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在每個節日都會有各種特色美食的襯託,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也不例外。在清明節,我們有祭祖,掃墓,踏青等習俗。除了祭祖踏青,不同地區還會做不同的清明傳統美食,例如青團、艾粄、蒿子粑粑、芥菜飯等等。在廣東,部分地區在清明時節有吃蕎菜的習俗。清明時節,廣州人還講究吃蕎菜。在掃墓之後,會用祭祖的燒肉炒蕎菜,蕎菜炒燒肉也成為有名的時令佳餚。
清明時節,食用蕎菜正當時,它與韭菜一樣,都有養陽的作用,特別符合中醫所講究的「春夏養陽」。蕎菜又叫清明菜、「蕎」與「橋」同音,每到清明節,廣州街坊都喜歡用蕎菜做菜,希望搭起思念的橋梁,追憶已故的親人。廣州人也把蕎菜稱為「思親菜」。「甜蕎頭,溝仔水」,清明時分,有穿街過巷的小販兜售蕎頭的,而如今酒樓的餐前小菜必有一道醃蕎頭,食之開胃消滯。蕎菜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助於消化的功效。
蕎菜,每年在清明時節就可以嘗鮮了。在廣州的清明習俗中,人們在祭祀掃墓完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燒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清明蕎菜」去炒著吃,吃完了這個清明蕎菜炒燒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蕎菜作為春天時令菜之一,在清明前後新生莖葉生長旺盛,並非一年四季都有。一年之中,只有在清明前後,匆匆的時間內裡能吃上蕎菜,嘗鮮期非常短暫,錯過了就要等一年。這種菜葉片長得很長,淡淡的味道,沒有蔥味的濃鬱,但比韭黃清雅,吃起來口感脆嫩無渣。要說蕎菜的最佳搭配,莫過於是被燒得又香又脆的燒肉。燒肉同樣是與清明節緊密相關的一種食材,因為廣州人祭祖是少不了金豬的。就這樣,這兩種看似不相干的食材,在猛火快炒下變得緊密相連了。
脆嫩爽口的蕎菜與甘香豐腴的燒肉結合,是清明的專屬味道,每一口都是思親之情。每到清明時間,餐桌上總會有一道「蕎菜炒燒肉」,清晨割下翠綠的蕎菜,配以清明祭祖的燒豬肉,大火爆炒一下,散發出濃濃的蕎香,可以說是廣府時令美食的代表。小夥伴們,你吃過蕎菜炒燒肉這道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