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貓財經
作者:貓妹小姐姐
靠盲盒扭虧,年賺16億
說2019年是「盲盒元年」一點也不過分,雖說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約來自日本的福袋,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甚至國內也早有各種形式的扭蛋、盲盒等產品,但盲盒還是在2019年才真正火爆成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在行業大勢下,泡泡瑪特可能是受益最大的公司。
2017年時,泡泡瑪特曾在新三板上市,從當時披露的年報和轉讓說明書來看,2014年-2016年泡泡瑪特都處在虧損狀態,甚至虧損幅度還在快速擴大,直到2017年開始收入Molly版權,並結合「盲盒」的形式銷售,才讓泡泡瑪特開始扭虧。
如今年營收達到16.83億的泡泡瑪特,2017年時營收才剛剛破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26.34%,而歸母淨利潤也從156.9萬增長到4.51億。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零售估值計,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市場前五大運營商佔比分別為8.5%、7.7%、3.3%、1.7%和1.6%,其中泡泡瑪特位居第一,除了第二位之外,其餘公司份額與泡泡瑪特都有很大差距。
幾乎一家獨大的情況下,泡泡瑪特的毛利率水平也是水漲船高,在引入Molly之前,泡泡瑪特主營時尚潮品的連鎖經營零售、定製及批發業務,彼時毛利率只有47%左右,在2015年降至40%以下。
籤約Molly之後,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開始有所回升,2017年-2019年毛利率分別為47.6%、57.9%和64.8%。同時,雖然銷售費用支出翻了6倍以上,但利潤的高增速讓泡泡瑪特淨利率也從1%增增到了26.8%。
與此同時,「盲盒概念」讓泡泡瑪特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4月時,泡泡瑪特剛完成超1億美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創新資本,據天眼查顯示,自2011年以來,泡泡瑪特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的潮玩基本都是以代工方式生產的,體量大了之後,瑕疵品數量也就增多,黑貓投訴平臺上有1300多起關於產品質量的投訴,但是就目前來看,這顯然並沒有影響到投資人和消費者的熱情。
大眼Molly一年吸金4.5億
其實,最初的泡泡瑪特只是一家潮流玩具公司,能成為今天的泡泡瑪特一方面依賴於IP,另一方面則依賴於盲盒的銷售形式。
在泡泡瑪特的盲盒中,一個系列一般有13款,除了限定隱藏,一般你能直接知道其餘12款的樣式,但你不知道的是你能買到具體哪一款,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刺激感足以在第一次購買之後就快速上癮,另外盲盒展現的社交不僅促成了你的第一次「試試看」,也促成了以後每一次的「試試看」。
因此招股書中也提到,2019年末時泡泡瑪特已有220萬名會員,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時,已增加至320萬人。每一次抽盒之後,抽到喜歡的樣式,欣喜若狂的滿足感讓你對下一次更加期待,抽到不喜歡的,你也總會覺得下一次一定是心怡的,於是2019年泡泡瑪特的重複購買率達到58%。
事實上,從天貓旗艦店來看,泡泡瑪特除了盲盒也在同時銷售其他IP的手辦、周邊和BJD娃娃,包括迪士尼公主、哈利波特、白夜童話、Kenneth小狐狸等IP,但銷量就都不太好看了,即使是Molly的BJD娃娃最高月銷量也不足3000,與同系列盲盒銷量完全沒法相比,雖然不可否認價格也是一個原因。
其實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如果你只是想要盲盒裡的潮玩,大多數普通款在鹹魚等二手渠道的價格是要比官方更便宜的,但盲盒買的不就是拆開那一瞬間的滿足感,所以,即使鹹魚有千萬級盲盒交易市場,也並不足以影響泡泡瑪特本身的銷量。不得不說盲盒模式的加持確實給泡泡瑪特帶來了銷量增長,但泡泡瑪特也越來越離不開盲盒模式。
盲盒只是銷售方式,畢竟「萬物皆可盲盒」,泡泡瑪特也提到IP才是它真正的核心,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和51個非獨家IP,營收佔比分別為37.2%、35.4%和9.5%。
其中單個IP要數Molly的吸金能力最強,2019年以4.56億營收佔比27.1%,POCKY以3.15億營收位居第二,其餘還有Dimoo和TheMonsters營收過億,但佔比均不超過10%。
泡泡瑪特的IP與大多數國內潮玩公司不太一樣,並不走動漫培養情懷、潮玩變現情懷的道路,而是通過籤約設計師直接進行IP形象創作。從2017年開始泡泡瑪特每年都會舉行大型展會活動,2019年展會年營收4552萬,成為泡泡瑪特第五大銷售渠道,但更重要的是,展會是設計師的大型「海選」現場。
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曾在分享活動上表示,每年有數百位藝術家帶著自己最新的作品來到展會,而泡泡瑪特則從中選擇部分IP收入囊中。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展會暫時還杳無音訊,對泡泡瑪特IP的推新也有不小的影響。
千方百計拉你「入坑」
目前泡泡瑪特產品的銷售有線下零售店、機器人商店、批發、展會和線上銷售五種模式,截至2019年末,泡泡瑪特在33個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商圈有114家零售店,在全國57個城市有825家機器人商店,批發渠道則包括22家國內經銷商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21個國家及地區的19家經銷商,線上渠道除了天貓還有泡泡抽盒小程序、葩趣潮玩社區及其他電商平臺。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線下零售門店,2019年43.9%的營收都來自零售店,而零售店也是最容易產生第一次購買慾的場所,試想一下,聚光燈下透明整齊的展示盒裡陳列著一系列或萌或酷的小娃娃,輕而易舉的就能勾起你的好奇心,而盲盒的路上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而線下展示櫃拉你「入坑」之後,線上渠道的鋪設只會讓你越陷越深,由於潮玩本身的屬性對運輸的要求並不高,明顯可以看出線上也是泡泡瑪特近來發力的重點,2017年-2019年線上渠道的銷售佔比從9.4%增長到32%。
而泡泡瑪特的在線抽盒小程序就像是遊戲「氪金」,非常容易上癮,沉迷其中的同時花費比零售店更多的金額,2018年9月微信上線泡泡抽盒機後,當年就產生收益2300萬,第二年收益增加至2.71億。
在泡泡瑪特的構圖中,社群是又一個「誘敵深入」的線上模式,早在2016年泡泡瑪特就成立了北京葩趣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潮玩社交平臺,從葩趣app頂部的菜單也可以看出,泡泡瑪特試圖以自建平臺鼓勵玩家對於盲盒進行分享和再創作,以此增加對潮玩IP的沉浸度。
但事實上,葩趣的流量並不如人意,平臺內絕大部分藝術家、改娃動態的評論、點讚互動程度都不超過兩位數,葩趣內設商城大多數產品銷量並不如天貓旗艦店,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也並未披露關於葩趣的詳細數據。
要做「中國迪士尼」?
王寧曾公開表示,再給五年的時間,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企業,雖然不像迪士尼拍那麼多電影,但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IP。
事實上,曾經聲稱對標迪士尼的國內公司不勝枚舉,但直到目前還沒有能稱得上是「中國迪士尼」的公司出現,而泡泡瑪特也是雄心勃勃的公司之一,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已不滿足於潮玩本身,對自己的定位是「潮流文化娛樂公司」。
在迪士尼的營收結構裡,依次分別為媒體網絡、主題樂園和度假村、影視娛樂、衍生品和遊戲四個板塊,動畫電影製作、主題公園創收、品牌經營授權等輪番收割IP價值,五年時間建樂園肯定是來不及了,而且國內現有的主題樂園也沒有能做到對標迪士尼的,再加上不打算做電影,其實不論是內容體系還是盈利模式,泡泡瑪特跟迪士尼都不太像。
雖然都以IP為核心,但泡泡瑪特和迪士尼走的其實是兩條路。提到迪士尼你會想到米奇、唐老鴨、白雪公主、愛莎或者是復仇者聯盟等形象,再眾多動畫和電影的打造中豐滿IP形象,再通過樂園、衍生品等方式變現,在迪士尼的樂園業務中,門票之外收入佔比最多的就是購物。
而泡泡瑪特其實相反,去年王寧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在這個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很難靠製作內容沉澱出一個IP,並且價值觀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泡泡瑪特潮玩的邏輯其實是一個沒有背景故事的IP,允許你放入自己的靈魂,以Molly來說,看似木訥的表情可以代入你的任何情緒。
但這樣一來,也許潮玩是一個好生意,對標迪士尼卻沒有什麼意義。而即使是目前中國泛娛樂行業市場規模排名第一的也還是數字娛樂,也就是說數字遊戲、在線電影、動漫等依然是當下的主流。
其實全球來說,沒有背景故事的潮玩IP有很多,曾經火過的「暴力熊」到現在依然很火的KAWS,甚至HelloKitty、熊本熊等都不是靠內容大火的IP,但他們的商業模式基本是以周邊、衍生品和品牌授權為主,即使在日本擁有兩家主題樂園的HelloKitty也在巡遊表演中補足了背景故事線條。
總的來說,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是一件眾所期待的事情,開啟元年的「盲盒經濟」也給泡泡瑪特諸多紅利,但短時間內想成為「中國迪士尼」,泡泡瑪特要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