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阿Q靠精神勝利法戰勝別人,卻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2020-12-20 楓葉文史陣地

《阿Q正傳》裡的阿Q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由於他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正當職業,在遭到別人欺侮後,就以精神勝利法戰勝他人。他骨子裡卻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他身上的傲骨最終使他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阿Q頗有一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心態。

一次,未莊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正在喝黃酒的阿Q一聽到這消息後,便馬上高興的手舞足蹈起來,他覺得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他的臉上也挺。他說他也姓趙,他和趙太爺原是本家,要是算起來,他比那秀才還長三輩呢。別人一聽他這麼說,自然便對他肅然起敬了。

沒想到阿Q的一番高論,卻為自己招惹來了麻煩,趙太爺一聽有人要沾自己的光,便來氣了。第二天,就讓人把阿Q叫到自己家裡:「阿Q,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麼?」一邊問,一邊把唾沫星子飛了阿Q一臉。

阿Q不吱聲。

趙太爺說:「你敢胡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姓趙麼?」

阿Q還是不開口,看到趙太爺這般怒氣兇兇,他都想一轉身逃出去了,但趙太爺卻跳起來打了他一個嘴巴。說道,「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

估計阿Q不姓趙,還估計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因為在中華姓氏中,所有的姓氏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如果阿Q有姓氏的話,相信即使一開始為了沾趙太爺的光,撒謊說自己也姓趙,那麼,在趙太爺的逼問下,他總會說出自己姓什麼,總不至於無話可答。

阿Q沒有家,他常住在未莊的土谷祠裡。他沒有固定的職業,靠給別人做短工餬口。誰家僱他,他就去幫忙幹活,讓他割麥就割麥、讓他舂米就舂米、讓他撐船就撐船。

阿Q的籍貫究竟是哪裡,或者他來自什麼地方,他從來沒有說過,即使別人找他幫忙,或拿他開玩笑,也從未見他說過。只有在和別人發生口角的時候,說道:「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他從不把所有未莊的居民放在眼裡。就連莊上的兩位「文童」,也不屑一顧。他想「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阿Q後來進了幾次城,就連城裡的人都看不上了,原因竟是:未莊村裡的人把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未莊村裡的人做油煎大頭魚時,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認為這些都是錯誤的。反過來他又笑話未莊人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竟沒見過城裡人做的煎魚。

阿Q覺得自己「先前闊」,見識高,「真能做」幾乎是個「完人」了,只有他頭皮上的癩瘡疤,是個缺點。以後,只要有人嘲笑他,他看見比他弱小的人就欺負,但到頭來,他卻是吃虧的時候多。於是,由動口動手改為怒目而視了。

可是,別人總拿他頭皮上的癩瘡疤開玩笑,他的怒目而視也不管用了。別人見他好欺負,便沒完沒了的撩他,激怒他。阿Q還是打不過別人,卻被人揪住黃辮子,按著他的頭在壁上使勁的碰了四五個響頭。吃虧後的阿Q卻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他靠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勝利,卻又感嘆到世界的不公平……

阿Q一有錢,便去押牌寶,但輸的次數比較多。偶然一回,他不幸也贏了一次,但在瞬間,就不知道誰和誰打起架來了,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打架。轉眼間,賭攤不見了,那些人都跑得無影無蹤了,他贏得一堆錢也隨著那些人一起不見了蹤影。

阿Q被賭攤的人給耍了,這回,他又利用精神勝利法打敗了那些臨陣脫逃的人,說算是被兒子拿去了。

阿Q自從被趙太爺打完巴掌後,便出名了。此後,阿Q便得意了很多年。

阿Q不僅如此,他還喜歡低估那些他以為好欺負的人。比如有一年春天,他看見王胡在赤著胳膊捉蝨子,於是,阿Q也學起了王胡的樣子。因為自己身上的蝨子不如王胡的多,又不如王胡的響,便罵道:「這一毛一蟲!」

阿Q以為王胡要逃了,搶進去就是一拳,但這拳頭還未打到別人身上,就已經被王胡抓住了。阿Q被王胡扭住了辮子,要拉到牆上去碰頭。雖然阿Q央求到『君子動口不動手』!但還是讓王胡一連把他的頭碰了五下。

被打完的阿Q正站著,他看見遠處來了人,是錢太爺的兒子,錢太爺的兒子先是在城裡上洋學堂,後來又跑到東洋去了,半年之後,他再次回到家裡的時候,腿也直了,辮子也不見了……

阿Q便稱他是「假洋鬼子」,也叫作「裡通外國的人」,因此,便十分厭惡錢太爺的兒子,尤其是他剪了辮子後,安的一條假辮子,他更是深惡痛絕。阿Q便罵道:「禿兒。驢……

不用說,阿Q被錢太爺兒子用哭喪棒狠狠地打了一頓。

被打後的阿Q正在氣頭上,對面走來了靜修庵裡的小尼姑,他平時是要罵她的,這次在氣頭上,便更加的野蠻不講理了。

他想,「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便迎上去吐了一口唾沫。小尼姑不理他,他卻非常放肆的用手去摸她的頭皮。還說「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

尼姑說道,「你怎麼動手動腳……」

阿Q臉皮更加厚了,他扭住了她的面頰說道,「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小尼姑罵他,「這斷子絕孫的阿Q!」

他一邊回味著小尼姑罵他的話,一邊又感覺到,因為捏了小尼姑的臉,手上仿佛比平常滑膩些。

阿Q一想起罵他「斷子絕孫」的話,便想到,是應該有一個女人來為他生個孩子,因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阿Q慢慢回想著,他越想越有些飄飄然了。

一次,阿Q在趙太爺家裡舂完米,吃過晚飯後,在和趙太爺家裡唯一的女僕吳媽閒聊時,吳媽說「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為老爺要買一個小的……」

阿Q想到了「女人……吳媽……這小孤孀……」

說著說著,阿Q說「我要和你睏覺,我要和你睏覺!」他忽然搶上去,對吳媽跪下了……

吳媽愣了一下,被嚇得帶著哭聲大叫著往外跑了。

忐忑不安的阿Q想去舂米,卻被秀才用一支大竹槓打了一下。

被阿Q羞辱後的吳媽要尋短見,此時,趙太爺的手中又拿著一支大竹槓向他奔來,阿Q見不妙,便翻身逃回到了土谷祠。

隨後,趙太爺家裡的地保找上了阿Q。一、地保要他第二天拿著紅燭——要一斤重的——一對,香一封,到趙府上去賠罪。二,趙府上請道士祓除縊鬼,費用由阿Q負擔、三阿Q從此不準踏進趙府的門檻、四吳媽此後倘有不測,惟阿Q是問、五阿Q不準再去索取工錢和布衫。

阿Q都答應了,但他沒有錢,就只好把棉被質了二千大錢去賠禮道歉。阿Q沒有了被子,就用一件破夾襖當作被子,披在身上禦寒。

自從調戲完吳媽以後,阿Q的名聲就不好了。從那以後,未莊的女人們都害怕起了他,她們一看見他走過來,便都躲進了門裡。酒店也不肯賒給他帳了,管土谷祠的老頭子想叫他走,最重要的是沒人找他做短工了。

後來,阿Q才知道,人們有了活都去叫小Don,他見是這小D搶了他的飯碗,幾天後,他遇見了小D,便罵道,「畜生!」

小D也學著他之前的樣子說,「我是,好麼?……」

兩個人便打了起來,阿Q揪住小D的辮子,小D也揪住他的辮子。互相打了半個鐘頭,都難見勝負,於是兩個人都在同一時間鬆了手。

失去了生存保障的阿Q,只得另尋他路。走投無路的阿Q便進了城。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阿Q又悄無聲息的回到了未莊。人們因為看見他身上的銀錢和銅錢,還穿了新夾襖,腰間還掛著一個大搭連,便知道他是發財了,便都問道,阿Q,你回來了。

阿Q說,他在舉人老爺家裡幫忙。他還把一些花花綠綠的舊衣服,賣給了村裡的女人們。

這件事情傳到了趙太爺的耳朵裡,他說阿Q實在古怪,就讓把門窗關都好。

後來,有人要探阿Q的底細,阿Q就自己把秘密說出去了,說他在幫別人在洞外接東西。人們這才知道,他原來不過是一個小角色。

革命的謠言傳到了村子裡,阿Q最開始以為革命黨是造反,便「深惡痛絕」,他看到舉人老爺這樣怕,又有些「神往」了,他覺得自己也成了革命黨。於是,便糊裡糊塗的假裝革起了命,未莊人用驚懼的眼光看著他。這種感覺,使阿Q春風得意了起來,就連趙太爺也尊敬起他來了。他還做了很多加入革命黨的美夢。

第二天起來,阿Q想到靜修庵去革命,才知道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經來過了,把像樣的東西「革命」去了,這讓他很失望。

雖然革命了,但卻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人們只是剪掉了辮子,後來,阿Q也就沒有進城。阿Q看見趙司晨把辮子盤在頭頂上, 也學起了他的樣子,用一支竹筷將辮子盤在頭頂上。他想投降假洋鬼子入革命黨,但是卻被攆了出去。

一天晚上,趙太爺家遭到搶劫了,阿Q看見那些革命黨往出搬東西,卻因為沒有他的份,就越想越生氣,不免對那些人痛恨起來。

趙家遭搶後,阿Q竟做了替罪羊,在半夜被抓進了衙門。阿Q被關進了一間小屋子裡,別人問他犯了什麼事,他竟說是「因為我想造反。」

阿Q到了大堂,被逼問他的同黨在哪裡。他不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堂上的人告訴他「那一晚打劫趙家的一伙人。」

「他們沒有來叫我。他們自己搬走了。」阿Q說。

「走到去了呢?說出來便放你了。」

「我不知道,……他們沒有來叫我……」

阿Q第二次又被帶出了柵欄門,堂上的人讓他畫押,阿Q說他不認得字。

那人便說「那麼,便宜你,畫一個圓圈!」

阿Q便拿起筆畫了個圓,圓圈沒畫圓,畫成了瓜子模樣。

阿Q第三次出柵欄的時候,就是他命歸西天的時候。

有許多人忽然給他穿了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但他不認識。他的兩手也被反縛了。

阿Q被抬上了一輛沒有蓬的車,前面是一班背著洋炮的兵們和團丁,兩旁是許多張著嘴的看客。他這才知道,是要去殺頭的。他意識到,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他被綁著遊街示眾,他不過便以為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遊街要示眾罷了

在人叢中,他還無意中看見了吳媽,才發現她原來也到城裡做工了。

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阿Q的嘴裡蹦出了這麼一句「無師自通」的話。

好!!!」人叢裡,發出豺狼的嚎叫一般的聲音來。

阿Q想喊「救命,……」,卻最終都沒有說出來。阿Q的命就樣被他自己折騰沒了。

阿Q的一生簡直底到了塵埃裡,他性格裡的自由和無拘無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坎坷命運。他沒有自己的姓氏,或許有,但他始終都沒有說出來。又因為他假裝革命,而稀裡糊塗丟掉了性命。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可能對於魯迅的部分小說,我們也是不陌生的,比如孔以及阿q正傳、藥、故鄉等作品,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文學佳作。當然魯迅的阿q正傳算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許多讀者在初讀阿q正傳時,覺得主人公阿q是一個無賴,作為社會底層的一員,阿q為了生存只能去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為了達到心理的某種平衡。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精神勝利法是什麼 《阿Q正傳》稱得上是現在小說中的經典之作,他不僅屬於過去,同時也屬於將來,不僅屬於中國,而且是屬於世界。阿Q只是名字屬於中國,他的"精神勝利法"卻是全世界各國被奴役的國民所共有的。
  • 《阿Q正傳》:淺談阿Q精神勝利法從完勝到窮途末路
    阿Q無名無姓,人們不知他從何而來,對於這樣一個小人物,人們也無心打聽他的出處,只知道他住在土谷祠裡,靠打短工為生。忙得時候,人們會想起他,閒時便無人記起了。面對外人的欺凌,阿Q最引以自豪的是「精神勝利法",無論受多大的委屈,只要他啟動「精神勝利法"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與人家打架吃虧時,心裡就想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發明固然很早,後來與異族周旋失敗,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阿Q當時正好喝了兩碗黃酒,便手舞足蹈的神氣的說:秀才姓趙,我也姓趙我與趙太爺原是本家排起輩分來我還比秀才長三輩呢,這讓別人聽他對他是肅然起敬。不料第二天,就被地保叫到趙太爺家叫去了。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原創:王子涓涓《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篇中篇小說,收入《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報副刊》。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為社會為背景,故事發生在農村未莊,主要描寫了阿Q這樣個典型人小人物形象。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於1921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而與之比較的是1981年大陸版電影《阿Q正傳》,在分析差異時我們便不得不考慮小說與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差異,還有兩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主流思想的不同。
  • 魯迅《阿Q正傳》:自欺欺人的麻醉劑—精神勝利法
    小說要告訴人們的是:阿Q式的 「革命」和殺害阿Q式的革「革命」都只能使中國一天一天「沉入黑暗」;中國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真革命獲得勝利,首先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覺醒了的人民!《阿Q正傳》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它畫出了國人的靈魂,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達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效果。
  • 魯迅《阿Q正傳》:極其諷刺,多少人靠著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下去
    阿Q如果沒有他那自成一套的精神勝利法,他估計很難在那個封建社會生存下去,每當他被欺凌時,他總是會用他的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阿Q每次被人打了一通之後,先是難過不已,爾後心想「我總算是被兒子打了」,然後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他的精神勝利法屢試不爽,當「被兒子打了」這一招被人拆穿不讓他用,欺凌之人要阿Q承認自己是畜生,是蟲子,阿Q不得不從,從了的阿Q發現自己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這自輕自賤無所謂,主要是佔了個第一,狀元是第一,自己也是第一,阿Q再次心滿意足的勝利了。
  •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今天筆者重讀《阿Q正傳》,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海邊風景·選自Pexels網站|卑微愚昧的阿Q竟然悟出一個精神勝利法魯迅筆下的阿Q是未莊的一個流浪僱農,沒有文化,就是這麼一個卑微愚昧的悲劇人物,竟然在夾縫中悟出了一個自己的生存法則:精神勝利法,我們稱之為阿Q精神。
  • 精神勝利法是「保命良藥」,那要了阿Q性命的又是什麼?
    上述情節出自魯迅名篇《阿Q正傳》。魯迅為這一章取的題目是《大團圓》。主角一命嗚呼,怎麼叫大團圓呢?難道阿Q命裡該死,而且是早死?或者,是魯迅弄錯了?幸好,讀者們不計較這些。讀過《阿Q正傳》的人,其實對阿Q的死印象不深,也懶得往深裡去想。千千萬萬的讀者,對阿Q有千千萬萬的印象,但所有印象中,都刻著「精神勝利法」五個大字,以至於其他一切都顯得渺小。
  •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生活中,我們也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文/飛魚在生活中,我們偶爾也需要用精神勝利法去調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在受傷在失敗的生活,快速地恢復過來。提到精神勝利法,不得不想到阿Q。阿Q是魯迅寫的《阿Q正傳》裡面的主人公。他的頭上長著癩瘡疤,別人總是喜歡玩笑他,撩他,甚至還打他。但他總有一套「精神勝利法」,去自尋滿足。
  • 淺談阿Q的精神勝利法
    開個玩笑哈哈哈,但總之,這般精神勝利法是不可取的,這只是一種自我慰藉,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用,有這心態,不如少找兩頓打,多搬兩塊磚。所以大家勁量不要有以下心態:妄自尊大、諱疾忌醫、自欺欺人、自輕自賤、矇昧無知、盲目排外、麻木健忘、欺軟怕硬、正統衛道、世故圓滑。
  • 再讀《阿Q正傳》,我用「阿Q精神勝利法」治好了我的狂躁症
    老公,兒子都小心的避著我,生怕我這個火藥桶隨時爆炸,傷及無辜,我知道自己可能太焦慮了,曾經也找方法排解,奈何見效甚微,直到我無意中又讀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主要講的是辛亥革命前後一位身無片瓦的底層農民,以出賣勞動力為生,深受壓迫與剝削,在經過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受辱,再也無力反抗後,變得自輕自賤,狂妄虛榮起來,他用獨創的「精神勝利法」時時的自我安慰,即使在赴死的路上仍不忘「第一」。小說對阿Q所代表的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典型形象無疑是批判的,諷刺的。
  • 阿Q的精神勝利法,我們人人都在用
    因為所謂的精神勝利法,核心就是失敗者、奴隸如何處置自己的屈辱感,所以辮子就代表著屈辱感,沒有五官的臉就代表著各種無奈的處理方法。精神勝利法概述要學習精神勝利法,必須要有一個 基本的生理心理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情理不分」。
  • 《阿Q正傳》:淺談精神勝利法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
    《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的是未莊流浪僱農阿Q悲劇的一生。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未莊的日子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應對的:精神勝利法又稱阿Q精神,是魯迅先生筆下《阿Q正傳》主人翁阿Q的主要表現,阿Q是如何表現出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等。這是阿Q自己的勝利法,雖然打不過,但阿Q總是有辦法能勝出,他可以在別人面前唯唯諾諾,但別人走了,或者走遠了,又可以對他進行一番低聲的報復。
  • 《阿Q正傳》:我們來說說,「阿Q」這個人
    第一次讀《阿Q正傳》還是上中學,讀起來似懂非懂,只是聽老師的講解「國民性」,「劣根性」,「精神勝利法」,便遇著此類語文題便往上靠答案。 多年之後再讀《阿Q正傳》,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社會閱歷加深,方真正讀懂這本書,讀懂阿Q精神。
  •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阿Q精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阿Q正傳》也被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深入人心,啼笑皆非。該影片主要揭示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思想深受璀殘的場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 《阿Q正傳》:若要了解魯迅,需要好好研讀他的小說
    《阿Q正傳》:若要了解魯迅,需要好好研讀他的小說上學時期我們讀了太多魯迅先生的雜文,那種揮斥方遒,對於統治階級無情叱喝怒罵的文字至今還記憶猶新。《阿Q正傳》裡的阿Q,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小說中最傳神之筆就是描寫阿Q被打那段,當阿Q被地主趙老爺扇了耳光後,他居然在心裡想:「兒子居然打起了老子。「由此他心中的屈辱減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