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照搜題,是網際網路+應試教育的畸形兒
「永遠」這個詞確實讓人悲觀乃至絕望的,過去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沒有解決,現在的公立教育系統、民辦學校、K12教育培訓機構依然延續了應試的邏輯,即將到來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也不會掙脫應試教育的樊籬。2015年是網際網路+教育非常火熱的一年,教育作為一個低壁壘、熱錢多、且無BAT陰影籠罩的行業,各種各樣的在線教育產品雨後春筍般湧現,甚至越來越多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一邊利用網絡信息的共享特性和搜索技能,一邊利用應試教育的不重視懷疑精神、獨立思考能力、答案標準化等弊端,不斷加劇了「中國教育深層問題」,這點突出地表現在拍照搜題類產品上。
-
重新認識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不僅強度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高,對熟練程度、解題速度的要求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對」,「刷題」已經成為學習、複習的代名詞。由於現行高考只側重對記憶力、解題技巧和速度的考核,很多高中教師甚至大學教師都難以應對高考;即便剛剛通過高考的大學生,再次參加高考也很難勝出。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句話貌似正確,是啊,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考試社會,你想找一份工作,你想晉級晉升都要考試,不會考試的人幾乎無法在社會立足。
-
應試教育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看看應試教育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痛定思痛,我決定認真地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恰好,手邊有某網際網路移動試題庫的一組數據,我們不如用這組數據來管中窺豹地探究一下吧。此時,我們非常善良地做出一個極其重要的假設:這8萬餘名孩子的確是在學習中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困難和壓力,才不得不求助於網際網路工具的。這個假設方便我們將他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搜索行為和其教育壓力建立明確的關係。好的,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問題來了,這些辛苦學習的孩子都是幾年級的呢?
-
陸建國: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
【2017年4月19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在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上,以《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為題作交流發言。陸建國局長從應試教育的價值觀、「硬實力、軟實力」、「先讓他成為你」三個層面分析了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本文為其演講內容第一部分。】
-
應試教育,到底危害了誰?誰最恨應試教育
有人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在這個理論下,應試教育當然是危害了素質教育,或者說的更嚴重一點,就是,危害了中國兒童的素質養成,危害了中國人的素質。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就是說,原來都是應試教育,原來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基本上都沒有素質,或者說絕大多數素質不高?很顯眼,這是胡說八道!
-
應試教育不改,英語糾結難消
有些專家甚至提出「要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孩子尚未開口說話,已經開始上英語培訓班。當前,從事英語培訓的機構遠多於從事語文培訓的機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英語日顯、漢語式微」的現狀。 更令人擔憂的是,雖然全社會對於學英語的熱情高漲、投入增多,效果卻十分堪憂。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英語的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不得不說,這些年,國內對素質教育的吹捧幾乎到了盲目的地步,甚至有人高喊「應試教育不除,素質教育不興」的口號。而批評應試教育則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專家批評、學者反對、民眾起鬨。如今不過是減負,便已經爭議重重。
-
取消英語能否撬動應試教育
今日評論 關鍵詞 高考新政 江蘇高考新政之所以引發普遍關注,不僅是因為應試英語飽受詬病,同時也是因為公眾希望看到以此撼動應試教育機制的堅冰,希望這是高考改革的序曲,而不是「絕唱」。
-
一起教育牽頭做出在線教育行業自律倡議:杜絕應試教育手段內容
鯨媒體訊(文/兔子)1月5日,為營造良好的網際網路+教育育人環境,既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又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手段促進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促進教育公平等,光明網以「學習類APP發展與規範」為主題,召開「網際網路+教育座談會」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教育的褒貶首先我們明確一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應試」教育的價值「應試」教育在中國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教育體制。人們覺得在高壓教育下,會讓學生過度緊張,產生巨大壓力,急功近利等負面影響。但全盤否定應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在新的教育改革逐漸形成之前,「應試」教育仍然有它的存在價值。例如在PISA測試中,中國上海的學生就交出過非常好的成績。
-
高考中的逆襲和滑坡,應試教育成為公平,地域差異正在減小
南京一中是倡導素質教育的代表,所以爭論的焦點不外乎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選擇。近些年,「縣中模式」一度在網上傳播,孩子在食堂排隊時還不停背英語,成為很多不少縣級中學逆襲的法寶。實際上,這種「逆襲」正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教育走向公平的一種表現。
-
...而不要應試|應試教育|亞洲|PISA測試|美國教育|數學|閱讀_網易...
但是,西方的「芬蘭教育熱」卻有增無已,乃至有了教育旅遊熱。如今到芬蘭訪問學校,要繳1200歐元!很多人也順道訪問愛沙尼亞,讓這個剛獨立不久的小國格外自豪。而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香港、澳門、臺灣等,雖然排名都在西方國家之前,卻都很少被正面提及。這究竟是文化偏見,還是教育哲學和目標的不同?
-
應試教育錯在哪兒?
要糾正應試教育的錯誤,首先須認清應試教育錯在何處,這是我們喊出正確的教育改革口號的前提。然而,應試教育到底錯在哪兒?難道考滿分的還不如考鴨蛋的?對此我們必須做出解釋。 應試教育首先錯就錯在教學目標上了,這大概是其最易被覺察的錯誤。
-
網際網路教育利國利民,但卻也成為一些黑心商家圈錢工具
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網際網路教育產業鏈發展,使得這個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眾所周知中國是教育大國,而因為網絡教育有著其自身的優勢,比如說不限時間地域的限制,只要您有時間都可以在線學習,利用自身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自我的提升,所以說推行網絡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再起爭論!創業者已找到突破口?
事後,南京一中認錯並發布了有應試教育傾向的整改措施,持續數日的抗議風波逐漸被平息。 但是,討論聲仍在蔓延。有人認為南京一中道歉是「素質教育的倒退,應試教育的前進。」也有不少人認為,學校教育試圖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中取得平衡。 而在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也在「應試+素質」的方向上進行探索。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對立的嗎?不是!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對立的嗎?不是!教育有兩大任務,一個是立德樹人,學習知識,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一個是選拔人才,選拔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試。現在的考試制度,是我國古代科舉制的翻版。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也是眾說紛紜。「素質」是個收納箱,什麼都可以往裡裝。然而,我們可以從以前和現在的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一點基礎性的「素質」——德、智、體。尤其是基礎階段的教育,我覺得重點是這三個方面的素質。德,對國家、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對自身,把學生塑造成一個有德行的人。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開發自己智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前段時間某校大門遭到學生家長圍堵要求校長下課一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再次掀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育工作者,說不出兩者的什麼哲理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個家長,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