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人的心理狀態嚴重失調,心理衝突的矛盾自己難以解決,也可指人的精神狀態嚴重失衡或精神失常,發生心理障礙等。研究發現,心理危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經歷,而並非疾病或病理過程。幾乎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經歷,如失戀、考試、就業、人際關係衝突、親情關係喪失或緊張等造成的情緒波動、精神失衡等心理現象。因此,心理危機具有普遍性。常見的校園心理危機事件有學生自殺行為或跡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校園霸凌事件、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等。學生心理危機的當事人既關聯教職工,有涉及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波及到的自然是學生群體,本文則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關注學生群體的視角出發,對正確、理性認識與幹預學生心理危機,進行探索性與嘗試性的論述。
教育路上的追夢人
學生的心理危機在學校完全可以通過班主任、學科教師的觀察來發現;在家庭完全可以通過家長的細心去識別。學生心理危機最突出的表現在生理、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型在生理上就是頭疼噁心、感冒發熱、胃痛腹瀉、食欲不振、四肢不適等;表現在情緒上就是焦躁煩惱、坐臥不安、膽小害怕、恐懼沮喪、過分敏感、高度警覺等;表現在認知方面就是記憶力下降、專注度不高、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現象;體現在行為上就是不尊重他人、不信任他人、容易自責自己並伴有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自尋短見或威脅他人的跡象。教育的任務是立德樹人,德育工作的重心要下沉,班主任工作要具體而又全面,家庭德育教育要注重細節。老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書,而是從日常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出發,以自己善於觀察與發現的眼睛,於細微之處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家長的任務不僅僅是生孩子,還要學習並學著育孩子,要從孩子一舉一動中的行為表現,看到反映在他們臉上,發生在他們身上或身邊的具體的生活行動。
家長的任務不僅僅是生孩子,還要學習並學著育孩子。
新生離開家庭後,對陌生環境的熟悉與適應期;學生學業水平的測試期;學困生面對難題的解答與困難的克服節點,留守孩子和特殊家庭孩子情感缺失、關愛不夠等現狀的客觀存在,都是學生群體中心理危機發生的潛在誘因,也是心理危機發生的高峰期和關鍵時間節點。來自於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他們背負著父母給他們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包袱;來自於留守家庭的孩子,他們長期見不到父母而又溝通交流不足;來自於特殊家庭的孩子,他們由於親情缺失而又關愛不夠;孩子之間的相互攀比與較勁,有時會造成心理嫉妒和心理失衡;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而又鍛鍊不足的孩子,他們長期處於不喜歡運動的心理焦慮,擔心自己體育不達標的心理恐懼;遇到困難缺乏戰勝的信心與勇氣,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與人交往心理自閉而又少言寡語;這些現象導致孩子抱怨心極強,總是感覺自己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由此使他們的性格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校園心理危機和家庭心理危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著,並時有發生。克服這些現象的最好辦法就是家庭有愛、老師有愛、學校有愛和教育有愛;是學生既要學會自愛,又會關心愛護他人;家長既要關心愛護孩子,又要嚴格要求孩子;家長對孩子既會寬嚴有度心中有愛,又要學會鬆手與放手。
家長對孩子既會寬嚴有度心中有愛,又要學會鬆手與放手。
學生心理危機是教育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客觀現象。一但危機發生,除了學校和家長自身處置危機的能力不夠強,把控問題的自信心不足、關注危機的敏銳度不高等因素之外,校鬧事件的幕後操縱者出於某種目的的行為舉止;社會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和家長之間不是本著以化解矛盾為出發點,而是幕後慫恿、火上澆油,並擴大事態看熱鬧;再加上網絡媒體正面報導不足,負面影響有餘,更有甚者就是道聽途說,既不調查也不關心,而是別有用心地去誇大事件的真相,給家校之間處理危機,化解危機處處設置障礙,關鍵時候製造困難。這種種跡象考驗著家校之間的應對能力,考驗著教師和家長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驗著家校之間面對心理危機現象發生時的處理能力。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家校之間建立並制定科學應對心理危機的應急預案,做好危機評估和應對策略,做到責任到人是防範學生心理危機的必由之路;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教育,熱愛教育、支持教育、敬畏教育的良好氛圍和長效機制,是杜絕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有效途徑。
學生心理危機是教育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客觀現象。
無論家庭,還是學校,一旦危機發生,就需要管理者、老師們和家長勇敢地站出來,以團隊的力量直面危機,以集體的力量化解矛盾,採取對策來對症下藥、行動起來去克服困難;以最快、最高的效率和速度,爭取將危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千萬不能將矛盾的焦點和危機的損失集中於某一個人身上,這既對解決問題有百弊而無一利,也會挫傷某一位教育人的工作積極性,極有可能使他從此變得一蹶不振,這對解決危機化解矛盾徒勞無益,更是雪上加霜,給學校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帶來更大的損失,也給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設置重重障礙。在家校之間,如果管理者和家長採取這樣的辦法就事論事,以人對事,管理者就會變成孤家寡人,家長就會變成社會的孤獨者,最終受害的不僅僅是某一危機事件的涉及者、波及者,還有其他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和家長群體,更有甚的就是從此降低了管理者和家長的威望,限制了學校的發展,造成了家庭的隱形損失。面對學生心理危機現象,「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這樣,才會保護教師和家長更加有信心地從事自己的工作,才會於危機之時更好地守護孩子們的少年時代與青春年華。
於危機之時更好地守護孩子們的少年時代與青春年華。
坦率、客觀地說,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縱使老師管得了孩子的白天,但卻管不了孩子的晚上;縱使老師管得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但卻管不了孩子的雙休日和假期。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要想孩子陽光自信的學習,除了學校教育,還要家長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孩子學會自教,學會自理、學會生存、學會自律、學會自強,「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但心理危機現象發生,不應大呼小叫,不應手忙腳亂,不應冷嘲熱諷,不應製造矛盾,不應擴大事態,不應迴避矛盾,不應退縮不前,而是直面心理危機現象發生時的沉著應對和危機面前的精準施策。同時,教育一定要讓家長和社會明白,教導孩子克服心理危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實施自我保護教育的大好良機,是孩子們心理由脆弱走向堅強的教育契機。只有有效防範,正面管教、科學管理、理性認識和藝術幹預,孩子們才會度過一段快樂的學習和成長與成才的大好時光。
理性認識和藝術幹預,讓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的學習和成長與成才的大好時光。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工作在涼山州的一線鄉村支教教師,感謝你的關注,歡迎閱讀並留言指導,你的評論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聯繫必刪。)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