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寒冷,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被子又進風了,換冬衣,進冬食。
在這個時候,怕是沒有什麼比一頓火鍋更為合適的了,貼秋膘,正當時。
與家人一起,或是約上三五好友,在家裡煮上一鍋,約火鍋嗎?自備食材的那種。
一箱啤酒,幾袋肉丸,來點青菜,當然,最不能少的就是羊肉了。
火鍋雖不是羊肉的專屬,羊肉卻是必要的主角之一,在各類肉丸還沒有橫行鍋中之前,冰箱裡那厚厚的一摞,全都是羊肉。
而現在羊肉的影子越來越淡,人們往往更傾向於那些口感豐富的食材,在超市隨意買的羊肉卷,擺在面上,也就是個樣子罷了,說到底,還是不夠好吃。
不是味羶,就是肉硬,要不就索然無味,導致這「冬令補品」的最佳食材,成了被長輩硬逼著吃的「苦藥」。
想要吃到好吃的羊肉,憑肉眼是難判斷的,最為主要的還得是這羊是打哪來的。
羊兒吃得好是關鍵的,但並不代表,在水草豐茂的草原上生長的羊,其肉質就是最好的,相反最好的羊往往都產自半荒漠化的草原,甚至越是水草豐美的地區,羊肉的風味就相對越差。
內蒙的錫林郭勒便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素有「天堂草原」之稱,屬中溫帶半乾旱、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寒冷、多風、乾旱,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90天~120天。
半荒漠化的草原上,資源卻十足豐富,植被繁多,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
沙蔥,甘草,柴胡,金蓮花,百合等將近400多種名貴草藥及豆科植物,供養著草原牛羊的成長,其中沙蔥是錫林郭勒草原特有的中草藥,也是錫林郭勒牧場牛羊最主要的食材。
草原上的河水,基本都以泉水及雨水組成。所以幾乎沒有任何汙染,人都可以直接飲用,何況是羊群。
在這片20.3萬平方公裡的綠色國土上,有中國唯一被納入國際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護區,擁有一碧萬頃的天然牧場,和多種優良的品種羊。
其中蘇尼特羊便是極為優良的品種之一。
屬蒙古綿羊系統中的一類群,在蘇尼特草原特定生態環境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形成的歷史悠久。
在放牧條件下,成為具有耐寒、抗旱、生長發育快、生命力強、最能適應荒漠半荒漠草原的一個肉用地方良種。
蘇尼特羊體格大,體質結實,在這片半荒漠化的草原上,環境較為嚴酷,羊每天為了吃的需行走20-40公裡,長久運動量大,從而成就了羊兒瘦肉率高,含蛋白高、脂肪低的特性。
肉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肌間脂肪分布均勻,煮燉烤出來的味道,鮮香無羶,是很多羊肉涮府的專用羊肉。
生長在這裡的蘇尼特羊,吃的是中草藥,喝得是礦泉水,使得錫林郭勒草原的羊肉質紋理更為緊湊,脂肪更為均衡,味道更為鮮美,色澤更為誘人,營養更為豐富,肉質鮮嫩、肥而不膩。
一年一胎,一胎一羔,26畝草場養一隻羊,只為其品質更好。
只選取6-8個月的羔羊,正是羊兒體魄健壯,肉質鮮香不膩,口感不發粘不柴的時候。
屠宰後,進行加工處理。倒掛放血,保持羊肉新鮮,減少腥味。
去除羊身上的淋巴,多餘油脂,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採用急速冷凍保鮮技術,讓肉質幾乎無損耗。
再進行排酸,在0-4°c的條件下放置8-24小時,讓羊肉排空殘餘的血液以及大部分的體液,經過排酸的羊肉,血腥味和水分會變低,口感上也會更加鮮嫩,比起新鮮宰殺的熱鮮肉更加安全。
肉質柔軟有彈性、好熟易爛,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長,避免了肉質腐敗,確保了肉類的安全衛生。
最東西為大家帶來的便是在草原上娜家牧場的蘇尼特羊,處理好後的羊寸排與羊蠍子。
羊排即連著肋骨的肉,外覆一層層薄膜,肥瘦結合,質地鬆軟。
不僅是西餐廳桌上的常客,也是蒙古族家庭主婦們慣用的烹飪食材。
羊蠍子,是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的羊脊椎骨,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
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美顏壯陽功效,更是有「補鈣之王」的美譽。常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
俗話說:「吃豬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在這進補時節,來份正宗的蘇尼特羊下火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