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美基礎講座,美是什麼美在何方,一節課了解美的本質是什麼

2020-12-19 曉峰影像生活美學

美是什麼?美在何方?

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也用一切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

美是什麼?這是一個古老又新鮮的話題,這也是一個似乎誰都可回答,又難以準確、科學回答的千古之謎。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臘和中國的春秋時代,人類的先哲們就開始討論:美是什麼?但各有各的說法。

西方哲學家大多從對具體事物的感受出發、如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辯論中,想從少女的漂亮、母馬和湯罐的實用、金色的悅目中尋找答案,結果只在現象和外圍打轉,沒有揭示「美本身」的實質,因而古八嘆息道:「美是的難」(柏拉圖語)。

東方哲學家、思想家大多是從倫理和道德的角度研究美,如孔子曰:「盡善盡類」、荀子曰:「崇其美、揚其善」、孟子曰:「充實之謂美」,也只是從社會功利的側面揭示出部分真諦。

我們從事的事業是藝術,藝術的核心任務是給人類奉獻美、創造審美價值。因此不能不研究美的本質是什麼?美究竟在哪裡?不從根本上弄懂這個問題,我們就無法真正掌握藝術規律,發現和創造審美價值,無法擺脫只憑個人直覺的盲目性和只講「文以載道」、忽視審美愉悅的片面性。

關於美的本質

20世紀初,大文豪託爾斯泰曾在《藝術論》中感嘆道:「多少博學的思想家寫了堆積如山的討論美的書,『美是什麼』這一問題卻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而且每一部新的美學著作中都有一種新的說法。」

他作為藝術家發出上述議論,一方面反映出他對五花八門脫離創作實踐的空頭理論的不滿,同時,說明關於美的本質確實是美學研究中的重大難題之一。我們不是專業美學家,儘管沒有必要從古至今系統研究人類對美認識的思想歷程和深入探討每個歷史時期各種學派如何展開爭論的。但從攝影創作實際需要出發,我們也應該從宏觀上了解,各家代表人物對美有哪些基本看法,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分析其優劣得失,從理論上找到自己的美學追求。

哲學是世界上一切學科的思想基礎,美學的分歧根源於哲學起點不同。哲學主要有三種觀點:

(1)機械唯物論,客觀存在是第一性的、存在決定意識;

(2)主觀唯心論,精神是第一性的、意志、理念決定存在;

(3)辯證唯物論,客觀決定主觀,同時主觀意識又有推動客觀前進的能動作用。美學學家由於站在上述三種不同哲學立場上,也就有了對美的本質不同的爭論:

(一)客觀存在論認為:美只是一種不依附於人的意志和情感的自在物,存在於客觀世界。它是某種物體的自然屬性,能使人產生美感。

這派關學家認為:從物體的感性特徵、自然形式、結構和性能中,可以找到的美的本質和規律。如18世紀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美是現實事物本身的客觀關係」,與他同代的英國畫家荷加斯曾總結出美的六條原則,「適宜、變化、一致、單純、錯雜和量恰當地組合起來,就能產生美」。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這學派的開山鼻祖,他把美說成物體安排和結構間題,凡大小得體,比例適當,體現出「秩序、勻稱、明確」的形式就是美。在這種觀念指導下,某些藝術家就從外部形式上摸索、發現美,認為美有一定模式、科學比例,如所謂S形、三角形構圖、有序圖案構成、黃金分割率(0.618)等。

應當承認,客觀存在論對美的本質研究有一定相對的合理性,他們不僅把握美的局部特徵,並堅持了從自然、社會存在出發的唯物主義基本原則,有利於藝術家關注生活、投身於現實。但這種主張帶有明顯的形上學和機械教條化的弊病。例如,世界上所有藝術作品都以黃金分割率來望造美人形象,那麼必然扼殺人物的個性持徵。

又如、同樣是太陽,為什麼在古代神話《后羿射日》中被描繪成煎烤生靈的火球,令人生畏,而在今天藝術作品上被讚頌為萬物生長之源,感到神聖又溫暖,是美的事物。再如「綠葉扶紅花」是美的色彩關係,但人們看到鮮花和紙花,儘管也是紅綠相配,心情卻不大一樣,前者感到美,後者感到失落。

類似種種都說明,把美單純看成事物的自然屬性、外部特徵是有相當局限性.它不能全面閘述美的本質,也不能從社會發展、運動地觀察美的演進和發展。

客觀存在論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人的實戰性和社會性,忽視了美中的人的因素,因此它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見物不見人」的美學。

(二)主觀決定論認為:美並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是人主觀的精神現象。

18世紀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休謨的觀點是最有代表性的,他說:「美並不是事物本身裡的一種性質,它只存在於觀賞者心裡,每一個人心見出一種不同的美。這個人覺得醜,另一個人可能覺得美。……要想尋求實在的美或實在的醜,就像想要確定實在的甜與實在的苦一樣,是一種徒勞無益的探討」。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些觀點說到底,也就是美與客觀物質世界無關,僅是主觀意識、主觀精神的產物。這一種觀點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走得就更遠了,近代西方美學家、心理學家(如叔本華、克羅齊、弗洛伊德和尼採等)把人的理性意識、邏輯思維都拋棄,認為「美即直覺」,主要來源於人理性意識暫時休歇之際和失控狀態,即產生於無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的精神世界中。

主觀決定論對美的研究也有部分合理性,它糾正了機械唯物論忽視人在認識和創造美的本質時主觀能動作用。中國有句古諺:「情人眼裡出西施」,說明人的感情和品位在審美過程中不可能不發生主觀影響。但是,主觀決定論把美完全歸結於精神世界的產物,純粹是主觀意志,甚至是非理性的表現、也是片面和荒唐的。

首先,把美取決於人的主觀精神、那麼各人都可不顧客觀實際存在,都按各自直黨來判斷美醜、美就失去相對統一的標準和共識。用這種觀念來創造藝術或尋覓美、就可能顛倒是非,排斥理性,混淆美醜。

其二,主觀決定論認為:美與客觀存在完全無關,這對藝術創作有極大的危害性。他們有的說:「藝術是從自然結束的地方開始」,有的說「藝術是白日夢」和「宣洩性壓抑」,說白了也就是主張藝術的源泉不在客觀世界和現實生活,而在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如按這種觀念發展藝術,藝術就會脫離生活,排斥揭示客觀世界的真諦,因而也就會削弱,甚至取消藝術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

我們並不否認藝術創作允許藝術家進行主觀加工和表現自我、甚至還可以超越現實發揮想像,但這一切都是在反映客觀現實的前提下進行的,其目的是為了更深刻、更生動地揭示客觀世界的真諦和規律。

(三)辨證唯物論認為:美是主客觀的辯證統一,它產生和存在於人的實踐中。美既不是純自然的客觀存在,又不是純心靈的直覺;它是心與物之間的實踐關係,是人在實踐中對自己改造世界力量的確證。

我國議字「美」的來源,也能說明美與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不可分割。中國漢字原先是象形圖案,美字最早的圖形是人的頭上頂著一個羊首,據說,這是部落先民狩獵歸回後,對捕獵能手的一種嘉獎。捕獵能手身上體現了當時徵服自然的先進生產力,因而頭頂羊首就成了最美的象徵。無獨有偶,在沿海原始部落中,先民最早的裝飾品是鯊魚牙串成的項鍊。鯊魚是兇暴的動物,誰能徵服它,說明誰有力量、智慧和膽略。

因而,能取得鯊魚牙來做項鍊的人,也就是大家崇拜的英雄。鯊魚牙也就成了美的標誌,是肯定、印證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徵。這些上升到理論上來概括,為美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通過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顯示、觀照和肯定自身的創造力。也就是人「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己」。這裡有兩個比較難懂的抽象概念需要我們進一步弄清:

1.什麼是人的本質力量?

2.什麼叫「對象化」?

所謂「人的本質力量」也就是不同於動物屬性的創造力。人同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客觀和變革自身。 蜘蛛的工作跟織工的工作相類似,蜜蜂在自己的蜂房的建築上使一些作建築師的入感到羞愧。但是最糟糕的建築師一開始就跟最優秀的蜜蜂不同,因為建築師在建築蜂房以前,在自己腦子裡就已把它建築起來了。這說明動物的勞動僅僅是本能,而人的勞動則是有意識、有目的社會實踐。人的社會實踐成功,也就驗證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肯定了人自身的價值,這是產生美的客觀前提。

人與動物本質的區別還在於:人不僅創造物質財產,而且還產生精神財富。動物只在直接物質需要的支配下才生產,可是人甚至在擺脫物質需要的時候也生產……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造成東酉,可是人善於依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生產,並且到處善於對對象使用適當的尺度,因此,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東西的。

相關焦點

  • 美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美的本質的探討,也已經有2000多年了,美是主觀的,美是客觀的,美是主客觀統一的,等等等等。美到底是什麼?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其實各派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在研究美的特性,這對揭示美的本質是非常有價值的。
  • 「美」的本質是什麼?美學,探究出這5點
    這花真美,這蝴蝶真美,這女孩真美……「美的本質是什麼?」柏拉圖提出終極之問。對於這個問題,美學,人們對於「美」的探究從未停止過。也許「美」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自由,對一切事物的認知判斷。這是朱自清散文《春》的一句話,感覺好美,美來自於這「生的氣息」,帶來一份慶幸,一份欣慰。一個女孩子,冰脂玉肌,面若桃花,配上S形身段,很美,其實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顯現。反之,對生命存在威脅的事物,一般是不美的。
  • 張文欣:攝影是一種美的享受
    日期:[2015年11月30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7] 張文欣:攝影是一種美的享受以《攝影的藝術享受》為題,菏澤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文欣講述了他多年來對攝影的感受,並就如何拍出好的攝影作品與攝影愛好者進行了現場溝通交流。  攝影首先要學會發現美   對於攝影,張文欣認為,這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更是享受美的過程。   什麼事物才可以拍攝?
  • 美妝研究院,研究美妝的什麼?
    1年開5家,「美妝研究院」風潮顯現 說起技術這個話題,更多人的切膚之痛或許源於美國斷供華為事件。實際上,美妝行業是不存在「華為式問題」的。特別於全球一體化的當下,美妝行業所需原料、設備採購及人才交流幾乎不是問題,但「重營銷輕研發」確是美妝行業長期存在的現象。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藝術是美的體現,但美是什麼呢?
    於是,關於美是什麼等等問題便成了理論研究的對象。在認識美之前,我們需要認識一個很簡而易懂的問題。「什麼是美」與「什麼是美的東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的東西」涉及具體對象、現象和事物,可按主觀愛好和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某人認為某幢建築強類,而另個人又以為不美等等。
  • 教育的本質(六):教育藝術的本質是什麼?求真求善求美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思想家、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十四、柯領的《生命教育學》「我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之後的第二個教育思想家,是人類教育史上繼孔子、柏拉圖、盧梭、赫爾巴特、杜威之後的第六個思想家。」
  • 醫美咖創始人何瑞乾(Owen He):如何讓醫美回歸本質?
    醫美正是這樣一個潛力巨大卻也亂象叢生的行業。對於這道題,醫美咖集團創始人兼CEO 何瑞乾(Owen He)的解法是,搭建一個平臺,打通上下遊資源鏈條,助力醫美行業回歸本質。歷時兩年打磨,2018年8月,醫美咖APP正式上線,定位於全球美業資源整合和資源對接的服務性平臺,為全球醫美機構、醫美醫生、生美機構、美業廠商、美業人與求美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務。
  • 什麼是書法結構美?
    中國書法藝術裡這種空間美,在篆、隸、真、草、飛白裡有不同的表現。在書法美的固定思維裡常常以線條及運筆為美、為書法的本質,對結構美的研究似乎較少關注, 甚至書法被理解為 「 線條 的藝術 」,這種理解太偏面,書法除了用筆外,結字同等重要,而且從某種意義講,結字還是首要的。
  • 攝影與美學,提高攝影美感培養生活美學思維,美是源自生命的感動
    攝影,是近代影響最大的大眾傳播媒體之一,它既有文獻實用功能和政治宣教作用,同時也是一門新興藝術。攝影由於它使用工具的特殊,許多人(包括從事攝影專業人員)並不認為它能成為真正的藝術,或是認為它至多帶有一定的藝術性,但它的主要職責是:報導、宣傳、文獻紀實,似乎和美學價值的創造關係甚遠。
  • 什麼是美的有辨識度?就是不僅要美還要美的有名堂!
    為什麼不怎麼美的女星總是能出圈,一些先天條件優秀的卻只能啃老本?女明星想要美出名堂,總共需要幾步?美出名堂—審美空白區間首先,我們來聊聊,什麼叫做美出了名堂?簡單的說,美出名堂,即成功侵佔了一個無人統領的審美空白空間,擁有了自己的審美賽道。
  • 用攝影創作藝術美,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
    美的本質就在於「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這是理論的總結,抽象的概括。它具體又存在在哪裡呢?我們作為從事藝術創作的攝影人要發現美、創造美,不懂得這個問題,就會盲目行事,不知道拍什麼,什麼東西具有審美價值。人的本質力量轉變「對象化」有多種途徑,其中有物質生產的實踐、精神勞動的實踐、社會政治變革的實踐、科學研究的實踐等,因而有多種表現形態。主要有: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含形式美)三類。
  • 顧沛教授作「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主題講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龔雪竹 攝影 沈明喆)5月15日,南開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顧沛教授應邀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圖書館為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的講座。講座由南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紅鋼主持。顧沛教授在講座中對數學文化的起源、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梳理,並對數學之美進行舉例分析。
  • 一本書了解「美學」前世今生,欣賞藝術之美需要知道什麼
    其實美有很多種,並非只有抽象才叫藝術,本書通過大量的美學作品向大家介紹美學發展知識和當代生活美學的知識,告訴人們應該如何欣賞和表達出自己在對作品內心觸碰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什麼。亞里斯多德認為美是和諧和從裡到外的統一,他不一定能帶給人愉悅,最本質的東西有可能並非全都是善的。中國的老莊哲學倡導的是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美,無為的超脫是一種人生境界。孔子強調仁,提高修養就能成為一個有仁德品格的人。
  • 什麼是美,您理解的美是什麼?_澎湃新聞-ThePaper
    沈偉 2018-11-08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大的,我覺得,美有很多種,首先從視覺上來看的話,最簡單就是你看到的一種美,這種美就是形式上一種看到視覺上的美
  • 禾麗醫美彭煒鋒院長,闡述什麼是美自己
    禾麗醫美彭煒鋒院長,闡述什麼是美自己 時間: 2017-11-15 09: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萌
  • 蔣勳:美到底是什麼?什麼捨得?什麼捨不得?
    這是拂塵記的第452篇原創文章,字數1496,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從3年前買了一本《孤獨六講》開始,我就此入了蔣勳老師的「坑」,聽遍網上能搜到的所有講座、訪談,聽了3遍《細說紅樓夢》,有很多個夜晚,都是聽著他的聲音入睡。
  • 「名畫記」劉巨德講座——《尋美之路》
    2020 年12 月17 日下午2 點,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 報告廳,迎來了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吳冠中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劉巨德先生的藝術與人文講座《尋美之路》。講座現場報告現場有150 餘名師生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教授擔任學術主持。
  • 什麼是美紋紙?美紋紙的相關介紹
    美紋紙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紙,其實這種紙張在平時生活裡還是十分常見的,平日裡我們使用的基本為普通的美紋膠,除此之外還有複合美紋膠。這兩者之間耐高溫度不同,下面就讓中國紙業網給大家介紹下美紋紙的相關知識。
  • 高考作文輔導113:多元之美最為美
    >什麼是美?中國建築不僅美在形式,還美在嚴謹,美在典雅。(材料句)但絕對的限制與規則,會壓抑美的本質。我們鼓勵修飾美中不足,但我們反對壓抑自然之美,反對禁錮自然之美。(材料句)生活的藝術,是在一個空白的空間創造美,而不是找一個彩色的框架作繭自縛。美不是定義出來的,美是創造出來的。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學會給自己創造美。美從來不是平淡單一的,多元與包容才能使美更好地體現出價值。(分析句)(本段在上一層基礎上更進一步論述,這兩段的邏輯是:「千姿百態」是美的,能包容「千姿百態」之美是「至美之舉」。)
  • 《大美晉江攝影詩展覽》在菲律賓中正學院開幕
    11月13日,《大美晉江攝影詩展覽》在菲律賓中正學院一樓展覽廳舉辦開幕剪彩儀式。 主辦方供圖 中國僑網馬尼拉11月14日電 (記者 關向東)《大美晉江攝影詩展覽》於11月13日上午,在菲律賓中正學院一樓展覽廳舉辦開幕剪彩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