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20-08-28 南書房

上海卷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34;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諄諄教誨。人生一世,誰也無法提前預料到日後的路途是什麼樣子,我們只能堅定勇敢的往前走。在不斷向前行的過程中,難免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和失望迷茫。當我們的努力看似對所爭取的事物並沒有起到半點幫助和效果時,不由得會問自己的付出都是否值得。

那麼,這一切的一切究竟值得嗎?年少時,我們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獨自伴著孤星燈火書墨筆硯努力學習,但月底成績單上的數據卻依然令人不滿意。長大後,我們每日朝九晚五地奔赴在職場上全心全力地為工作付出,可那些看似工作中遊手好閒的人卻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提升。年老後,我們全心全意為之付出過的兒女終於長大成人,最後只剩下兩鬢斑白孤單寂寞的自己卻無人陪伴身側。回首過去,我們那些全身心的付出看似在最後也都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

但如果你總是斤斤計較於過去的付出,每每總是在思索於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那事實的結果很可能告訴你,這並不值得。歲月是只會前進的滾輪,它從不會給我們留下改變的方法和餘地能給我們剩下來的只是後悔與遺憾。所以與其去糾結值不值得,不如問問自己是否後悔。有個電影裡的女主角說:「世界上很多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可是我們依然要去做」不為別的,但求問心無愧,惟願絕不後悔。

不甘認命,把握機會對待好每一次事情的轉折。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常常令人感到無能為力,但只要你勇敢面對敢直視困難,或許最終你不一定能克服它,但你一定能夠度過它。

我國著名清代文學作家蒲松齡,自幼便聰明好學被家人賦予眾望,但遺憾的是他長大之後,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屢落榜。當周圍人都認為他高中無望時,他也並沒有因此就感到氣餒,他仍然相信自己,並追求自己渴望的成功,他曾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亦是沒能如願。在事業上遭遇挫折之際,他的愛妻陳淑卿此時不幸也離開了人世。這無疑對他來說是一個雙重的打擊。

雖然在事業上和家庭上都遭遇了一系列的重大變故,他也仍然並沒有因為痛苦而自暴自棄。為了實現自己的夙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歷經20年,他終於寫了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方式反諷社會一些黑暗現象,引得了廣大的關注。從這之後也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獨具一格的風格和地位。

但求無悔,無愧於當下對任何一次機會的選擇。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顧謀臣蹇叔的竭力反對,派大將率軍遠途奔襲鄭國。因鄭國獲訊作了準備,秦軍只好無功而返。歸途中不出蹇叔所料,在餚山遭晉軍伏擊,大將被擒,全軍覆沒。秦穆公面對自己因剛愎自用而導致的慘敗,沒有推脫責任,怪罪部下,而是公開認錯,痛改前非。他更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秦穆公謙誠坦白的胸襟和堅決改正錯誤的態度,在那後贏得了臣民的尊敬。

儘管秦穆公在當下的決策中有所失誤,但他並沒有推諉責任也沒有隻顧沉溺在自己的自責和悔恨之中。而是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將精力投之於下一次的戰鬥。在做出此次的一個失誤決策之前,秦穆公並未能料到這樣的後果,但他在當時一定有仔細考慮經過斟酌後覺得這是一次值得執行的選擇才去做。儘管事實和歷史證明他的判斷和選擇是錯誤的,但他至少嘗試過。無論最後結局與否,他都憑藉著自己對百姓和國家負責任的態度贏得了國民的信任和臣子的尊重。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人的力量在某些特定的時刻的確顯得非常的渺小。我們在面對自然界的災害時,在那些天災人禍,山崩海嘯之前,我們弱小卑微的如同螞蟻般。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渺小的,無數人的力量聯合起來卻是強大的。人定勝天這個成語也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信,但盡力而為卻是對每一個人能力最起碼的尊重。在我們日後前進的十字路口中仍會有無數個轉折點,選擇哪一條路,都會是一個嶄新而不一樣的世界。而這前面的世界如何,也必然充滿了挑戰和未知。只是當下選擇了,就應該勇敢地把它走完。既然前進了就不要後悔,認識到錯誤時就及時回頭。我們目前所應該和所能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相關焦點

  • 上海高考作文:莫問前程,但行好事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 (備註:上海卷)2020年的高考結束了,也許後人回想起時,會稱之為最難的一年高考。但我想說,這其實也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年高考,無論是疫情還是洪災都阻擋不了高考學子們前進的腳步。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好做事,自有回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出處有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現代多理解為好好做事,自有回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曾國藩曾經有句話說得好「埋頭做事,不問前程」。做人做事,活在當下,做在當下。做事是為了自己更加的充實,至於能不能得到最終的回報,這個也許不一定。
  • 往後餘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增廣賢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開始覺得與我無關,認為這是聖賢做的事我是一俗人,世人都想有個好前程,怎麼可能一心只做善事好事而對前程沒有欲望呢。後來我發現是我曲解了古人的智慧,這正是古人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做好事的人,大概率沒有前程。 ​​​​也許這就是「別問,問就是沒有」老家的父母為啥總覺得除了公務員和教師,哪怕你在外面每個月賺上萬都不算正經職業呢?主要是「上萬」不夠多呀。你試試每個月賺上億,給家裡修條路呢?不管啥職業都正經。 ​​​​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20年相比以往顯得格外寒冷,一場疫情讓恐慌的情緒在人們心裡蔓延。怕感染不敢出門;醫護人員缺乏足夠的防護;吃穿用度的物資短缺,許多平常不過的事在上半年幾乎成了奢望。也正是有渠勝華這樣有情懷熱心腸的運輸人,讓2020年有了一絲溫暖。一段並不輕鬆的路程在馳援疫區的路上,要面對的不僅是被感染的風險,路上的勞累也是一方面,吃一頓熱飯或是睡一個好覺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渠勝華對此也表示理解,「有賣東西的也都不敢去,我自己都不知道有沒有攜帶病毒。」
  • 2018屆河海魅力畢業生|劉思琦——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劉思琦,女,漢族,1995年11月生,河北省廊坊人,201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院十佳勵志典範王坡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佚名《增廣賢文》的語句。他說人生在世,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不要去牽掛往後的發展,不問歸期。這也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17級學生王坡同學的人生格言。
  • 申請遺體捐贈的卡車人趙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這裡我們向趙炎致敬,也向所有志願者致敬!加油,中國卡車人!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專訪郝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989年,郝平決定最後一搏,如果再不成功,就徹底放棄當演員的夢想。就在這一年,他同時收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在和恩師反覆商量後,郝平選擇了上戲。上戲老師們都說招了個「小于是之」,郝平才知道,自己和這位話劇大師竟有幾分相似。從那天起,他就暗下決心:要像于是之前輩那樣獻身話劇。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航空工業西飛張志穎:但知行好事 莫要問前程
    中國航空報訊:又是一年高考結束的時刻了,在路上遇到終於「解放」了的高三生時,也開始有種「過來人」的感慨。距離2012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了7年,我卻總覺得自己還是剛畢業的學生。小時候寫作文,最愛用的是「時光飛逝」,現在卻是真正有了切身體會。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德潤人心】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罪犯孫文斌已於2020年4月3日被依法執行死刑。典型意義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使命,但醫學不是萬能的,醫療效果並不總能滿足患者和家屬的期待。患者和家屬首先應當積極配合醫院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正確認識病情和治療效果,不能簡單因病情未好轉便歸咎於醫院和醫生。
  • 「三創」賽特等獎團隊長葉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他們在高考時常被稱為「民考民」,看似規模很小。但經過前期調研就可以明白,我們所看見的學生數量原來只是冰山一角——在民大,這樣的學生更是屢見不鮮。然而,幾乎每一次答辯的時候,都會有評委老師向我們詢問:什麼是「民考民」的學生?為什麼不使用漢語進行學習?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要是做一件好事還向別人索要好處,這就稱不上是做好事了,只能說是在做交易。既然這樣,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