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老公打電話過來說去堂弟家吃飯,我說怎麼想起請我們吃飯了,(因為平時逢年過節大家都是在我們家吃的,很少去別人家吃)況且在家簡單吃點,孩子也能吃的好,老公說堂弟一片心意,為慶祝嬸子出院!我答應!
嬸子是糖尿病患者,患病10年有餘,由於年齡問題,併發症每每相伴,各個器官衰竭,讓人不得不感嘆人生在世健康最總要,健康真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不是你花錢就能買來的,在疾病的面前我們那麼都是那麼渺小無助的,嬸子曾幾度入院。
記得上次還是幾個月前,一瞬間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見了,想像一下閉著眼睛走路試試,原來的光明再也不復存在,世界裡只剩下黑暗,不是你想努力睜開眼睛就能看見。這種痛苦我覺得沒有經歷過的不可能感同身受,但我能感覺到那份恐懼與絕望!
我的媽媽也是糖尿病患者,去年才檢查出來的,但是因為輕症,自己飲食控制的當,目前很穩定,但我去年回家就能感覺到那種對疾病的害怕,一直不停的追問嬸子的病情,現在情況,有沒有別的症狀…
當時嬸子還沒有住院,媽媽和我說以前多麼的天不怕地不怕,現在卻很怕死……媽媽在我的印象裡也是一個堅強 倔強的女人,生氣的時候,能拿著菜刀追著爸爸,這場景就算過去20多年,我依然歷歷在目,衝動是魔鬼啊!我不敢想像爸爸當時要是沒躲開 會怎麼樣。
以至於我現在很注重我的心理情緒,我如果生氣時我會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問自己,我的情緒從何而來,我發火可以解決問題嗎?
我怎麼做才能讓事情更好的解決,因為內心深處我知道發火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會讓事情更加的糟糕,我的心裡態度改變了,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冬天在玩水,一般大人都會生氣發火的,不讓玩,那麼在這過程中孩子肯定不會妥協,那大人看孩子不妥協就會想發火,那場面自己腦補。
如果是我也會告訴兒子,不要玩了太冷了,兒子不願意,那麼我知道兒子是還想玩的,我也會假裝生氣,因為我知道冬天很冷很容易生病,我說兒子你玩可以,但是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溼了,弄溼了就不可以玩了,那樣很容易生病,生病的打針的情節說下,孩子知道後果,玩玩過過癮就不玩了,就不聽算感冒了,也是一次教訓。
自己走過的路永遠都不會忘,我這招兒子很受用,前幾天他的爸爸就直接水倒了不讓玩,哭了有半小時,等我回家還在抽抽,一下又扯遠了,回憶是個好東西,能把所有的細節都過濾一遍。
來到嬸子家吃飯,家裡的長輩都到齊了,外面叫的菜,很鹹,沒有做湯,我少量吃了點,給兒子喝了點白開水,都是辣的孩子也沒法吃,家裡的事情我從不過問,我只是來打醬油的,看孩子玩耍了。
嬸子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家,飯後他們倆兄弟就開始算帳了,而倆家的媳婦都繃著臉,這讓我想起了親兄弟明算帳,現在都有農合,花了一萬多,報了一半,平均二千多,去掉收的人情禮,每人500左右,嬸子生病期間都是老大一個人照顧的,老二由於工作原因沒有陪護,算完帳後給老大說,這期間辛苦大哥大嫂了,我給大哥你每天100的陪護費,大嫂推辭說,別給了,照顧不是應該的嗎,下次你無情於理你照顧就是了。
而這時在一旁繃著臉媳婦說,那不能三天兩頭的去住院啊!什麼東西都亂吃,不忌口,去住院不要花錢嗎?我老公聽後立馬炸鍋了,那嬸子誰也不願意在醫院呆著呀!
你們要不想讓他亂吃,你們每人都接來每人伺候一個月,你做什麼她吃什麼,為老公偷偷點讚,媳婦說,她老了該伺候肯定伺候,可現在還沒有60呢,不能把醫院當家呀!
長輩和我老公的建議就是你們兄弟每人每月給老人一點零花錢,媳婦不願意,有手有腳有補助,需要花多少錢,討論未果,孩子鬧鬧要走,我也不想呆在那,喊著老公回家。
想想蠻感慨的,我不知道我們的生命有多長,也不知道我們的以後會怎樣,我不想去評判任何人,我不知道我現在處於他們同樣的角度會怎麼做,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只有做好自己,兒子前兩天學了一首詩讀給我聽: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短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凡事做好當下,對得起自己的良知,一切皆有因果,行善積德,做有福報的事。成就了別人,其實就是成就了自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