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說
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目送兒女去遠行的過程。
身為父母,唯有在慢慢地放手中,去一次次目送他們,祝福他們,不必不舍,不必追。
那一年,兒子初中二年級。清晨,與兒子一起在電梯廳裡,正巧碰上了鄰居大哥。
大哥問兒子:」上幾年級了?」
兒子說:「初二。」
大哥眨了眨眼睛,心算了一下。說:「初二,還能在家陪你爸媽五年。」
當時,不禁一怔,似乎有些不甚理解。再細心一數,可不是嘛,從初二到高考正好是五年。
到今天,已經三個五年過去了,可那天的這一幕,還一直留在記憶裡。
這十五年來,鄰居大哥話說的那第一個五年,應該是與兒子之間相互陪伴最長久的五年。
到了第二個五年,也就是兒子大學期間,只有每年的兩個假期才能回家陪伴父母。
到了第三個五年,兒子已闖蕩職場多年。也就意味著,他再也沒有了一年那個兩個長長的寒暑假,可以回家陪伴父母了。
從此,因距離的原因,唯有在七天長假時方能回家。
也就是說,一年滿打滿算,陪伴父母的時間都是可以數過來的。
有人說,一定得珍惜孩子在家的時間。
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上學前,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全部。上學後,一家人相互陪伴的時間是晚上。
還有許多中學就開始住校的孩子,一家人彼此陪伴的時間僅僅在周末。
大學期間,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寒暑假。工作以後的陪伴,只有在法定假期。
結婚以後,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孩子的假期就要分成給予兩家父母的陪伴。
這就是現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陪伴父母的時間在逐漸減少,還有的會少到屈指可數。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在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是的,父母對兒女,唯有目送他們的背影,伴著內心那份深深地牽掛,不必不舍,不必追。
兒女出門在外為事業打拼,有成功、有喜悅。有挫折、有疲憊。這就是拼搏,是奮鬥,在拼搏和奮鬥的年齡,又豈能選擇安逸。
今天的苦和累,終將變成明天的甜與樂。今天辛勤付出,終將換來明天的幸福生活。
當父母的,唯有凝望他們的背影,帶著那份唯有父母的牽掛和美好的祝願,在他們奮鬥的路程上,送上給予他們一生的平安和永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