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自卑、恐懼、不接納自己等,對我們很重要

2020-11-16 平易心理研究

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

【全方位概覽性介紹——系列文章(0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徐峰,網名平易,1974年出生,現年46歲。


從今天開始,我開始跟大家介紹我的——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


什麼叫「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呢?我分2點來介紹:

首先,什麼是哥白尼革命?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哥白尼,他是一位波蘭的天文學家,在500年前左右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日心說。「日心說」提出之後,後來經過哥白尼本人以及另外兩位天文學家,伽利略、還有克卜勒的觀測以及理論計算的證明,最終推翻了統治人類認知有一兩千年的「地心說」。那麼,「哥白尼革命」的實質是什麼呢?哥白尼革命的實質,其實就是把原來人類一直以為整個宇宙的中心是地球,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也就是把從前的宇宙論由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給它完全翻轉過來,變成了整個宇宙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


所以,哥白尼革命的本質就是一個字——反。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什麼叫「傳統心理觀念」。

所謂「傳統心理觀念」,就是在我們傳統的社會文化當中,人們普遍認為的「人的心理和人生的關係是怎樣的」,也就是說「心理和我們人生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可以來具體講一下,比如說,在我們傳統心理觀念當中有這樣一些「心理口號」或者說「心理名詞」,如: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做真實的自己、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活在當下等等。以上這些就是「傳統心理觀念」的核心概念,或者說是「核心名詞」。此外,傳統心理觀念中還有一些「心理口號」,比如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心態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行動是戰勝恐懼最有效方法等等,以上所有這些,就是「傳統心理觀念」。



透過上面這些常見的心理概念和心理口號,我們不難看出,傳統的心理觀念都認為:擁有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做真實的自己,等等。這些心理狀態或者是心理品質,是我們一個人,擁有幸福、美好、成功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保障。因此,我們要想有一個「好」的人生,必須先要從「內心」具備上述這些心理狀態或心理品質。



我想,大家對「傳統心理觀念"倡導我們所要追求的這些東西,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實際上,我在20多年前我也非常的認同,所謂20多年前,就是在我20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剛從學校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由於從小內向自卑的性格,導致初入社會,進入職場,因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一個新的角色的轉變,還有新的人際環境的轉變,結果,由於心理無法適應,導致我漸漸的發展為社交恐懼,並且後來發展到極其嚴重。還沒工作幾年,就開始不敢出門,不敢上班,所以,那個時候特別特別的痛苦,心裡壓力非常非常大,所以正是因為這種痛苦和壓力,驅使我那個時候,就開始尋找各種心理相關的理論方法,然後在自己身上加以實踐,然後去努力嘗試改變自己。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看了很多書,接觸和學習了很多與心理相關的理論。所有這些書,這些理論基本上都在強調,就是剛才我講的那些所謂的「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做真實的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等等,這些東西對人生很重要。當然,在20多年前的時候,傳統心理觀念還沒有今天這麼多、這麼豐富的名詞和概念,但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含義都是一樣的。



當時我看了這些書、這些理論,它們都在宣揚這些「東西」對人生很重要,它們是我們人生、幸福、成功的一個前提保障。因此,20多歲的時候,我受這些書籍和理論的影響,對這些傳統的心理觀念是非常非常堅信的。也就是說,是要想有一個好的人生,「必須先要有自信,必須先有內心強大,必須先要有積極心態「」,這樣的信念,深埋在我的內心深處很多年。


我想,大家可能也會覺得「傳統心理觀念」的這個邏輯應該沒有問題吧,大家也一定會認同吧?



可是,我到了40歲左右之後,我對整個社會和大家廣泛認同的這個「傳統的心理觀念」,產生了深深的反思和懷疑。甚至,我後來更是提出了,對「傳統心理觀念」的一個「哥白尼式」的革命性的新的理論觀點和新的假設。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傳統的心理觀念「認為:

一個人如果要擁有一個幸福、美好、成功的人生,他就得先追求自信、內心強大等這些積極正面的心理狀態或者心理品質。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沒有積極心態,內心不夠強大,那麼,他就不可能擁有「好」的人生。


但,我真實的人生經歷,卻讓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克服自卑從接納自我開始
    隨時可能暴露自己內心的脆弱讓你恐懼。也就是用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衡量自己,再加上別人對自己的負面的評價做證據,就更加自卑。要克服自卑首先第一條,要相信一句話:自信,都是從無條件的接納自己開始的。要學會欣賞自己。世界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和事物。
  • 從兩球世界到牛頓宇宙:哥白尼掀起了一場怎樣的科學革命?
    我們必須在一個大致的框架內重建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本文內含的架構更接近於託馬斯·庫恩的觀點——科學革命之起因具有多元性,科學和思想史的結合必不可少[3]。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裡提到的「科學革命」並非特指發生於哥白尼-牛頓時代的重大變革,而是一種關於科學演進的觀念[4]。一場科學革命完成之後,物理概念、宏大觀念和研究方法將在一個超越性的世界觀中被重塑。
  • 克服"內在小孩":勇於示弱 接納自己真實的自卑
    我嘗試著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我行你也行」的模式對待他人,用鼓勵、寬容的態度說話,但還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讓他人自卑以展示自己自信的心理,讓我自己也很厭惡。   我在網上做了一下九型人格的測試,發現自己「藝術型人格」分數較高。藝術型人格有一部分特徵跟現在的我很像,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後天人格,因為小時候我並不是這樣的。
  •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自卑心理
    可想而知,兒子惡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極度自卑的心理。雖然這幾年通過學習,慢慢改善自己嘮叨指責的壞習慣,也學著去看到兒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給予鼓勵,讓兒子陽光了很多。但是爸爸卻一直沿著之前的方式,語言暴力,導致父子倆的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
  • 成長練習21 壓抑、表達、接納《走出恐懼》
    武藏的故事一直鼓舞著我,它很巧妙地呈現出,我們是如何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消耗生命力和力量,以至於使我們的能量流失殆盡。感覺與情緒非常的不同。感覺是隨著每個片刻浮現的能量體驗,沒有過往歷史的沾染;情緒則是一種經驗,強烈地受到過往所壓抑的感覺與個人對感覺的觀念的影響。我們處理自己的感覺和能量的方式,是導致我們能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如何拉開了現代科學發展的序幕?
    羅伯特·韋斯特曼(Robert S.Westman)庫恩的《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發展中的行星天文學》是一部科學思想史名著,2003年北大出版社中文版的內容簡介云:「此書與柯瓦雷的《伽利略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 心理發展:我們該如何擺脫自卑心理,找到自我價值?
    自卑,是很多人都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狀態。面對鏡子裡的「我」。我們會突然感覺無論怎麼苦苦掙扎也不能實現目標。好像全世界都不喜歡自己,連自己都開始討厭自己。我們曾經都嚮往過美好的童話故事。灰姑娘的破衣襤褸,瞬間就能變成鑲滿寶石的公主裙。粗糙的布鞋,瞬間就能化作精美的水晶鞋。
  • 為什麼說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上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一方面,人們從傳統神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另一方面,科技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物理學中分子原子觀念、牛頓的三大定律深入人心;天文學中哥白尼對傳統天文學的衝擊,這些都極大地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科學的進步日新月異,形上學的發展卻跟不上步伐。在形上學領域,唯理論與經驗論展開了長達百年的爭論。
  • 如何消除害怕面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克服自卑,不要被心魔打敗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自己名片上寫有如下三句話:越是自個兒不敢做的事情越是要去做,越是令自己恐懼的事情越是要去做,越是自己沒信心的事情越要去做。只要勇敢地與內心的自卑作鬥爭,大膽地與陌生人說話,我們的人生定會變得與眾不同。
  • 為什麼看了許多心理書籍,當時好像有點用,但沒多久又回到老樣子
    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簡介版 —— 04 】【簡介版 — 03】請點擊 : 在我的「平易心理研究「帳號裡的各種文章和視頻中,也包括您正在看的《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這一系列文章中,我提出的有關心理領域的許多理論觀點,都是真正的原創性理論。所以,如果您無意看到了我的文章或者視頻,你會發現我這些原創性理論及觀點,與你以前所了解和知道的幾乎所有的心理理論完全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與傳統觀點完全相反。
  • 心理學深度文:為啥做你自己、接納自我這麼難,因與人性背道而馳
    自動自發、自然而然的不接納自己;自動自發、自然而然的追求完美;我們的情緒及心理就像水一樣,會自動的「流向」——「自卑、消極、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接納自己、追求完美」的狀態,而這一切完全不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努力,不需要有意識的調整和幹預。
  • 沒有自信人生不可能成功?20歲我堅信這點,40歲後發現我錯了
    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全方位概覽性簡介——02】上篇文章,我和大家講過,我在20多年前因嚴重社交恐懼而不敢見人、不敢工作,為了改變自己,我開始尋找和學習各種心理相關的理論方法。我前面講了,我從20多歲的時候因為內向自卑發展為嚴重的社交恐懼。一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出門必須得戴墨鏡,不敢見人,不敢社交,連工作都不敢,甚至因為這個把工作都給辭掉了。一個已經成年的大男人,竟然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可想我當年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因此,當時我感到極度的痛苦和壓抑。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自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就說自己做不了,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一種行為失衡的狀態。
  • 自卑的特徵,如何改變自卑心理?
    所以,無論朋友如何引導自己,自卑者們也不敢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人在童年時光,或多或少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如此一來,他們便開始用父母的氣話形成對自己的認識,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別人,是一個無用人。改變自卑,先要糾正這些觀念,拾回自己的價值感。
  • 自卑心理測試題,能解決自卑心理諮詢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套自卑心理診斷量表,揭秘自卑感強的人,自卑心理進群方式推薦,超準敏感性格測試
    並不是你努力變得更好了,你就不會自卑了,而是當你能夠接納自己,不再去否定真實的自己時,自卑才不會成為你生命中的一根刺。那麼你自卑嗎?你為何會自卑?如何能突破自己?我們聯合國內知名心理機構,由8位權威心理學專家集體研發「自卑心理測試」,專業保證,請放心測試。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
    今天收到一位網友的提問: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了解真正原因我在解決這一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這三種表現是什麼。首先自卑感,自卑感就是指和別人比較,我們低估了自己產生的這種情緒體驗而陷入一種心理上的缺陷。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經過這件事情,我在想,我接納孩子的挫折體驗,給孩子提供空間,去表達他的情緒和他的想法,給他時間從這個挫折的經歷中恢復,孩子就可以受挫不受傷。提升他的抗挫力。我們大人常常是見不得孩子經歷挫折,去經歷痛苦,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深處缺少能夠容納孩子的挫折的心理空間。
  • 愛自己就從接納自己,不責備自己開始
    夜裡,月兒躺在床上睡覺有點睡不著,她想起聚餐時自己的狀態,看見自己的變化和進步(以前的她,不會那麼快地放過自己,會不停地自我批評),內心湧動出很多的感動:這麼多年,自己終於可以更好地接納自己了。月兒的故事給你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