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河海魅力畢業生|劉思琦——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21-02-21 河海學工在線

劉思琦,女,漢族,1995年11月生,河北省廊坊人,201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曾任校科學技術協會學術部副部長,現任計算機本科生二支部組織委員,並且連續四年擔任班級學習委員。

曾連續兩次獲得學業優秀獎學金,一次獲得社會工作獎學金,三次獲得精神文明獎學金;2015-2016學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功參賽獎;在2016-2017學年時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所有見到劉思琦同學的人總會評價她積極、樂觀、向上,在河海的四年中,她沒有荒廢自己的青春,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達成了一個個可以達成的小目標,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2014年9月,劉思琦同學同所有人一樣懷揣著對大學生活多姿多彩的渴望來到了河海,河北省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有一種重複的枯燥,甚至她有一個同班同學在形容對她的第一印象時會說她當初是一個典型的三好學生形象。於是走進了選擇更多樣、沒有束縛的大學時,她仿佛就是一條回歸大海的魚兒,她想改變,每天都有極大的熱情,每次白天軍訓結束以後,她總要去積極參與各個學生組織的招新:科協、辯論隊、學生會……不管院級的還是校級的,她樂此不疲,仿佛有無限的精力來用行動充實自己的生活,最終她加入了校級科學技術協會的學術部以及院裡的辯論隊。學術部的工作似乎不像別的文藝部門一樣很多不同的活動,每一次都很新鮮,但是每一次為不同主題講座作準備,從選題,邀請教授到設計海報、宣傳以及現場的安排,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講座的舉辦都有她在不同位置的付出:如南大張敬雷老師講考古學、南航教授講航空航天等等等等。辯論隊是一個鍛鍊人口才的地方,每次比賽不管是計信院自己的比賽還是河海杯,無論是當上場的辯手還是模辯的隊員,她都認真的花時間去準備,不管是中午午休的時間還是華燈初上,她想認真的打好每一場需要她上場的比賽。她的英語學習能力還不錯,在大一就毫無壓力的一次性通過了四六級考試,且四級考試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2015年劉思琦同學當選了校學生科協學術部的副部長,從幹事到副部,從自己親身參與每一場講座的準備到開始進行講座主題確定工作,統籌安排到對本部門工作進行積極的創新,與其他部門密切的配合,她學到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她珍惜所有與人相處的時候,不管是部門裡的還是班上的還是學校中的,她真誠待人,認真做事。與此同時,她仍舊擔任著班級學習委員的工作,當了兩年學委的她,對待工作態度認真,每天都將老師講的重點以及上課用的資料分享到班群中,對後進的同學她經常監督並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兩年中,班級的學風和成績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她自己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是學委,那麼大一時的較落後的成績就是不行的,必須自己成績可以在年級中立足腳跟,通過大一一年的磨礪與摸索,他發現大學的學習成績也是很重要的,少年強才國強,而且只有通過學習積累經驗以及底蘊,她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她還記得當初讀到周恩來事跡時的震撼,於是她更多的時間在認真學習並不斷的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大二學年績點突飛猛進,在大三大四一直保持。可能因為父母都是中共黨員,她從小受家長的薰陶,當黨員算是她上大學後的一個很大的目標,當時為了這個目標,她改變了許多,終於因為她思想積極向上,工作認真,學習上態度良好在這一年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並且在大三上學期順利轉正,轉身變成了一名光榮的想著為建設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的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四年過去,回想大學生活,她覺得自己是沒有遺憾的,因為她並不認為學習就是人生的全部了,人要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能因為自己從小學習小提琴等樂器經常受藝術的薰陶的緣故,雖然學的是計科專業,但是她還是很喜歡各種文藝活動以及各種文學作品,她為了看書還專門買了一個kindle來閱讀更多的書目;人除了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在大學四年裡她踏足了雲夢縈繞的彩雲之南,從香格裡拉一路南下到西雙版納,領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海上花園廈門的風光,更別提南京周邊的蘇杭,更是去了多次,每次出去她都能感覺自己的心境更加坦蕩,眼界更加寬廣;學習不是全部,但是學習不好也是萬萬不能的,並且作為學生這更是立身之本,本來她是準備考研的,從大三下學期就在準備,可是正是應了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她大四上學期獲得了校內保研的資格,最後被擬錄取為準研究生。

今年6月畢業以後,她就是一名研究生了,作為一名網絡空間安全的研究生,作為這個新的一級學科第一年招的學生,她的未來有無限可能。她既不會放棄學習上前進的腳步,也不會只讓學習充斥自己的生活。可能她就是個那麼個性格,該自己做的事不含糊的做了,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只要每天做的事是無愧於心的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相關焦點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好好做事,自有回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出處有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現代多理解為好好做事,自有回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曾國藩曾經有句話說得好「埋頭做事,不問前程」。做人做事,活在當下,做在當下。做事是為了自己更加的充實,至於能不能得到最終的回報,這個也許不一定。
  • 往後餘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增廣賢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開始覺得與我無關,認為這是聖賢做的事我是一俗人,世人都想有個好前程,怎麼可能一心只做善事好事而對前程沒有欲望呢。後來我發現是我曲解了古人的智慧,這正是古人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 你知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出處嗎?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安利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說出這句話的人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名字叫馮道。五代十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他卻很少被人們所知。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奸臣。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上海高考作文:莫問前程,但行好事
    在高考結束之後,我想對所有的畢業生們說一些話。在每一年的高考,意外其實從未缺席,總有人遺失準考證、有人睡過頭、有人遲到、有人高壓下做出瞠目結舌的事情等等。但幸運的是,這些意外,也總有人在為你們兜底。我希望,所有畢業的學子們能記住那些為之付出的人,你的父母,力挽狂瀾的警察叔叔、消防官兵們,以及這背後的整個中國。
  •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為什麼古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做好事的人,大概率沒有前程。 ​​​​也許這就是「別問,問就是沒有」老家的父母為啥總覺得除了公務員和教師,哪怕你在外面每個月賺上萬都不算正經職業呢?主要是「上萬」不夠多呀。你試試每個月賺上億,給家裡修條路呢?不管啥職業都正經。 ​​​​
  • 河海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簡介
    曾獲得江蘇省共青團特聘「青年觀察員、寧聚青春大學生「進機關、進企業、進單位」優秀實習生、2018年道達爾·羽毛球世界錦標賽優秀志願者、社區防疫先進志願者、河海大學2020屆魅力畢業生、「海韻風華十傑百佳」百佳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共青團員等多種榮譽稱號,並多次獲「學業優秀」、「學業進步」、「社會工作」、「精神文明」、「藝術體育」等獎學金。
  • 申請遺體捐贈的卡車人趙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這裡我們向趙炎致敬,也向所有志願者致敬!加油,中國卡車人!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院十佳勵志典範王坡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佚名《增廣賢文》的語句。他說人生在世,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不要去牽掛往後的發展,不問歸期。這也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17級學生王坡同學的人生格言。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
  •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上海卷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在不斷向前行的過程中,難免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和失望迷茫。當我們的努力看似對所爭取的事物並沒有起到半點幫助和效果時,不由得會問自己的付出都是否值得。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著深刻的哲學蘊意。01、俗語的來源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原文:「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三創」賽特等獎團隊長葉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聽聞喜訊,學習實踐部特別策劃了此次專訪,邀請項目負責人——文學院2018級優秀學子葉威向大家分享參賽經驗、交流創業心得。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出色的領隊吧!人物介紹葉威,女, 2018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敬人事,待天命。好事一定會紛至沓來的。創業,是一條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路途。儘管布滿荊棘,卻能讓我們在創業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誠如葉威同學所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祝願同樣具有創新精神的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獲得佳績!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說的是但凡是做了好事,不要去計較這叫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回報,也不要糾結自己人生的道路會變得怎樣,既然是在行善事,便不要只看重回報。要是做一件好事還向別人索要好處,這就稱不上是做好事了,只能說是在做交易。既然這樣,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
  • 專訪郝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郝平說,他問遍了上海所有的演出單位,都不需要人,他心中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最終,這個西安學生被分到了福建。很長時間都沒戲可演,郝平在一片「咿咿呀呀」的南曲聲中一籌莫展。萬般無奈之下,他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毅然辭職回到上海,成了「海漂」中的一員。為了生計,他泡在各個劇組,打雜、管群眾演員、跑龍套,什麼活都幹。
  • 《安家》徐文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句話模糊的性格特點
    那就是在月桂小區物業老姚貪汙捐款這件事上,面對房似錦的深究,徐文昌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單就這句話來看,仿佛他的性格特點,又回歸到了「無為」之上。所以,就目前的劇情發展來說,小編對於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的後續期待,反倒不如羅晉飾演的徐文昌。不知道正在追劇的您,有什麼樣的個人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