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聯繫採訪時,周方祺還在藝術大樓做四川省藝考的志願者,她所在的後勤組前期負責的物資籌備工作體量大,標準高,繁瑣又枯燥,十分考驗志願者的耐心與體力,「倉庫裡所有的東西都歸後勤組管,像筆那樣細小的物件就需要一根一根地數。」
採購、清點、歸類擺放,成千上百的物資都由周方祺和她的夥伴們經手,瑣碎繁多的物資在他們手下歸了位,變得井井有條,這帶給周方祺極大的滿足感。而與夥伴們並肩工作帶來的愉悅也讓她念念不忘。在志願者工作中,不斷遇見不同的夥伴,不斷聽見不同的見聞,經歷的一切都使周方祺感到新鮮。
看到藝考順利舉行,周方祺打心底裡開心。「我就是什麼事都想看一看碰一碰。」熱愛嘗試並體驗每個過程,就是這個姑娘熱心於各類活動的根本緣由。
這個推免華南理工大學的十佳大學生,這樣圓滿地完成了畢業前最後一個志願者活動。
東北姑娘 活力無限
大學四年,周方祺探索著自己的一切可能性。2015年,從黑龍江到成都,離家3000多公裡的距離帶來的是全新的生活,這個東北姑娘就迫不及待地開啟了屬於她的大學模式。雙選會場、運動會健美操方陣、主題實踐活動……似乎在任何活動你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六點鬧鐘一響就從床上蹦起,晚上踩著門禁時間回寢」,她高效利用時間,不僅優秀完成課業,還出色完成三個學生組織的工作。
不久,輔導員便發現了這個充滿活力的女孩,將她推薦給了「申遺背景下劍門蜀道旅遊IP策劃設計及文創產品設計」的國創項目組。這個大一新生在團隊裡堅持到底,「一個恰到好處的學習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指導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倔強的女孩。大二,周方祺在老師的指導下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基於劍門蜀道旅遊IP設計的旅遊項目策劃初探」。專業論文寫作對於此前從未有過科研經驗的周方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老師的指導下修改了七八次,耗時五個月」,從模仿到創作,最後論文成功發表。
▲大一周方祺參與的國創項目討論(周方祺為後排左二)
資深「槓精」 「槓到」十佳
連軸轉的大一生活,奏響了周方祺以「嘗試與握緊機會」為核心的的大學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沉澱。周方祺就像一支不斷轉動的圓規,一條「腿」在不停地探索自己的邊界,而另一條緊緊地扎在圓心——專業學習上。她專業成績名列前茅,還輔修了英語雙學位並成功結業。
她還喜歡「槓」自己,「知道了方法就去做。」周方祺表示,一直都對自己狠一點。執行力是她的訣竅,不淺嘗輒止,有著像一股不斷鑽研的勁兒。又一輪大創申報,周方祺的身份從參與者轉變成了主持者,前一次的經驗讓她更容易上手,比其他同學清楚比賽的整個流程,雖有幫助但實操才知仍是困難重重。「那是一個不斷推翻重建的過程,答辯的前一天晚上還在修改。」寫到後面越發現資料的匱乏,加之申報書要求的細緻,周方祺只得慢慢磨,經常熬到凌晨三四點,只為其能完美呈現。
也是在這些努力和堅持之下,好運好像在不斷垂青她。大二,周方祺抱著試試的心態提交了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申請,沒想到竟成為了旅規院第一個大二就拿到綜合素質「A」的學生。大四上學期,她就推免到華南理工大學。
「那些不經意間的努力,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以某種巧妙的方式回饋你」。
所以無需問前程,因為人生本就不止一條路,做的「好」事多了,路也走得寬了。周方祺正在將她的路走成曠野平原,這樣,機遇與好運也將無處不在。
人物名片
周方祺,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旅遊管理專業2016級學生,中共黨員。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副主席,旅遊開發與管理系學生黨支部副書記,四川省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中國會展教育論壇創意策劃比賽 「最佳魅力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二等獎,首屆「新旅遊·潮成都」旅遊線路產品創意設計大賽「最佳自駕旅行線路」、 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志願者時間銀行公眾號的開發及應用」,發表學術論文三篇,現已推免至華南理工大學。
一名普通大學生與「十佳」之間的
距離有多遠?
是試卷上多出的十幾分
還是分數背後堆砌而成的書山之路
是賽場上的獎牌獎盃
還是無數個揮汗負傷的日夜
是簡歷上豐富的活動經歷
還是一份不怕失敗敢於嘗試的勇氣
官微固定專欄「十佳大學生」
再次與小慄子們見面
此次聚光燈下
是2019年成理第十二屆「十佳大學生」
讀「十佳」故事,見賢思齊
讓你我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努力中,成為自己的「十佳」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丨成都理工大學新聞網
文丨大學生記者站 劉泓瑤 閭筱天
封面/排版丨新媒體工作室 鄧可馨
編輯丨新媒體工作室 胡雨涵
責任編輯丨張愛艾 曾靈 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