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下達國務院590號令5大補償規則,拆遷戶維權最有力的護盾

2020-11-13 全國房屋拆遷

國有土地的徵收正在全國各地廣泛的進行著,但與此同時引發的徵收補償矛盾也是層出不窮。過去由於大多數被拆遷人缺乏對國有土地徵收法律的了解,因而導致在房屋拆遷實踐中處於被動地位,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利益受損。顯然了解徵收法律法規,知己知彼,被拆遷人才能真正擁有話語權,以爭取拿到最大的拆遷補償。

國務院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詳細闡述了國有土地徵收的相關規定。其中提示、強調的五條拆遷原則,是維護被拆遷人補償利益強有力盾牌。當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些原則也能為廣大被拆遷人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講一下這些原則。

一、堅持為了公共利益而徵收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徵補條例》對於徵收國有土地上房屋必須要遵循的原則進行了規定,所以房屋被徵收人在自己的房屋將要被徵收時,需要向徵收部門了解該土地將要進行什麼樣的項目,及讓對方提供相應的法律性文件,如徵收部門不能提供相應的材料,如該地方將要進行的項目不符合上述的原則性規定,就證明該地塊上的徵收工作是違法的。

二、先補償後搬遷原則

實踐中,有人會問到底是「先拆遷後補償」還是「先補償後拆遷」?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當補償協議中有關於「先拆後補」「快拆慢補」等條款,拆遷戶一定不要輕易籤字。拆遷戶在未獲得補償前有權拒絕搬離房屋。

三、補償不得低於周邊類似房屋的價格的原則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而第十九條則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因此,如果您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款價低於周圍類似房屋的價格,拆遷後生活水平將下降,那麼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如果碰到了這種情況,您要及時進行維權。

四、禁止任何逼遷原則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

因此不僅強拆是違法的,暴力以及斷水斷電等軟暴力逼迫當事人搬遷的行為,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五、拆遷戶對貨幣補償、房屋調換自由選擇的原則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同時在實踐中,如果拆遷戶的房屋價值比較大的話,拆遷戶也可以選擇即拿拆遷款,也要小一點的安置房。被拆遷人要切記,拆遷方指定補償方法的行為是違反規定的,法律賦予了大家能夠挑選補償方法的支配權,它是不能被無視與剝奪的,除非你自願捨棄。

以上就是國務院第590號令重點強調的關於拆遷的五大原則,希望這些總結能對被拆遷人有所幫助。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私信聯繫我,提供免費諮詢!進入文章尾部「了解更多」免費諮詢,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相關焦點

  • 590號令的五大補償原則將會成為保障拆遷戶權益最有力的武器
    國務院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詳細闡述了國有土地徵收的相關規定。其中提示、強調的五條拆遷原則,是維護被拆遷人補償利益強有力盾牌。當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些原則也能為廣大被拆遷人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講一下這些原則。
  • 按國務院590號令,拆遷應遵循5大補償原則,不得損害百姓利益
    國務院令第590號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它作為一部重要的適用於徵地拆遷領域的法律,提示廣大被徵收人以下五條重點補償原則。號要求遵循以下5條補償原則1、房屋補償不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其補償主要是指房屋價值的補償。
  • 國務院第590號令房屋徵收有4個原則,能決定被拆遷戶的補償
    國務院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因此,如果您的拆遷款的房屋均價低於周圍類似房屋的價格,那麼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如果碰到了這種情況,您要及時進行維權。四、拆遷戶對貨幣補償
  • 國家590號令強調拆遷5條補償原則,切切實實保障被拆遷人利益
    大家還是很有必要多去了解一些有關的法律知識,同時提高權利意識,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主動利用法律賦予的救濟權利來維權。一、國務院令第590號要求遵循以下5條補償原則1、房屋補償不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其補償主要是指房屋價值的補償。
  • 國家590號令強調補償9大硬規!拆遷不得侵害與犧牲百姓利益
    三、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的兩項重要規則就評估方面,590號令針對評估機構的選擇、評估結果存在異議等方面均作了保障性規定以免到期不交付房屋或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原本的承諾,進而陷入被動的維權局面。五、籤訂徵收補償協議國務院令第590號令第25條規定,房屋徵收要就補償的各項事宜籤訂補償協議,這對被徵收人來說,是一種權利
  • 國家590號令拆遷補償6大硬規,充分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其實很多人對於徵地拆遷方面的法律法規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一旦涉及到拆遷補償這塊都比較頭大。尤其是對於正在面臨徵地拆遷或者及即將面臨拆遷的朋友來說,拆遷補償對個人利益關係比較大。國務院第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就對拆遷的流程、補償以及違規拆遷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這幾點需要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對您接下來的拆遷補償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 國務院590號令4大規定,徵地拆遷需依法,不得越拆越窮
    590號令規定的這一評估方法的確立無疑有益於確保被拆遷人獲取真正公平、合理的補償。本法條明確規定,房屋徵收必須按照先補償後搬遷的流程,任何單位嚴禁暴力逼拆,因此,拆遷戶可以要求先補償到位之後,再進行搬遷。注意;房屋補償一般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兩種,選擇貨幣補償的,一般在拆遷之前補償款就應該撥付到位,不應該出現房屋都拆了,錢還沒到位的情況。
  • 按國務院590號令規定,拆遷方這5種補償行為絕對違法,可拒籤
    在這裡要提示大家的是,根據國務院令第590號的規定,徵收方以下五個補償做法絕對違法,可拒籤。590號第25條的規定,房屋徵收補償應該就補償各項事宜與被徵收人訂立完整、規範的補償協議。根據國務院令第590號第25條的規定,被徵收人選擇補償方式的權利必須得到保障。
  • 國務院590號令4大規定,徵地拆遷需依法,不得越拆越窮是底線
    注意:不是不能強拆,在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拆遷方是可以到法院申請,從而使強拆變為合法強拆。對於合法的強拆,如果及時諮詢專業律師,不是等到強拆手續辦完或超過訴訟時效後再諮詢,需要在開始之前就提前做好準備進行諮詢,不然到了後續,即使您有意維權,可我們律師對於合法的東西也無能為力。
  • "590號令"究竟是什麼,一個拆遷律師居然可以靠他年入幾百萬
    徵地拆遷律師瞄準這一原則,對拆遷亂象,與被拆遷人就行維權訴訟,有律師年入幾百萬,就是根據國務院頒發的「590號令」拆遷不能降低被拆遷人原有生活水平原則,那麼「590」號令究竟是什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 為此,拆遷法590號令強調9大補償硬規
    國務院第590號令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詳細闡述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相關規定,關於「如何保障被拆遷人原有生活水平」這一問題,590號令指明並強調9條基本補償規定。當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些規定或者說原則能為廣大被拆遷人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講一講這9大硬規。
  • 國務院590號令破解4個隱形陷阱,合理補償是拆遷戶的基本訴求
    目前房屋徵收拆遷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這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成為拆遷戶。需要注意,徵地拆遷是一個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個人與家庭未來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事件,被拆遷人在整個過程中如果無法把控好其的維度,極有可能補償利益會嚴重受損,因此被拆遷人要謹慎的對待拆遷。如何把控好拆遷,今天就從「拆遷中的那些隱形陷阱」這一方面來提示大家一些應該注意的事宜,看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 <國務院590號令>九大重要規定予以保障,拆遷絕不能越拆越窮
    而國務院令第590號中的內容都是強制性法規,當發現徵收方的所作所為是與法律規定相悖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去予以反擊,從而守護好自身權益。一些法律規定及原則能夠為大家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國家590令第590號第三章中關於「補償」的9個重要規定。
  • 面對一個不合理的補償,拆遷戶最有力的武器是「掌握拆遷主動權」
    徵收拆遷發生矛盾時,因為徵收方掌握著非常強大的公權力以及信息優勢等,於是很多被徵收人常常會認為「民告官」勝訴是不可企及的,怎麼補償都是徵收方說了算,與之對抗根本就是以卵擊石。因著這些想法的影響,很多被徵收人只能被徵收方牽著鼻子走,有怒不敢言。事實上,徵收方最喜歡的往往也就是存在這種想法的拆遷戶,可以任他們擺布和忽悠。
  • 面臨拆遷,百姓最好讀一下「國務院第590號令」,它決定著補償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知法懂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能夠對實踐中存在的一些違法行為作出更為及時與準確的識別,不會輕易的被一種不合理的補償標準所蒙蔽,在「如何維權」這個問題上也不會稍顯迷茫等等。因而建議大家,在知道要拆遷的第一時間,就要開始去著重的了解一些有拆遷有關的法律知識。
  • 國務院590號令賦予的四大優勢,是拆遷戶維護利益強有力的盾牌
    國務院令第590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第十三條的規定如下:可知,市場比較法是房地產估價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是依法必須選用的方法,它最終帶來的補償結果是,保障被徵收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居住條件有改善。
  • 補償太低了,一直拖著不籤字,就能讓拆遷方提高補償嗎?
    實踐中,當認為補償明顯不合理時,部分拆遷戶會持有這樣的做法,不籤字不起訴,也沒有其他的維權行為,就在家裡乾耗著,試圖通過當一個「釘子戶」來使拆遷方妥協。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我不籤字,拆遷方就拿我沒有辦法,拖著就能讓著急完成拆遷任務的拆遷方提高補償。須知,這是一個重大的思想誤區。
  • 補償無法談攏,接下來拆遷戶要警惕以下五種行為,並及時維權
    合法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拆遷,按照國務院第590號令的規定,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但很多時候,拆遷方為了節省成本,並不願意給予被拆遷人與法律規定相等或相差無幾的補償,而被拆遷人為了將來的良好生活水平的考慮,自然也不會同意低補償的拆遷,因此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一種徵收雙方久久協商不成、僵持不下的情況。
  • 律師給了拆遷戶信心,最後拿到應有補償
    拆遷戶面對強制性的徵收行為,感覺束手無策,「第一次帶著迷茫的心情來到聖運律所諮詢」後,有了維權的信心。聖運律師分析案情後,一次次申請信息公開,並一次次為拆遷戶耐心講解,最終依法維護了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在官司完結並拿到了應有補償後,拆遷戶專程送來錦旗和感謝信。2020年7月16日,律所接待了專程從陝西趕來的卜女士。
  • 拆遷戶選擇法律維權的,應當了解這些至關重要的期限
    為了讓更多的拆遷戶,不再因為自己的問題錯失維權期限,今天我們拆遷律師簡單總結了一些維權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期限,以供有需要的拆遷戶參考。,公告內容包含了審批文件、補償方案等,實際徵收中,很多拆遷方將公告程序省略,造成拆遷戶對此次拆遷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