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煙臺市出臺《關於理順濱海一帶管理運營體制打造仙境海岸的實施意見》。
其中提出:在今年養馬島至芝罘島段整體提升初見成效的基礎上,逐步延伸到濱海西路至夾河入海口大橋。
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最終建成自養馬島至萊州、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仙境海岸。
超長海岸線,融合發展
煙臺南臨黃海,北瀕渤海,海岸線總長可達909公裡。由於東西狹長的地形,才得以讓海景資源均勻分配。
今年,煙臺提出在未來的三年中規劃布局「一核、兩廊、四灣、多片區」的城市發展大框架。
四灣:芝罘灣、套子灣、四十裡灣、蓬萊灣。
芝罘灣大家最為了解,海上世界的規劃一直使芝罘灣保持著高熱度。
四十裡灣的起點在芝罘灣,終點在金山灣,這一片的海域統稱為四十裡灣。
套子灣則是涵蓋了八角灣,與蓬萊灣相接。
而且八角灣、幸福新城、海上世界、金山灣等都是煙臺當下重點打造的項目。
此次,東起養馬島、西至芝罘島的濱海一帶連接起來打造,可以讓整個海岸線的聯繫更加緊密。
有網友就提到:煙臺雖然是整體打造海岸線,但還是有區域側重點的。
從九大工程角度看,再整合區域發展速度。從東向西依次是金山灣、養馬島、芝罘灣、八角灣、蓬萊灣。
養馬島與蓬萊灣依靠自身的旅遊資源,打造最舒適的旅遊場所,東、西的協調,可以促進煙臺城區的第三產業發展。
而八角灣、金山灣以及芝罘灣的海上世界,則是煙臺的重點工程,發展勢頭必然非常猛,雖然金山灣的建設相對緩慢,但整體規劃還是有的。
同時,像區域內的融創邇海、招商雍景灣等項目也將迎來一波利好。
可以看出,煙臺在海岸線的規劃上已經很明確,未來能否成為北方海岸線最美的城市,就非常期待了。
從陸地飽覽沿海城市之美
都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即使一直生活在濱海城市,也依舊對海有種痴戀。
很多朋友都有同樣的感受: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煙臺人,行駛在海邊的時候,也忍不住多看幾眼。
而萊山區的濱海路、開發區的海濱路就是非常直觀的例子。
近幾年,很多遊客喜歡自駕遊,他們的選擇就是膠東沿海城市,途中可以飽覽海景。
但對於路途相對遙遠的遊客,在交通的限制下就很難深入了解煙臺,這也就是為什麼蓬萊的遊客數量要比城區高太多。
9月10日,濰煙高鐵動員大會順利召開,這說明煙臺即將打開城市的大門。
線路途經濰坊、青島、煙臺,是環渤海高鐵和山東省「三橫五縱」快速鐵路網中「北部一橫」重要組成部分。
開通後,煙臺將進一步融入高鐵運行網中,京津冀、山東半島和遼中南等城市串聯在一起。
促進環渤海城市資源整合,吸引更多遊客進入,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
濰煙高鐵可以做到從陸地看沿海城市的壯觀景象,使出行更加便利,時間也大大縮短,以此來大力發展煙臺的旅遊業。
之前遊客對煙臺的印象就是很一般,沒有想像中那麼漂亮和浪漫。
有外來遊客反映到:沿海城市,城市非常的舒適而且非常的乾淨,但是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像樣的美食街,而且對於外來遊客交通也不方便。
沒有像濟南芙蓉街、成都的寬窄巷等這種讓人記憶深刻的地方,景點也是大同小異,沒有代表性,整體下來就是很平靜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煙臺開始發力,全國第三座海上世界落座煙臺,未來建成後,不僅是城市對外的窗口,也是煙臺的代表之作。
而招商雍景灣就可以說是最佔優勢的項目了。雖然未來海上世界的一突堤還有住宅用地的規劃,但雍景灣在體量上應該更具優勢。
隨著海岸線的融合,未來煙臺將打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沿線道路打造成集休閒、觀光、旅遊、交通於一體的「陸上觀光走廊」。
9月18日,芝罘仙境所城裡&朝陽街項目招商推介會啟幕。
從中了解到:這兩處匯聚煙臺人記憶的地方將以新形象展現,打造從特色美食到休閒娛樂,從品質購物到文化體驗的深度城市休閒場所。
而朝陽街、所城裡是芝罘仙境項目中的一部分,該片區涵蓋了「一山一街一城一灣一島」。
正好可以與仙境海岸相承接,形成一個立體的旅遊空間模式,從而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促進煙臺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