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帶食物 可樂比市場價貴10倍 消費者圍觀上海迪士尼「霸王條款」

2020-12-22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8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越 整理)自從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業以來,其「禁止攜帶食物入園」「入園需翻包檢查」等規定一直飽受爭議。8月11日下午,上海迪士尼樂園就因「禁止自帶飲食」上了一把微博熱搜榜。

  據媒體報導,今年初,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的大三學生小王在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時,被工作人員以「園區規則」為由翻包檢查,工作人員在發現她包內有零食後,不許她入園,要求她要麼花80元錢把零食存起來,要麼在門口吃掉,或自行處理。最終小王吃掉一部分零食,丟掉一部分,還有一個零食送給別人了。入園後,小王花30元買了一根棉花糖當零食。此外,她看到園內食品價格明顯高於市場價格,一根玉米20元、一根火雞翅80元……小王認為,迪士尼制定的規則及有關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便一紙訴狀將上海迪士尼樂園告上法庭,要求迪士尼索賠46.3元的零食購買費用。

  事實上,這並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因「園區規則」被告上法庭。自2017年11月這家知名遊樂園發布禁止攜帶食品入園新規、並且「翻包檢查」後,消費者爭議沸起,同類訴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但至今尚未聽聞消費者的勝訴記錄。對此類事件,上海迪士尼辯稱消費者可能會攜帶氣味特殊或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入園,並且隨意丟棄垃圾,禁止外帶食品是「基於維護園內公共衛生安全而必須訂立的條款」。

  圖截自上海迪士尼官網

  網友攻略稱「去迪士尼樂園的時候得帶上五六千塊錢才行」

  禁帶飲食顯然是一個賣方條款,為了將園區與普通市場區隔開,維護園區內飲食的高售價——一顆餃子五塊錢,一個熱狗三四十元,甚至有網友攻略會提前告知,「去迪士尼樂園的時候得帶上五六千塊錢才行」。

  在2017年11月15日,上海迪士尼在樂園須知一欄新增規定,「不得攜帶以下物品入園:食品;酒精飲料;超過 600 毫升的非酒精飲料……」意味著遊客只能購買園內食品,或者選擇忍飢挨餓。如果迪士尼園內食品價格合理,味道尚可,倒也不會引起多大爭議,遊客也會欣然接受。可恰恰相反,眾所周知,迪士尼園內食品價格畸高,明顯高於市場價格,比如一根玉米20元、一根火雞翅80元,三口之家簡簡單單吃一頓就要花費數百元之多,性價比太差,嚴重影響遊客體驗。顯然,上海迪士尼禁帶食品的規定,就是打著食品安全的旗號,實則是為了維護園內食品的銷售利益。

  其實,網友最關注的問題關鍵是「搜包」「翻包檢查」,迪士尼把這種檢查當成了慣例。與搜身相關的行為,涉及公民的最基本權利,一般情況下是有賦權的部門以公共安全為出發點,才能採取的行為。為了最大限度尊重這種基本人身權利,地鐵安檢都採用掃描,航空只有在有危險品或飛行禁帶物品可能的情況下才要求開包檢查,而且,這些都有法律的明確賦權。

  合理的情況是,必須使被檢查者感受到搜檢是必要的、而且是被有尊嚴的對待的。但上海迪士尼的「搜包」,給公眾帶來的印象卻是這樣:第一不是必須的,因為危險品排查完全不必以人工搜檢的方式實現,更像一種對「禁帶飲食」的執行手段;第二不是尊重的,顧客排著隊一一接受保安的伸手翻找食物,是何等景觀,何種感受?這個場景無聲地傳遞著一種倨傲:「又不是我求著你來」。

  針對迪士尼的訴訟不斷增加,不能僅僅看成消費情緒在司法層面的溢出,更應被視作消費者對自身基本權利的廓清。權利意識的抬升,往往會從與巨無霸企業的爭訟開始,對此,司法部門不能久無回應。何況,國內遊樂產業起步沒有多長時間,正處於有樣學樣的階段,上海迪士尼對於整個行業來講,更有一種標準制定者的地位,對它的行為邊界的釐清,傳遞著「市場應該是這樣」的信號。

  一個較真兒的消費者很好打發,但全體消費者都在齊刷刷地圍觀你對他的態度。另外據公開資料顯示,迪士尼在世界各地的6個樂園標準各不相同,上海迪士尼是6個樂園中唯一一個按照身高標準來確定是否可以購買兒童票的樂園。而在攜帶食物方面,美國和法國的迪士尼樂園均可以攜帶食物,亞洲的迪士尼樂園卻禁止攜帶。(來源:光明日報、東方頭條)

園內食品標價 礦泉水、可樂比市場價貴了近10倍   

上海迪士尼入園搜包處

  遊客對此怎麼看?

  據了解,美國和法國的3處迪士尼並沒有禁止消費者攜帶食物進園,而中國和日本的迪士尼樂園卻禁止。

  上海迪士尼剛開園時,「禁止自帶飲食」的規定因受到公眾廣泛質疑僅停留在「禁止自帶已開封、無包裝飲食」階段,當時上海迪士尼方面的解釋是無包裝、已開封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據央廣新聞,2017年11月15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對遊客須知進行調整,禁止遊客攜帶任何食品,包括酒精飲料以及超過600毫升的非酒精飲料進園。

  關於此事,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有關工作人員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迪士尼在亞洲其他樂園也有類似規定,並非針對上海迪士尼。該工作人員建議,遊客可以在價格相對便宜的「迪士尼小鎮」用餐,用餐完畢後可憑當日票重新入園。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此,家住上海的孫女士表示,迪士尼樂園非常大,如果為了就餐離開園區,來回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此外,她認為迪士尼的這一規定了限制了遊客的選擇權,有一種被強制在園內消費的感覺,「畢竟娛樂就是大家玩的開心,吃東西也是其中一部分。比如我就喜歡吃自己帶的方便麵,這也是一種享受。」

  不過,也有遊客支持迪士尼執行這樣的規則。家住北京的大一學生陸同學告訴記者,她從2016年開始,每年暑假都會去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自從2017年園區執行新規則後,她明顯感覺到園內地面上的垃圾減少了。她認為迪士尼樂園人流量非常大,這樣的規定可以大大減輕環保工作人員的壓力。「迪士尼園區裡面賣的零食包裝都比較簡單環保,飲料都是用挺好看的瓶子裝的,雖然貴了點,但是這種瓶子大家一般不會隨手扔掉,會帶回家再利用,所以不太容易產生很多包裝垃圾。」陸同學說。

  據人民日報報導,為了解社會公眾對上海迪士尼樂園禁帶食品入園的態度,小王和3名華政同學通過不同途徑進行了調研。小王說,調研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相關規定目的是「提高園內餐飲業的創收,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小王回憶,庭審從當天13:45 開始持續到17:00左右結束,3個多小時。調研中小王就發現,很多消費者雖然表達了對迪士尼相關規則的不滿,但提到「起訴」時,大家都選擇了「算了」、「太麻煩」等態度躲開。「經營者往往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鑽法律的漏洞,在消費者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侵害其正當的合法利益。」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訴訟呼籲社會公眾更加關注自身權益,向不合理的制度說不。所以,不管這次結果如何,我們都不會慫,會將訴訟堅持到底。」小王說。(綜合央廣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人民日報等)

相關焦點

  • 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迫使遊客接受高消費,為何有關部門卻不管?
    上海迪斯尼因為「禁帶食品」被一名大三學生起訴引起輿論,上海迪斯尼樂園被千千夫所指,譴責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霸王條款」。那麼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迫使遊客接受園區內的高消費一事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國法律不管、有關部門不查呢?
  • 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不可恨 「高價餐飲」才該檢討
    最近上海迪士尼和某大學生關於「禁帶食物入園」的官司,激起了吃瓜群眾對上海迪士尼的「民怨」。「霸王條款」、「開包檢查侵犯隱私」、「國內外區別對待」、「高價餐飲宰客」等都成為上海迪士尼無可迴避的槽點。抨擊歸抨擊,道理還是要說清楚。第一,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入園」真的有錯嗎?違法嗎?
  •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法律議題別被情緒「蓋歪了樓」
    而如果「禁止自帶食品」本身即為「霸王條款」,根本無需關註上海迪士尼是否明示或告知。這次成功將上海迪士尼告上了法院的小王就稱,其在某APP上「購買門票時,並未見到有『禁帶食物』等相關提示。」而據《合同法》第39條之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必須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與小飯店禁帶酒水有何區別?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與小飯店禁帶酒水有區別嗎  經濟與人  在我看來,上海迪士尼是在市場運作的主體,無論它背後產權結構怎樣,也要尊重其產權之下自定的規則。  近一陣子,上海迪士尼因禁帶外食被大學生告上法庭一事持續發酵。
  •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與小飯店禁帶酒水有區別嗎
    ▲圖/新京報網近一陣子,上海迪士尼因禁帶外食被大學生告上法庭一事持續發酵。輿論場上幾乎一邊倒地稱讚大學生,說他敢於拿法律「維權」,我身邊許多朋友也覺得,上海迪士尼的做法屬於「霸王條款」。禁帶外食的當然不只是上海迪士尼,很多酒店或KTV等也有「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
  • 四問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被起訴,網友:憑什麼強制翻包?
    長安君去過一次上海迪士尼,飲食價格令人咂舌:夏天悶熱,需要多喝水,但園區內一瓶可樂要賣20元;中飯一份單人套餐要近百元,比市區平價價貴一倍,全家人僅吃飽就要花數百;雖然有「園外休息區」可供遊客吃平價食物,但路途比較遠,往返十分耽誤時間。對絕大多數「非土豪」來說,把寶貴的遊玩時間花在這裡,想想都肉疼,只好咬牙吃園內昂貴的官方餐。
  • 禁帶食物、翻包檢查……上海迪斯尼真牛,監管部門扮演了什麼角色?
    今年1月30日,上海某大學學生小王前往上海迪士尼遊玩,在入口處,園方工作人員表示禁止攜帶食物入園,並攔下小王要求檢查背包。發現食物後要求扔掉或寄存,而寄存櫃一天的費用是80元,超過了食物價格。多次溝通、投訴無果後,小王只能吃下或扔掉自己購買的食物。
  • 上海迪士尼禁帶食品入園被起訴
    小王認為迪士尼樂園制定的規則侵犯了自身合法權益,提起訴訟,向法院提出了兩點訴訟請求: 一、確認上海迪士尼樂園禁止遊客攜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無效(overturn the no-outside-food-and-drink policy);二、要求上海迪士尼樂園賠償原告損失(compensate her loss),包括原告在迪士尼樂園外購買卻因被告不合理規則而被迫丟棄的食品費用
  • 爆米花65塊熱狗35塊,上海迪士尼大幅降低園區物價才是根本
    近日,女學生王潔瑩訴上海迪士尼禁帶飲食的案將終於有了結果。經過法院調解,迪士尼方面當場賠付原告王潔瑩50元人民幣。當然,這就是所謂的不爭饅頭爭口氣,對於這些霸王條款,能多一些王女士這樣的人,絕對是好事一樁。
  •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問題,憑什麼歐美人帶得,亞洲人帶不得?
    上海迪士尼「禁帶外食」問題,憑什麼歐美人帶得,亞洲人帶不得?上海迪士尼樂園被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告上法院,理由依據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制定霸王條款,不僅禁止遊客攜帶食品入園,還翻包搜查。該名大學生在訴訟狀裡提出要求確認上海迪士尼樂園所規定的遊客禁止攜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無效,並賠償原告因被告不合理條文規定而不得不丟棄的食品費用,合計46.3元。為了四十幾塊錢而去狀告迪士尼樂園,由此可見訴訟人並非衝著錢而去,而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禁止攜帶食品入內」這樣的規定如果是放在餐飲行業我可以理解,但放在遊樂園是否合理呢?
  • 迪士尼沒有童話,只有翻包
    上海迪士尼樂園(簡稱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且翻包檢查引發的輿論風暴仍在發酵。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日前回應,稱上海迪士尼不接受調解,不會就禁帶食物、翻包檢查等規定做更改。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專家指出,相關監管部門不能缺位,應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調查。
  • 上海迪士尼,如何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
    通過梳理發現,網民對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帶飲食相關事件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翻包違法,侵犯了消費者權益;認為與亞洲其他主題樂園一致並不代表就是正確的,迪士尼不應該差別對待;迪士尼樂園內餐飲禁止自帶食品,屬於霸王條款。
  • 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帶飲食,不僅是霸王條款,而且是對亞洲人的歧視
    從法律角度說,上海迪士尼樂園利用市場壟斷地位,單方面規定「禁止自帶飲食」,園區內卻向遊客高價銷售飲食、零食。這實質上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霸王條款」,損害了廣大遊客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 2020國考申論熱點:上海迪士尼翻包檢查事件
    【背景連結】   今年3月份,一位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院大三學生,以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為由將上海迪士尼告上法庭。由此,關於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帶食物飲料的「霸王條款」以及翻包安檢的行為,在媒體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而9月11日,上海迪士尼正式對此做出回應,修改了迪士尼的食品和入園安檢的規定,並於即日起開始正式執行。
  • 迪士尼涉財務造假?前員工指控虛報營收達數十億,官方如何回應?
    經查,美國和法國的3家迪士尼樂園並沒有禁止消費者攜帶食物進園的規定。憑什麼歐美地區可以帶食物,亞洲就不讓帶?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的強制性規定是否侵犯遊客權益?翻包檢查的行為合法嗎?為此,人民網記者到上海迪士尼實地探訪,並採訪了遊客、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相關專家、律師等。一問:憑什麼搞「雙標」, 歐美帶得亞洲就帶不得?
  • 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帶飲食 被華政大學生告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園方工作人員所指的「小桌子」,是很多前去迪士尼遊玩網友的「痛」。在樂園入口處的這兩張桌子旁,常常會有一些遊客因不捨得丟棄攜帶的食物,不得不當場在這兒狼吞虎咽。園方工作人員推薦的「寄存櫃」,一天的寄存費要80元。「我買的零食都沒有這麼貴,怎麼可能捨得寄存呢?」小王說。
  • 上海迪士尼翻包事件:為了進那高高在上的大門,你願意開包曬曬嗎
    近期,因禁止遊客攜帶食品入園且要翻包檢查,上海迪士尼樂園被一位法學專業學生告上法庭。上海迪士尼回應:外帶食品與飲料的規定與中國大部分主題樂園以及迪士尼在亞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據媒體報導,歐美迪士尼樂園沒有關於飲食限制的規定。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之初,對食物的帶入沒有嚴格的規定。
  • 禁帶食品、遲發退票方案,上海迪士尼被疑「吃相難看」
    根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博的消息,8月9日下午,上海迪士尼就提示稱戶外景點和演出可能會暫時關閉;當晚,該樂園又發布微博宣布8月10日度假區(包括樂園)暫停開放。 然而,在微博及官網首次發布的這份暫停開放通知中,上海迪士尼僅表示已經購買8月10日樂園門票的遊客,可以在未來6個月內(即2020年2月10日之前,含該日),任選一天到訪,但並未提及樂園門票是否可以退款。
  • 為何禁止遊客帶食品並搜包 迪士尼:維護園區衛生安全
    控辯焦點一:禁帶食物是否限制了遊客自主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