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有薪資保密政策?

2021-02-15 醫藥代表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到底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有薪資保密的政策?

文/wjchang

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只要講到薪水,絕大多數的人都有一堆意見:薪資太低、敘薪不公平、獎金計算公式不透明、調薪幅度太低、獎金沒有激勵效果……這當中多數的問題其實都和員工主觀的感受有關係;但有一個問題是和公司的管理有關的,那就是「為什麼薪資要保密?」

在網絡上,大概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討論這個議題:為什麼企業不能將所有員工的薪資全部都公開?通常會引發討論,都是因為一些特殊的事件,比方說最近發生的案例是,Google有一位工程師創建了一個電子表單,讓每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薪資數字上傳到這個在公司內部是公開的電子表單上比較。又或者是有時候會有一些企業宣布公司採取完全的薪資開放透明政策,每一個員工都可以知道其他同事的薪水。不管理由是什麼,只要這個問題一出現,佔比最大的回覆,大抵不出「唯有保持黑箱作業,僱主才能肆無忌憚地壓榨員工」這一類的回答。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到底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有薪資保密的政策?

很多年前,我去土耳其的大市集(成龍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特務迷城》曾經在這裡取景)閒逛。如果你也有去過,就一定知道,幾乎每走個三五家店,就可以看到一模一樣的商品在販賣,尤其是那些觀光客常常會買的東西。這家賣5歐元那家賣4歐元、這家可以殺價那家不行……最後你能花多少錢買到,就看你願意貨比多少家,以及你的談判功力。

在幾公尺內就有相同商品的地方逛街買東西尚且如此,人才向企業兜售自己的才能,情形大概也不會相去太遠。更重要的是,人才在找工作時,要考慮的因素其實複雜很多。舉簡單的例子,同樣是應徵社群營銷專員,A司開出來的職缺和B司開出來的職缺,你考慮要去哪一家工作,可能就不光是他們誰開的薪水比較高這麼簡單;同樣是應徵半導體製程工程師,臺積電開出來的職缺和力晶半導體開出來的職缺,投遞履歷表的人數可能就不太相同(即使你在投履歷表以前並不知道他們各自會開多少薪資);同樣是味全的產品企劃專員,在頂新的食安出問題以前和以後,能吸引的人才數目可能也不太一樣。

每一個員工可以得到多少薪水,也會受到供需影響。很多年以前我在替自己找部屬,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一線國立大學的碩士應屆畢業生,她的期望待遇是35K,我問她為甚麼是這個數字,她說她的同學有找到工作的,大多都是這個數字;過幾天面試到另外一個也是一線國立大學碩士,畢業後有兩年工作經驗的應徵者,她的期望待遇恰巧也是35K,我問了同樣的問題,想不到竟然得到同樣的答案。原來是因為後者出社會的時候正好遇到金融海嘯,那時有工作就要偷笑了,大多數人的起薪都偏低,工作了二年,也才正好調薪到和那一年的應屆畢業生一樣的數字。

另外一個因素是,薪資通常反映了勞動市場的價格水平,而非這些人對企業的貢獻。

為什麼很多高科技公司這些年紛紛來臺挖角員工或是設置辦公室?因為同樣的職務,臺灣人要的薪水比歐美的員工來得低。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新聞,洛杉磯的麥當勞支付給計時員工的薪資是時薪8.25美元(約合臺幣250元),大概是臺灣麥當勞計時人員的二倍。這代表了臺灣麥當勞的員工的產值只有洛杉磯麥當勞的一半嗎?當然不是。因為員工的薪資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當地市場的供需狀況和薪資水平,而非員工對公司的貢獻。

在臺北市可以請到優秀員工的薪資,和在花蓮市可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當一家公司同時在很多不同的城市都設有據點的時候,物價水平不同所導致的薪資落差就會變成是個問題。

很實際的狀況是,在絕大多數的公司裡,每一個員工的薪資都或多或少有一點差別,而這個差別有時候並不是來自於任何理性的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勞動市場供需以外,有學術研究指出,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光是男性應徵者和女性應徵者,就會得到不一樣的敘薪結果。或者是你的前一份工作的薪資將會顯著地影響到你現職薪資的多寡。在某一些公司裡,人力資源單位不夠專業或是不能主導敘薪,新進員工的薪水就會變成用人單位主管說了算,這時用人單位主管是大方還是吝嗇也就會影響到公司內員工的薪資高低。

所以在大部分的公司裡,每一個職等或職務對應到的薪資,都是一個區間而非絕對金額。比方說主任的薪水是45K到65K,公司裡不同的主任就可能會有正負2萬元的薪資落差。其他職位的狀況當然也類似。

然後,基於「錦標賽理論」,企業在薪資架構的設計上,隨著職位的增加,薪資往往會不成比例地提高。前一陣子有一項研究指出,美國標準普爾500的企業,執行長的薪資約為一般員工的200倍。這還只是個平均數,可見那些薪資差距最大的企業,倍數將遠高於此。這是每一個人都能理性接受的事情嗎?就算能夠理解錦標賽理論的概念,但高階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資差距應該是幾倍?十倍還是二十倍?那如果是三十倍或五十倍呢,人們還會認為這是個合理的數字嗎?

因為種種理由,一家公司想要做到薪資公開透明,要付出的代價並不是錢那麼簡單。

那些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的薪資完全公開透明的案例,幾乎都是規模較小的企業,而且這一類的個案有報導的價值,正是因為這樣做的企業很少。【哈佛個案研究】裡有一篇很經典的人力資源管理個案【當薪資不再是秘密時】就有很精彩的討論。個案描述一位離職員工在離職前將全公司所有員工的薪資透過電子郵件發給全體員工,隔天上班後,全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知道每一個人的薪資了,接下來公司該怎麼收拾這個突發的危機?

當敘薪的不完美存在於公司裡面,薪資的公開透明就變成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公司為了競爭優勢,花高薪從競爭對手那裡挖角了核心研發人員來加入公司,但是到現在為止甚麼產品都還沒有做出來;公司某一位資深的部門主管秘書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打點部門內的士氣,留住了很多原本可能離職的同事,公司幾年來也不吝給予高額的調薪,但對其他秘書來說,這可不是寫在工作說明書上應該要做的事情;高階主管的大學同窗摯友的小孩畢業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於是主管慨然允諾要提供一個職位讓自己看著長大的小朋友磨練看看,但薪水可不是磨練看看的薪水。

我個人的經驗是,在規模大一點的公司、或是公司裡存在著許多不同功能或職務屬性時,要維持同工同酬的公平性,難度就變得非常高。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出發,一家公司能夠做到薪資公開透明,至少代表了這家公司的敘薪標準是可受員工公評的。只是當薪資公開透明時,公司的人才政策就會少掉一些彈性。這沒有對錯,單純是一種取捨。

一旦公司把薪資數字對全體員工公開,主管就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去向員工溝通「為什麼他領那個薪水而你只有這樣」。對稍具規模的公司而言,員工根本就很難理解其他部門的同仁都在做些甚麼事情(請不是HR的讀者回答一下HR都在做些甚麼?也請HR的朋友想一下公司的MIS工程師都在做甚麼事情?)。你如果不知道別人在做甚麼,你要如何判斷他領的薪水合不合理?

況且,如果公司沒有100%客觀的績效評量標準,大多數的員工對自己績效的預估都會比真實的狀況來得好(有一個類似的心理學實驗是,詢問每一個開車的駕駛人對自己的駕駛技術的評估,有八成的駕駛人自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優於平均水平),也就是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自我感覺良好。在這樣的狀況下,員工發現自己領的薪水高於其他同仁時,會傾向於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績效良好;但是當員工發現自己領的薪水低於其他同仁時,會傾向於認為是公司的敘薪制度不公平。

結果是,絕大多數的狀況是,你覺得自己的貢獻再怎麼說都應該值50K,但公司(誰是公司?我的經驗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這二個字代表的是老闆;至於那些大企業裡,這二個字往往代表的是用人單位主管)只願意給你45K,而且絕大多數的主管都不想花心思和員工溝通「為什麼你只值這個薪水」。所以薪資保密就算不是最好的解決對策,也是最簡單的解決對策。對,我的意思就是,透過理性,成熟的溝通,薪資公開透明可以是個理想;但只要有任何一個人不理性不成熟,就會把大家搞得人仰馬翻。(醫藥代表微信號:mrclub)

MRCLUB原創作者招募中

數十萬精準會員每日閱讀,助您快速提升個人品牌,擴大在醫藥行業及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

醫藥代表 伴您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公司要對員工的薪資保密?
    工作後才知道很多公司都有薪資高壓線規則。記得剛加入騰訊參加入職培訓,HR就強調:嚴禁打探其他同事的薪資,否則開除。HR還拿案例教育我們:某同事查看薪資郵件之後沒關電腦,被其他人知道了工資,雖然他非常優秀,管理層依然決定開除他。當初年少,只覺得公司太霸道太不近人情,這尼瑪被人偷看也要被開除?
  • 為什麼公司要求薪資保密 你想過嗎?
    不論公司大小,似乎大家都默認不去打聽同事的薪資有多少,也有不少公司有「工資保密」規矩:不得洩露自己及他人的工資數額,不得打聽別人的工資數額。那麼,公司到底為什麼實行「工資保密」呢?公司到底基於哪些因素的考量呢?
  • 求職者怒懟用人單位:你們薪資保密,卻要我提供薪資證明,憑什麼
    最近看到有網友吐槽:公司要求提供薪資證明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兒嗎?為什麼有的候選人反應很大呢?網際網路時代本來就缺乏誠信,用薪資證明來證實你個人所說的薪資很難嗎?說不能提供的都是心裡有鬼吧!看這吐槽的語言和口吻,我們暫且認為他是一位企業HR。
  • 實行薪資保密,不是因為用不起你.
    其實,從這項調研來看,絕大部分參與者所在的公司都實行薪酬保密政策,而支持薪酬保密的人與支持薪酬公開的人基本持平。對這個調研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作為一個常年和求職者打交道的招聘行業的從業者,我很能理解職場人希望薪資公開的心情,想比較自己和周圍人的身價是人之常情。但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和一家公司的老闆,我對薪資保密是舉雙手贊成的。一般而言,形態成熟的公司都會實行薪資保密制。在世界500強如寶潔、IBM這樣公司機制十分健全而透明的公司,薪資向來都是保密的。
  • 薪資保密,你覺得有必要嗎?
    許多企業都會有薪資保密的規定,但實際上企業再怎麼嚴格要求保密,員工之間私底下還是會互相討論薪資,並不能做到真正的保密。於是有人就質疑薪資保密規定的必要性,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 薪資保密制度,到底合法嗎?
    有不少工作單位設立薪酬保密制度,在規章制度中載明薪酬保密條款,如有違反的,輕則警告處分,重則解除辭退。企業這樣做,是合法的嗎?該《勞動合同》第22條規定:某科技公司實行保密工資報酬制度,宿某對工資報酬水平須負保密責任,在某科技公司工作期間,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有意透露,也不允許以任何方式詢問或攀比他人的工資,否則某科技公司將視情節輕重對其進行處罰直至合同解除。某科技公司與宿某另籤訂了《保密及競業禁止協議》《智慧財產權與保密信息保護規定》以及《智慧財產權歸屬協議》三份文件。
  • 主動洩露個人薪資被開除,薪酬保密制度真的合法嗎?
    你是不是很久沒看到過大集美的公號啦,因為微信功能改版,你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大集美公號了,大集美因此也可能沒辦法為你推送更多的政策諮詢
  • 求職者怒懟面試官:你們薪資保密,卻要我提供薪資證明,憑什麼
    看到一位網友的面試吐槽:「面試了一家公司,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也沒有對我表現出多大的認可。可是第二天我卻接到了電話,本以為是面試成功,可是面試官一句也沒提入職的事情,反而拐著彎問我上一家公司的薪資流水證明。都沒決定錄用我,就套我資料,氣得我怒懟:「你們薪資保密,憑什麼要求我提供薪資證明!」
  • 在職場,為何做不到公平公正,還要「保密薪資」?這才是真實原因
    現在的不少企業都是在入職時便與勞動合同一起籤了薪資保密協議,包含每月薪資和福利情況不得向他人或第三方洩露,同事間不得討論或互相探聽等。那麼薪資為什麼要閉口不談呢?如果公司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話,那保密又有什麼意義呢?一.
  • 好多公司都要求員工對自己的工資保密, 這是為什麼呢?
    比較薪資後,勢必一方低一方高,那麼低的一方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思考為什麼人家比自己高,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說服自己,這種心裡的不服氣就會激怒他,對你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工作的熱情都有極大的影響。這樣就把話題引到錢都花哪兒去了。或者你可以開玩笑式地回絕,比如直接說「哎呦,公司可是不能說工資噠,被知道可就慘了」等等,這些都是你可以不回答薪資問題的方法。
  • 阿里員工:「新人工資比我高9K想辭職」,網友:薪資保密是為你好
    話題來源一位網友的投稿:「無意間得知,公司新同事工資比我高,作為一名老員工,得知新進職員工資比自己還高,心裡拔涼的想辭職,而且公司規定禁止員工相互打聽薪酬,薪資分配製度實行保密。在職場上,同事之間應該薪資保密嗎?」這位網友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不允許程式設計師透露薪資?為什麼?
    商家為什麼要搞價格歧視呢?顯而易見,為了掙更多的錢,獲取更多的利潤。從本質上講,不同員工不同薪資也是一種價格歧視!(這裡只是個比如,我們當然不是商品了)雖然都是價格歧視,但企業究竟是怎麼獲取最大收益呢?
  • 我替你保密。」——牢記薪酬保密要訣
    制度公開的具體方式 企業宣貫薪酬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無論企業選擇何種方式,一定要做到政策公開透明、導向清晰明確,例如:1、公示薪酬制度。可以在內部管理系統上公示薪酬制度,同時附上針對性的說明和解釋,供員工隨時登錄系統查看;2、薪酬政策講解和答疑。
  • 薪資透明到底有多重要?
    你覺得薪資到底應該保密,還是透明呢?亞當斯公平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做出成績並取得報酬以後,他不僅關心自己報酬的絕對量,而且更關心報酬的相對量。工資是否保密,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在員工中對薪資保密事實上會損害員工積極度,而讓薪資低於市場公平水平也會。除此之外,共享薪資信息甚至會增加效率。現在,很多逐漸興盛的公司,不論大小,都在實施薪資透明化。其實,薪資公開並不是全新的理念。Google 有個女性員工開了一個公開表格,鼓勵同事上去填寫自己的薪資。
  • 公司為什麼要實行薪酬保密制度?
    我們還把話題拉到公司為什麼要實行薪酬保密制度的話題上來。你可能會問:職場上,公司為什麼要實行薪酬保密制度呢?老王認為:1、公司擔心員工不幹活,天天沒事比誰的薪酬高。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如果員工天天不幹正事,見人就問薪酬多少,那麼,這家公司的文化、制度一定有問題。
  • 【聽】猝死與工亡、薪資保密、社保協定、勞動與勞務關係的區別
    於是,公司以周某並非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受傷或發病死亡為由,先後提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工亡認定,但都被駁回。【飛常說法】關於工傷的奇葩案例非常多,如果大家想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各種案例都可以了解,但是除非這些案例有權威的出處,否則不要太當真。權威的出處包括: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最高法院公報案例,各地法院或人社部門公布的典型案例等。
  • 如何回答別人詢問薪資,傻傻如實相告?不,高情商的人這樣答覆
    小編入職過一家臺企,在資訊處負責整個公司的人事及行政系統維護,對全公司所有人的薪資都是了如指掌。部門三個老人加上一個新來不久的應屆生小K。和小K一批次的有好幾個人,其中一個人與小K關係不錯,經常通過小K打聽其部門其他人員的工資,小K想著都是一批次的,又是好朋友就知無不言。
  • 「為什麼不讓你和職場新人討論薪資?」原因有這2個!
    第一、需要了解公司為什麼禁止員工私下討論薪資問題;第二、面對新同事的諮詢薪酬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公司為什麼禁止員工私下討論薪資問題?那麼,為什麼公司會如此嚴格要求禁止員工私下討論薪資問題呢?1、符合現代管理手段,維護公司穩定在傳統的企業組織管理中,同工同酬的,薪資的透明化,但是這樣是不利於組織的發展的。
  • 2019年應屆生薪資報告出爐:平均起薪5610?你有拖後腿嗎?
    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但我相信 「高薪」這兩個字對每個人來說一定都是加分項(+1000000000000分)雖說面對心儀的企業我們都拿著自己「愛的號碼牌」但就算愛得再深也很難一直「用愛發電」薪資對於同學們求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想要找到一份薪資滿意的工作,需要了解這些事——今年很多提前批的小夥伴也清楚,在籤三方的時候,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薪資保密規定。一旦違反薪資保密原則,輕則警告,重則,開除…
  • 工資單,為什麼很多公司不發?
    嚴格的來說,員工每月的工資明細單是要給本人知曉的,薪資構成、各項費用和個稅扣繳明細等讓員工有個數。那為什麼很多公司會不發放員工工資單呢?箇中原因大概有這麼幾點。第一,企業認為做工資明細單是個麻煩,平白增加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