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2020-12-09 西部文明播報

有些網上流傳了很久的詩句,很多人都以為是現代某個文藝青年寫的,但事實上它們都極有可能出自古典詩詞。

隨便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曾引起數萬網友續寫的詩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其實是出自唐代大詩人韋應物之手,並非現代人所寫。比如被很多電視劇引用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其實也不是那些編劇寫的,它出自唐代的一位無名氏之手,出土時被發現刻在了一個瓷器上。

以上兩個例子,都證明了一點:在對很多事物、感情的認知上,古人和今天是有相通之處的,所以這些傳了千年的文字,哪怕是如今讀來仍會覺得很「洋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全詩是這樣的:

《天道》(五代.馮道)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但作為一首哲理詩,寫得是很有特點的,雖然古人認知有限,其中有一些關於天理命運之類的唯心觀點,不符合現在唯物的科學觀,但總體來說它是滿滿的正能量的。

前兩句是說不管是窮寒還是通達,都不用發牢騷。三、四兩句,指的是做人只需要把眼前的事做好,對未來的前路不要有過多的憂慮,這兩句後來也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座右銘。

五、六兩句,寫得是很有特點的,用冰融化和春草生長來作比,佐證前兩句的觀點,證明「但行好事」,自然會水到渠成。這種觀點,和很多唐代禪詩裡的禪意是一樣的。看似很簡的10個字,其實很有力量。最後兩句落筆,用「天道分明」來總結前6句的內容。

縱觀這首詩,從字句上來看,基本上是精準的;從立意來看,也可圈可點,充滿了禪意。之所以三、四兩句能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它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從容、灑脫的文化因子。

都說「文如其人」,從這首詩的意思來看,我們也完全可以想像詩人應當也是一個淡泊的賢者。但頗有意思的是,馮道卻是一個被歐陽修大罵「不知廉恥」,被司馬光批「奸臣之尤」的「小人」,這是為何?

根源就在於,馮道一生換過太多主子。他生於公元882年,出身於耕讀之家,號長樂老,早年就成名了。但他一生都在擇良木而棲,早年效力於燕王,後來又先後跟著唐莊宗、後漢高祖、後周太祖等人,他一生共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十代君王。在名面上,朝裡人稱他為「十朝元老」,但在私下大家都認為這樣的人,肯定是個貪慕榮華的小人,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忠君」的品德。

以我們現代的觀點一看,歐陽修等人憑此就指責他,顯然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馮道雖然屢次易主,但卻幹過不少對平民百姓有益的好事。除此以外,馮道的貢獻還在於,他曾主持印刷了《九經》,這是我們古代首次大規模印套書。對我們印刷史,是有深遠影響的。能幹、有才、體恤百姓,這是每一朝君王,都重用他的最根本原因。

頗為遺憾的是,因為古代文人受忠君思想影響比較重,所以馮道的很多作品,在後來都遺失了。甚至明明「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火了千年的名句,但它的作者馮道卻很少被人提起。《增廣賢文、《名賢集》,其實都收錄了這兩句詩,而且還作了改寫,卻並不點出馮道之名。筆者認為,這是一件令人頗為遺憾的事。

其實像這種詩紅人不紅的例子還有很多。一般來說,這類詩人要麼就是在「忠」這個字上不被人理解,要麼就是因為平日裡行為太過不羈。大家還知道哪些例子呢?歡迎討論。

作者/來源:美詩美文的世界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好做事,自有回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出處有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現代多理解為好好做事,自有回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曾國藩曾經有句話說得好「埋頭做事,不問前程」。做人做事,活在當下,做在當下。做事是為了自己更加的充實,至於能不能得到最終的回報,這個也許不一定。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往後餘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增廣賢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開始覺得與我無關,認為這是聖賢做的事我是一俗人,世人都想有個好前程,怎麼可能一心只做善事好事而對前程沒有欲望呢。後來我發現是我曲解了古人的智慧,這正是古人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做好事的人,大概率沒有前程。 ​​​​也許這就是「別問,問就是沒有」老家的父母為啥總覺得除了公務員和教師,哪怕你在外面每個月賺上萬都不算正經職業呢?主要是「上萬」不夠多呀。你試試每個月賺上億,給家裡修條路呢?不管啥職業都正經。 ​​​​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院十佳勵志典範王坡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佚名《增廣賢文》的語句。他說人生在世,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不要去牽掛往後的發展,不問歸期。這也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17級學生王坡同學的人生格言。
  • 申請遺體捐贈的卡車人趙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這裡我們向趙炎致敬,也向所有志願者致敬!加油,中國卡車人!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上海高考作文:莫問前程,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但行好事最後,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們都能夠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成為一個好人。面對朋友,不虛偽,真心實意;面對競爭,不耍手段,公平公正;面對感情,不糾纏,情真意切。
  •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在不斷向前行的過程中,難免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和失望迷茫。當我們的努力看似對所爭取的事物並沒有起到半點幫助和效果時,不由得會問自己的付出都是否值得。
  • 2018屆河海魅力畢業生|劉思琦——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所有見到劉思琦同學的人總會評價她積極、樂觀、向上,在河海的四年中,她沒有荒廢自己的青春,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達成了一個個可以達成的小目標,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四年過去,回想大學生活,她覺得自己是沒有遺憾的,因為她並不認為學習就是人生的全部了,人要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能因為自己從小學習小提琴等樂器經常受藝術的薰陶的緣故,雖然學的是計科專業,但是她還是很喜歡各種文藝活動以及各種文學作品,她為了看書還專門買了一個kindle來閱讀更多的書目;人除了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要是做一件好事還向別人索要好處,這就稱不上是做好事了,只能說是在做交易。既然這樣,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
  • 奇妙博物館: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最近看了《奇妙博物館》《人類博物館》兩部短劇,看完後的就是非常爽,《奇妙博物館》是比較容易令人細思恐極的一部,諷刺意味比較濃,總結了一下80集(除19集),大概是旨在告訴世人不該佔的便宜莫要佔、不該做的事情莫要幹、是你的責任就好好擔,一句話解釋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間是真的有因果報應的,你別不信。
  • 成就了別人,其實就是成就了自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晚上老公打電話過來說去堂弟家吃飯,我說怎麼想起請我們吃飯了,(因為平時逢年過節大家都是在我們家吃的,很少去別人家吃)況且在家簡單吃點,孩子也能吃的好,老公說堂弟一片心意,為慶祝嬸子出院!我答應!以至於我現在很注重我的心理情緒,我如果生氣時我會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問自己,我的情緒從何而來,我發火可以解決問題嗎?我怎麼做才能讓事情更好的解決,因為內心深處我知道發火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會讓事情更加的糟糕,我的心裡態度改變了,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 專訪郝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郝平說,他問遍了上海所有的演出單位,都不需要人,他心中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最終,這個西安學生被分到了福建。很長時間都沒戲可演,郝平在一片「咿咿呀呀」的南曲聲中一籌莫展。萬般無奈之下,他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毅然辭職回到上海,成了「海漂」中的一員。為了生計,他泡在各個劇組,打雜、管群眾演員、跑龍套,什麼活都幹。
  • 《安家》徐文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句話模糊的性格特點
    那就是在月桂小區物業老姚貪汙捐款這件事上,面對房似錦的深究,徐文昌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單就這句話來看,仿佛他的性格特點,又回歸到了「無為」之上。所以,就目前的劇情發展來說,小編對於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的後續期待,反倒不如羅晉飾演的徐文昌。不知道正在追劇的您,有什麼樣的個人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