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雷鋒:做好事不留名 為什麼還留下那麼多照片

2021-01-21 鳳凰江蘇

原標題:揭開雷鋒高收入之謎

在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3月5日」與一個名字緊密相連——雷鋒。「雷鋒」的名字一直溫暖著人心,但近年來也有這樣一些聲音:雷鋒是艱苦樸素的典型,為什麼擁有當時的「奢侈品」皮夾克?雷鋒當兵時每個月津貼平均只有6元,為什麼一次能夠捐出100元?雷鋒說「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卻留下那麼多照片?

在2014年「學雷鋒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多地,獨家對話五十多年前與雷鋒有過接觸的當事人,求證調查。

學生用紅領巾拼制雷鋒頭像

皮夾克之謎

艱苦樸素的雷鋒,為什麼會有皮夾克?

在遼寧撫順,記者見到了雷鋒生前的戰友,73歲的喬安山。1959年時,喬安山與雷鋒同在鞍鋼工作,雷鋒時年19歲。

喬安山回憶說:「那時候工人禮拜天流行去跳交際舞,雷鋒是個很積極的人,也去跳,工友就勸他:這是在鞍山,不是在你老家農村,買幾身新衣服去跳舞吧。」

雷鋒在鞍鋼工作時期的工友張建文也對記者回憶:雷鋒的這件皮夾克是他從寄賣商店買的舊貨。由於做熟練工收入相對較高,雷鋒還幫他也買了一件,「當時東北的工人,大部分都穿皮夾克,我們湖南工人當時沒有。

到了寄賣商店,確實有舊皮夾克,刷得溜光的,跟新的差不多,但是價錢卻便宜很多。雷鋒叫我也買一件,我說,我只有18塊錢一個月,你是熟練工有30多塊一個月。他說,你別管咯,就幫我買了一件,他自己買一件……」

收入之謎

當兵津貼每月只有6元,雷鋒為何一次能夠捐出100元?在當時,100元是不折不扣的一筆巨款。雷鋒的實際收入究竟有多少?

事實是,雷鋒在入伍之前,收入較高。

褚士奇,撫順人,是民間藏友組織「全國雷鋒專題藏友聯誼會」副會長,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有關雷鋒的資料,現在他的家幾乎成為了一個雷鋒物品的展覽館。「起初我也懷疑,雷鋒這樣一個艱苦樸素的典型,為什麼有錢買皮夾克、皮鞋還有料子褲?

研究之後我發現,當時雷鋒的收入確實挺高,他當時在鞍鋼工作,鞍鋼待遇很好,工人除了工資,還有獎金、津貼、保健費等。」褚士奇說。他的收藏中,有雷鋒當兵時的體檢表複印件,上面有一欄是家庭人口及收入狀況,雷鋒填的數字是:「本人工資34.5元。」

喬安山回憶說,當時鞍鋼給工人發保健費,還有加班費,還有一筆帶徒弟的費用,這幾項下來加上工資,有五十幾塊,「當年50多塊,說實話,可真了不得,趕上現在掙幾千塊錢了。」他說:當年在鞍鋼一起參軍的戰友中,「就雷鋒錢多,應該說,雷鋒在那個時候是個有錢人。」

雷鋒「有錢」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是個孤兒,沒有養家的負擔。

1956年,雷鋒小學畢業參加工作,到1960年1月參軍,雷鋒先後在鄉政府當通訊員、在望城縣當公務員、團山湖農場開拖拉機,然後到鞍鋼工作,這段時間,雷鋒幹的幾乎都是當時收入很高的工作。

解放軍報前副總編輯陶克算了一筆帳:雷鋒1956年在望城縣當公務員期間每月工資能拿到29元,1958年到團山湖農場,當拖拉機手時每月32元;同年11月在鞍鋼工資到了36元;反而是到了部隊每月最多只有8元的津貼,「我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雷鋒全部收入,大概是1400多元錢。」

照片之謎

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會留下那麼多照片?

在雷鋒戰友冷寬那裡,記者獲得了一份當年給雷鋒拍照的攝影師名單,共8人,都是部隊攝影員,拍攝照片最多的是張峻和季增。

張峻已去世,記者在河北承德見到了年近八旬的季增,他從部隊轉業後進入《承德日報》幹攝影工作,直至退休。季增回憶說:「1960年1月8日,雷鋒代表新兵講話,講得非常熱情,讓人敬佩,大夥鼓掌,我就擠上前去,為他拍下了他入伍後的第一張照片。」

雷鋒為什麼會有攝影師跟拍?在犧牲前,雷鋒就已經是一個「明星」了,他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21歲時當選撫順市人民代表。冷寬說,當時組織上給季增交代的任務,就是雷鋒參加的活動,他都要跟著去,有時候就是雷鋒出車,他就坐在副駕駛,「雷鋒是個先進人物,才留下這麼多的照片。」

根據雷鋒的另一位主要攝影師、已故的張峻老人生前回憶,當時確有一些照片是擺好姿勢拍的,但補拍必須是雷鋒實實在在做過的好事。據季增回憶,當時的拍攝條件很差,為拍出一張好照片常常費盡心思。

相關焦點

  • 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為什麼留下了那麼多照片?原因你很難想到
    說起雷鋒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像雷鋒同志學習,要懂得助人為樂,要明白什麼叫做「做好事不留名!」那個時候特別不懂事以為雷鋒就是一個經常做好事的人,甚至還幻想著長大後一定要見見這個傳說中的人。
  • 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為什麼會有大量做好事的照片,是誰在拍攝?
    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為什麼會有大量做好事的照片,是誰在拍攝? 雷鋒的事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是無數青少年的榜樣。
  • 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何還留下海量照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雷鋒從20歲入伍到22歲不幸離世,也是被大家所惋惜,現在還有不少雷鋒做好事的照片留下來,但有些人卻認為只是炒作,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何還留下海量照片?但事實是不是如一些人懷疑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雷鋒海量照片背後的故事。雷鋒在二十歲進入到了部隊,並且還一直堅持做好事,很快就傳開了。季增是部隊裡的播音員,雷鋒一直做好事的事情被季增知道後就讓他傳了出去。
  • 為雷鋒拍照者講述為何雷鋒總愛做好事照片又那麼多
    雷鋒為什麼總愛做好事?給雷鋒拍照的攝影員說——樂於助人,因為他心裡總想著別人談起雷鋒,76歲的季增老人有一肚子話想說。季增1957年入伍後,在部隊當過電影放映員、電臺播音員和攝影員。1960年雷鋒入伍,正好來到他所在部隊。
  •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這故事感動了我,我相信也感動了所有人 : 「我的媽媽生病了,必須住院。我的鄰床是一個肥胖的男人,那一邊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幾天的了解中,我了解到他們家的家境貧寒。
  • 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成首選 專家:要了解真實雷鋒
    114人  助人為樂  21人  勤儉節約  41人  做好事不留名  37人  愛黨、愛國、愛人民  74人  課外書上看到的  31人  父母教的  65人  老師教的  43人  ■專家分析   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被人們普遍認同。願意當雷鋒的也佔大多數。  這說明,在孩子們的心裡,認為雷鋒是值得學習的,遇到實際問題,也有做好事的勇氣。
  • 十篇學雷鋒做好事作文範文精選
    有些同學還哼著小曲一邊擦「左擦擦,右擦擦。上擦擦,下擦擦。」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學雷鋒做好事作文200字: 明天是學雷鋒日,我決定去做一件好事。我想我就去公園撿垃圾吧,我便立刻行動。撿了不一會兒,我的袋子便裝滿了。看著這一袋垃圾,可我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心想:哎,這裡的人怎麼這麼不講衛生呀!
  • 「做好事,不留名」也許是錯的?我們忽略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專註:安昌爺爺在製作「趣味數學」短片在實際生活中,和以上兩位愛心老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例不計其數、不勝枚舉。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種流行風尚,「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是在做自己家裡的尋常事一樣。面對愛心人士的匿名善舉,我們確實能夠感到溫暖和欣慰,心靈備受觸動,也能為之動容。但是,在如今的社會關係中,「做好事,不留名」真的合適嗎?恐怕並不妥當。
  • 做好事不留名 杭州一好心人兩次掏錢請環衛工人吃飯
    做好事不留名 杭州一好心人兩次掏錢請環衛工人吃飯 原標題:   倪店長拍了一些照片傳給好心人看,本想著這件事就到此結束了,店長又回歸到她每天忙碌的店面工作,直到這個夏天來臨。  「那天他走進來看到我就問『還記得我嗎?』我當時還有點懵。他是那種大眾臉,又那麼久沒見了,我一下記不得了。」倪店長想了一會,才記起是那位好心人。這次好心人說,現在天氣這麼熱,想給環衛工人送清涼。所以,就有了開頭倪店長又給城管辦打電話。
  • 學雷鋒做好事作文:我心目中的英雄-雷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園百科>賀詞祝福語>正文學雷鋒做好事作文:我心目中的英雄-雷鋒   大家都知道雷鋒嗎?我想是吧!  雷鋒,原名雷正興。
  • 江蘇省西來鎮熱心幫助村民拆除農場之做好事不留名系列
    雙重證據出具的情況下,江蘇省西來鎮副鎮長趙明貴親自帶隊的活動,西來鎮依舊矢口否認籌劃組織了本次熱心幫扶的拆遷行為,熱衷做好事堅決不留名! 西來鎮政府熱衷做好事堅決不留名的!即使留名,也是留他人名~(西來鎮鬱家村村委會!)村委會是熱心腸、熱衷於苦活累活髒活搶先幹的!這鍋咱不背!這名咱不留!
  • 是誰做了好事不留名,還讓一位老人趕到南京送錦旗?
    5月底的一天,南京外國語學校門前來了一位90多歲的老人,老人帶著錦旗,說是要送給南外的幾位學生,但是不清楚學生的具體姓名和班級。但因為老人提供的信息有限,短時間內無法核實,再加上當時學校中層領導都在開會,老人又急著回安徽上課,最後羅玉美代為接收了這面錦旗,有心的她還給老人拍了一張照片。
  • 學習雷鋒需要「三顆心」
    筆者認為學習雷鋒不應是簡單的模仿,而應該像雷鋒同志那樣有服務人民大局意識,見縫插針地做好事。學習雷鋒對於社會而言它應是一種久駐的良好風尚;對於個人而言它是一種習慣。因此,學習雷鋒起碼需要「三顆心」。   恆心。「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學習雷鋒的不足之處。客觀地說,我們身邊不少人是有學習雷鋒意識的,但偶有「雜物纏身」或者身體、心情欠佳,「學習雷鋒」就被束之高閣。其中原因是缺少學習雷鋒的恆心。
  • 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做好事
    >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做好事2017-03-06 09:30:1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看過關於雷鋒的書嗎一切還是原樣,只不過……  我望著藍天白雲,心想:雷鋒叔叔,您,過的好嗎?光陰如箭,轉眼已51年了,您助人為樂的精神早已傳遍整個華夏之地,每個炎黃子孫都以您為驕傲!  雷鋒精神,是不求名利的。51年前,您為了隊友而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時,您才20多歲呀!您說過,助人為樂是不求回報的。可是,當今社會,別說助人為樂了,就連公交車上那簡簡單單的讓座都難。
  • 雷鋒去世57年後,老連長說出事情原委: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戰友們發現了雷鋒所寫的日記,也為雷鋒樂於助人的品格所震撼。這種性格來源於他在艱苦童年,所經歷過的美好,以及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引導。雷鋒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雷鋒精神必將永遠存在!在後來回憶雷鋒時,廖仁昌說:自己做了雷鋒兩年的連長,教會了很多部隊上的事,但雷鋒卻教會了他許多人生的道理。廖仁昌回憶,雷鋒同志在平時生活中,樂於助人,並且不計回報,無論誰有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忙。
  • 撿手機歸還失主卻不留名 隴西小學全校尋找小雷鋒
    「我要找個小雷鋒!我一定要找到他,謝謝他。」3月1日,市民白先生在建中街巡防隊員的引領下來到二七區隴西小學,尋找一名「小雷鋒」。2月27日晚8點多,隴西小學一名住在東富民社區的小男孩撿到一部手機,他在原地苦等一個小時未見有人認領,就將手機送到了建中街辦事處巡防隊員手中,巡防隊員詢問「小雷鋒」信息時,他只說了句「隴西小學」便沒有了蹤跡。2月28日,隴西小學大隊部接到巡防隊員反映的情況後,利用校信通、微信群尋找「小雷鋒」,一天過去小男孩還沒有出現。
  • 鄒城:倡導學雷鋒做好事 開展尋找文明市民活動
    市文明辦隨即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刊登了附有「祖孫倆扔垃圾」照片及其《尋找「文明市民」啟示》。經過幾天的巡迴播放,3月8日,在熱心市民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照片中的文明市民——田黃鎮農民宋芬。於是,就有了開頭溫馨的一幕。  為深化文明創建,提升鄒城市民素質,鄒城市文明辦於近日開展了「文明拍客在行動」活動。
  • 做好事,應該成為人們的本分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些天一段年輕人默默做好事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說感動了青島一城的人。視頻截圖改革開放以後,個人的利益開始受到了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有些人的價值觀受到了衝擊,覺得自己過去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或者說受了那麼多的教育,現在怎麼再也沒人來這樣對待自己了?
  • 用複數描繪雷鋒
    張國安還特別囑咐記者:還有兩個已經故去的戰友比我們做得更好,一定要寫寫他們的名字,何倫,連續四年免費為居民修鞋;佔德山,寫了1萬多字的雷鋒宣傳材料,做好事無數。 把老兵們聚在一起的地點是位於營口西大廟的「雷鋒展覽室」,大家每周日上午在這裡做義務講解員。
  • 愛心好事兒我來做!鐵道家園這個「雷鋒」老闆不一般
    店員回答說「這可不是打折、也不是促銷,我們老闆做慈善呢!」在一旁的超市老闆楊磊聽到了說:「啥慈善,沒那麼高級,就是獻獻愛心...」。正值換季,楊磊本想將過季的棉皮鞋打折出售,但轉念一想,不如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將棉皮鞋作為愛心物品捐贈給轄區的困難戶。當楊磊向社區提出自己的想法後,社區對這位「雷鋒」老闆豎起大拇指,並幫助聯繫轄區持證低保人員,告訴他們這個好事兒,並安排他們依次來到店裡挑選合適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