案》。根據該法案,1947~1950年,美國援助希、土兩國6.59億美元。由美國出錢出槍,重新武裝和改編希臘政府軍隊。


1949年,在美軍軍官指揮下撲滅了希臘人民革命。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與美國當時實行的馬歇爾計劃共同構成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標誌著美蘇在二戰中的同盟關係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也標誌著美國作為戰後第一大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確立。


在此後長達30年的時間內,杜魯門主義一直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並起著支配性作用。




再看何為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




30年代初的大蕭條使不少美國人相信完全自由的、缺乏政府干預的市場無法保證經濟的穩定和健康增長。許多當初制定羅斯福新政政策的人認為應該將美國政府干預經濟的經驗應用於歐洲的戰後重建中。與此同時,1929年的經濟危機也證明了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對經濟的危害,這更堅定了人們對歐洲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的需求。


在以上的種種背景之下,馬歇爾計劃——一個旨在幫助美國的歐洲盟國恢復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遭受毀壞的經濟、同時遏止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擴張的計劃,就正式出爐了。它的官方名字是「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因其主要提出者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


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


在戰爭中唯一一個基礎設施沒有遭到明顯破壞的正是美國。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要晚參戰,而且本土所受的損失也有限。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作為其農業和工業的堅固基石依然完好無損,其經濟也仍然充滿活力。


戰爭期間美國的工業為本國和它的盟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國經濟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增長最快速的一段時期。戰後,這些工廠又很快轉入了民用生產,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短缺很快被消費開支的爆炸性增長所代替。不過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還要依賴貿易,長期的繁榮也需要有輸出這些商品的市場。而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被歐洲人用來進口來自美國的工業品和原料的。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後文將提到馬歇爾計劃理論上包括了整個德國,而並非僅是聯邦德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裡,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係。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歷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關稅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繫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有某種意見認為,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復,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臺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


從計劃一開始,馬歇爾計劃的絕大多數參與國政府就已明白,他們永遠不用向美國歸還這筆對應基金的款項。最終這筆款項餘額大多被編入本國的財政預算,然後從此「消失」。




德國


不過德國卻是一個例外。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同,一開始美國便規定德國必須在日後歸還所有援助款項。不過在籤訂1953年的倫敦債務協定(London debts agreement)之後,德國須償還的援助金額已被削減到了10億美元。


自1951年7月1日之後,德國從馬歇爾計劃中獲得的援助共折合2.7億美元,而他們只需向華盛頓的美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償還其中的1690萬美元。事實上,在1953年之前德國政府都不清楚他們需要向美國償還多少數目的款項。他們強調援助資金只以生息貸款(interest-bearing loans)的形式進入民間,因此能夠保證資產只增長而不縮水。同時,作為貸款方的銀行要負責監察整個貸款程序。而這些來自於馬歇爾計劃的貸款主要用於資助中小企業。


直到1971年6月,聯邦德國政府終於以分期形式向美國償還完畢了最後一筆援助債務。與其它國家不同的是,用於償還債務的資金並不來自於本國的歐洲復興計劃基金,而是由聯邦德國中央政府預算專門撥款。



西班牙


很多在二戰中遭受很大破壞的地區並沒有從馬歇爾計劃中受益。西歐主要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該計劃的就是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在二戰後,該國仍然繼續著其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同時嚴格控制貨幣發行、堅持配額制度。而這些政策並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有太多起色。隨著冷戰的進一步深入,美國開始重新考慮西班牙在其戰略體系中的地位。終於在1951年,美國將西班牙接納為它的盟國。而在之後的十餘年裡,西班牙也確實從美國處得到了頗為可觀的援助,但這還是無法與其他那些參與了馬歇爾計劃的鄰國得到的大量美元相提並論。



日本


在戰爭中所受的破壞也相當嚴重。不過在戰後初期,從美國國會到普通民眾,對於日本遠沒有像他們對歐洲那麼有同情心。而且對美國來說,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太大戰略和經濟上的價值。因此美國沒有針對日本制定任何大規模的重建計劃,而日本在1950年之前的經濟恢復也比較緩慢。然而在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日本馬上成為了聯合國軍軍事行動的主要基地以及各種產品的重要來源。眾所周知的豐田汽車(Toyota)便是一個典型。在1950年6月,豐田的卡車產量總共只有300輛,幾乎到了關門歇業的邊緣。而戰爭的頭一個月,他們就接到了超過5000輛的軍事訂單,這直接使豐田公司起死回生。在韓戰進行的三年時間裡,日本經濟從外部獲得了充分的注入資金,這要遠遠多於那些參與馬歇爾計劃的國家所獲得的援助資金數額。


加拿大


則與美國比較類似——同樣在戰爭中沒有遭到多少破壞,且在1945年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與美國經濟相比,加拿大的經濟更加依賴於歐洲的貿易。因此在戰爭結束後,加拿大的經濟開始顯露出陷入困境的徵兆。於是在1948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馬歇爾計劃的預備條款,規定允許撥出一部分援助資金,以用於從加拿大輸入商品。這一新的補充條款確保了加拿大經濟的健康運行。僅在這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加拿大就從中獲得了超過十億美元的收益。


當然,不少經濟學家指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夠在歐洲取得顯著成效,是因為歐洲本身經濟發展程度就比較高,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即使他們受到了戰爭的破壞,這些國家依然擁有比較完整的基礎設施,以及有較高的文化和技術素質的勞動力。


希望以上文字對您深度解讀今日美國為何出兵敘利亞,英法又為何緊緊跟隨等等現實有一定幫助。


以上資料引用百度。


2018.4.18三山於長治課間


————————

最近我的開課通知(點擊藍色字體報名):

3.23          《九型人格》

4.17:    三山九型(山西長治)

4.20          《自我教練》

4.27晚    寧波迪賽EMBA九型講座


2018.4.28晚8:00-9:00  《九型人格導修》

2018.4.29晚8:00-9:00  《自我教練導修》

導修免費


報名諮詢: 



商務合作諮詢歡迎點擊:

推廣&合作:用等待一朵花開的緩慢耐心

公眾號文章內容喜馬拉雅電臺搜「遇見三山」收聽。

《遇見三山》目錄

合作&諮詢:13905812753 煒程

  微信:william2187968

推廣&合作:用等待一朵花開的緩慢耐心

--------

掃碼可購買我的新書

《金融人札記》《九型人格》《自我教練》



相關焦點

  • 淺析馬歇爾計劃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以馬歇爾等人為代表的美國政治家認為,要想實現歐洲復興,必須建立一個歐洲各國能夠負起責任的多邊框架以推動歐洲自助復興計劃的實施,框架內各國需要制定明確的經濟恢復目標並接受美國的援助和監督,最終實現歐洲的整體復興並不再依賴美國援助。
  • 馬歇爾計劃是什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比喻什麼?
    「馬歇爾計劃」有借鑑意義「馬歇爾計劃」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它始於二戰後的1948年4月,旨在幫助歐洲國家戰後重建。在該計劃實施的四個財政年度,美國向西歐國家提供從食品、設備、原材料等各類實物到工程、技術、贈款、貸款等多種形式的援助,價值約合130億美元。馬歇爾計劃對西歐幫助極大,到1952年該計劃資助結束以前,所有受助國的經濟水平都超過了二戰以前。
  • 美國是如何實現美元霸權的?央行數字貨幣有希望破解嗎?
    先講講美國為何能建立美元霸權: 黃金才是硬通貨!這是最核心的部分。 於是各國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並建立了新的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孔祥熙率中國代表團參加) 核心就是建立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為什麼要建立這樣的體系?又為什麼是美元為核心? 二戰前國際貨幣體系分為幾個大的貨幣集團,像美元,英鎊,法郎等等。
  • 德國外交部宣布:希望推動「馬歇爾計劃」!
    外媒10日消息,德國外交部宣布:希望推動「馬歇爾計劃」!據悉,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在接受德新社(DPA)採訪時說,德國願意與美國就支持民主的共同的「馬歇爾計劃」進行合作。他說:「我們願意與美國合作制定支持民主的共同的馬歇爾計劃。」
  • 積聚與消耗:蘇聯的工業化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同時,作為一種對比,他又依據自己的普遍經濟學理論,從消耗(consumption)的角度探討了二戰後由美國在歐洲實施的馬歇爾計劃及其意義。表面上看,巴塔耶對這蘇聯的工業化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的分析都只觸及了他的普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方面,但它們卻共同構成了他的普遍經濟學的兩極,也更能體現他的普遍經濟學的理論架構的特點,所以,從他對蘇聯和美國的分析中進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他的這一重要的思想。
  • 歐洲需要一個「新馬歇爾計劃」?那主導者是美國、歐盟還是誰呢?
    後續的成本與後果恐怕是義大利負擔不起的——義大利不僅深受疫情的影響,而且之外還飽受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需要加大財政開支用於維持金融穩定,在這點上一直和歐盟發生分歧,擔心歐盟的貸款會附加相關方面的限制條件。此外,義大利、西班牙也對54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的分配有自己的想法,擔心被「窮國揩油」,自己得不到太多。
  • 2021年中考必考點一美國國別史
    (三)美國共和政體的確立——1787年憲法評價:①民主性:確立了共和政體;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②局限性:種族歧視,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權利。③作用:鞏固了國家政權。
  • 《清潔網絡計劃與美國數字霸權》中英文報告正式發布
    該報告指出,對全球所有行為體來說,除非能夠保證「永遠」不構成與美國政府或者企業的競爭關係,否則始終都面臨來自美國網絡霸權打壓的常態化風險。美國的此類霸權行徑,違背產業發展客觀規律,將損害其他國家的數字主權,阻礙行業發展。
  • 鈞保言:美國「霸權焦慮症」該治治了
    「霸權焦慮症」該治治了■鈞保言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很忙」,頻頻登上國際新聞的頭條。近年來,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快速發展,以及自身國力相對衰落等因素,美國在心理上產生了傳統優勢被削弱後的霸權焦慮。「薩德」入韓,就是最新例證。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算盤打得「啪啪」響。
  • 救救美國?德國準備推出新馬歇爾計劃,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困難嗎?
    二戰結束後,為了主導世界,美國專門制定了"援歐抗蘇"的"馬歇爾計劃"。當時杜魯門政府向歐洲提供了大約135億美元,幫助歐洲降低了失業率,緩和了社會矛盾,進一步拉近了雙方關係。儘管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了歐洲的經濟和軍事,但作為昔日最發達地區,歐洲註定不會淪為美國任意擺放的棋子。
  • 美國作為現今的世界大國,它的「霸權」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一手經濟,一手軍事,彼此依託,潛心發展100多年,美國霸業成也。美國獨立之後,北方工業經濟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各自發展,積累基礎,內戰之後,美國國內統一的大市場和資源市場形成,沒幾年,貫通美洲大陸東西海岸的鐵路就造好了,美國的西進運動也差不多了。
  • ...業強國成就了美國霸權基業,離開製造業強國地位,美國霸權就快速...
    美國是在一戰和二戰後快速崛起的,是美國強大的製造業奠定了美國的全球霸業,在歐洲國家因為一戰和二戰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美國是兩面通吃,大發世界戰爭財。 現在的美國利用手裡的軍事霸權和金融資本霸權把美元推上了全球經濟的絕對壟斷地位上,美元霸權已經取代美國的製造業成為美國最核心的利益霸權,美國的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都是為美元霸權服務的
  • 美國霸權有三大支柱,美元是它的命根子,目前有兩個已經開始崩潰
    美國之所以在全球稱霸,這三大支柱很關鍵 有專家表示,美國之所以強大,能在全球稱霸,最核心的原因是美國有三大支柱,分別是軍事霸權、經濟霸權和意識形態霸權
  • 世界觀 | 西方為何用「馬歇爾計劃」來形容「一帶一路」?
    但是,這一次,西方卻用『馬歇爾計劃』來形容的『一帶一路』,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轉變。彭博評論『一帶一路』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西方用「馬歇爾計劃」形容「一帶一路」意味著什麼?『馬歇爾計劃』宣傳海報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西歐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 1951年6月,麥卡錫的這篇演講,為什麼要譴責馬歇爾?
    1951年6月,約瑟夫·麥卡錫在美國參議院發表演講,攻擊國防部長和前國務卿喬治·馬歇爾。我相信,如果杜魯門先生有能力把身邊的好美國人聯繫在一起,那麼在我們最可怕的危機中,他會表現得像個好美國人……讓我們再次回顧馬歇爾記錄,因為我已經從所有可用的資料中公開了它們,它們都很友好。
  • 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從英國殖民和美國霸權說起
    本文試圖從英語發展的歷史和為什麼要學英語出發,給大家講解「英語」是如何進入大眾視野的。正文傳統的三大科目只有語數英:語文主要功能負責識字,數學主要功能負責計算。簡單來說,只要學會了語文和數學你就具備了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基礎能力。其他六個缺了哪門都不會影響你基本的生活。至於為什麼要學英語?
  • 馬歇爾沒怎麼上過戰場,為何卻能成為「五星上將」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馬歇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二戰後他提出的那個著名的復興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在人們的印象中,馬歇爾就是一位政治家。但實際上,馬歇爾不僅僅是政治家,他還是一名軍人,是美軍的「五星上將」,而且是美國十大五星上將之一。
  • 歐排聯發布馬歇爾計劃
    美國女排主帥基拉裡日前接受波蘭媒體採訪,指出當今男排各隊風格大同小異,比賽令人乏味需要改變;相比之下女排球隊更多樣化,日本、中國、泰國、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等各有特點;執教已獲奧運1銀1銅只差金牌,希望奧運奪金實現夢想;波蘭女排沃洛什是當今最優秀的二傳之一,波蘭女排未來有望躋身世界前列。
  • 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三大支柱是什麼?
    美國可以通過美元霸權來制裁一個國家,美國曾經利用CHIPS和SWIFT制裁伊朗和俄羅斯等國家,這對伊朗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出現一系列連鎖負面影響。事實上,美國能夠維持全球霸權,主要有三大「支柱」,除了美元,還有軍事霸權和科技霸權,缺一不可。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力量支柱。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2019年全球軍費報告來看,2019年全球軍費開支高達1.91萬億美元。
  • 馬歇爾將軍的生平簡介 喬治馬歇爾怎麼用人的
    馬歇爾將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他自從1901年在軍校畢業之後參加了一戰,後來在駐守在天津的軍隊中擔任過參謀,在這個期間學習了一些漢語。到了1939年的時候成為陸軍的參謀長,他在二戰中一直為羅斯福謀劃著,並且一直堅持這要先將德國擊敗後再對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