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留名」也許是錯的?我們忽略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2020-12-20 冰川林青

最近,一則熱點新聞在朋友圈被廣泛評論、轉發:

真·神鵰俠侶!八旬教授夫妻一生生簡樸,卻捐出105萬元積蓄

芳華:李安昌、曹瓔珞教授的年輕時代

該新聞主要講述的故事是,礦大的一對教授老夫妻為母校慷慨捐出105萬元,其大致內容如下:

年過80歲的李安昌、曹瓔珞夫妻,是中國礦業大學的數學系教授,也是學院眾多師生愛戴、敬仰的時代楷模。他們嚴謹治學、關愛學生,將一生的心血揮灑在了教書育人的事業上。

瓔珞奶奶說:

「當時的教師都是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教給學生,哪一點學生沒有學到,就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認真:瓔珞奶奶在仔細閱讀書籍

2019年年底,他們將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105萬元捐贈給母校,設立專項獎學金,期望幫助貧困優秀的學子順利完成學業。

安昌爺爺說:

「現在不是不忘初心嘛,我們感覺一輩子是黨和人民教育培養出來的,現在上了年紀了,就把這些錢捐出來。」

起初,兩位教授選擇匿名捐贈,然而礦大數學學院黨委書記陳文多次請求他們公開姓名,以勉勵如今的學子奮發圖強。

專註:安昌爺爺在製作「趣味數學」短片

在實際生活中,和以上兩位愛心老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例不計其數、不勝枚舉。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種流行風尚,「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是在做自己家裡的尋常事一樣。

面對愛心人士的匿名善舉,我們確實能夠感到溫暖和欣慰,心靈備受觸動,也能為之動容。

但是,在如今的社會關係中,「做好事,不留名」真的合適嗎?

恐怕並不妥當。

當我們甘願為戀人、朋友或者他人默默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時,對方卻並沒有珍視,而是一直視之為理所應當,那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對善心的褻瀆。

設想一下,有誰能夠真正忍受自己的善舉被忽視的感覺?又有誰能夠昂首挺胸說只關注自己是否行善,而對他人忽略這份善意是否熟視無睹?

如果真的可以忍受,那我們的身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陳世美」、「白眼狼」。

這是為什麼?難道一心為他人著想反而會使自己處於困境之中?

施善人與受助人,是善意的兩端,兩者屬於對等關係,可以互相轉換角色,就像處於動態平衡的天平一樣。一方是善源,施予善行;另一方是善尾,接受善恩。當一方過重、另一方過輕時,善意的天平必將失去平衡。

如果受助人不知道對方是誰,或者知道了但是已經習慣了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不斷地索取恩惠,卻不願做出改變,也不願對他人付出愛心,那麼施善人一味地默默奉獻,終將偏離初衷而使自己心力憔悴,如同殘存的蠟炬,閃爍著最後的一絲火光。

這,並不是真正的善念。

否則,怎麼會有心灰意冷的失戀者,在受傷之後,常常會抱怨對方:Ta總是習慣把我的好當作天經地義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做善事留姓名,並不是為了大肆渲染,也不是為了獲得回報,更不是為了標榜自己,而是期望對方知道,能夠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每一個華夏子民都應當要銘記在心、恪守踐行。

行大善者,本應將自己對待他人、社會的善意發揚光大,讓更多受助人知曉行善者的姓名、事跡、傳奇等等,豈不是更能鼓舞受助人,使他們心存感激和奮鬥的決心,感受榜樣的力量,不斷突破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善念長存,讓大愛延續,讓生活充滿正能量,既是對施善者的一份尊重,也是對受助人的一種激勵。

因此,行善事,要留名,讓更多行善者得到正名,你我一起吧!

-The end-

|網絡(侵刪)

文|冰川林青

專注情感生活、成長教育之路,願與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江蘇省西來鎮熱心幫助村民拆除農場之做好事不留名系列
    這好事稍一等等,已到「中國有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時~基層不絕不可能巧取豪奪,絕不可能與民爭利的! 雙重證據出具的情況下,江蘇省西來鎮副鎮長趙明貴親自帶隊的活動,西來鎮依舊矢口否認籌劃組織了本次熱心幫扶的拆遷行為,熱衷做好事堅決不留名!
  •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這故事感動了我,我相信也感動了所有人 : 「我的媽媽生病了,必須住院。我的鄰床是一個肥胖的男人,那一邊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幾天的了解中,我了解到他們家的家境貧寒。
  • 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為什麼留下了那麼多照片?原因你很難想到
    說起雷鋒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像雷鋒同志學習,要懂得助人為樂,要明白什麼叫做「做好事不留名!」那個時候特別不懂事以為雷鋒就是一個經常做好事的人,甚至還幻想著長大後一定要見見這個傳說中的人。
  • 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為什麼會有大量做好事的照片,是誰在拍攝?
    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為什麼會有大量做好事的照片,是誰在拍攝? 雷鋒的事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是無數青少年的榜樣。
  • 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何還留下海量照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文/輝哥聊天下趣聞雷鋒是我們小時候進入少先隊就不斷被宣揚的人物,而三月五日也被認定是學雷鋒日。他的事跡我們聽過不少,大家也從小就被教導要向雷鋒同志學習。而雷鋒從20歲入伍到22歲不幸離世,也是被大家所惋惜,現在還有不少雷鋒做好事的照片留下來,但有些人卻認為只是炒作,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何還留下海量照片?但事實是不是如一些人懷疑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雷鋒海量照片背後的故事。雷鋒在二十歲進入到了部隊,並且還一直堅持做好事,很快就傳開了。季增是部隊裡的播音員,雷鋒一直做好事的事情被季增知道後就讓他傳了出去。
  • 揭秘雷鋒:做好事不留名 為什麼還留下那麼多照片
    雷鋒說「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卻留下那麼多照片?在2014年「學雷鋒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多地,獨家對話五十多年前與雷鋒有過接觸的當事人,求證調查。喬安山回憶說:「那時候工人禮拜天流行去跳交際舞,雷鋒是個很積極的人,也去跳,工友就勸他:這是在鞍山,不是在你老家農村,買幾身新衣服去跳舞吧。」雷鋒在鞍鋼工作時期的工友張建文也對記者回憶:雷鋒的這件皮夾克是他從寄賣商店買的舊貨。由於做熟練工收入相對較高,雷鋒還幫他也買了一件,「當時東北的工人,大部分都穿皮夾克,我們湖南工人當時沒有。
  • 做好事不留名 杭州一好心人兩次掏錢請環衛工人吃飯
    做好事不留名 杭州一好心人兩次掏錢請環衛工人吃飯 原標題: 「就是去年,杭州下大雪,他第一次來,跟我說外頭的環衛工人在掃雪,天又冷,他說想自己出點錢,讓我們做一些熱騰騰的東西,送給他們吃。」既然是善事,哪有不幫的道理。為了完成這位好心人的心願,她開始向各方打電話諮詢,最終聯繫到開發區城管辦,城管辦表示大力支持。  「和城管辦溝通好以後我就跟那位好心人在微信上說了,他馬上就轉了2000元給我,特別快。」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搞笑:同學,不用謝我,我做好事從來不留名
    1.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次期末考完試,老師也不知道怎麼了,突發奇想直接把答案給了我們,讓我們互相批卷子。當時我拿到的是一名在班裡成績非常不好的同學卷子,那名同學在卷子開頭寫著:老師,給我個60讓我好好過個六一吧。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按照佛家思想做好事、善事就是一種修行,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慈悲心腸,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特別美好。「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 慶餘年:北齊太后看似好糊弄,其實心機過人,這句話含義深刻
    慶餘年:北齊太后看似好糊弄,其實心機過人,這句話含義深刻 大家好呀,我是你們的瓜瓜。《慶餘年》是當下最火熱的電視劇,終於也要迎來大結局,但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麼單純,個個藏龍臥虎,城府極深。
  • 幽默搞笑: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老好人
    1、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老好人,我也習慣了幫助別人,這樣也可以使我快樂。就在昨天晚上,我在小區公園裡面散步,從一對母子身邊經過。兒子在玩遙控小汽車,就要媽媽幫他看著裝賽車的紙盒子。媽媽:哎!你就放心吧!沒有人會偷你這個小玩意兒的!
  • 這3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多做好事,多結善緣,德就能越積越厚,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自己,幫助自己,自己也就越來越有福。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這是播種在別人內心感恩的種子,在自己有難的時候才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是生了清淨心,這樣才能夠做好事不留名,積陰德。陰德積累不易,一定不要輕易消耗,否則,人生再也沒有好運氣,尤其是這三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 是誰做了好事不留名,還讓一位老人趕到南京送錦旗?
    5月底的一天,南京外國語學校門前來了一位90多歲的老人,老人帶著錦旗,說是要送給南外的幾位學生,但是不清楚學生的具體姓名和班級。是誰做了好事不留名,還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趕到南京送錦旗?學校立刻展開調查,很快,最大的可能性落在了高一(7)班。班主任姚樹義告訴記者,當他聽說這件事以後,想起自己曾經批改過一篇學生作文,內容就是記一次安徽支教的經歷,他試著在家長群裡打聽了一番,很快就有了結果:班上的袁子晨,組織10名同班同學,從開學以來每周六趕往安徽和縣支教。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批在歧視女性,看完上半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古代中國有著很深刻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有句很出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成女子沒有才華才是有德行的體現,覺得不夠尊重女性。但是如今我們再反覆思考這句話發現真相併不是這樣,"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只是多年來我們以偏概全的理解錯了。
  •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這三句話的深刻含義,生活才會無憂無慮
    我們都懂得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所謂的「完美主義」更多的是人們內心的一種執念,當然,我們相信他們抱著這個想法可以儘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說更接近完美,但是完美始終是一種在理想中才能存在的狀態。
  • 戀人微信的五句話:你別傻傻的不知道含義
    感情、愛情是個奇妙的東西,複雜又神秘,那是因為,我們男女在感情上、戀愛時,一般都羞於直接表達,通常用事是而非的語言或文字去表達含義,特別是女性,從不把『想你』、『愛你』之類的羞話說出來,而是用其它平常話語寓意來暗示,這就考驗人的。若有所思,我就整理一下情人微信貫用五句話的寓意出來,謹獻大家參考討論。
  • 行善亦留名,公德炳千秋(2021年高考作文升格練習指導)
    ,公德炳千秋 從小,我們的父母就教導我們:做好事不留名——旨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將功利因素作為我們行善的根本動力。但是,一個成熟的人在行善時往往要講究行善的智慧,有些場合,行善亦需留名,亦可需接納他人的回報。因為這是鼓舞人們多做好事,這樣的公德可以彪炳千秋。於回報者個人而言,行善者接受回報會拉近二者距離,讓行善者感到足夠的尊重。
  • 《魔道祖師》藍湛的這句話很火,可是它真正的含義,只有粉絲才懂
    在小說《魔道祖師》裡面,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有一些甚至火出了圈,哪怕是一些沒有看過書的人,也看過其中的一部分。最近魔道祖師裡面的: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句話就經常出現,成為了某些明星粉絲用來評論的話。但是它原本的含義,他們真的明白嗎?
  • 做好事還要三思後行,我們的社會怎麼了?
    這個充滿變幻的時代,人心的險惡有時候是我們不可預想的。現在大家都有一種普遍的觀點:「不是我們不想做好事,只是我們怕做了好事,反而會被冤枉。」2.救人事件中這兩位老人的做法讓我們敬佩,小偷的做法讓人憤怒,有人說:「做了好事還被偷個手機,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無畏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