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工作在一個同志社群裡,我們也有喜怒哀樂丨鈦媒體影像《在線》)
摘要:我們在中國最大的同性戀社區背後,有怎樣的一群人、在如何工作著。
【 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每周出品的商業紀實欄目。力圖準確記錄網際網路創業大潮中那些個體:初生牛犢的創業新貴、名利場上的資本明星、聚光燈下的高官巨賈、籍籍無名的程式設計師、運營、極客、地推、快遞員、講師……他們的瞬間,都值得被記住。圖文、視頻版權為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使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轉載請聯繫作者。】
Gay,同性戀者,同志……這些指向同一概念的名詞曾代表了十足的爭議性,好奇或厭惡,支持或漠然。在這條灰色地帶的兩端,人們都曾選擇了止步觀望。而當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和跨性別人群)群體開始走進陽光並融入「主流」社會,他們的故事又是在如何地傳講下去?
鈦媒體《在線》第41期,我們聚焦於中國第一家同性戀社交平臺背後的工作人員,來講述在陽光與陰影的逼仄邊緣發生的那些理解與動容。
Blued,中國第一大同性戀人群社交平臺,以淡藍網為起點,經歷16年的發展,如今國內外共計2700萬註冊用戶。在他們辦公室外,常有用戶慕名而至,只為歸鄉一般的望上一眼。
Blued員工辦公桌上擺放著熊和猴子的布偶——「在同志圈子,胖些的叫熊,瘦些的叫猴,肉壯型叫狒狒,還有不少 分類 。」在Blued現有的209名員工當中,約四分之三屬於LGBT群體,其中大部分是90後。
Blued的雙11文案草稿,上面寫著「我想要個男朋友,想和他步入婚姻殿堂」。有觀點認為,由於同性的戀愛關係中罕有婚姻,以及由婚姻契約帶來的財產利益和原生家庭關係等各種約束,因此維持下去會更加不易。
Blued內部的「性別友善廁所」,為男女員工共用,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認為「這是抹去性別之分的善意行為,特別對於跨性別人士。」
午休時間,幾位員工並排躺在沙發上休息。「這裡是個大家庭,」一名Blued員工說,「在Blued我們可以做自己。」
運營編輯小惟(化名)的辦公桌上擺著粉絲寄來的花朵。在Blued客戶端將近一年的直播,讓他成為了同志圈網紅。「內容工作層面的人事招聘要求必須是同志,因為只有同志才了解同志用戶的需求和心理。」Blued HR說。
打開小惟個人的Blued帳號,總停留著幾百條未讀的粉絲留言:「你有男朋友嗎?」、「可以約你嗎?」,等等。小惟說:這些留言都不敢打開,如果打開卻不回復,粉絲會覺得看到卻不理他們,會讓他們覺得沒有被尊重。
員工小榮(化名)是一名博士。校園裡的他曾隱藏自己的性取向,或假裝對女生感興趣。大學時的男友,在交往四年後,以「自己是直男」為由和小榮分手,「我花了四年時間來消化這個事,甚至有心理陰影,也沒再談戀愛。」
為了女友,小寧(化名)在兩年前辭去國企工作,留京並加入Blued。「為了不讓父母傷心」,她「計劃明年與另一位同志朋友形婚。」「形婚」在Blued企業文化中並不被提倡,但個人情況不同,Blued並不會直接幹涉其中。
員工的集體生日派對,唱完生日歌后,CEO耿樂說:「希望你們都找到好男人。」公司之外,多數員工還不敢對外出櫃。出櫃意味著挑戰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並面對可能對親情帶來的傷害。
Blued與北京疾控中心等機構成立的HIV檢測諮詢室,HIV陽性心理關懷室裡,Blued員工躍躍(化名)為一名到訪者進行HIV檢測。「一條紅線就是陰性結果,說明他未感染。在併發症之前檢出HIV,只要堅持抗病毒治療,壽命和普通人是一樣的,如果有了同性伴侶,就建議每三個月檢測一次。」躍躍介紹,這裡今年已檢測了7000多人,「從檢測室走出去的人,陰性的都如釋重負,陽性的神色凝重,尤其是那些還不到20歲的大學生。很多感染者都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關懷,並聯繫疾控中心進行下一步治療。」
「愛滋不等於約炮,愛滋只是不健康」、「積極面對愛滋,熱愛生活」、「今天出櫃了,感謝父母」、「早檢測,早治療」………檢測室門口的背板上,一些用戶用便條紙寫下的話。
小吉2015年加入Blued,負責志願者管理、陽性關懷,和HIV檢測等工作。他以前是一名馴獸師,2013年初檢查出HIV陽性。「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沒有人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辦,醫生說他們醫院不具備HIV消毒條件,不能給我治療,要我辦出院手續,還失去了工作。當時我特別絕望,很想死。」
馬哥是Blued員工中罕見的直男之一,「剛開始聽說這是家同志公司,不想來,後來還是被CEO耿樂感動了。」一開始,為了判斷身邊同事的性取向,他會問「你正常嗎?」,一段時間之後,馬哥的這個措辭終於變成了「你是直的還是彎的?」
何女士在Blued做保潔員三年。「剛來的時候不了解這家公司,後來還是我兒子告訴我的,我一個農村人,怎麼也不相信有這些事。這裡有男孩子告訴我他喜歡男人,我覺得這不太正常。」她說,「很久前,一次這裡有個男孩子問我,如果發現自己的兒子也是同性戀怎麼辦,我笑著對他說 那我就打死他 ,如今,在這裡工作時間長了,發現這些孩子們都挺好的。」
「每對接一次媒體,其實都是出櫃一次。」在Blued PR負責人大奎看來,如果說十年前中國的同志群體還在黑暗中學著生存,那麼「現在我們都要學會如何在陽光下生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中國社會與西方國家在這個議題上有所不同:西方不少國家在法律、文化、宗教等層面對LGBT群體有過極端的殘酷迫害歷史;而在中國,則是一直是灰色的存在。如今,西方在這個領域走在了前面,而中國當下更多的是需要從文化思潮和社會公眾觀念的層面一點點的去改變。」
在Blued舉辦的粉紅經濟創業大賽上,一位LGBT領域創業者正在路演。據部分統計,中國LGBT人口超過7000萬,由於無需負擔組織家庭、買房教育等需求,同志群體非常注重個人生活品質,消費能力頗高。目前全球前三大LGBT市場分別是:歐洲8700億美元、美國7500億美元,中國3000億美元。
CEO耿樂(左)在辦公室接受採訪。2000年,耿樂在自己的臥室中創立了中國第一家同性戀網站——「淡藍網」。當時身為一名警察,他對家人和同事隱瞞著自己的性取向,「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性戀。」
Blued辦公室的窗臺上,擺放著耿樂從家鄉秦皇島帶來的海水和沙子。這些年,耿樂被外界賦予了諸如「推動社會變革的人」、「被李克強總理接見的創業家」、「公益人士」等標籤。「我們並非只有光鮮和平民英雄主義的一面,也有情感、物慾、創業的痛苦,我想慢慢卸掉身上的標籤和枷鎖,做真實的自己,不再過分在意外界評論,好的建議就吸取,錯了就改正,不為它們的態度而傷心。十年之後,這個社會環境一定會更好,現在我們進一步改變人們對這個群體的認知,十年之後人們會更多談論 什麼是愛? 、 什麼是多元、接納,和平等? ,這是社會要去面臨的新層次。」耿樂說。
鈦媒體影像專欄「在線」
力圖準確記錄網際網路創業潮中那些在線的個體
影像是準確的,但影像並不是全部事實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這個「在線」的時代,我們等你來一起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