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之前的畫面裡,可以看到有的市民一次挖了六、七十隻,甚至用桶來裝走。不少,網友給我們留言說,這種行為很可能會破壞海灘環境,希望趕海的市民能手下留情。
對不起,放過「海知了」吧!
(此前報導動圖)
(此前報導動圖)
網友的留言▽
學名解放眉足蟹屬於蟬蟹
「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蟬蟹、海節令,是出現在黃海中北部的物種,喜好偏冷水,主要生於海灘和沙丘。在山東半島,最早發現於煙臺,後來在日照、青島也曾出現。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董棟介紹,解放眉足蟹不如其他潮間帶的蟹類出現的多,在他印象中,出現最多的是在日照,平時在青島的潮間帶見的比較少。之前,有人把解放眉足蟹誤認為蟬蝦,那麼它與蟬蝦的區別是什麼呢?
「蟬蝦的腹部比較發達,整個身體呈蝦的形狀,解放眉足蟹呈蟹的形狀,它的腹部退化的比較厲害。」董棟說。
可以淨化海水成熟期較長
「海知了」數量有所增長,一方面證明青島沿海環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食物比較充足,天敵數量減少。
不過,數量再奪也經不住「地毯式」的挖掘。記者了解到,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過度挖掘致物種減少呼籲文明趕海
專家介紹,像「海知了」「海蜂子」,包括市民熟悉的蛤蜊、沙蟹等生物,都曾因為過度挖掘導致物種減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近幾年像海星,這些潮間帶生物,因為觀賞價值比較高,市民採捕比較多,現在種群退化也比較大。」董棟說。
由於出現海知了的海域超出石老人海水浴場的管理範圍,所以,浴場工作人員也沒辦法,對這種過度挖掘的行為進行制止。
趕海是份樂趣
但什麼事情都要適度
涸澤而漁不如細水長流
不要讓「海知了」就此消失在島城的沙灘上!!!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