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選擇法律維權的,應當了解這些至關重要的期限

2020-10-18 劉可心律師

在徵收過程中,因遇到補償不滿意、安置房不滿意、房屋被強拆等各類不公平對待,而引起的各種糾紛是很難徹底避免的,雖然我們無法決定拆或者不拆,但是我們有爭取合理補償的權利。

一些拆遷戶遇到糾紛後,第一時間想到法律,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因為自己不懂法,又一直猶豫不定左右徘徊,一來二去,時間在一天天的過,殊不知在維權過程中,很多程序都有著自己嚴格的期限,如果錯過期限,再想通過法律維權也無濟於事。

為了讓更多的拆遷戶,不再因為自己的問題錯失維權期限,今天我們拆遷律師簡單總結了一些維權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期限,以供有需要的拆遷戶參考。

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維權期限

房屋價值的評估是徵收中不可缺少的程序,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的規定,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應當要考慮到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以及新舊程度、建築面積等影響被徵收房屋價值的相關因素。

註冊房地產估價師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和當地房地產市場狀況,對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設開發法等評估方法進行適用性分析後,選用其中一種或者多種方法對被徵收房屋價值進行評估。

對評估機構出具的報告有異議的,拆遷戶在收到評估報告日起10日內,向評估機構申請覆核,收到覆核結果仍然有異議的,在收到覆核結果10日內,可以向專家委員會申請鑑定,仍然存在異議的,可提起訴訟。

申請信息公開後回復期限

徵收中,為了保障拆遷戶的知情權,法律規定了拆遷方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公告,公告內容包含了審批文件、補償方案等,實際徵收中,很多拆遷方將公告程序省略,造成拆遷戶對此次拆遷一無所知。

這些公告內容可以說對拆遷戶的影響非常大,拆遷方不公示時,拆遷戶就要依法申請信息公開,了解關於此次徵收的情況,那麼我們申請信息公開之後,對方多久會答覆呢?

根據法律規定,機關收到信息公開申請的,能夠當場答覆的,應噹噹場答覆,不能當場答覆的,應當在收到申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答覆,需要延長答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延長時間最長不能超過20個工作日。

訴訟、複議維權期限

徵收中,我們可以提起訴訟的環節有很多,比如收到徵收決定、補償決定、限期拆除決定等文件時,我們都可以提起訴訟或複議。

根據法律規定,提起複議的期限為拆遷戶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起訴訟申請,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根據法律規定,提起訴訟的期限為拆遷戶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0天內提出。

所以在徵收環節中,我們不滿意的,應當在自己法律規定期限內提起程序,否則錯過程序,將很難挽回,這也是拆遷戶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希望引起廣大拆遷戶的注意。

相關焦點

  • 徵地拆遷維權: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抓住重要維權時間
    但是既然決定了要維權,那麼就一定要做出正確的維權選擇。>在辦案中發現,很多拆遷戶存在這樣的想法,拆遷是統一進行的,那麼如果有的拆遷戶通過法律訴訟途徑維權提高了補償,是不是沒有參與維權的也會跟著提高補償,而不用付出任何的時間、精力與金錢。
  • 想要合理的拆遷補償,拆遷戶應當注意的細節
    ,那麼應當怎麼保證自己可以得到合理公平的拆遷補償呢,今天我們拆遷律師簡單為廣大拆遷戶們總結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學習法律知識,初步審查收到文件作為此次拆遷的直接利害人,打鐵還需自身硬,拆遷戶應該學習法律知識,了解徵拆程序,當然那麼複雜的程序和縱橫交錯的法律知識對普通人來說短時間內很難掌握
  • 這七種拆遷做法有損利益,拆遷戶不要多做無用的交談,應立即維權
    房屋拆遷一般要經過作出征收決定、發布徵收公告、徵收補償協商、房屋拆除實施等階段的流程,而在這些流程中也還有細化的步驟。一般徵求公眾意見期限要不低於30天,張貼通知的形式要求不低於5天。不符合以上徵收程序的,拆遷戶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以維護自身知情權。
  • 拆遷維權的最佳時機是哪個階段?抓準時機及時維權!
    面臨拆遷的時候,被拆遷人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能夠爭取更多拆遷補償。然而整個拆遷是非常非常的漫長,也有很多人會關心拆遷維權的介入時機,那麼拆遷維權的最佳時機是哪個階段?當遭遇拆遷不合理又該如何維權?下面北京來碩律師事務所郭律師將為大家進行仔細講解。
  • 拆遷戶應當學會避免因安置房引發的糾紛
    很多拆遷戶選擇產權置換的補償方式,本以為可以通過房屋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可是等到回遷房到手後卻發現,房屋的質量、周圍環境、交通都讓人難以接受,那麼這種情況下拆遷戶還有方法補救嗎籤訂安置補償時應該如何選擇? 雖然法律規定了先補償後搬遷的基本原則,實際的徵拆當中基本都是先搬遷後補償、先拆除後建設,很多拆遷過程對後續的安置工作並不重視,這就讓拆遷戶的回遷房屋信息含糊不清,在拆遷戶身邊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 律師講解:拆遷維權的最佳時機是哪個階段?抓準時機及時維權
    面臨拆遷的時候,被拆遷人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能夠爭取更多拆遷補償。然而整個拆遷是非常非常的漫長,也有很多人會關心拆遷維權的介入時機,那麼拆遷維權的最佳時機是哪個階段?當遭遇拆遷不合理又該如何維權?下面北京來碩律師事務所郭律師將為大家進行仔細講解。
  • 中央下達國務院590號令5大補償規則,拆遷戶維權最有力的護盾
    過去由於大多數被拆遷人缺乏對國有土地徵收法律的了解,因而導致在房屋拆遷實踐中處於被動地位,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利益受損。顯然了解徵收法律法規,知己知彼,被拆遷人才能真正擁有話語權,以爭取拿到最大的拆遷補償。
  • 拆遷戶眼中誤解的「強拆取消」
    根據法律規定,拆遷戶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不提起行政訴訟的,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那麼將由作出房屋拆遷決定的市縣ZF依照法律要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莫名其妙的就被司法強拆掉,這多半是因為拆遷戶對拆遷法律的不了解,在這裡我們拆遷律師再次重申啟動司法強拆的前提:拆遷戶收到補償決定後,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不搬遷,也沒有提起任何救濟途徑(訴訟或複議)的,將會被採取強制執行的措施,提起複議的期限為60日,提起訴訟的期限為6個月。
  • 拆遷戶注意了,沒搞清楚這些文件,請不要籤字
    在整個徵地拆遷過程中,拆遷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協議,對於第一次接觸拆遷的人來說,各類協議的出現讓其含含糊糊、不明不白,只有協議內容就已經讓拆遷戶迷迷糊糊,更不要提協議中所承擔法律風險。當拆遷戶在各類協議中簽字後,就代表已經同意了協議中的所有條款,我們經常遇到,通過套路致使拆遷戶籤訂協議的,最終導致失去了合理的安置補償,為了預防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們拆遷律師今天講解一下,徵拆過程中應當了解的文件。
  • 面對一個不合理的補償,拆遷戶最有力的武器是「掌握拆遷主動權」
    因著這些想法的影響,很多被徵收人只能被徵收方牽著鼻子走,有怒不敢言。事實上,徵收方最喜歡的往往也就是存在這種想法的拆遷戶,可以任他們擺布和忽悠。不難發現,實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徵收人抗住了考驗,最終拿到了合理甚至是高額的補償。我們律師多年奔波在徵收拆遷一線,在為廣大被徵收人維權的路上積攢了非常豐富而深刻的經驗。
  • 拆遷時收到這些文件沒有及時處理,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強拆局面
    ,很多拆遷戶只是把這些文件當作「文件」,而因收到文件後沒有及時處理,導致自己的房屋被強制拆除,今天我們拆遷律師告誡大家,收到這些文件必須要重視。法律規定了對違建強制拆除的,機關應當予以公告,目的是告知拆遷戶自行拆除,所以我們收到的決定書的目的也是告知自行拆除,如果在法定期限內,拆遷戶不提起訴訟、複議又不自行拆除的,將會實施強制拆除。
  • 非法強拆後,法律訴訟時效是多久呢​?
    ,這時房屋就會面臨強拆,而被拆遷人在遭遇非法強拆後,經常會採取上訪的方式,儘管信訪是維權的一種手段,但實際上的效果往往卻不盡人意,而且也會消耗被拆遷人的時間,一年,兩年,四年,五年,甚至十幾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規定:「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而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事項的提出和解決,整套信訪維權程序走下來,需要的時間往往都不止一年,因此,信訪維權很可能會導致拆遷戶錯過起訴期限。
  • 遭遇違法強拆後,出現「這種情況」再維權,律師也無能為力
    明明知道補償是不合理的,而且徵收方前面也做了不少的違法徵收行為,甚至已經威脅說要強拆了,但在提及委託律師維權時,可能是出於不願與徵收部門公權力對抗或者覺得還有望談判,有的被徵收人總是說要再觀望一下,並且很多拆遷戶還明確地表示,等遭遇非法強拆了之後再找你們律師。對於這種「強拆後再來維權」的說法與做法,律師感到有些無奈。
  • 棚戶區改造中,拆遷戶享有這些權利可以保障合法權益
    這些權利能不能保障拆遷戶的合法權益,今天我們拆遷律師簡單總結棚戶區改造中,拆遷戶享有的權利。,法律也賦予了每一位拆遷戶救濟權(行政訴訟、行政複議),不管我們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哪個環節遇到糾紛,遇到不公平對待,拆遷戶要做的,就是及時的提起訴訟或者複議程序,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
  • 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了解這五個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拆遷人一定要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申請信息公開、詢問專業律師等方式去縮小與拆遷方之間的信息差距。那麼,拆遷過程中有哪些對於被拆遷人至關重要的政策法規呢?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一下,拆遷過程中的這五個「重點問題」,每個拆遷戶都務必要明確。
  •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迷茫,了解這五個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拆遷人一定要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申請信息公開、詢問專業律師等方式去縮小與拆遷方之間的信息差距。那麼,拆遷過程中有哪些對於被拆遷人至關重要的政策法規呢?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一下,拆遷過程中的這五個「重點問題」,每個拆遷戶都務必要明確。
  • 拆遷方不給拆遷戶補償協議原件合法嗎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 被拆遷人不知道的拆遷維權誤區,沒有被強拆就無法起訴嗎?
    由於缺乏法律知識,許多被拆遷家庭在維護其權利方面存在許多誤解。例如,沒有強拆,你訴誰?」這類問題,事實上,許多被拆遷的家庭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遭遇拆遷,想找律師維權,保護自身的權利,在房屋被強行拆除後才要求律師幹預,否則,這所房子就沒有被拆除,怎麼能起訴?現實中,在土地徵收拆遷維權領域中,這種認為「只有強制拆遷才能被起訴」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其中各種道理,拆遷律師將會仔細解釋。
  • 法律:對部分無證房屋應足額補償
    在徵地拆遷期間,對於拆遷補償問題,拆遷部門一般會先與拆遷戶進行談判,而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拆遷戶又不願意妥協讓步,那麼拆遷部門就很可能會採取違法拆遷行為,而在徵地拆遷期間,拆遷部門集中將無證房屋鑑定成違建、集中強拆則是其中典型的一種,難道無證房屋真的就不能獲得補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