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概覽性介紹——系列文章(0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徐峰,網名平易,1974年出生,現年46歲。
從今天開始,我開始跟大家介紹我的——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
什麼叫「傳統心理觀念的哥白尼革命」呢?我分2點來介紹:
首先,什麼是哥白尼革命?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哥白尼,他是一位波蘭的天文學家,在500年前左右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日心說。「日心說」提出之後,後來經過哥白尼本人以及另外兩位天文學家,伽利略、還有克卜勒的觀測以及理論計算的證明,最終推翻了統治人類認知有一兩千年的「地心說」。那麼,「哥白尼革命」的實質是什麼呢?哥白尼革命的實質,其實就是把原來人類一直以為整個宇宙的中心是地球,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也就是把從前的宇宙論由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給它完全翻轉過來,變成了整個宇宙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
所以,哥白尼革命的本質就是一個字——反。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什麼叫「傳統心理觀念」。
所謂「傳統心理觀念」,就是在我們傳統的社會文化當中,人們普遍認為的「人的心理和人生的關係是怎樣的」,也就是說「心理和我們人生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可以來具體講一下,比如說,在我們傳統心理觀念當中有這樣一些「心理口號」或者說「心理名詞」,如: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做真實的自己、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活在當下等等。以上這些就是「傳統心理觀念」的核心概念,或者說是「核心名詞」。此外,傳統心理觀念中還有一些「心理口號」,比如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心態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行動是戰勝恐懼最有效方法等等,以上所有這些,就是「傳統心理觀念」。
透過上面這些常見的心理概念和心理口號,我們不難看出,傳統的心理觀念都認為:擁有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做真實的自己,等等。這些心理狀態或者是心理品質,是我們一個人,擁有幸福、美好、成功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保障。因此,我們要想有一個「好」的人生,必須先要從「內心」具備上述這些心理狀態或心理品質。
我想,大家對「傳統心理觀念"倡導我們所要追求的這些東西,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實際上,我在20多年前我也非常的認同,所謂20多年前,就是在我20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剛從學校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由於從小內向自卑的性格,導致初入社會,進入職場,因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一個新的角色的轉變,還有新的人際環境的轉變,結果,由於心理無法適應,導致我漸漸的發展為社交恐懼,並且後來發展到極其嚴重。還沒工作幾年,就開始不敢出門,不敢上班,所以,那個時候特別特別的痛苦,心裡壓力非常非常大,所以正是因為這種痛苦和壓力,驅使我那個時候,就開始尋找各種心理相關的理論方法,然後在自己身上加以實踐,然後去努力嘗試改變自己。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看了很多書,接觸和學習了很多與心理相關的理論。所有這些書,這些理論基本上都在強調,就是剛才我講的那些所謂的「自信、內心強大、氣場、接納自己、做真實的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等等,這些東西對人生很重要。當然,在20多年前的時候,傳統心理觀念還沒有今天這麼多、這麼豐富的名詞和概念,但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含義都是一樣的。
當時我看了這些書、這些理論,它們都在宣揚這些「東西」對人生很重要,它們是我們人生、幸福、成功的一個前提保障。因此,20多歲的時候,我受這些書籍和理論的影響,對這些傳統的心理觀念是非常非常堅信的。也就是說,是要想有一個好的人生,「必須先要有自信,必須先有內心強大,必須先要有積極心態「」,這樣的信念,深埋在我的內心深處很多年。
我想,大家可能也會覺得「傳統心理觀念」的這個邏輯應該沒有問題吧,大家也一定會認同吧?
可是,我到了40歲左右之後,我對整個社會和大家廣泛認同的這個「傳統的心理觀念」,產生了深深的反思和懷疑。甚至,我後來更是提出了,對「傳統心理觀念」的一個「哥白尼式」的革命性的新的理論觀點和新的假設。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傳統的心理觀念「認為:
一個人如果要擁有一個幸福、美好、成功的人生,他就得先追求自信、內心強大等這些積極正面的心理狀態或者心理品質。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沒有積極心態,內心不夠強大,那麼,他就不可能擁有「好」的人生。
但,我真實的人生經歷,卻讓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