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市、縣兩級共同推動下,松陽縣板橋畲族鄉至蓮都區麗新畲族鄉跨縣(區)公交正式開通,便利了畲鄉百姓的出行,為加深區域交流、畲族文化走親、農旅融合發展創造良好交通環境。
走進畲鄉板橋,這樣的喜事越來越多,一場場美麗蝶變正在畲鄉精彩上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文化賦能,念好「畲字經」
曼妙的畲家歌舞,奇特的畲族服飾和民俗器物,精美的畲寨,色香味形俱佳的畲家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板橋是浙江省最大的畲族集聚區之一。自清康熙至嘉慶約130餘年間,就有藍、雷、鍾等姓的畲民落戶板橋。走進板橋畲族鄉,清新而濃鬱的畲鄉民族風迎面撲來。
高舉「文化旗」,念好「畲字經」。板橋鄉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畲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工作,畲族祭祖、彩帶編織、畲族競技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發揚光大,不斷提升畲族文化軟實力,著力打造總體風格突顯、功能布局合理、極具畲族特色的美麗畲鄉。
近年來,通過山歌比賽、山歌創作、編排畲族舞臺劇等形式,進一步弘揚了畲族文化;在特色村寨建設中突出村寨的畲族元素,新建了民族文化廣場、畲族村寨、畲鄉入口等一批項目,展示畲族魅力;挖掘畲族飲食、手工藝、畲醫畲藥等傳統特色文化,把傳統美食和工藝轉化成「鄉愁」賣點,促進了畲鄉風情旅遊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把畲族人民古老神奇的傳統展示給遊人,讓人們領略神奇畲鄉的風採,該鄉還專門修建了畲族陳列館,在一樓主要展出畲族的由來及遷徙路線、傳統習俗等,二樓展出畲族傳統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以圖片展和實物展相結合的形式,生動記述了畲族的民族特色、風土人情、手工技藝,以及畲族的特色產業等,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勇敢。
唱山歌、品美食、淘畲貨、賞民俗……在4年一次「橋竹柳新」三月三畲歌會的基礎上,板橋畲族鄉創新舉行了「三月三」風情文化節暨畲家淘貨節,將具有畲鄉風情的農特產、編織品、服飾、首飾、酒類產品等分成農產品區、文創區進行展示互動,畲鄉「好畲貨」不斷走俏。
傳承畲族文化,助推農文旅融合。近年來,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立足生態和畲族優勢,打造雲嶺麒上、麒上人家、麒麟山居等畲味民宿,不僅還原了畲族家居、窗戶的雕花,在枕頭和被褥上繡上畲族傳統圖案,在物品擺放上重歸畲族習慣,讓遊客體驗畲族風情。
眼下,板橋畲族鄉正將農村的民俗風土人情、傳統自然建築串聯起來,轉化為節日活動、特色集會、特色飲食等農旅產品,打造畲族風情體驗區。
勵精圖治,逐夢「綠富美」
曾幾何時,由於區位、交通等原因,板橋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落後。勵精圖治的畲鄉人民,大力弘揚「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致富道路上的探索卻從沒有停止過。在用足用好民族扶持政策的同時,更注重內生發展、自主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產業,大踏步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
家家有茶葉,戶戶有茶山,季季為茶忙……畲民一向有種植茶葉的傳統,茶葉在板橋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從1998年開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發動全鄉人民種植優質茶葉,畲鄉的經濟開始有了質的轉變,茶葉成為板橋名副其實的「金葉子」。
目前,全鄉共有茶葉種植面積5600餘畝,支撐著畲鄉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通過改良新品種茶葉,「奶白茶」「黃金牙」等茶葉逐步替換老品種,保護發展老茶山「土茶」,鼓勵農戶進行茶葉精深加工,品牌包裝增加附加值。同時,積極組織茶葉銷售戶通過線上打開銷路。
桐榔村積極探索村企共建模式,由強村公司領頭,村集體入股,建成三幢1400平方米的「廠房」,以出租的方式向社會招租,解決了當地茶產業加工場所問題。各地茶商開始找上門來,板橋的茶葉加工企業與麗水、江蘇、上海等地客戶建立了長期的貿易夥伴關係,茶農們再也不用愁茶葉賣不了好價錢。
在發展綠色農業上,除了茶葉,當地還發展起了油茶、香榧等主導產業。目前,當地擁有油茶麵積18000餘畝,年產茶油21000多公斤。新發展香榧約100畝,林下經濟多花黃精200畝。同時,藍莓、仙桃、軟棗獼猴桃等產業也不斷壯大。
在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板橋畲族鄉黨委、政府還鼓勵農產品開闢銷售新渠道,利用網紅進行直播銷售。目前,鄉強村公司籌備與松陽華數合作,計劃將畲茶、土雞、筍乾、番薯粉等十餘個土特產做全省直播帶貨,以此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板橋的生態旅遊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地把畲族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修復「桐川暴動遺址」,建設具有畲族風味的「紅+綠+畲」旅遊線,實現全域景區化、景區公園化。同時,通過做深農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畲鄉品牌。
麒上自然村借旅遊節慶活動聚人氣,以賞畲族傳統婚嫁表演、嘗畲鄉特色麻餈小吃、觀畲寨特色美景等作為載體,舉辦「相約畲寨麒上 享浪漫星空節」,讓原本沉寂的小山村越來越有了生機和活力。如今,一個小小的麒上村有9家民宿、近80張床位,平均每年有近80萬元收入。
一村一品,打響「風情牌」
桐榔村打造康養休閒基地、板橋村打造歷史文化村落和周權故裡、大毛科村打造畲族風情文化村、東坑村打造紅色文化村、高山村打造農耕文明體驗區……板橋畲族鄉正通過全方位推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做到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一村一品打造畲鄉風情小鎮。
桐榔村有一座距今有千年歷史的崇覺寺,至今香火繚繞。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謀劃建設桐榔文化康養基地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桐榔康養文化基地發展規劃,努力打造成為文化心靈度假目的地。通過康養文化基地建設,發展特色民宿、建設商業街、種植畲藥等,努力把桐榔打造成浙西南範圍全域康養勝地,與東西巖、古堰畫鄉形成互動的景區。
板橋村深度挖掘元代詩人周權,建設周權文化廣場,在修繕周氏祠堂中體現周權的慈孝文化,恢復「橋燈會」這一特色民俗活動。在「橋燈會」上把失傳30多年高山跳馬燈重新恢復傳承。在消除赤膊牆過程中,把「抓魚」「打紙包」「鬥雞」等勾起童年回憶的活動體現出來。
大毛科村立足民宿產業基礎,以生態文旅為主題,挖掘生態資源,依託特色畲族風情,重點發展民宿經濟,打造高品質詩意棲居地。文化禮堂的建設使用,為保護和延續畲族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連續多年舉辦畲族特色的春晚,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東坑村充分發揮梯田地形優勢,深挖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梯田運動及紅色旅遊,重點建設健身步道、紅色旅遊景點,打造休閒觀光區。目前,紅色景點「桐川暴動」遺址正在修復中。不久的將來,這裡的紅色旅遊將更加耀眼奪目。
高山村立足非遺文化優勢,深挖土茶資源、自然生態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非遺文化活化為主題,把「花鼓戲」「山背跳馬燈」等非遺進行現場展示及表演,同時宣傳高山土茶文化,實現非遺帶動旅遊發展。
……
通過打造「一村一品」,古韻、茶韻、畲韻的「三韻板橋」發展戰略,正讓畲鄉的美麗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鍾根清 通訊員 陳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