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從認識與幹預校園心理危機開始

2020-11-12 娑婆若水

心理危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人的心理狀態嚴重失調,心理衝突的矛盾自己難以解決,也可指人的精神狀態嚴重失衡或精神失常,發生心理障礙等。研究發現,心理危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經歷,而並非疾病或病理過程。幾乎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經歷,如失戀、考試、就業、人際關係衝突、親情關係喪失或緊張等造成的情緒波動、精神失衡等心理現象。因此,心理危機具有普遍性。常見的校園心理危機事件有學生自殺行為或跡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校園霸凌事件、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等。學生心理危機的當事人既關聯教職工,有涉及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波及到的自然是學生群體,本文則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關注學生群體的視角出發,對正確、理性認識與幹預學生心理危機,進行探索性與嘗試性的論述。

教育路上的追夢人

有一雙觀察與發現心理危機的眼睛

學生的心理危機在學校完全可以通過班主任、學科教師的觀察來發現;在家庭完全可以通過家長的細心去識別。學生心理危機最突出的表現在生理、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型在生理上就是頭疼噁心、感冒發熱、胃痛腹瀉、食欲不振、四肢不適等;表現在情緒上就是焦躁煩惱、坐臥不安、膽小害怕、恐懼沮喪、過分敏感、高度警覺等;表現在認知方面就是記憶力下降、專注度不高、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現象;體現在行為上就是不尊重他人、不信任他人、容易自責自己並伴有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自尋短見或威脅他人的跡象。教育的任務是立德樹人,德育工作的重心要下沉,班主任工作要具體而又全面,家庭德育教育要注重細節。老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書,而是從日常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出發,以自己善於觀察與發現的眼睛,於細微之處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家長的任務不僅僅是生孩子,還要學習並學著育孩子,要從孩子一舉一動中的行為表現,看到反映在他們臉上,發生在他們身上或身邊的具體的生活行動。

家長的任務不僅僅是生孩子,還要學習並學著育孩子。

有一顆溫情與關注心理危機的愛心

新生離開家庭後,對陌生環境的熟悉與適應期;學生學業水平的測試期;學困生面對難題的解答與困難的克服節點,留守孩子和特殊家庭孩子情感缺失、關愛不夠等現狀的客觀存在,都是學生群體中心理危機發生的潛在誘因,也是心理危機發生的高峰期和關鍵時間節點。來自於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他們背負著父母給他們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包袱;來自於留守家庭的孩子,他們長期見不到父母而又溝通交流不足;來自於特殊家庭的孩子,他們由於親情缺失而又關愛不夠;孩子之間的相互攀比與較勁,有時會造成心理嫉妒和心理失衡;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而又鍛鍊不足的孩子,他們長期處於不喜歡運動的心理焦慮,擔心自己體育不達標的心理恐懼;遇到困難缺乏戰勝的信心與勇氣,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與人交往心理自閉而又少言寡語;這些現象導致孩子抱怨心極強,總是感覺自己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由此使他們的性格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校園心理危機家庭心理危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著,並時有發生。克服這些現象的最好辦法就是家庭有愛、老師有愛、學校有愛和教育有愛;是學生既要學會自愛又會關心愛護他人;家長既要關心愛護孩子,又要嚴格要求孩子;家長對孩子既會寬嚴有度心中有愛,又要學會鬆手與放手

家長對孩子既會寬嚴有度心中有愛,又要學會鬆手與放手。

有一份詳實與應對心理危機的預案

學生心理危機是教育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客觀現象。一但危機發生,除了學校和家長自身處置危機的能力不夠強,把控問題的自信心不足、關注危機的敏銳度不高等因素之外,校鬧事件的幕後操縱者出於某種目的的行為舉止;社會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和家長之間不是本著以化解矛盾為出發點,而是幕後慫恿、火上澆油,並擴大事態看熱鬧;再加上網絡媒體正面報導不足,負面影響有餘,更有甚者就是道聽途說,既不調查也不關心,而是別有用心地去誇大事件的真相,給家校之間處理危機,化解危機處處設置障礙,關鍵時候製造困難。這種種跡象考驗著家校之間的應對能力,考驗著教師和家長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驗著家校之間面對心理危機現象發生時的處理能力。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家校之間建立並制定科學應對心理危機的應急預案,做好危機評估和應對策略,做到責任到人是防範學生心理危機的必由之路;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教育,熱愛教育、支持教育、敬畏教育的良好氛圍和長效機制,是杜絕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有效途徑。

學生心理危機是教育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客觀現象。

有一種精準與直面心理危機的行動

無論家庭,還是學校,一旦危機發生,就需要管理者、老師們和家長勇敢地站出來,以團隊的力量直面危機,以集體的力量化解矛盾,採取對策來對症下藥、行動起來去克服困難;以最快、最高的效率和速度,爭取將危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千萬不能將矛盾的焦點和危機的損失集中於某一個人身上,這既對解決問題有百弊而無一利,也會挫傷某一位教育人的工作積極性,極有可能使他從此變得一蹶不振,這對解決危機化解矛盾徒勞無益,更是雪上加霜,給學校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帶來更大的損失,也給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設置重重障礙。在家校之間,如果管理者和家長採取這樣的辦法就事論事,以人對事,管理者就會變成孤家寡人,家長就會變成社會的孤獨者,最終受害的不僅僅是某一危機事件的涉及者、波及者,還有其他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和家長群體,更有甚的就是從此降低了管理者和家長的威望,限制了學校的發展,造成了家庭的隱形損失。面對學生心理危機現象,「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這樣,才會保護教師和家長更加有信心地從事自己的工作,才會於危機之時更好地守護孩子們的少年時代與青春年華。

於危機之時更好地守護孩子們的少年時代與青春年華。

坦率、客觀地說,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縱使老師管得了孩子的白天,但卻管不了孩子的晚上;縱使老師管得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但卻管不了孩子的雙休日和假期。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要想孩子陽光自信的學習,除了學校教育,還要家長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孩子學會自教,學會自理、學會生存、學會自律、學會自強,「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但心理危機現象發生,不應大呼小叫,不應手忙腳亂,不應冷嘲熱諷,不應製造矛盾,不應擴大事態,不應迴避矛盾,不應退縮不前,而是直面心理危機現象發生時的沉著應對和危機面前的精準施策。同時,教育一定要讓家長和社會明白,教導孩子克服心理危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實施自我保護教育的大好良機,是孩子們心理由脆弱走向堅強的教育契機。只有有效防範,正面管教、科學管理、理性認識和藝術幹預,孩子們才會度過一段快樂的學習和成長與成才的大好時光。

理性認識和藝術幹預,讓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的學習和成長與成才的大好時光。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工作在涼山州的一線鄉村支教教師,感謝你的關注,歡迎閱讀並留言指導,你的評論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聯繫必刪。)2020-11-12

相關焦點

  • 「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之四 | 向校園欺凌說「不」
    學生心理安全的關鍵是教師能識別並幹預學生的心理危機 每個學生都帶著過往和故事而來 面對學生的心理糾結與矛盾衝突 教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職教圈將連續八天推出「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系列案例,與職業學校班主任和德育幹部一起識別、應對和幹預學生心理危機。
  • 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之四 | 向校園欺凌說不
    >學生心理安全的關鍵是教師能識別並幹預學生的心理危機每個學生都帶著過往和故事而來職教圈將連續八天推出「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系列案例,與職業學校班主任和德育幹部一起識別、應對和幹預學生心理危機。班主任首先要以同理心對待被欺負孩子的家長焦慮心疼的感受,告訴家長既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要抱怨斥責孩子
  • 校園危機事件心理幹預策略及生命教育反思
    面對花季生命的隕落  ——校園危機事件心理幹預策略及生命教育反思      近年來,校園輕生事件時有發生,如何從心理危機幹預角度積極預防和快速有效應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校園輕生事件  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危機幹預機制,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生命教育的重要標誌,它不僅體現在危機時刻對師生心理的救助,還體現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對每一位師生個體心身健康的關注。
  • 交益友讀良書,助你一臂之力——讀《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有感
    近日讀完《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一書後,越發有同感。2015年9月,我在工作了18年後再次擔任班主任。在每日的忙亂和緊張之餘,接觸到職教圈。第一次在群裡聽到齊德才老師的講座,「認識」了這位做真教育的有心人。2016年3月,我有幸邀請齊老師來校做講座,現場學習了《柔性管理視野下的班級文化建設》。
  • 新港小學開展「校園心理危機幹預」專題培訓
    水都網訊(徐祖成)為切實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對校園心理危機幹預重要性的認識,學會如何「化險為夷」的心理危機幹預知識和技能,教育引導學生平安、健康、快樂成長,9月15日上午,新港小學「心靈港灣」工作室特邀北京市知名心理諮詢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一級心理督導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中國心師志願者全國實訓基地發起人李巖到校開展「校園心理危機幹預案例實務」專題培訓,新港小學班主任教師和幼兒園老師共計
  • 【生命教育】家長如何識別孩子心理危機?
    隨著我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中小學生(幼兒園)孩子已陸續回到校園開始學習生活。一直以來,東城街道婦兒工委、婦聯與街道各部門緊密聯動,始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孩子回歸到正常的校園生活。那麼作為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走出心理困惑,陪伴他們更好成長?
  •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欲」毀了孩子
    復旦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就是教思修的陳果老師了,她的課堂充滿著笑聲,眾多名句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是對於學生而言,產生的啟發不是隨隨便便的。儘管這位「最美博士老師」並不是一位育兒專家,但是在「自由」上的闡述,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
  • 沈家宏心理危機幹預第九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
    目前,面對疫情影響下引發的廣泛心理壓力,心理焦慮,心理危機,為了幫助廣大抗疫專業人員更好的自助/助人,系統全面的提升專業人士心理危機幹預的知識與技術,同時提高大眾對自身心理危機的認識並學會自助/求助。文字稿九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大家晚上好,又到了我們心理危機幹預講座的時間。我們今天是第9講,講一講危機幹預中的諮詢倫理。倫理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記得在我剛學心理諮詢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到這個部分。
  • 心理危機幹預
    心理危機幹預諮詢是一種熱切而直接的心理諮詢形式,是以應對具體的危機為目標,而不涉及全面的態度、行為和價值觀的改變。心理危機工作是心理諮詢師執業生涯中的最大強度最高水平的工作。引起心理危機的大多是社會關係變異和當事人反社會人格的交互作用,因此,在歐美國家,自殺是一種犯罪行為。
  • 要有好孩子,先從好父母開始|面對情緒化的孩子,這是最好的答案
    《兒童心理學:你其實不懂孩子》這本書給出了非常詳實的解釋。這本書還有一個書名,叫《要有好孩子,先從好父母開始》,副標題是《兒童心理學,先懂孩子再懂教》。看了書名,我們都明白了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和自己,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廈門仙嶽醫院24小時熱線幹預心理危機
    記者昨日從廈門市仙嶽醫院獲悉,和去年同期相比,該院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接到的自殺高危來電增加了78.5%,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接診的抑鬱患兒數量也翻倍增長。專家分析,一方面,疫情本身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一系列影響;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一些新聞事件讓全社會對精神心理健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諱疾忌醫,選擇直面「心病」。
  • 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
    9月7日我校心理教師盧芳芳老師開展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講座,就心理危機定義,自殺徵兆,自殺風險評估,如何與學生傾談,和家長溝通的小技巧六個方面展開交流,班主任們對於心理危機與心理危機幹預的定義有了初步認識,同時對於心理危機幹預的實施原則與具體運用有潛在的了解。
  • 心理危機幹預六步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錯綜複雜、各式各樣的危機,需要我們心理工作者去即時地進行幹預。很多初涉該領域的心理工作者臨陣往往一籌莫展,無所適從。但有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體的方法,讓我們能即時地以不變應萬變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這套心理危機幹預六步法。 危機幹預六步法已廣泛被專業諮詢工作者和一般工作人員所採納,用於幫助許多不同類型危機的求助者。
  • ***小學學生心理危機幹預製度
    一、開展多種形式心理健康教育1.學校通過微信群或QQ群向教職員工和學生推送心理健康科普類文章2.利用校園宣傳欄、教室黑板報、宣傳手冊發放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及時發現、疏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4.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 二、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1.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來幫助學生恢復規律學習生活、獲得穩定感。
  • 孩子六歲前要嚴管 青春期時少幹預
    我認為,6歲前要嚴管,青春期少幹預。孩子早期表現出任性的時間是3~5歲。3歲前,孩子的哭聲一般是他身體痛苦的感受表達,是一種信號,家長要幫助孩子解除痛苦並給予關愛。但3歲後,孩子的哭聲多了一層含義,有了意向表達。比如,帶他去商場,看見好玩的東西非要得到,不買就大鬧。一旦孩子有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行為出現,就要有意識地對其進行「說不」教育,進行克制訓練。
  • 孩子喜歡「奶睡」,是好還是壞?要不要管?
    二、奶睡是好還是壞?三、奶睡的利弊是什麼?四、孩子喜歡奶睡,父母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一、什麼是奶睡?所謂奶睡,指的是處於哺乳期的嬰兒,吃奶吃到含著乳頭、或奶瓶的奶嘴入睡的現象。二、奶睡是好還是壞?很難一句話概括。
  • 不用打罵用科學的方法教你,管好叛逆的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
    &34;孩子越來越沒法管了。」於是,有的家長一味批評打罵,有的家長則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越打越叛逆,越不管越會變本加厲!於是,有的家長很困惑,我到底管還是不管?別急,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不但要管,還要管得科學,管得到位。儘管每個孩子的叛逆行為不會完全相同,但本質上不會相差太多。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 李玫瑾:要想孩子好,就得這麼管
    看著孩子呀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樣子,初為人父人母們別提多高興了,幻想著孩子長大以後變成什麼樣,他會不會品學兼優,會不會出人頭地,然而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不少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的好,而是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變得越來越叛逆不受管束。
  • 基層心理危機幹預培訓班開班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11月25日,由市衛生健康局、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湛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的2020年湛江市基層心理危機幹預培訓班開班
  • 彭旭《心理危機幹預與自殺防治》
    《心理危機幹預與自殺防治技》課程是心理諮詢師的必修課,也是最難的部分。一旦處理不當,不僅會傷害來訪者,也影響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為了應對諮詢中最難的部分。我們和前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彭旭老師一起研發了心理危機幹預與自殺預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