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對於新手媽媽來講,如何科學正確地餵養孩子絕對是一門大學問。
每天面對這個只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需求的「小神獸」,總會有一個疑問:孩子有沒有吃飽?孩子哭是不是餓的表現?但是,不管孩子是不是真正的餓,都會直接開啟餵奶模式。
其實,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認為,孩子哭就等同於沒有吃飽或者餓了,也正因為有了這種「怕孩子吃不飽的心態」,孩子一直都處於被逼著「吃」的狀態。事實上,新生兒並沒有「飽腹感」,只要你餵他們就會一直吃,但是這樣往往會造成過度餵養。
首先,帶大家先了解下什麼是「過度餵養」,簡單地來說就是:孩子每天攝入營養和能量超過了自身的需求。
這就好比一個袋子原本只能承重10kg的東西,可是你偏偏要放12kg,雖然它能夠勉強地裝下這些東西,但是它會變得很脆弱,表面會因為超重而撕裂,也有可能多餘出來的東西會在不經意間掉出來,而孩子「過度餵養」和這個袋子承受是一樣的道理。
1.孩子拉的便便呈水樣狀,顏色發綠還帶有泡沫
新生兒胃是非常非常小的,出生1-2天的寶寶胃只有豌豆那麼大,6個月的寶寶胃也僅僅只有一個橙子大小,可想而知他們胃容量是極小的。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一不小心給孩子吃太多了,就會影響到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甚至還會刺激到胃腸道系統,讓寶寶出現腹瀉、腹脹、大便次數增多的現象,而綠色帶泡沫水樣狀的粑粑,就足可也說明孩子的胃腸道出現了問題。
2.孩子會出現頻繁的吐奶現象
孩子一旦出現過度餵養,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頻繁吐奶」,按理說新生兒吐奶是一種再也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可差距就在於吐奶的頻率是偶爾一次,還是極度地頻繁。
但不同於成人的是,孩子沒有自主調節能力,吐奶很容易回流到鼻腔、氣管、食道或者胃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嚴重者更會導致窒息,潛在危險程度極高。
3.孩子肚子鼓脹,常因腹痛、脹氣而哭鬧
當孩子身體感到不適就會不停地哭鬧,即便特別困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也久久不能入睡,對於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來講,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求助。可媽媽並不能有效地做出判斷,更會誤以為孩子是不是沒有吃飽。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陷入到無限循環的「過度餵養」魔咒之中,從而哭鬧、難受、調皮,讓媽媽不知所措。
4.孩子體重在短時間內飆升
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個月寶寶長多高、多重都是有標準的,只有在標準的範圍之內才算是發育正常。
反之,如果寶寶體重增長過快,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飆升,很可能是因為過度餵養造成的。
有些孩子其實原本吃不了多少,但每次媽媽總會覺得他們吃不飽,在一次一次吃多的情況下,把他們的胃逐步給撐大了,從而變身成為小小的「大胃王」。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讓自己走出「孩子吃不飽」的餵養誤區,採用合理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當寶寶哭鬧,媽媽的第一思維不要只局限於「餓」了,查看寶寶是不是因為一些其它因素產生了反抗行為。
各位父母,關於育兒你們有什麼見解嗎?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