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人類文化多由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支撐起來

2020-12-13 搜狐網

記者王峰實習生徐浩達文記者李康攝影

  昨天,由《散文選刊》主辦的2013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頒獎典禮在省文學院舉行,《蘇北少年「唐吉訶德」》(畢飛宇)、《我們的存在感》(王小妮)、《盛年》(周曉楓)、《新疆無傳奇》(劉亮程)等十篇散文獲獎。在頒獎典禮後,畢飛宇(左圖)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雖然自己獲得了該散文獎項,但自己特別害怕寫散文,「因為散文容易暴露自己的內心,當初也沒把《蘇北少年「唐吉訶德」》當作散文來寫,而是『非虛構"。  

散文會將你是什麼樣的人全部暴露出來

  談到散文和小說的區別,畢飛宇認為主要是與作者的距離,「小說是離作者比較遠的文體,在小說裡可以虛構、可以想像。散文不是這樣,它主要靠你和生活的關係,要去感受和判斷,但散文離作者特別近,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它會將你全部暴露出來。我比較害怕這個,所以散文在我眼裡是比較可怕的東西」。

  為什麼會害怕暴露呢?畢飛宇思考了一會兒,攤開雙手答道:「也許人都有保護自己的願望吧!」

  在創作《蘇北少年「唐吉訶德」》時,畢飛宇提出了「非虛構」的概念,他詳細解釋了這個概念,「非虛構最早是由《人民文學》倡導的,當時我和李敬澤老師(註:《人民文學》副主編)討論有關中國想像的問題,因為當今中國現實太豐富了,現代作家往往又很難把握這種豐富的現狀,所以李老師就提出了一個『非虛構』的概念去直面當今的中國。就是在這樣一個非虛構的大潮裡,我才寫出了《蘇北少年「唐吉訶德」》」。

  畢飛宇表示,《蘇北少年「唐吉訶德」》寫得非常城市,「因為『非虛構』不允許虛構,讓一個習慣於虛構的人去放棄虛構,來完全面對事件本身,就給我提出了一個誠實的要求。我認為的這個誠實不僅是面對事情本身的誠實,也是情感方式的誠實,你不能在情緒推動下去寫這個事情,這是要避免的。對我來講,控制情緒是最重要的。」  

《推拿》改編成影視劇讓人們關注殘疾人

  當導演婁燁把《推拿》搬上大銀幕後,這部小說就有了電視劇、話劇和電影版。在原作者畢飛宇眼裡,無論是哪種藝術改編,無論是誰來改編,自己都不會提出任何意見,「創作是自由的,你既然把本子給了別人,就應該允許別人改動。」電影《推拿》剛剛從柏林電影節歸來,雖然在最佳影片的角逐上敗給了同為國產片的《白日焰火》,但畢飛宇坦言:「我只能說非常感謝婁燁,他拍了一部很棒的電影,不管得不得獎,《推拿》都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畢飛宇認為,《推拿》各種影視版本的出現是有意義的,「《推拿》有一個特殊性,它是關注殘疾人的,作為一個小說家,我非常渴望推動社會去關注殘疾人。現如今文學和作家的力量做不到,但由於電視、電影的推動做到讓人們關注殘疾人,這是讓我特別欣慰的。」

  網上有評價稱畢飛宇是「最善於把握女性心理」的作家,對此畢飛宇並不完全認同,「我不認為我是一個特別了解女性的人,我是一個可以塑造人物的作家,而不是一個懂得女性的男人。也許這段時間我描寫的女性多一些,但如果是描寫男性,我同樣可以把握得非常好」。  

一個人永遠不要與時代過不去

  網絡文學如今相當火爆,畢飛宇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人類已經從農業文明進入到IT文明,所以網絡文學一定是未來」。但很多傳統作家認為網絡文學很多都不能登大雅之堂,畢飛宇說:「人類的文化大多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支撐起來的,小說剛出現的時候也不能登大雅之堂,白話文也是。」不過他還說:「不能說網絡文學是未來就說明它現在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我只是說它的未來會更好。」

  當提到很多網絡作家雖然年紀輕輕,但稿酬、版稅收入都紛紛躋身「作家富豪榜」時,畢飛宇說:「他們確實比我們高多了,甚至我的收入只是他們的一個零頭。不過我並不會因為這個去嫉妒別人,痛恨社會,這個是時代的產物,一個人永遠不要與時代過不去。」

  採訪臨近尾聲,記者突然想起網絡流傳「畢飛宇不用手機」,便試探著問是否現在還不用?畢飛宇很認真地說:「不用,我天天都在家,有事往家裡打電話就可以了。如果出差,我會跟家裡聯繫。」難道寫作也不用電腦嗎?畢飛宇笑道:「這個我用,我有E-Mail,我與現代社會沒有距離。」

  「那究竟為什麼不用手機呢?難道是妨礙寫作?」記者依然試圖得到一個答案,畢飛宇輕輕敲擊著靜靜擺放在他面前的正在錄音的手機,說:「我不相信不用手機會對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這跟寫作沒關係。」

cul.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3-08/5927101.shtml report 2440 記者王峰實習生徐浩達文記者李康攝影昨天,由《散文選刊》主辦的2013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頒獎典禮在省文學院舉行,《蘇北少年「唐吉訶德」》(畢飛宇)、《我們的存在感

");}

相關焦點

  • 外國人評價「中餐難登大雅之堂」瞧瞧那些讓老外迷戀的中餐
    唯一的原因是因為中餐不符合他們的文化,這也導致了在很多時候有些外國人評價中餐登大雅之堂。老外評價中餐紅燒肉那麼問題就來了,竟然一道簡單的紅燒肉就能讓老外吃的「飛起來」為何在《廚藝大師》後期就很少有人做中餐了,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外國人覺得中餐難登大雅之堂。
  • 難登大雅之堂的「大雅之堂」、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三寶殿」在哪?
    比如今天要說的「難登大雅之堂」、「無事不登三寶殿」,中國人自然耳熟能詳,但老外碰到就犯難了。當然,你可以把意思解釋得很清楚,但萬一他們問你「Why」,你怎麼回答?還不知道的朋友,一起了解下吧。先來說說「難登大雅之堂」,這句話一般是形容作品或者技藝水平不高,達不到一流水準。那麼,「大雅之堂」有沒有確切所指呢?答案是「有」。
  • 畢飛宇:《推拿》寫的,是人類共同的困境
    我相信畢飛宇也不會說在寫這個作品的時候專門為了寫盲人而寫盲人,因為一個好的作品要有一個飛升,所以在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會看到,當他寫盲人的時候,他寫到一個人類的普遍性的主題,比如說人和人之間的愛情,人和人之間的尊重,人和人之間的日常的尊嚴,這個小說發表以後我寫過一個評論就叫做《日常的尊嚴》。作家寫一個特殊的人群,但是他在特殊人群的這些生活、愛恨情愁裡面發現日常的尊嚴,一個人日常的尊嚴是什麼?
  • 畢飛宇談怎樣讀小說
    畢飛宇:我不記得是誰說的了,經典就是可以反覆閱讀的東西,千真萬確。魯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了,現在再讀,還是有新的發現,還是能帶來審美上的震撼。我對王彬彬教授說,魯迅的小說確實是太好了。過去我們過分在意魯迅的思想,而實際上,這個作家的文本意識特別強。我現在是這樣看待經典重讀這件事的,它在骨子裡有一個年紀的問題。
  • 大雅之堂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雅之堂,高雅的廳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出自:清·袁枚《與陳刺史虛齋》:「未登大雅之堂,還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大雅之堂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常與登連用。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常與登連用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大雅之堂的例句:1、小弟這種雞鳴狗盜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2、小奮這種雞鳴狗盜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 許鈞對話畢飛宇:從出現第一天起,翻譯就意味著創造
    畢飛宇:說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毫無疑問必須要認可五四以來翻譯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如果我們把歷史往前推,實際上在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中國已經經歷了一場中國文化的「現代」革命。現代革命是由誰帶來的?是一個叫鳩摩羅什的人帶來的。他翻譯佛經與之後的人翻譯佛經是完全不同的。
  • 畢飛宇是個好老師:讀罷《小說課》
    從這個意義上說,好作家不是大學教授培養起來的,是由好的中學語文老師培養起來的。好老師可以呈現這種好,好學生可以領悟這種好。」 畢飛宇是個好老師。他告訴我,閱讀理解,要向深刻更深處漫溯。他把寫小說時無法坦言的東西吐露了。他說他讀不懂霍金的《時間簡史》,讀過許多遍,沒有一次有收穫。
  • 畢飛宇:只有生活才可以讓文學變得更有意義
    畢飛宇:只有生活才可以讓文學變得更有意義 來源:中國江蘇網
  • 畢飛宇《推拿》英文版 明年推出
    畢飛宇《推拿》英文版明年推出本報訊(記者歐陽春豔)昨日記者從企鵝中國獲悉,國際大眾圖書出版商企鵝出版社已購買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小說《推拿》的英文版權,預計將於2013年6月前後出版。
  • 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首登亞洲 中外作家推文化碰撞
    信息 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首登亞洲 中外作家推文化碰撞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亦表示,相信這次會議將促進中外作家的交流,推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華東師範大學是本屆大會的承辦方,該校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接受採訪時說,華東師範大學非常重視舉辦這次會議,外語學院將藉此搭建中外作家和評論家交流、學習的平臺,未來將把學術研究和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為上海的文學研究和文化活動國際化做出貢獻,本屆大會「大腕兒雲集」。
  • 畢飛宇的回答你贊同嗎?
    著名作家畢飛宇也來到現場。畢飛宇認為,詩歌的美是從破壞語言開始的,要想解釋一首詩,唯一的辦法就是復讀它,少一個字都不行。畢飛宇不建議家長用自己的語言給孩子講述現代詩:「講述現代詩、翻譯現代詩都是很愚蠢的,哪怕你是一名語文老師,你也不要給孩子講,因為對於現代詩來說,你不一定比孩子懂得多。你要做的,是讀給他聽,或者引導孩子反覆朗讀。」
  • 畢飛宇談成為小說家的8個步驟
    「我夜裡沒事幹的時候,把海明威的東西拿過來,拿一張紙、一支筆,把他的小說整篇整篇地往下捋。那時候我很年輕,也是無聊嘛,我就幹這個,玩的津津有味的。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喜歡,你總有辦法。」第三步:厚臉皮 「我真的也不怕寫出爛東西,萬一寫出個爛東西真的也無所謂的,只要你真心喜歡,不喜歡就不寫,拉倒。」
  • 郭德綱的相聲這麼受歡迎,為何總有人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
    郭德綱的相聲這麼受歡迎,為何總有人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
  • 畢飛宇:為什麼說「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
    批評家李敬澤曾形容畢飛宇的語言有一種及物感,周立民也認為畢飛宇小說中的物質基礎和文字背後的內涵非常「均衡」。無論是短篇小說《相愛的日子》中都市青年「酥鬆、低溫」的愛情關係,還是《玉米》《青衣》中女主角近乎「病態」的執著與追求,畢飛宇總是精準地把握住中國社會中暗含的「現代性」,勾勒出在時代中開始崩塌的傳統人際關係。
  • 畢飛宇、葉兆言談中學作文:擁護「高考要求寫議論文」
    初審由浙江各所名校的資深語文老師擔任;擔任覆審的專家評委團,除了餘華、葉兆言、畢飛宇三位文學大咖外,還有國家一級作家、編劇海飛,浙師大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方衛平,作家、浙江省作協副主席、新概念作文大賽發起人袁敏,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導範昀,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錢江晚報總編輯李杲,每位都是重磅嘉賓。
  • 畢飛宇|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文|畢飛宇2017年6月22日,畢飛宇在張掖河西學院講座招貼牌前留影。天底下沒有一樣東西沒有思路。大自然都有思路,科學家幹的就是尋找這個思路。無論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它總有思路,哪怕你是普羅斯特,哪怕你是博爾赫斯,他也有他的思路。但思路和思路是有區別的,古典主義小說的思路具有線性,現代主義小說則放棄了線性。區別就在這裡。在最高本質上,小說的思路只有一個,呈現人類在不同語境下的可能性和複雜性。
  • 難登大雅之堂的「髒話習俗」破口大罵絕不留情
    髒話不能登大雅之堂,汙穢、性、動物都是髒話的來源。不過不容否認,髒話是習俗的一部分。本版文章會帶您透過髒話,一窺日本人、西班牙人、法國人的好噁心理乃至禁忌。不過,有西方學者指出,其實一些日語詞彙在日本文化環境中的「殺傷力」遠超外國人的理解。現實生活中,日本人溫文爾雅,而在特定場合,比如在通過對罵來祈福的節日上,則相互「破口大罵」,絕不留情。國罵是「馬鹿」在日本被公認的「國罵」之一無疑是「馬鹿」,指人智商低下、白痴、混帳等。
  • 倫敦書展嚴歌苓英語作答 鐵凝對畢飛宇羨慕嫉妒恨
    在當日一場畢飛宇與鐵凝關於女性主義的對談中,畢飛宇認為,女性問題在中國當代文學一直被忽略,他希望未來中國能真正發出女性主義的聲音。 中國展區帶動文化交流 作為今年的主賓國,中國展區是外國展區中面積最大的區域。
  • 畢飛宇新作「跨界」寫童年 黃蓓佳直呼「狼來了」
    書中畢飛宇講述了自己在興化鄉下長大的童年生活,「紅領巾泳褲」、「奶奶的蠶豆」等情節感人至深,可以說,這是一部畢飛宇的成長敘事,也是一個時代的童年「老照片」。作為同鄉好友,作家黃蓓佳、周桐淦、龐餘亮共同回憶了他們的童年趣事。
  • 畢飛宇:中國作家在海外被"追捧" 外國人並不知道
    畢飛宇:我始終有一個錯覺,隨筆是一個「德高望重」的東西,不到一定的年紀你最好不要弄它,你想弄也不一定弄得好。我一直說,散文和隨筆是靈魂的長相,我到現在也這麼看。靈魂不好看是寫不好隨筆的,它很考驗人。  北青藝評:作為一本隨筆集,我想知道的是,這本集子裡的文章寫作的時間跨度大概有多大?  畢飛宇:時間跨度最起碼有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