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古韻、茶韻、畲韻,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

2020-12-11 中國麗水

前不久,在市、縣兩級共同推動下,松陽縣板橋畲族鄉至蓮都區麗新畲族鄉跨縣(區)公交正式開通,便利了畲鄉百姓的出行,為加深區域交流、畲族文化走親、農旅融合發展創造良好交通環境。

走進畲鄉板橋,這樣的喜事越來越多,一場場美麗蝶變正在畲鄉精彩上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文化賦能,念好「畲字經」

曼妙的畲家歌舞,奇特的畲族服飾和民俗器物,精美的畲寨,色香味形俱佳的畲家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板橋是浙江省最大的畲族集聚區之一。自清康熙至嘉慶約130餘年間,就有藍、雷、鍾等姓的畲民落戶板橋。走進板橋畲族鄉,清新而濃鬱的畲鄉民族風迎面撲來。

高舉「文化旗」,念好「畲字經」。板橋鄉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畲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工作,畲族祭祖、彩帶編織、畲族競技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發揚光大,不斷提升畲族文化軟實力,著力打造總體風格突顯、功能布局合理、極具畲族特色的美麗畲鄉。

近年來,通過山歌比賽、山歌創作、編排畲族舞臺劇等形式,進一步弘揚了畲族文化;在特色村寨建設中突出村寨的畲族元素,新建了民族文化廣場、畲族村寨、畲鄉入口等一批項目,展示畲族魅力;挖掘畲族飲食、手工藝、畲醫畲藥等傳統特色文化,把傳統美食和工藝轉化成「鄉愁」賣點,促進了畲鄉風情旅遊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把畲族人民古老神奇的傳統展示給遊人,讓人們領略神奇畲鄉的風採,該鄉還專門修建了畲族陳列館,在一樓主要展出畲族的由來及遷徙路線、傳統習俗等,二樓展出畲族傳統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以圖片展和實物展相結合的形式,生動記述了畲族的民族特色、風土人情、手工技藝,以及畲族的特色產業等,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勇敢。

唱山歌、品美食、淘畲貨、賞民俗……在4年一次「橋竹柳新」三月三畲歌會的基礎上,板橋畲族鄉創新舉行了「三月三」風情文化節暨畲家淘貨節,將具有畲鄉風情的農特產、編織品、服飾、首飾、酒類產品等分成農產品區、文創區進行展示互動,畲鄉「好畲貨」不斷走俏。

傳承畲族文化,助推農文旅融合。近年來,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立足生態和畲族優勢,打造雲嶺麒上、麒上人家、麒麟山居等畲味民宿,不僅還原了畲族家居、窗戶的雕花,在枕頭和被褥上繡上畲族傳統圖案,在物品擺放上重歸畲族習慣,讓遊客體驗畲族風情。

眼下,板橋畲族鄉正將農村的民俗風土人情、傳統自然建築串聯起來,轉化為節日活動、特色集會、特色飲食等農旅產品,打造畲族風情體驗區。

勵精圖治,逐夢「綠富美」

曾幾何時,由於區位、交通等原因,板橋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落後。勵精圖治的畲鄉人民,大力弘揚「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致富道路上的探索卻從沒有停止過。在用足用好民族扶持政策的同時,更注重內生發展、自主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產業,大踏步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

家家有茶葉,戶戶有茶山,季季為茶忙……畲民一向有種植茶葉的傳統,茶葉在板橋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從1998年開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發動全鄉人民種植優質茶葉,畲鄉的經濟開始有了質的轉變,茶葉成為板橋名副其實的「金葉子」。

目前,全鄉共有茶葉種植面積5600餘畝,支撐著畲鄉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通過改良新品種茶葉,「奶白茶」「黃金牙」等茶葉逐步替換老品種,保護發展老茶山「土茶」,鼓勵農戶進行茶葉精深加工,品牌包裝增加附加值。同時,積極組織茶葉銷售戶通過線上打開銷路。

桐榔村積極探索村企共建模式,由強村公司領頭,村集體入股,建成三幢1400平方米的「廠房」,以出租的方式向社會招租,解決了當地茶產業加工場所問題。各地茶商開始找上門來,板橋的茶葉加工企業與麗水、江蘇、上海等地客戶建立了長期的貿易夥伴關係,茶農們再也不用愁茶葉賣不了好價錢。

在發展綠色農業上,除了茶葉,當地還發展起了油茶、香榧等主導產業。目前,當地擁有油茶麵積18000餘畝,年產茶油21000多公斤。新發展香榧約100畝,林下經濟多花黃精200畝。同時,藍莓、仙桃、軟棗獼猴桃等產業也不斷壯大。

在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鼓勵農產品開闢銷售新渠道,利用網紅進行直播銷售。目前,鄉強村公司籌備與松陽華數合作,計劃將畲茶、土雞、筍乾、番薯粉等十餘個土特產做全省直播帶貨,以此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板橋的生態旅遊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地把畲族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修復「桐川暴動遺址」,建設具有畲族風味的「紅+綠+畲」旅遊線,實現全域景區化、景區公園化。同時,通過做深農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畲鄉品牌。

麒上自然村借旅遊節慶活動聚人氣,以賞畲族傳統婚嫁表演、嘗畲鄉特色麻餈小吃、觀畲寨特色美景等作為載體,舉辦「相約畲寨麒上 享浪漫星空節」,讓原本沉寂的小山村越來越有了生機和活力。如今,一個小小的麒上村有9家民宿、近80張床位,平均每年有近80萬元收入。

一村一品,打響「風情牌」

桐榔村打造康養休閒基地、板橋村打造歷史文化村落和周權故裡、大毛科村打造畲族風情文化村、東坑村打造紅色文化村、高山村打造農耕文明體驗區……板橋畲族鄉正通過全方位推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做到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一村一品打造畲鄉風情小鎮。

桐榔村有一座距今有千年歷史的崇覺寺,至今香火繚繞。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謀劃建設桐榔文化康養基地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桐榔康養文化基地發展規劃,努力打造成為文化心靈度假目的地。通過康養文化基地建設,發展特色民宿、建設商業街、種植畲藥等,努力把桐榔打造成浙西南範圍全域康養勝地,與東西巖、古堰畫鄉形成互動的景區。

板橋村深度挖掘元代詩人周權,建設周權文化廣場,在修繕周氏祠堂中體現周權的慈孝文化,恢復「橋燈會」這一特色民俗活動。在「橋燈會」上把失傳30多年高山跳馬燈重新恢復傳承。在消除赤膊牆過程中,把「抓魚」「打紙包」「鬥雞」等勾起童年回憶的活動體現出來。

大毛科村立足民宿產業基礎,以生態文旅為主題,挖掘生態資源,依託特色畲族風情,重點發展民宿經濟,打造高品質詩意棲居地。文化禮堂的建設使用,為保護和延續畲族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連續多年舉辦畲族特色的春晚,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東坑村充分發揮梯田地形優勢,深挖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梯田運動及紅色旅遊,重點建設健身步道、紅色旅遊景點,打造休閒觀光區。目前,紅色景點「桐川暴動」遺址正在修復中。不久的將來,這裡的紅色旅遊將更加耀眼奪目。

高山村立足非遺文化優勢,深挖土茶資源、自然生態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非遺文化活化為主題,把「花鼓戲」「山背跳馬燈」等非遺進行現場展示及表演,同時宣傳高山土茶文化,實現非遺帶動旅遊發展。

……

通過打造「一村一品」,古韻、茶韻、畲韻的「三韻板橋」發展戰略,正讓畲鄉的美麗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鍾根清 通訊員 陳葉鵬


相關焦點

  • 「三韻板橋」喜迎多彩蝶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 寧德福鼎嵛山鎮:立足海島生態資源 助推旅遊高質量發展
    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危機與新機、挑戰與機遇、變局與新局共存的時代,作為基層一線的人民「勤務員」,我覺得基層工作大有可為,不斷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是凝聚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是鞭策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 廣西、廣東將規劃一條高鐵19站,將沿線的資源優勢轉化經濟效益
    這條高速鐵路連接了廣西南寧至深圳的重要鐵路線,這條高速鐵路也是分段建造的,將對廣西的整體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畢竟,廣西以其美麗的山脈,清澈的水和良好的空氣品質而聞名,許多城市都對保持身體健康有益,但是,山區,海域較多,地勢過於複雜,交通不便,城市資源流入和流出存在許多問題,許多城市無法發展重工業,教育你的老師,這個城市有很多因素,例如實力不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 一路行走,盡享生態茶韻之美
    一路行走,盡享生態茶韻之美 發布日期:2020-10-19 09:24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葉文智: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
    201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會客廳,圖為嘉賓與主持人合影。    葉文智表示,鳳凰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位於自然風光獨特、民族風情濃鬱的武陵山區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出了很多名人,像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著名繪畫藝術家黃永玉、民國時期的總理熊希齡。這麼多年鳳凰古城一直在探討,怎麼樣用市場的手段把文化資源轉換成文化的旅遊產品,轉換成老百姓看得懂、買得起,並為之迷戀的,能滿足現代旅遊消費者需求的文化旅遊產品。
  • 福建南平市「生態銀行」調查:山水林地資源變資產
    池亮亮攝 順昌森林生態運營中心。本報記者 薛志偉攝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如何加強生態保護、加快綠色發展,使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為經濟價值,成為我國生態文明治理領域的焦點。為探尋轉化突破口,福建南平於2018年在全國首創了「生態銀行」平臺機制,將豐富的自然資源整合利用。
  • 王少雄在參加綿陽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
    王少雄在參加綿陽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2005-1-24 6:06:14 四川新聞網-綿陽日報訊  本報成都專電昨(23)日,參加省人大十屆三次會議的代表開始審議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忠所作的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 溫鐵軍: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生態化的鄉村社會作為「三生合一」的海綿社會,不僅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大疫止於村野」——半數人口以最低成本達到最少致病,有效地承載和吸納上億返鄉打工者及其派生的各種經濟社會危機,而且與鄉村社會空間邊界高度重合的生態資源因其「資源、資產、資本」「三資合一」,而在後疫情時代的國內大循環經濟拉動和高質量增長的供給方面具備極大潛力。
  • 南湖新區:加快茶韻小鎮建設 推動旅遊轉型升級
    ,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全域旅遊地。在嶽陽茶博城西側的閒雲路上,茶韻小鎮主要景觀之一浮雕文化牆項目正在抓緊施工。該文化牆全長70多米,高5米左右,主要描述的是文成公主帶茶進藏的歷史文化故事。南湖新區月山管理處聖安社區副書記劉衍鑫:當前我們組織了10多名工人在現場施工,全力把前期因雨水耽誤的工期搶抓回來,項目預計本月底完工。
  • 大道滄Tea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四大茶葉基地
    大道滄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擁有17000多畝的茶園基地,分別建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等境內。作為大美臨茶茶業有限公司的茶葉基地,永德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優良的茶葉品種,為大美臨茶提供了大量優質的茶葉原料。大美臨茶茶業有限公司將整合當地茶農及優質茶資源打造出屬於大美臨茶專屬品牌,以茶回饋消費者,以茶服務消費者,將臨滄茶業推向新高度。
  • 委員尹相美:將刺五加葉等藥食同源植物列入新資源食品目錄
    攝影 劉怡彤在政協聯組討論中,政協委員臨江市副市長尹相美建議將刺五加葉等藥食同源植物列入新資源食品目錄。2012年,刺五加的根莖葉被認定為保健食品藥和保健食品的應用原料,為非食品,無法進入流通領域,這對於企業是致命打擊。
  •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2020-01-17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社會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穩步推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將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產生長期的利好。生活垃圾清運量的增加將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生活垃圾熱值的逐步提高將有效提升垃圾焚燒發電投資企業的經營效益。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熱值與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社會經濟越發達、居民生活水平越高的地區,生活垃圾的有機物成分含量和熱值也越高。
  • 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既有利於破解資源瓶頸,又有利於解決環境問題,更有利於建設美麗中國。
  • 福建泉州:新興旅遊資源——生態旅遊
    新興旅遊資源——洛江生態旅遊讓大家了解,來到泉州除了可以來一場穿越古城的文化之旅到最美海岸享受愜意的浪漫之行還可以到洛江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生態之旅」特色旅遊項目:觀賞各式蓮花品種、品九品香水蓮花茶、自助燒烤、蓮花宴特色菜餚:蓮花果、觀音蓮果、香蓮梗貼心伴手禮:九品香水蓮花、九品香水蓮花茶地址: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新告村公交車路線:乘坐10路、11路、
  •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海青鎮以茶為本推動鄉村...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是「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擁有「北茶之源」的美譽。近年來,該鎮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趟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海青鎮依託「山、水、茶、竹」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形成了田園鄉野竹海林濤與小鎮「黑瓦白牆,飛簷翹角」建築風格相映成趣的景致,成就了「竹風茶韻,靜雅海青」的獨特魅力。   規劃引領繪藍圖。圍繞打造「北域江南」茶韻小鎮,謀劃「一核兩軸三區」產城融合、組團發展的思路。
  • 我國森林資源的類別、特點及功能
    ㈢ 林木生物質能源 指的是可用於能源或薪材的薪炭林,灌木林,林木採伐、造材、加工的「三剩物」等木質資源。⑴ 生物質能的概念 指的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後固定並儲藏在生物體內的能量。㈡ 森林資源效益具有主觀性森林資源效益屬於主觀的範疇,依人們的意願轉移。森林資源所生產的物品,在買賣交易中收穫貨幣越多,森林經濟效益越大。森林產業容納民工越多,森林社會效益越大。森林周邊的農作物旱澇保收,森林生態效益越大。
  •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 年幹茶產值3億多元
    近年特別是今年以來,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蹚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打造獨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圖」。12月21日,記者深入探尋海青鎮一片葉子的鄉村振興傳奇。
  • 「專家視角」鄉村振興,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生態化的鄉村社會作為「三生合一」的海綿社會,不僅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大疫止於村野」——半數人口以最低成本達到最少致病,有效地承載和吸納上億返鄉打工者及其派生的各種經濟社會危機,而且與鄉村社會空間邊界高度重合的生態資源因其「資源、資產、資本」「三資合一」,而在後疫情時代的國內大循環經濟拉動和高質量增長的供給方面具備極大潛力。
  • 中衛市防沙治沙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效益雙贏
    中衛市林業生態建設局以生態建設和特色林業經濟為重點,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生產實踐中,充分開發沙漠資源,加快發展沙漠產業和特色林果業,實現了防沙治沙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效益雙贏。    特別是北部沙區和南山臺子沙區,環香山地區中部乾旱帶風沙區以蘋果、紅棗為主的經濟林產業面積達60多萬畝,以中寧為核心區的枸杞面積30萬畝,蘋果產量達9.7萬噸、枸杞3萬噸、其它果品3.7萬噸,年產值達13.26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支柱產業。通過治沙造林、通道綠化及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中衛市城鄉生態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