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俗語開始覺得它很有趣,當你細細品味它的時候,又會發現短短一句俗語包含了很多內容。「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
01、
俗語的來源
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在傳統文化的語境中,「好事」即為善事。人們應該多多行善,自然前程無憂。
02、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這句俗語的含義是,誰也無法預知未來,只要在人生之路上多做一些善事,那麼就不用糾結未來會怎樣。
不是說真的不關心前程,而是說,只要你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情,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前程自然而然就會到來。類似的話,比如曾國藩曾說:「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我們都想要把學習、工作搞好,都想要多賺錢,但我們每天做的,卻不是學習、工作、賺錢,而是遊戲、娛樂、吃喝,樂此不疲。
即使做了一些事,卻希望很快看到成果,希望一勞永逸,而不肯付出耐心,不願意付出長久的堅持,這是人生中最大的悖論。
03、
漂母的一飯之恩
西漢時期的韓信,很小的時候父母雙雙去世,只剩下他一個人,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韓信只能經常白吃別人家的飯,所以韓信遭到了不少的冷眼和惡語。
在淮水邊上,有一位專門給別人漂洗紗絮的老奶奶,大家都稱她為「漂母」。漂母看韓信這麼可憐,於是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韓信一部分,每天都是這樣,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韓信非常感動,他記住了漂母的大恩大德。韓信在有所成就之後,始終記得漂母對他的恩,專門派人四處尋找漂母,最後以千金相贈,以此來報答漂母的恩情。
漂母當初想到過韓信的回報嗎?肯定沒有。
現在有的人在捐贈時,請記者拍照,弄得滿城風雨,生怕別人不知道,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帶有目的性的行善。
雖然會受到眾人的讚賞,但是被幫助的人會無地自容。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偶爾做一件好事或善事,每個人都可以做。但是做了好事之後不留名或不為利的人卻很少。所以既能夠做善事又可以不問前程,這樣的人才值得大家尊重。
結束語
經典的好處,就在於常讀常新,可以隨時代的演進而做出全新的解釋。所以我們可以把這裡的「好事」理解為「正確的事」,比「好事」的內涵更加豐富。
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只需要自己盡心去做,結果如何並不重要,別人對你的評價更是無關緊要。有的時候,擔心的太多,反而是一種負擔。好好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順從本心,多做正確的事。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