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情仍在歐洲肆虐,但主要大國的新增病例已經趨緩了很多,這意味著「疫情在歐洲的傳播速度逐步放緩,疫情有被逐步遏制的趨勢」。形勢稍微緩和,歐洲各大國又在如果刺激經濟復甦,以及批評歐盟在應對疫情上面的不足等都逐步「躍出水面」。
歐洲需要一個「新馬歇爾計劃」?
義大利總理孔特批評了歐盟在應對疫情方面「犯下了悲劇性的錯誤」,雖然在德國、法國等國的積極推動下,歐盟達成了一個高達5400億歐元的抗疫救助計劃——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但義大利擔心要從中獲取貸款會附帶苛刻的財政緊縮條件。後續的成本與後果恐怕是義大利負擔不起的——義大利不僅深受疫情的影響,而且之外還飽受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需要加大財政開支用於維持金融穩定,在這點上一直和歐盟發生分歧,擔心歐盟的貸款會附加相關方面的限制條件。
此外,義大利、西班牙也對54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的分配有自己的想法,擔心被「窮國揩油」,自己得不到太多。因此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建議發行「抗疫債券」,此舉遭到了德國、法國、荷蘭等國的反對。
可以說,歐洲各大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經濟救助、復甦計劃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分歧,且僅憑他們自身或許並不能達成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公開表示,「我們需要一個針對歐洲的新馬歇爾計劃」。
什麼是馬歇爾計劃呢?
馬歇爾計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大陸上的許多著名城市都成為一片廢墟,大量建築物多化為一片瓦礫,數千萬人無家可歸,經濟遭受巨大損失。為了加快經濟復甦,美國對西歐國家實施了規模巨大的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救助計劃,大大促進了歐洲經濟的恢復,並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在歐洲各大國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發生較大的衰退。因此也需要規模龐大的救助基金幫助歐洲各大國快速的復甦,並希望推動數字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智能循環經濟和面向未來的運輸系統等方面的發展。
新馬歇爾計劃,誰來主導呢?
與「馬歇爾計劃」實施的背景不同,本次疫情雖然對歐洲各國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遠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因此,新的馬歇爾計劃的主導者或將由歐盟來擔當,即便當前義大利和德國、法國略有分歧,但面對大局估計各國會妥協。
除了歐盟自己,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有希望「一起主導」嗎?從當前美國的情況來看,川普或許會提出過高、過多的要求,而且美國經濟本身也需要龐大的資金。這些或許意味著,新馬歇爾計劃中,美國將不再是主導者。
日本、中國或其他大國呢?南生認為當前形勢並不明朗——歐洲各大國雖然一致認為,歐洲需要更多資金來復甦,但對於需要多少資金以及如何籌集資金,其他地區的國家如何參與進來,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