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庭教育:「他還是個孩子,很快就會忘記?」,簡直大錯特錯

2020-08-22 白瓷梅子羹

家庭教育,不是僅僅那麼簡單的吃喝拉撒睡,愛是雙向的,感受也是雙向的。

2019年有一部電影——《何以為家》。裡面有很多臺詞都在反映家庭的教育。「我憎恨那些無力照顧孩子的人,孩子能從你這兒得到什麼?侮辱、毆打、暴力、虐待?鎖鏈、水管還是皮帶伺候?我一生中聽過最好聽的話就是『滾開,混蛋,賤貨!去死,混蛋!』生命像一坨汙泥,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像活在地獄裡,夢寐以求的家,竟讓我備受煎熬...人生充滿苦難,我曾經期待長大,成為一個好人,被人尊重和愛護,但是上帝沒想讓我們那樣,他要我們當腳踏墊,任人踐踏...」、「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生活根本就是蝨子,破鞋都比它完美。



真的,試圖成為父母之前,人們應該先確定自己到達了那個標準,別在家裡做實驗

有些父母或者是大人會覺得:「我這句話只是氣話,發洩一下,他還是個孩子很快就會忘記的。

是嗎?就因為他是個孩子,才會記得一輩子,倘若你在未乾的水泥地上弄出劃痕,你要怎麼彌補?這個傷痕只會跟著他一輩子。只是他同不同與你說的區別而已。



有些大人們常常會把責任推卸給孩子們,從不花時間與孩子溝通,從不試想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這種想法/行為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甚至不從自己身上想,是否是自己錯了也未必。在一部歐美影視劇中,一個孩子忍無可忍對父母咆哮:「你想知道我有什麼問題?就是你。你是我的問題,你從來都不在乎我。如果你要拋棄孩子,一開始就不應該生下他們。這會害他們一輩子都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不可否認,有些家長真的不懂教育,只是簡單地以為:我生了你,你是我們的孩子,我管你的吃喝拉撒睡,此外不管我對你如何,你必須要承受。

縱觀當今兒童教育學,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和感悟,大人們真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在孩子面前。因為在孩子面前,大人們那種突然間爆發出來的情緒造成的傷害,是你後頭再和他說多少句對不起都沒有用。也許孩子表面默不作聲,但好多東西都是在他心裡,會影響著他。而且,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孩子小時候怎麼被對待的,他長大了就會怎麼對待別人,這個適合於所有,包括情緒、美育的養成。一個孩子從小經歷過什麼,小時候怎麼被對待的,會影響他以後的思維和潛意識裡的慣性,也許會形成「惡性循環」。



性格各方面的養成,和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的環境關係很大,尤其是在人生觀確定的時候,從五六歲到十幾歲的這個過程。這是一個家庭環境的影響。

懂得教育的大人,會儘量收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外部情緒,把很大的精力用於自我的保護和用於收縮,把自己團成一個小團,沒有刺兒,沒有可挑剔的東西。



如果一個孩子在小時候就體驗到愛的專制,那麼愛的專制的另一面就表現出來了——愛的暴政,那對小孩子來說很難消化和承受。

家庭教育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有的人自信的基石,是自我的判斷,但有的人的自信,是基於他尊。是他人的尊重,來構建我的自信。這兩種構建的基石不同,而且這種基石的根源其實就在家庭教育,低自尊者的家裡,兒童時候的教育都是挫折教育或者批評教育。



對於孩子,真的不僅僅是供基本的生活需要,還要花時間和精力,也許大人們還要忙於只有他們才能做的工作,但是父母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

生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責任。一生都在為他們而操心。別說當爸媽的苦又是如何如何,應該說,在要孩子前,思考自己能擁有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能否承擔好這個責任,不然總有一個是不幸的。



《我們和惡的距離》裡面有幾句臺詞:「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事情為什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老天到底要我們學什麼?」、「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培養一個殺人犯!」,裡面很多臺詞都是人間失格,每一對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每一個人都一邊走一邊忘記自己曾經的孩童模樣。

最後,最近看到一句話,想用來跟各位看我的這篇文章的大人們說:當你不斷地批評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會不愛你,他們會停止愛自己。

相關焦點

  • 為何孩子被大人打了或者吼了很快就忘記了,難道他真的不會記仇?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覺生活壓力大,大部分男人感覺賺錢壓力很大,而且多數媽媽也都不是全職帶孩子,況且現在帶孩子的壓力也不小,但是孩子在童年之前基本都會跟媽媽比較親近。一個孩子調皮不聽話,同時這個時候爸爸和媽媽又有一點小矛盾,此時媽媽的心情就會更加的煩,在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媽媽就會向孩子發火。
  • 李開復談家庭教育:給中國父母的四個建議
    李開復談家庭教育:給中國父母的四個建議 今年送女兒去讀大學的時候,我曾寫過一封信給她,後來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寫信,我覺得寫信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比言語或電話更能清楚地傳達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長久地保留,不斷重溫。
  • 中科大畢業到斯坦福讀博士,他卻懸梁自盡?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只有當你起早貪黑的研究了好幾年,走到頭才知道,原來此路不通,研究方向根本是個死胡同。很多博士生都感嘆到:真不知道這個博士,讀的有什麼意義.....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影響孩子一生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真沒想到,這些高學歷、高素質、高文化的人竟然心理這麼脆弱,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還沒有我們沒上過什麼學的心理素質好呢。
  • 為何孩子被家長批評後很快就忘記了?原因很感人,並非「不記仇」
    而孩子的這一舉動,也讓很多家長有了「就算孩子被狠狠批評也沒關係,反正他們很快就忘記了」的想法。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雖然孩子總是表現出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但是,家長的批評,是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陰影的。孩子在被批評後依然還是一副「心很大」的樣子,未必就是他真的忘記了家長的批評。
  • 孩子的穿著,能看出他的家庭教育,所謂穿得好並非指名牌
    導讀:孩子的穿著,能看出他的家庭教育,所謂穿得好並非指名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穿著,能看出他的家庭教育,所謂穿得好並非指名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劉雅娟老師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集)
    劉雅娟老師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集) 2019-03-1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家庭教育無不貫穿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是母親的角色,更是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比得上100個老師。可以說,沒有家庭教育做基礎,其他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就很難實行。 其次,家庭教育的影響貫穿一個人的一生 學會一段舞蹈,一段時間不練習,可以忘記;學會一種技能,一段時間不實踐,可能生疏;看完一本書,一段時間不複習,也許想不起,但你從小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你怎麼去抹掉重來?!
  • 幸福人生要規劃,劉楊談家庭教育
    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理陽光。就家庭教育問題我們專訪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著名職業規劃導師、家庭教育問題專家劉楊老師。他提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歷了3個時代:
  • 為給孩子添個伴兒生二胎?寶媽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全面二胎開放後,很多家庭開始紛紛要二胎,說起原因,很多寶媽覺得看著大寶一個人太孤單,想給孩子添個伴。甚至有的寶媽還覺得為了讓孩子有個伴,自己承受了很多壓力等等。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畢竟那麼小的孩子對媽媽還是非常依賴的,幾星期見不到媽媽,孩子得有多難受呢?果然如我所料,在媽媽住院的幾個星期裡,她女兒一直在家裡哭鬧不吃飯,全家人什麼辦法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吃飯,最後只能天天讓孩子吃零食、喝奶粉。
  • 買了家庭教育課程,為什麼還是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做家庭教育?
    我想肯定會有這種人存在的,前幾天我的家長能力提升群裡,有一位家長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學了好幾年的家庭教育,聽了很多課程,也看了很多書,但是孩子現在仍然沒有很大的起色」。身邊很多人都說家庭教育就像成功學一樣,給人洗腦的,沒什麼用,就是騙錢的,但是他還是認可家庭教育的,為此有些迷茫。問我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 「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專家談對家庭教育的看法
    10月25日晚,熱播劇《小歡喜》原著作者、浙江傳媒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魯引弓做客麥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旗下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大教育·小歡喜——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活動現場,分享創作心路和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並就如何解決家長焦慮、如何正確陪伴孩子、什麼是好的教育等話題,與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正大博士展開了一場教育觀察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 他拋棄五個孩子,卻寫出世界教育著作?給焦慮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
    可是這樣的偉大一位教育家,一生有過五個孩子,全都在出生後不久被盧梭親自送進了育嬰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福利院。也就是說,他從未教育過自己的孩子。生而不養的原因,我們也許能從盧梭的《懺悔錄》上夠窺得一二。簡單來說,如果一位教師堅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是優秀的,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優秀,反之亦然。這個效應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合理的。3、 耐心等待孩子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 記憶力太差,好不容易記住的很快又忘記,咋回事兒呢?
    關注崔老師微信號:cui-edu(←長按複製)崔藏龍--全納兒童能力倡導者,一直致力於把最科學的教育獻給孩子,從事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中,如何教育好孩子的,三個重要的建議
    通過這麼長時間的關注孩子的教育,我們發現學校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個孩子真正的教育,重點在於家庭的教育。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你可能會問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我現在根據很多專家的總結得出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比較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呢,要給孩子多關愛,多鼓勵,多肯定。
  • 家庭教育需要點糖,也需要點鹽,常做這10件事孩子更自信聰明
    鄰居家的孩子很不自信,每次見面時,他媽媽有意讓他打招呼,但是他就是躲在大人後面不愛說話,邀請他來家裡玩的時候,孩子也是躲躲藏藏,或者乾脆不說話,鄰居也一直為這事發愁。無獨有偶,我婆婆住的街對面的孩子也是被奶奶反應,在學校橡皮被同學拿了不敢去要,在學校吃午餐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雞腿發,老師忘記她的了,她感覺很委屈,在學校沒說,回家才和奶奶反饋這事…貌似這樣的孩子挺多的,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不自信。
  • 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孩子不懂感恩,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無論原始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人類要想進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進化,子女就必須更加獨立、更加進取,這和「感恩父母」的道德約束相悖。原始社會中,孩子一旦成年,就會和父母形成競爭甚至敵對關係,他必須自立門戶。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五個層次——你屬於那一層
    我們做家長的是否滿懷熱情和夢想,是否科學做家長、理性做家長,而不是以「父愛母愛的名義」,在有意無意中傷害我們的孩子,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呢?第二個問題:現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所以我們家長朋友不要只管現在快活不管孩子,將來煩惱不斷,只要孩子過不好,你一輩子就會牽腸掛肚,這就是父母!第三個問題:這次開家長會你提前備課了嗎?在坐的各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將手頭的事情放在旁邊,親自來參加會,比沒有來的要強。我們不能批評沒有來的家長,也許他們有許多緣由,但是可以表揚來的家長。
  • 「家庭教育」什麼樣家庭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但是現在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說,父母素質高,家庭環境好,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很優秀;大致是這麼個意思不過也不一定,龍生九子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常見誤區: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2.好為人師、自以為是;3.總喜歡指導、教導、幹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4.不是處理事情,而是在發洩情緒;5.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 從《白夜行》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成為孩子心中的太陽——從《白夜行》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桃江縣桃花江鎮城北中學 符豔芝疫情期間兩天時間,讀完了日本作家東野奎吾的小說《白夜行》,書中的人物和情節總是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由這個故事所引發的諸多思考也令我心緒難平。
  • 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家庭教育很重要
    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被譽為「人才魔術師」。他談到教育孩子時說:「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是呀,孩子成不成才,只有父母才是最操心的,在學校裡雖然老師也會抓成績,但是畢竟學生那麼多,老師無法兼顧所有的學生,而且只要有那麼幾個特別優秀的,老師就可以被宣傳為名師了,所以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顯得更為重要。有些家長會說,我工作忙,我學歷低,教不成孩子,還是得靠他自己,學習都是自己的事,我們總不能替他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