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全集》(張幼儀版)在大陸面世

2020-12-14 鳳凰網讀書

近日,我社推出限量版《徐志摩全集》,總計印行1931套,以饗同好。原書由中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劉紹唐先生於1968年付梓,目前市場上已不易購得。徐志摩為我國著名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其《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雲遊》等集汲取拜倫、雪萊等浪漫派手法,詞採工麗,想像瑰奇,表現出唯美和理想主義的傾向;尤其是他與聞一多、朱湘聯袂倡導新詩格律化,在現代詩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其人其詩,褒貶毀譽,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缺少了徐志摩這位重要的新月派詩人,我國現代新詩詩體的形成及其發展簡直難以想像。由於幾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緣,經臺灣思行文化公司的總經理陳建安先生鼎力相助,我們才有機會購進這一版本,從而使內地的讀者和學人得以對徐志摩先生的生平和創作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全集》由臺北前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和著名學者梁實秋兩位先賢編訂,並得到張幼儀女士的贊襄。誠如編者在弁言中所稱,坊間翻印徐志摩選集、全集,舛誤、訛奪不知凡幾。1967年,張幼儀女士乘遊臺之機耑誠商請蔣復璁、梁實秋兩先生董理《全集》編纂事宜。資料工作則由其子徐積鍇先生在美國向各大學及公共圖書館中搜求,費時一年之久,一一影印郵臺,版本務須以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梓行者,方可採用,足見兩位編者「保存文獻,傳諸久遠」的初衷。

《全集》還收錄了相當數量的徐志摩與親友往還的信函及詩歌未刊稿。如梁啓超先生於1923年初致徐志摩的長函真跡,規勸其「義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最難堪者兩兒,弟既已育之,胡能置之,茲事恐弟將終身受良心上之重罰無以自寧也」,言辭剴切,令人動容。此函胡適先生曾引用過,但從未正式發表。據徐積鍇先生介紹說,此函是1960年胡適先生交由他保存的。再如,胡適先生關於徐志摩遇難那天的日記及剪報,原件曾在胡適紀念館陳列,承胡夫人允諾將其複製照相,才得以製版刊出。此外,徐積鍇先生還提供了若干徐志摩的詩歌原稿,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其中一部分後來雖已發表,各篇的詞句頗有增減出入,由此可以窺見作者斟酌推敲的苦心,《全集》亦一併影印。

在《全集》的編纂過程中,蔣復璁、梁實秋兩學者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徐志摩創作活動的原始風貌,如在工作底本的甄別上,在對底本的訛誤以及不同校勘本文字的採擇上,均極謹慎,尤其不敢以一己之私見、一時情勢之變遷「徑加刪汰」,表現出深厚、嚴謹的治學功力與風範。其實,不僅在古籍整理方面有版本的採擇及尊重史實的問題,在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都有個尊重歷史的問題,也都存在著不少歷史的迷霧與誤解亟須廓清。通過這個版本的引入,倘若內地的學人能夠有所借鑑,有所進益,並從中悟到些許良好的治學理念,這自然是我們出版人的最大心願。
 

相關焦點

  • 《徐志摩全集》:值得信賴和珍藏的一部全集
    收錄最全在2015年以前,坊間印行的徐志摩全集多達十幾種。但大多名不副實,真正稱得上是全集的,除天津版外,另有四種:一是臺灣傳記版。1969年1月,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6輯本《徐志摩全集》,由張幼儀贊助,徐積鍇負責搜集資料,蔣復璁、梁實秋主編。
  • 從新版《徐志摩全集》中,讀到更親、更近的徐志摩
    二、收錄最全在2015年以前,坊間印行的徐志摩全集多達十幾種。但大多名不副實,真正稱得上是全集的,除天津版外,另有四種:一是臺灣傳記版。1969年1月,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6輯本《徐志摩全集》,由張幼儀贊助,徐積鍇負責搜集資料,蔣復璁、梁實秋主編。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張幼儀八弟:對徐志摩要手下留情
    麼麼噠~許多人都知道,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事,就是張幼儀的哥哥促成的。事實上,張幼儀家的幾個兄弟都與徐志摩交好,特別是他的八弟張禹九,簡直就是「徐迷」。因為他與徐志摩一樣是詩人,後來張禹九還成為了新月派詩人代表。
  • 徐志摩為追林徽因逼張幼儀打胎 張幼儀:感謝離婚(圖)
    徐志摩與張幼儀面對孫輩的逼問,在臨終前張幼儀終於梳理清楚自己對徐志摩的感情:「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我愛你』。1988年,張幼儀以88歲的高齡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曾經專題報導,還特別提到「張幼儀的家庭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頗具影響力。他的兩位兄長張公權和張君(萬加力),都是財經界和政界的著名人物」。說起來,就是張幼儀的二哥張公權,替妹妹看中了徐志摩。兩家很快定下了婚事,當時男方16歲,女方13歲,都還在讀書。張幼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子呢? 「談不到好看,也談不到難看。
  • 徐志摩再婚後生活拮据,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說的話讓他面紅耳赤
    這簡直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文人圈子,當時徐志摩一定要與張幼儀離婚的理由是:「西服與小腳,怎堪相配?」小腳自然指的就是張幼儀,而西服就是指的徐志摩了。這簡直就是堪稱侮辱的一句話。 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志摩離婚的當年,張幼儀剛剛生下幼子就被徐志摩逼著回國離婚。中國傳統觀念上的月子,而在懷孕的途中,徐志摩也不斷的逼迫張幼儀打胎。
  • 離婚時,徐志摩給張幼儀5000元贍養費,張幼儀:我一個子都不要
    男人其實總是比女人要果斷的,可能女人說五百次離婚都不可能真的做到,但是男人只要一次那麼一定就是真的了,而徐志摩雖然接受了父母為自己選擇的婚姻,但是在婚後對於張幼儀一直都十分的厭惡,總是儘可能的找機會逃離,終於在英國他遇到了林徽因,這讓他終於下決心要離婚,即使當時的張幼儀懷上了他的小兒子
  • 張幼儀千裡尋夫,等來的卻是「徐志摩不要你了」,無情且無恥!
    這話放在徐志摩身上極其合適。新婚第一天,徐志摩就把張幼儀打進了「冷宮」。他跟幼儀行了夫妻之實,卻從沒有正眼瞧過張幼儀,也不跟她講話。新婚之夜,春宵一刻值千金,他們卻是在沉默中度過的。徐志摩故居二、哥哥霸氣護妹要講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關係,繞不開兩大撥人,一撥人是徐志摩的朋友,比如胡適、金嶽霖等人,一撥是張幼儀的兄弟,比如二哥張君勵,四哥張公權,
  • 絲業公所裡的文明結婚,徐志摩和張幼儀的「新」婚姻
    徐志摩他在家鄉讀了小學,根據《府中日記》所載,1911年,他畢業於高小學堂,投考杭州府中學(後改名杭州一中)求學。1913年春夏之交,他與張幼儀訂婚。這年徐志摩十六歲,張幼儀十三歲。關於他們的婚事,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韓石山先生的《徐志摩傳》採用張幼儀後來的回憶,認為是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在擔任浙江省督朱瑞秘書期間,到杭州府中去視察,看中了這個才華橫溢、氣宇不俗的青年,又打聽到他的父親就是硤石商會會長徐申如,便給徐家寄去一封提親的信。不久,徐申如回信表示同意,遂成就了他們這一段姻緣。
  •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著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徐志摩自己也曾言: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徐志摩對康橋的情,以及康橋對他的影響,然而在他離去36年後。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來到了康橋,卻並非為悼念徐志摩,而是因著另一個原因。 張幼儀也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奇女子,一個被徐志摩傷透心,卻依然樂觀生活的女人。
  • 《再別康橋》,徐志摩和張幼儀終於再也不見
    於是我想要去了解他,走進這個溫柔詩人的過往世界,但我又走進越像扒開洋蔥一樣不自覺地流淚,因為他並不是我所想像的那麼美好,他對於張幼儀實在是太渣了。縱然他有令人著迷的外貌,有著如泉水般的奔湧的才思,但是當我走近他,實在是難以忍受他對於他的髮妻張幼儀的感情,且不說他對於他的枕邊人的感情大差於其他女子,就連他對於他的朋友,也比他對待張幼儀好上千萬倍。
  • 徐志摩另娶後生活潦倒,找前妻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6個字
    張幼儀很快就知道了徐志摩這般不情願來接她的根源——他喜歡上了林徽因,林徽因的出現讓徐志摩堅定了要離婚的想法,而且因為正熱烈追求林徽因,在張幼儀說懷上二胎的時候,只冷冷一句話讓她去打掉,可是那時候個把月落胎很危險,張幼儀就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誒」,徐志摩卻回她一句:「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 徐志摩是拋妻棄子的渣男?張幼儀:在他所有女人裡面,我最愛他!
    徐志摩能寫出那麼多浪漫的詩句,與他現實中豐富的感情經歷是分不開的。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曾受到許多指責和批評,很多人據此認為他是一個濫情的男人。」徐志摩遭逢空難去世後,林徽因茶飯不思、悲痛莫名,還將梁思成帶回的飛機遺骸掛在床頭,以寄哀思。而一向以長袖善舞聞名的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之後,從此閉門謝客,素服終身。就連被徐志摩深深傷害過的張幼儀,晚年回憶起徐志摩時,也動情地說:「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就是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婚姻之路上,一朵卑微的花朵綻放。
  • 原配夫人張幼儀,徐志摩說她是「鄉下土包子」,結婚只是完成任務
    1922年,徐志摩和原配夫人張幼儀籤字離婚。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徐志摩提出離婚的理由是:小腳和西服,怎麼相配?徐志摩和張幼儀西服當然指的是自己,小腳指的是張幼儀。意思是說他們之間新舊思想的差異很大,註定不相配。但實際上,張幼儀並不是個舊式婦女。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笑著說了一句話,是對徐志摩最無情的嘲諷
    而對於張幼儀來說,她和徐志摩的愛恨糾纏,也只用三句詩就能道盡。 不過年幼的張幼儀讀了書也沒用,在這樣的家族中還是做不得主。15歲就被說了一門親事,對方是硤石首富家族中的長孫獨子徐志摩。
  •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有一個夫人張幼儀,後又娶了一個陸小曼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他在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是大家心中的那個徐志摩嗎,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吧。首先我們知道的是,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和散文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再別康橋》和《翡冷翠的一夜》。說到徐志摩,當然要說的就是他和陸小曼的婚姻。事實上,在陸小曼嫁給徐志摩之後。他也有一個妻子張幼儀。
  • 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無奈的婚姻,若無相見,怎會相欠
    他閱人無數,堅信徐志摩是難得一見的英才,今後必有高過雲天的氣勢和前程。張嘉璈突然想起正在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小妹張幼儀,年方十三,品貌端淑,溫雅秀麗。張幼儀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是張潤之,早年家境頗好。張潤之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張幼儀排行第八。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張幼儀只好獨守閨中,幫著徐志摩照顧一大家子。她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地幫著徐志摩料理家事,希望能夠以此感動徐志摩。結果換來的,卻是徐志摩兩年的音信全無。1920年,她的二哥張君勱看不下去了,一紙書信就寄去了英國。聽聞此事之後的徐申如也十分氣憤,非要徐志摩把張幼儀接過去。
  • 你是我的人間四月天一一徐志摩,林微因,陸小曼,張幼儀
    電視劇一一人間四月天徐志摩:張幼儀、林微因、陸小曼,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林微因: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這個故事世人太熟悉了:對於徐志摩,張幼儀再好,也是包辦婚姻,不是愛情;對於張幼儀,徐志摩再有才,也是拋棄她的「渣男」;對於林微因,徐志摩再浪漫,也無法不顧世人的眼光,追隨一個有婦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