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告寶媽:孩子3歲以內,這5種輔食別碰,容易脾虛積食影響發育

2021-01-17 健身小瑀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孩子6月齡後便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這是因為孩子生長發育需要更多營養,而母乳的營養有限,便開始添加輔食。

之前就看到一位婆婆在吃飯,小孫子眼睛瞪得圓咕溜,撅著小嘴,口水都滴下來了,饞的不行。這時候大人便忍不住,會給孩子嘗那麼一小口,往往就因為這一小口,就會讓孩子引來積食。

成年人吃的飯通常油、鹽、調料都放的重,被稱為「大人飯」。孩子各項器官還未發育完善,這些調味是很難被運化的,即便是一小口都很可能讓孩子積食;而且「大人飯」更難消化,並不適合小孩來吃。

脾胃的重要性

脾胃被稱為「後天之本」,孩子要是從小不注意養護,對孩子以後會有很大影響。家長們都知道孩子吃高營養食物容易積食,但要是孩子脾胃受損,即便是只正常飲食,也極容易積食。所以,吃好這第一口飯很重要。

記得《新生日記》節目中,奧運體操冠軍劉璇因「不給孩子吃鹽」而登上熱搜,被網友成為「鐵血」教育。

「小孩不吃鹽能有味道嘛,這讓小孩怎麼吃飯?」

「婆婆說孩子不吃鹽沒力氣」

......

根據數據顯示,母乳或奶粉中的鹽量已經完全滿足了孩子們身體所需,要是再另給孩子吃鹽,無疑是在損害孩子脾胃,增加其他器官的負擔。

除了食鹽,三歲以內的孩子還儘量別吃以下幾種輔食:

1、粗糧

孩子較小,脾胃功能差,難以運化粗糧。尤其是玉米、花生等大顆粒粗糧,易讓孩子積食。相反,年齡大點的的孩子適量吃些粗糧還會促進腸胃蠕動,減少積食情況。

2、肉湯

肉湯、骨湯中,含量最多的就屬水和油脂了,白花花的湯並不是「營養」,而是脂肪和嘌呤!孩子吃多會影響脾胃運化,進而出現脾虛。

3、米湯

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吃米湯是完全可以的,易消化。但月齡大些後,由於米湯中營養成分單一,並不利於孩子身體發育。

4、海鮮肉泥

首先,由於脾胃未發育完善,吃海鮮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過敏體質;其次,海鮮屬寒性,寒性食物的攝入對脾胃影響也很大。

5、果蔬汁

孩子要補充維生素,自然少不了水果蔬菜,但咀嚼能力又有限,家長們就愛給孩子榨汁喝。果蔬經過壓榨,纖維就被破壞,留下的大部分都是糖分。會影響孩子食慾、影響牙齒發育。

孩子積食到底要怎麼辦?(適合6月齡以上的孩子)

在孩子剛添加輔食時,積食也最容易發生,但調理不好就容易埋下併發症的苗頭,建議家長們一發現孩子異常,就馬上食療調理。

1、先食療

中醫對於積食、脾虛的食療,常見太子參顧脾方、柳果刺鋅類消食方。此類方劑從古代《育兒秘訣》便開始普遍應用,後來經過不斷改良,變成柳果刺鋅等,也更適合現在孩子的體質。

若孩子出現出現嚴重積食,建議家長們根據醫囑先藥療或抗生素,等積食情況好些再進行食療。

此類食療多由柳果、雞內金、猴頭菇、茯苓、金銀花、麥芽、山楂等幾十位食藥材配比。現代中醫正是將其配比更加專業化,所以功效上更為全面。有側重於消化肉積的山楂、側重消化主食積的麥芽、綜合消積食健脾胃的柳果和雞內金、金銀花則消積熱。

積食往往帶來諸多併發症,免疫力差、不愛吃飯的就選添加葡萄糖酸鋅的柳果刺鋅;吸收差、不長肉的就選添加低聚半乳糖的。

等孩子消化情況較好、不積食情況下,家長就可以用太子參來給孩子養脾了。常見太子參、麥冬、百合等相互組合。

2、小兒推拿

想必家長們對小兒推拿並不陌生,推拿就是通過刺激孩子經絡、穴位,由此達到消積導滯效果,同食療一樣,對孩子無刺激、無傷害,年齡越小效果越發明顯。小兒推拿其實在家就可以做,像是清板門、清補脾經,都可以經常給孩子做做。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奧運冠軍劉璇曾因「育兒」上了熱搜,起因是她主張1歲以內不能給孩子吃鹽,引發了網友們的批判,認為她過度重視孩子了:@網友:調料不放能理解,鹽也不給放,一點味道沒有,孩子能吃的下去嗎?
  • 孩子脾虛積食發育慢,這7個表現太明顯!預防積食,堅持3事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做客,朋友3歲的女兒突然間不怎麼吃飯了,並且小臉蠟黃,舌苔還比較厚,整個人看起來特別沒有精神。朋友說,這種現象已經很多天了,去藥店拿了一點藥吃,一點效果都沒有。正好有時間就給孩子看了看,感覺孩子是脾虛,於是建議朋友去醫院檢查一下,之後朋友告訴我孩子生病還真是脾虛,積食引起的。
  • 家長謹記: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5種輔食少碰,越餵越積食
    有調查顯示,超過80%的小寶寶脾虛,都是由於錯誤的輔食添加造成的。輔食添加不當,容易引發"大災難"。之前就有個寶媽,給孩子吃了些甜玉米粒,看孩子愛吃就多餵了點,結果當天下午就進院了。原因是孩子腸胃中堆積了太多無法被消化的玉米粒,繼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脾胃,後來是做了手術,取出來小半碗玉米粒,孩子才得以保命。脾是後天之本,要想寶寶體質好,這3輔食要少吃!1.
  • 2歲寶寶積食不發育,醫生說3種傷脾胃的輔食不要再給孩子吃了
    隨著寶寶的長大,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發育需求了,因此,給寶寶添加輔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輔食該吃什麼,成了每位寶媽的煩惱,吃不好,很容易傷到孩子脾胃,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發育。
  • 孩子經常拉肚子,可能是脾虛了,提醒:不到2歲,2種輔食不要碰
    醫生了解原委後說道,孩子腸胃本身發育就不完善,半歲就給孩子吃輔食,會導致腸胃道消化出現障礙。大多數的食物堵在腸胃道,不僅營養得不到吸收,還造成了消化問題。醫生告誡:孩子不到2歲,這2種輔食不要吃1、加了調味料老一輩的人總是說「吃鹽才有力氣幹活」,其實,這完全是因為當時生活條件艱辛,炒的菜中若不多放點鹽,一頓根本不夠吃。
  • 兒科醫生:6種「毒輔食」沒營養還容易積食,不少寶媽還深陷其中
    6個月齡以內的寶寶,6個月後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滿足發育;順應「拼娃」時代的發展,父母要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讓孩子長個大高個、聰明腦瓜,這些都來源於幼年時的營養補充。毒輔食」沒營養還容易積食,不少寶媽還深陷其中新手寶媽小孫的兒子剛滿6個月進進了醫院,原因是奶奶給餵錯了輔食。
  • 緊急提醒:寧願孩子餓著,2種輔食也別碰!當心孩子不發育
    一、情願孩子餓著,2種輔食也不要碰,容易導致孩子不發育1、湯泡飯有些家長會認為,湯泡飯或者是稀飯更有利於孩子的吞咽,應該對孩子更好,實則不然,湯泡飯這樣的食物對於小朋友來說是非常有壓力的,當胃裡面在進食的時候吸收了比較多的液體,就會影響消化不良。
  • 寶媽們注意了!孩子身體5種表現,是積食亮起的「紅燈」
    大家都知道孩子年紀比較小,脾胃發育沒有成熟,還處於比較稚嫩的階段,因此寶媽們在帶娃過程中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脾胃虛弱,出現積食。對於很多新手寶媽來說,孩子已經出現積食了,她們可能還蒙在鼓裡,不懂得怎麼去分辨。
  • 兒科醫生:0~3歲寶寶,不要碰這6種輔食,雞蛋、粗糧、魚肉都在列
    可沒想到又出現了問題,這些「營養湯」中的油脂加重了寶寶的腸胃負擔,以至於出現了積食的情況。曉菲無奈之下只能是向醫生求助。醫生聽完曉菲講述的餵養過程後責怪曉菲糊塗,更是直言,寶寶3歲以前,這7種輔食千萬別碰。
  • 寶寶在2歲前,這4種看似營養的輔食不能碰,容易影響孩子健康
    執筆:慄子編輯:慄子定稿:楠楠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是最理想的「口糧」,可當寶寶到4~6個月後,水分佔90%的母乳,營養就已經跟不上孩子的生長發育了,所以寶媽們都會給孩子吃輔食。7個月了,可她卻發現小傢伙越來越不願意吃奶,反而對輔食情有獨鍾,這可把寶媽急壞了,孩子正是吸收營養的時候不吃奶可怎麼行?
  • 寶寶在2歲前,這4種看似營養的輔食不能碰,容易影響孩子健康
    執筆:慄子編輯:慄子定稿:楠楠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是最理想的「口糧」,可當寶寶到4~6個月後,水分佔90%的母乳,營養就已經跟不上孩子的生長發育了,所以寶媽們都會給孩子吃輔食。2歲前的寶寶不適合吃什麼輔食小婷的寶寶已經7個月了,可她卻發現小傢伙越來越不願意吃奶,反而對輔食情有獨鍾,這可把寶媽急壞了,孩子正是吸收營養的時候不吃奶可怎麼行?想了想,她決定給孩子榨點果汁喝,畢竟果汁在大人的印象裡是很健康的東西,同時也方便寶寶吞咽。
  • 三歲以內的寶寶,父母別讓他吃這8種輔食,很容易引起積食
    有經驗的長輩表示,寶寶這是饞大人飯了。其實不僅如此,這還代表寶寶到了該增加輔食的年紀,單單母乳或是奶粉的話已經跟不上寶寶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了。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消息中也明確地提到這一點:六個月大的寶寶應該開始半奶粉半輔食餵養。
  • 兒科專家:寶寶3歲以內,不要碰這8種輔食,影響發育還消化不良
    兒科專家:寶寶3歲以內,不要碰這8種輔食,影響發育還消化不良前一陣奧運冠軍劉璇的「鐵血育兒」讓不少網友大吃一驚,劉璇的寶寶一歲以內竟沒有吃過鹽,所有的食物都是沒有味道的,讓網友不僅感嘆:沒有鹽的食物怎麼會吃得下去,簡直就是太過分了。
  • 孩子不到一歲,不要添加這種輔食,容易脾胃積食,還影響身體發育
    這讓小豆豆的父母很後怕,就帶著他去醫院檢查,檢查後發現小豆豆的脾胃比較虛弱,積食所致。醫生了解後說道,對於7個月大的孩子而言,此時添加雞蛋還比較早,經常吃導致寶寶脾虛積食,還會降低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孩子不到一歲,不要添加這種輔食,容易脾胃積食,還影響身體發育
  • 兒科醫生:寶寶沒過1周歲,這幾種輔食不要碰,傷脾胃影響發育
    給孩子添加輔食,一般是從6個月開始的,因為隨著孩子長大,需要的營養更多,僅僅靠母乳是無法滿足成長需求的,必須從外界的食物中獲取。但是添加輔食對寶媽是一輪考驗,很多寶媽沒經驗,只想讓孩子吃好、吃飽,道聽途說了什麼有營養的食物,就用在孩子身上,結果導致輔食添加太雜、不合適,讓孩子的身體出現不適。
  • 寶寶「求放過」:沒過2歲,這4種輔食別餵,積食脾胃差還難長個
    蔡姐百思不解,回家後正好孩子奶奶做了飯,說是要餵孩子,蔡姐把輔食端過來嘗了嘗,才發現味道不對,孩子奶奶自作主張往輔食裡加了鹽和醬油,正是這一點調味品,把孩子坑慘了。2歲以內的寶寶4種食物先別碰,別不當回事,傷了娃的身體後果不堪設想:1、 調味品學習過育兒知識的寶媽都知道,孩子一歲以內吃輔食的時候是完全不需要加鹽和醬油等調味品的,但這個知識點很多老人不知道,甚至還持反對意見,認為孩子不吃鹽沒力氣,稍微有點味道的飯才好吃。
  • 醫生勸告:3種常見輔食,攝入越多,孩子脾虛積食越嚴重
    許多父母在孩子六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的孩子準備足夠的輔食了,然而,家長要知道的是,當孩子開始吃輔食時,是必須要有一個過渡過程,比如輔食的顆粒從細到粗,或是從少到多等等,不過許多父母由於經驗不足,以至於在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輔食的路上踩了坑。
  • 兒科醫生:還不到3歲的寶寶,這四種輔食別吃,越吃越容易積食
    寶寶4、5個月大的時候,寶媽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寶寶不再用舌頭向外推,緊盯著大人吃飯,脖子伸得老長,嘴裡還時不時發出「嗯嗯」的聲音,就說明孩子可以吃大人飯了。據《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中提到,由於每個孩子身體發育有一定的差異,添加輔食的時間個性化處理,通常在孩子挺舌反射結束後能夠用勺子進食,可給孩子添加輔食。但寶媽們也需要注意:添加輔食有講究,不能亂給孩子吃。前段時間閨蜜小楊的寶寶豆豆被送進了醫院,原因就出在輔食上。
  • 孩子脾虛不發育?醫生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提示積食已經嚴重
    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說明積食已經嚴重,別忽視表現1:臉色暗黃,無光,憔悴;表現2:便便異常,出現拉稀或者羊屎蛋的情況;表現3:對飲食不感興趣,就連自己喜歡吃的也不再吃了;表現4:嘴巴中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
  • 「2歲能吃大人飯了嗎」?糾正:3歲以內,別給孩子餵「毒輔食」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從孩子出生後,每位寶媽都盼著孩子發育得比同齡孩子快,為了能讓孩子長得快一點,對孩子的營養抓得很緊。尤其是到了一定月份,孩子吃得越來越多,寶媽們就想給孩子餵一點「大人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