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詩歌的結構
英語詩歌的結構(Structure)在歷史上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但許多元素卻得以保留,包括詩歌的行、節等與詩體有關的元素,以及與「吟唱」有關元素,包括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組成「音步」(Foot),及一個詩行中由音步的數量決定的「Meter」和以Meter決定整首詩歌的「格」、「律」(Rhythm或 flow),以及與音樂元素有關的「韻」(Rhyming)等。迄今為止,詩歌結構變革最大的是以「自由體」(free verse)為代表的無韻詩歌,即使這些無韻詩歌卻依然保有音步和「格律」等固定體格式詩歌的元素。
一、詩歌的行
詩歌的「行」是一首詩歌的基本組成元素。它可長可短,但一般是基於音步(foot)寫成的。
詩歌的「音步」(foot/feet)即由重讀音節(stressed syllable)和非重讀音節(unstressed syllable)不同部排列而形成的口頭停頓之間的一個單位。當分析和解釋一首詩歌時,首先需要明晰音步之內的重音音節和非重音音節的排列方式。詩行中音步中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排列順序通常包括以下7種:其中,由2個音節組成的4種組合格式有:1、抑揚(Iamb,又稱短長格,由一個非重讀音節(u)和一個重讀音節(\)組成,記作「u\」; 2、揚抑(Trochee, 又稱長短格)記作「\u」; 3、揚揚格(Spondee,長長格)由兩個重讀音節組成一個音步(foot),記作「\\」; 4、抑抑格(Pyrrhic, 短短格)由兩個非重讀音節組成的一個音步,記作「uu」。
除此之外,英詩中還有可見由3個音節組成的音步,即「抑抑揚」格(Anapest,短短長格),在兩個連續排列的非重讀音節後跟一個重讀音節,記作「uu\」;及「揚抑抑」格(Dactyl,長短短格)在一個連續重讀音節後跟兩個非重讀音節,記作「\uu」,以及抑揚抑格(Amphibrach),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和一個重讀音節及一個非重讀音節組成,記作「u\u」。
一個詩行中含有音步的數目被稱為「Meter」。「Meter」直接影響詩行的長短和詩行的節奏(Rhythm)。在英語詩歌裡有常見五種「Meter」,每行有兩個音步到每行有六個音步。簡言之,英語詩歌每行最短含有兩個音步,較為常見的是二音步、三音步、四音步、五音步和六音步的英語詩歌。
二、詩歌行與行之間的關係
1、跨行連續(Enjambment)
在英語詩歌裡,經常會出現一個句子、短語或思想從上一行延續到下一行的情況,這種行間的「轉移」被稱為「跨行連續」。
比如:
From Song from Chartivel
Marie de France (1155-1189)
Hath any loved you well, down there,1
Summer or winter through?2
Down there, have you found any fair3
Laid in the grave with you?4
’s death’s long kiss a richer kiss5
Than mine was wont to be–6
Or have you gone to some far bliss7
And quite forgotten me?8
……
第3行和第4行出現了跨行連續。
上述行間連續的處理除了保持句子語法結構的完整之外,一般也是為了滿足該行詩歌與其他行的押韻,以及保持不同行間的節奏和韻律的工整。在這裡,第3行末尾的「fair」 和 第1行的末尾「there」 押韻。跨行延續的處理也保障了本詩歌第3行為抑揚三步調(Iambic trimeter)。
另見伊莉莎白巴瑞特布朗寧的《我如何愛你》例詩:
How do I Love thee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1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2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3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4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5
Most quiet need, by sun and candle-light.6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7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8
I love thee with a passion put to use 9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10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11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12
Smiles, tears, of all my life! — and, if God choose, 13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14
這首詩歌由14行組成,但由於不符合十四行詩歌的「韻式」(見後面的英語詩歌詩體一章)所以不能被稱為「十四行詩歌」(Sonnets)。這首詩歌的韻式為:」 a-b-b-a-a-b-b-a-a-a-a-a-a-a」, 在第5行和第6行使用了行間連續:
這樣的處理使得第5行押 「a」 韻。
2、使節(Envoi)
常見於民歌(ballads)或文藝復興前義大利組歌體(canzone)詩歌和故事詩歌(story-poem)的最後分離行。
二、詩歌的節
詩節(Stanza)
詩中由兩行或多行構成的一個詩歌段落稱為詩歌的「節」(stanza)。節內詩行的音步、節奏等接近或相同。詩歌的節在固定體詩歌中受所使用的詩歌詩體決定,而在自由體詩歌中則通常以運動的停頓處自然成節。在固定體詩歌中的節每行的元音數和韻應該遵循同一形式。 「節」一般被視為一首詩的一個亞單位,一般情況下,一首詩至少由兩節組成,當然,有的詩可以含有很多節。一般而言,詩歌的「節」規範了詩歌的格式/形式。
很多經典英語詩歌的節一般多為比較成型(固定格式)的模塊組成,比如 四行詩(Quatrain,四行詩通常是一首詩歌中以四個詩行組成的一個詩節。這樣的「節」內各行通常含有相同數目的音步(foot),有些也含有同樣的韻式(rhyming patterns)。四行詩節是英語詩歌作品中比較常見的「節」的樣式,通常由幾個四行詩節或與其他固定行的詩節一起成為一首完整的詩歌;三拍子(由三行組成一節,每行遵循近似的音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和六行詩(Sestina,源於吟遊詩人的遊吟詩,一般有六個六行詩節組成的一首可說唱的詩詞,最後三行為「使節」(a three-line envoi))。因此,傳統的英語詩歌的每一節多見「三拍子」、「四行詩」和「六行詩」作為一首詩歌的一節。
三、詩歌的韻和律
詩歌的韻
詩歌是一種脫胎於口頭朗誦和歌唱的書寫文學形式,因此大多數詩歌都寫成適合口頭閱讀的形式。歷史上詩歌運動及詩歌核心構件的演化都必須圍繞詩歌行中的節拍的量度或「meter」(標示音步的數目)進行。通過行中的meter(音步內重讀音節和非重音節連續呈現的一種「節奏」(rhythm)。因此,詩歌中的「meter」非常類似音樂中的「time signature」,朗誦詩歌的人可以據此推測一首詩歌的pace,情緒和詩歌所反映的精神。
韻(Rhyme)
詩歌的韻是指詩歌行末或行內的押韻。英語詩歌常見的押韻形式包括完全韻、斜韻/半韻、餘韻、全韻/富韻。
1、 完全韻
所謂完全韻(True Rhyme/perfect rhyme/full rhyme) –完全押韻:最後一個發聲的元音和它後面所有的輔音或可辨音節都押韻,但元音的輔音不同。如:great, late; rider, beside her; dutiful,unbdeaufiful等。
2、 斜韻/半韻(Slant Rhyme or Half Rhyme)
也作 half rhyme,near rhyme,oblique rhyme,slant rhyme)–部分韻,半韻:部分的或不完全的押韻,通常只使用元音韻或輔音韻,如dry 和 died 或 grown 和 moon。也就是說用於押韻的兩個詞含有部分相似的發音,但兩者完全的發音彼此不同,如:"steeple" 和"ample" 等。英語詩歌的半韻可以根據單詞的內音素重複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種類,最常見的有頭韻(Alliteration)、諧元韻(Assonance)和尾韻Rhyme)。頭韻指詞首重複,如great和grew;諧元韻是指詞中重讀元音重複,如great和fail;尾韻則指詞尾音素重複,如great和bait。但一行詩中可能同時存在多種押韻形式,比如:
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Thomas Moore
這行詩中既有頭韻light和lies,諧元韻light、lies、eyes,又有且有尾韻(這種押韻方式稱行中韻middle rhyme)lies和eyes。
3、 餘韻(Redundant Rhyme)
則是在兩個不同行末尾重複使用同一個字。 全韻/富韻(Rime Riche,也作 identical rhyme 或 Perfect Rhyme)押韻音節(又稱同韻或完全韻)則指用於押韻的詞的重音元音和元音前後的輔音發音相同。當拼寫相同時,它們是同音詞(「tear」和「tear」);當拼寫不同時,它們是同音詞(「rain」和「regin」)。用發音相同但有不同意思的單詞或單詞的一部分構成的韻,如「write」和「right」,「port」和「detport」等等。
英語詩歌的行與行之間的押韻格式稱韻法(rhyming scheme)。常見有兩行轉韻(
AABB)、隔行押韻(ABCB)、隔行交互押韻(ABAB)和交錯押韻(ABBA)。
四、節奏或律(rhythmic pattern)
詩歌的律由一個詩行種音步內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排列方式及一個詩行內所含有的音步數目決定。「律」體現的是重音的韻,音節的數或一行內音節的總數的排列所呈現出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