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院十佳勵志典範王坡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佚名《增廣賢文》的語句。他說人生在世,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不要去牽掛往後的發展,不問歸期。這也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17級學生王坡同學的人生格言。

王坡同學家境困難,家中有八十多歲的老人需要贍養,妹妹也在上高中,父親用他那並不寬厚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小家。但這些並沒有讓他向現實低頭,相反,他卻有著積極樂觀的品性和服務他人的信念。

王坡同學品行端正,積極進取,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表現突出。在學習上,他曾獲校二等獎學金,早出晚歸,用自己的努力去收穫果實;在工作上,他曾任公共管理學院資助中心主任,在職期間,認真傳達國家資助政策,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因此他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稱讚,也獲得了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等榮譽稱號;在思想上,大一時,他積極遞交入黨申請書,參與了黨課培訓,堅定的眼神中透漏著服務的信念,他於2019年12月發展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他樂觀開朗,黝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充實自我,用小小的身軀去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學校學習的三年時光裡,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初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熱心幫助別人。他敢於維護正義,拋卻功利思想,用一顆稚子之心去對待工作和生活。他勇於創新,在複雜繁忙的工作裡,仍然尋求一抹新意,保持著最初的熱愛。在他看來,四年的時光是生命對他的饋贈,即使有困難、有失意,也依然感到幸福和滿足。

生命是一首寫不完的情詩,如果我無法執筆,那就用一點一滴來表達我對生活的熱愛。他就是如此,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做著微小卻有力量的事,只行好事,不問前程。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好做事,自有回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出處有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現代多理解為好好做事,自有回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曾國藩曾經有句話說得好「埋頭做事,不問前程」。做人做事,活在當下,做在當下。做事是為了自己更加的充實,至於能不能得到最終的回報,這個也許不一定。
  • 往後餘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增廣賢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開始覺得與我無關,認為這是聖賢做的事我是一俗人,世人都想有個好前程,怎麼可能一心只做善事好事而對前程沒有欲望呢。後來我發現是我曲解了古人的智慧,這正是古人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做好事的人,大概率沒有前程。 ​​​​也許這就是「別問,問就是沒有」老家的父母為啥總覺得除了公務員和教師,哪怕你在外面每個月賺上萬都不算正經職業呢?主要是「上萬」不夠多呀。你試試每個月賺上億,給家裡修條路呢?不管啥職業都正經。 ​​​​
  • 成都理工大學十佳大學生丨周方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個推免華南理工大學的十佳大學生,這樣圓滿地完成了畢業前最後一個志願者活動。大二,周方祺抱著試試的心態提交了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申請,沒想到竟成為了旅規院第一個大二就拿到綜合素質「A」的學生。大四上學期,她就推免到華南理工大學。「那些不經意間的努力,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以某種巧妙的方式回饋你」。
  • 申請遺體捐贈的卡車人趙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這裡我們向趙炎致敬,也向所有志願者致敬!加油,中國卡車人!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
  • 上海高考作文:莫問前程,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但行好事最後,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們都能夠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成為一個好人。面對朋友,不虛偽,真心實意;面對競爭,不耍手段,公平公正;面對感情,不糾纏,情真意切。
  •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在不斷向前行的過程中,難免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和失望迷茫。當我們的努力看似對所爭取的事物並沒有起到半點幫助和效果時,不由得會問自己的付出都是否值得。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專訪郝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郝平說,他問遍了上海所有的演出單位,都不需要人,他心中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最終,這個西安學生被分到了福建。很長時間都沒戲可演,郝平在一片「咿咿呀呀」的南曲聲中一籌莫展。萬般無奈之下,他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毅然辭職回到上海,成了「海漂」中的一員。為了生計,他泡在各個劇組,打雜、管群眾演員、跑龍套,什麼活都幹。
  • 2018屆河海魅力畢業生|劉思琦——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所有見到劉思琦同學的人總會評價她積極、樂觀、向上,在河海的四年中,她沒有荒廢自己的青春,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達成了一個個可以達成的小目標,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四年過去,回想大學生活,她覺得自己是沒有遺憾的,因為她並不認為學習就是人生的全部了,人要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能因為自己從小學習小提琴等樂器經常受藝術的薰陶的緣故,雖然學的是計科專業,但是她還是很喜歡各種文藝活動以及各種文學作品,她為了看書還專門買了一個kindle來閱讀更多的書目;人除了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了凡四訓》精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 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1、但行好事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要是做一件好事還向別人索要好處,這就稱不上是做好事了,只能說是在做交易。既然這樣,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
  • 【德潤人心】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同時,技術人員對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及書記員進行了業務流程和平臺操作的專業培訓,培訓會由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尚禕主持。 孫母經急診診治未見好轉,被留院觀察。孫文斌認為孫母的病情未好轉與首診醫生楊某(被害人,女,歿年51歲)的診治有關,遂對楊某懷恨在心。同月8日,孫文斌返回其暫住地取了一把尖刀隨身攜帶,揚言要報復楊某,並多次拒絕醫院對孫母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