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590號令破解4個隱形陷阱,合理補償是拆遷戶的基本訴求

2020-10-12 徵拆沈律師89

目前房屋徵收拆遷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這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成為拆遷戶。需要注意,徵地拆遷是一個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個人與家庭未來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事件,被拆遷人在整個過程中如果無法把控好其的維度,極有可能補償利益會嚴重受損,因此被拆遷人要謹慎的對待拆遷。如何把控好拆遷,今天就從「拆遷中的那些隱形陷阱」這一方面來提示大家一些應該注意的事宜,看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解讀隱形陷阱1:拿政策說事

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拆遷工作而制定補償政策,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無論如何,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本身也要經受法律的監督。無論是地方法規還是地方政策,其制定與實施都必須遵守一條基本原則,就是不能與現行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政策若是違反法律,即是違法行為。目前的徵地拆遷法律或許並不完善,但2011年頒布實施的國家級別徵收拆遷法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已經設定了我國徵收補償要達到市場價格這一合理標準的大綱,這是任何地方政策都不能偏離的,實踐中被拆遷人充分把握這一原則就不會輕易地被拆遷方牽制了。

解讀隱形陷阱2:評估報告

實踐中,這就像有的拆遷方借「拆違」強拆房屋一樣,很多時候評估報告也已經成為拆遷方為達到低成本拆遷而使用的道具,很多拆遷方直接指定評估機構,忽視《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規定的被拆遷人的參與權與評估過程的公正性,評估結果令人瞠目結舌。但評估報告其實並不是補償問題的關鍵所在,被拆遷人與其苦苦和拆遷方糾纏在評估報告是否合理的問題上,還不如多多思考「如何讓拆遷方對你提出的補償要求上做出讓步來」,被拆遷人只要積極的尋找談判的籌碼(比如拆遷方的違法行為),進行富有殺傷力的談判,又或者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爭取,最終是能夠拿到一個合理的補償的。

解讀隱形陷阱3:補償決定書

被拆遷人一定要知道,徵收補償決定書一旦作出,也意味著強制拆遷的大門已經打開。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籤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範圍內予以公告。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從法律規定中可以看出,啟動這項程序並不簡單,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但被拆遷人如果不熟悉法律,很容易就會掉進陷阱,進而被「合法地」強拆。實踐中,部分拆遷方可能會濫用公權力,在雙方就補償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作出補償金額並不合理的補償決定書,其後對被拆遷人的房屋實施強拆。而被拆遷人,一方面是因為法律知識薄弱,另一方面則是無法協商好補償後消極拒籤,不予理會拆遷方送達的文件,更不啟動相應的法律程序去阻止,最後房子被強拆卻無法說理,因為補償決定書是合法的,拆遷方啟動這個程序是受法律保護的。因而,大家要非常認真而謹慎的對待這份文件。

解讀隱形陷阱4:安置補償協議

「籤訂補償協議」可謂是臨門一腳了,拆遷方也常常喜歡在這個地方設下陷阱。這裡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與拆遷方談好的補償能否落實到紙面上,又最終能否由紙面內容變為現實,這是需要反覆掂量、耐心衡量的事情,大家一定要謹慎對待補償協議,如果自己沒有把握,一定要儘早向專業律師尋求維權意見。

而針對補償協議的一些很明顯的錯誤,大家一定要規避,比如空白協議不能籤,事後拆遷方填上去的補償數額一定不會是當初承諾的那樣,而你在補償問題上已經再也沒有話語權了;對於補償事項的表述模稜兩可的協議不能籤,所有細節都要明確,比如當說到補償金額時,拆遷方既沒有明確計算方法,也沒有明確具體數字,只說一些「公平補償」、「合理補償」之類的話,那麼這種條款的表述就屬於極度模糊;拆遷協議不能只寫被拆遷人的義務,而故意規避拆遷方的責任,比如不明確約定違約責任;拆遷協議必須留原件,不能讓拆遷方把所有原件都帶走,被拆遷人注意,倘若拆遷方打算這樣做,在這其中一定有見不得光的東西等等。總之,被拆遷人籤署安置補償協議時,一定要謹慎小心,切莫掉進這隱形陷阱。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私信聯繫我,提供免費諮詢!進入文章尾部「了解更多」聯繫免費諮詢,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相關焦點

  • 國務院第590號令房屋徵收有4個原則,能決定被拆遷戶的補償
    國務院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雙方就房屋徵收補償達成協議達成一致,然後再籤訂徵收補償協議。此後,雙方需按協議履行本協議規定的義務。只有這些事情辦好了,才能滿足「先搬遷後補償」的原則。
  • 中央下達國務院590號令5大補償規則,拆遷戶維權最有力的護盾
    國務院590號令《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當補償協議中有關於「先拆後補」「快拆慢補」等條款,拆遷戶一定不要輕易籤字。拆遷戶在未獲得補償前有權拒絕搬離房屋。
  • 按國務院590號令,拆遷應遵循5大補償原則,不得損害百姓利益
    國務院令第590號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它作為一部重要的適用於徵地拆遷領域的法律,提示廣大被徵收人以下五條重點補償原則。而我們老百姓進入拆遷實踐時也應該知道房屋補償要參照就近區位新建商品房的市場價,計算補償合理與否時可以與周邊市場價格對比。被徵收人有和徵收方協商補償的權利,認為補償不合理的,應當及時與徵收方談判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爭取。
  • 590號令的五大補償原則將會成為保障拆遷戶權益最有力的武器
    國務院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詳細闡述了國有土地徵收的相關規定。其中提示、強調的五條拆遷原則,是維護被拆遷人補償利益強有力盾牌。當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些原則也能為廣大被拆遷人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講一下這些原則。
  • 國家590號令強調拆遷5條補償原則,切切實實保障被拆遷人利益
    一、國務院令第590號要求遵循以下5條補償原則1、房屋補償不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其補償主要是指房屋價值的補償。3、先補償後搬遷原則國務院令第590號第27條賦予了被徵收人「先補償,後搬遷」的權利。徵收部門要先履行補償義務,才能合法的要求被徵收人搬遷。實踐中,有的徵收方追求徵收進度或者壓低補償款,可能會知法犯法的要「先拆後補」。
  • 國家590號令拆遷補償6大硬規,充分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國務院第590號令的第十七條中明確指出,房屋徵收補償範圍包括:拆遷房屋價值、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費和當地政府的一系列補償等等。國務院第590號令的第十九條中明確指出,房屋徵收補償的標準不能低於房屋徵收日當地類似房產的市場價格。
  • 國家590號令強調補償9大硬規!拆遷不得侵害與犧牲百姓利益
    國務院令第590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三章中作出了關於「補償」的各項規定,其中有九點是需要廣大被徵收人重點了解的。而補助與獎勵的獲取需被徵收人符合一定的條件,此外大家需要警惕「高獎勵」陷阱,接受獎勵必須要以合理的安置補償方案為前提。
  • 國務院590號令4大規定,徵地拆遷需依法,不得越拆越窮
    590號令規定的這一評估方法的確立無疑有益於確保被拆遷人獲取真正公平、合理的補償。本法條明確規定,房屋徵收必須按照先補償後搬遷的流程,任何單位嚴禁暴力逼拆,因此,拆遷戶可以要求先補償到位之後,再進行搬遷。注意;房屋補償一般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兩種,選擇貨幣補償的,一般在拆遷之前補償款就應該撥付到位,不應該出現房屋都拆了,錢還沒到位的情況。
  • 國務院590號令4大規定,徵地拆遷需依法,不得越拆越窮是底線
    590號令規定的這一評估方法的確立無疑有益於確保被拆遷人獲取真正公平、合理的補償。本法條明確規定,房屋徵收必須按照先補償後搬遷的流程,任何單位嚴禁暴力逼拆,因此,拆遷戶可以要求先補償到位之後,再進行搬遷。注意;房屋補償一般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兩種,選擇貨幣補償的,一般在拆遷之前補償款就應該撥付到位,不應該出現房屋都拆了,錢還沒到位的情況。
  • 按國務院590號令規定,拆遷方這5種補償行為絕對違法,可拒籤
    國務院令第590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共五章三十五條,其制定出臺,既嚴格規範規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規範徵收方的徵收行為,防止錯誤徵收方式方法的出現,也保障著廣大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因此,當大家遇到房屋徵收時,是很有必要去了解這樣一部法律的,知法懂法才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徵收拆遷,尤其是當不規範、不合法的徵收行為出現時,大家能夠適時地予以反擊。
  • 為此,拆遷法590號令強調9大補償硬規
    保障被拆遷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是我國進行徵地拆遷最為基本的一個原則。國務院第590號令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詳細闡述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相關規定,關於「如何保障被拆遷人原有生活水平」這一問題,590號令指明並強調9條基本補償規定。當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些規定或者說原則能為廣大被拆遷人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講一講這9大硬規。
  • 國務院590號令賦予的四大優勢,是拆遷戶維護利益強有力的盾牌
    國務院令第590號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市場比較法簡單、明了,普通老百姓都能明白,拆一還一是最低的補償標準。如果周邊房價已經特別高了,但拆遷方給的補償卻根本不夠被拆遷人在臨近地段買一套房子,那麼這個補償其實是低於法律規定的,是違法的。
  • 補償太低了,一直拖著不籤字,就能讓拆遷方提高補償嗎?
    實踐中,當認為補償明顯不合理時,部分拆遷戶會持有這樣的做法,不籤字不起訴,也沒有其他的維權行為,就在家裡乾耗著,試圖通過當一個「釘子戶」來使拆遷方妥協。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我不籤字,拆遷方就拿我沒有辦法,拖著就能讓著急完成拆遷任務的拆遷方提高補償。須知,這是一個重大的思想誤區。
  • 面臨拆遷,百姓最好讀一下「國務院第590號令」,它決定著補償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知法懂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能夠對實踐中存在的一些違法行為作出更為及時與準確的識別,不會輕易的被一種不合理的補償標準所蒙蔽,在「如何維權」這個問題上也不會稍顯迷茫等等。因而建議大家,在知道要拆遷的第一時間,就要開始去著重的了解一些有拆遷有關的法律知識。
  • "590號令"究竟是什麼,一個拆遷律師居然可以靠他年入幾百萬
    徵地拆遷律師瞄準這一原則,對拆遷亂象,與被拆遷人就行維權訴訟,有律師年入幾百萬,就是根據國務院頒發的「590號令」拆遷不能降低被拆遷人原有生活水平原則,那麼「590」號令究竟是什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 隱藏在協議上的7大陷阱,拆遷戶一旦上當,將很難再爭取合理補償
    從實踐來看,很多被拆遷人從開始拆遷到真正拿全補償的這個過程中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不是說大家不用思考、不用行動,只要安靜的順著各個程序走下去就能拿到合理的補償,因為其中存在很多拆遷方設下的陷阱在妨礙著大家得到一個好的拆遷體驗與結果。
  • <國務院590號令>九大重要規定予以保障,拆遷絕不能越拆越窮
    而國務院令第590號中的內容都是強制性法規,當發現徵收方的所作所為是與法律規定相悖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去予以反擊,從而守護好自身權益。一些法律規定及原則能夠為大家爭取最大合法權益提供重要參考意義,下面就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國家590令第590號第三章中關於「補償」的9個重要規定。
  • 想要合理的拆遷補償,拆遷戶應當注意的細節
    ,這是直接影響拆遷戶全家以後生活的地方,那麼應當怎麼保證自己可以得到合理公平的拆遷補償呢,今天我們拆遷律師簡單為廣大拆遷戶們總結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拆遷戶們只需要簡單了解掌握大概就可以,對基礎程序的了解可以讓拆遷戶可以從容應對,不至於拆遷方違法操作後還不知道,拆遷戶需要從徵收公告書、被徵收房屋情況、徵收公告、徵收補償登記、擬徵收方案、聽證、支付補償交付房屋等一一了解,我們這裡只是簡短介紹了部分基礎流程,只要我們對徵收流程有所了解,就能很容易的判斷出拆遷方有沒有違法。
  • 補償無法談攏,接下來拆遷戶要警惕以下五種行為,並及時維權
    合法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拆遷,按照國務院第590號令的規定,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但很多時候,拆遷方為了節省成本,並不願意給予被拆遷人與法律規定相等或相差無幾的補償,而被拆遷人為了將來的良好生活水平的考慮,自然也不會同意低補償的拆遷,因此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一種徵收雙方久久協商不成、僵持不下的情況。
  • 拆遷補償低,拆後生活水平將倒退,拆遷戶該如何去爭取合理補償?
    現今社會,提到拆遷人們並不會一味的想到所謂的「暴富」,「補償低」、「補償不合理」也越來越成為大眾現實討論的話題。實踐中,部分拆遷方習慣於用一些違法的手段去進行徵收拆遷工作,其目的就是借壓榨被拆遷人的利益來實現自身的利益追求。被拆遷人無法得到真正合理而公平的補償,拆遷過後必然會出現生活水平倒退的情況,這是沒有人願意看見的。那麼,被拆遷人究竟要怎麼應對,才能爭取到合理的補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