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健保機構公布島內最憂鬱縣市前5名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人不快樂,嘉義市最憂鬱,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甚至得靠抗憂鬱藥物生活。根據臺灣「中央健保署」統計,島內使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在2013年首度突破百萬人,跟2009年的人數相比,5年內上升逾26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嘉義市超越臺北市,躍居全臺最憂鬱城市。數據顯示,雖然嘉義市使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為35308人,僅臺北市的1/5,但若依照人口比率計算,當地民眾服用藥物比率高達13%,比起臺北市的7%整整高了近一倍。

據了解,根據臺灣「健保署」資料顯示,各縣市使用憂鬱症藥物的人口比率前五名順序為嘉義市、臺北市、花蓮縣、新竹市、臺中市。

嘉義市為何是使用憂鬱症藥物人數比率最高的縣市呢?臺中榮民總醫院醫生黃敏偉認為,根據研究,65歲以上老年人有近4成的人有輕重不一的憂鬱症,而嘉義市、花蓮縣都是人口老年化相當嚴重的,才有可能因此上榜。

黃敏偉指出,嘉義市現有400多家醫療機構,是全臺擁有最高密度醫療資源的縣市,再加上嘉義地區擁有不少療養院、護理之家等,也因此讓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的人口比率偏高。

臺北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嘉和表示,島內失智症人口越來越多,而罹患該症的初期症狀就是情緒不穩、失眠等行為,因此當家人陪伴老人看診時,醫生也會開這類藥物協助改善生活質量。

臺灣「健保署」數據指出,島內有67萬50歲以上的民眾使用抗憂鬱藥物,佔了整體比率約6成,老年人口已成為仰賴抗憂鬱藥物最大的族群。

(子木)

相關焦點

  • 臺灣健保從根爛起?
    臺灣健保實施超過17年,問題不少,但是指摘健保讓醫學教育從根爛起恐怕是偏見,也是未經深思的局部指控,而從指標醫學中心院長的口中道出或許可以瞥見仇視,或者譏諷健保的現象在醫界十分普遍。健保問題不少是事實,但是醫院和健保經營者的責任一樣大,醫學教授如果傳遞給學生的訊息只是對健保的偏見,那明顯是見樹不見林,也是推卸教育者的責任!
  • 大陸學生參加臺灣島內健保 港媒:遲來的福利
    俗話說「好事多磨」,延宕已久的陸生參加島內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一事終於傳來好消息。臺灣「立法院」內政、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聯席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可參加島內健保。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意味著陸生在臺灣看病、治療的費用將明顯降低,減輕了陸生的經濟負擔。在島內求學的外國留學生及僑生都可以參加健保,但臺當局於2011年正式開放陸生赴臺深造後3年,才允許陸生納入當地的健保體系,可謂「遲來的福利」。
  • 臺灣健保,要沒錢了?--上觀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臺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費率調漲恐難避免。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基金評估2021年收支狀況後,編列業務收入7362億元,業務成本及費用7375億元。業務收入中,保險收入佔7223億,其中877億來自安全準備金。
  • 大陸在臺學生納臺灣健保等待臺灣立法審議
    日前,臺灣行政機構通過草案,將赴臺求學的1000多名大陸學生的在臺狀態從「停留」改為「居留」,以便依法方便大陸學生加入臺灣地區「全民健康保險」。保費和在臺求學外國學生等同,每年繳納近9000塊新臺幣,當局補貼6000元。目前,此法案已經提交臺灣立法機構等待審議通過。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臺灣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從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逐步積累、推廣到島內整個社會的全民健保。所以,全民健保絕非一步到位,而是伴隨社會財富之增長、政治民主化、中央權力下放的進程,逐步推廣。臺灣過去半世紀來陸續施行的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等項保險,實際上均可視為現今臺灣全民健保的基礎。
  • 臺灣健保「包山包海」難包陸生?
    臺灣八仙樂園塵爆的498名傷者中,241人是學生,包括2名大陸學生。臺「衛福部」表示,所有傷者的醫療費用將先由「健保署」墊付,事後再向業者求償。醫療康復費用高,臺灣健保的優勢體現了出來。但對至今仍沒有搭上健保列車的陸生來說,受傷後醫療康復費用如何解決?仍然沒有清晰的答案。
  • 臺灣健保最大問題 是資源濫用
    臺灣立法機構民代近來擬針對「黃安們」提案修改「健保法」,調高海外民眾的健保費率,然而,島內保費級距公平與否、醫療資源便宜導致濫用,這才是臺灣健保制度所面臨最大問題。    健保的公平性    首先要去討論的有2個重點,第1是年輕人繳多用少、年長者繳少用多。
  • 臺灣健保基金明年短缺877億 健保費率「漲」聲再起
    臺灣健保基金明年短缺877億 健保費率「漲」聲再起 2020年12月07日 16: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臺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
  • 臺灣的全民健保
    5.支付臺灣省的全民健保採取了「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分步實施總額支付制度」的辦法。2002年,健保的特約醫療院所達16958家,約佔臺灣全省醫療院所總數的93.33%。制定相對值,使醫療費用支付標準合理化臺灣省的全民健保開辦以後,承襲了原勞保時代就已制定的收費標準,略作修改補充,公布了「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也就是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作為特約醫療院所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後,向健保管理機構申報醫療費用的依據。多年來,健保管理機構雖然多次修訂,但都是局部的微調。
  • 臺灣經濟漏洞百出,健保快「窮了」
    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健保出現破產危機。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預算明年健保基金會有7223億新臺幣的收入,但其中有877億是安全準備金。相關機構通過現有的數據進行預算對比發現,臺灣健保面臨著嚴重的財務緊缺,健保費率多次上調,且表示應在未來建立相關完整的收支連動機制。這表示,臺灣健保費率將只上不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對2021年健保基金的收支進行的預測評估,編列業務的收入將會是7362億元,而業務的成本費用預計在7375億元。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調漲健保費恐抬民怨,不漲則財務狀況必定更趨惡化。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
  • 臺灣健保一代不如一代?
    島內原訂7月上路的「二代健保」,因尚有多項細節未定,又有30餘項相關法規待改,臺行政機構決定延後至明年元月實施。二代健保法早在去年1月三讀通過,但一年多來爭議未止,如今民進黨「立委」更主張在明年元月實施前再度修規,回歸「家戶總所得制」,幾令二代健保成為「補丁式惡代健保」。二代健保發展至此,在尚有時間補救下,臺當局應再檢視全案,以免上路後變成一場災難。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醫療服務滿意度低 「全民健保」惹的禍?
    原標題:臺醫療服務滿意度低 「全民健保」惹的禍?  美國知名醫學期刊對2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民眾對醫界信任度及服務滿意度調查,臺灣民眾對醫師信任度排名第12,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則排名倒數第三。一向給人以服務見長印象的臺灣醫療服務,卻獲得這樣的排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報記者進行了相關了解。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在全球爆發,卻意外引爆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nbsp&nbsp&nbsp&nbsp話說回來,島內某些人為了煽動「仇中」,說的話語真能讓理智的人也生氣。根據臺灣健保部門公布2019年統計資料,大陸人士使用臺灣健保人數約為5.4萬多人,較少於2015年6.3萬人,其中與大陸配偶有關者佔了98%。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事實上,只要你是一位臺灣居民,就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家醫院就診,小到牙痛,大到癌症,醫療開支均可由"健保"埋單。其給付的範圍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檢驗檢查、居家護理、處方藥品、預防保健等8個方面。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林,最近做了髖骨移植,其費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擔,退休的陳洪先生,每個月4次洗腎,同樣由健保全額支付。
  • 聯合報:臺灣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   中新網4月20日電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說,正當臺灣監察機構為了各級醫院醫護人力負荷過重,對行政機構、衛生部門及勞動部門提出糾正之際,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控訴臺灣醫療環境已如「血汗醫院」,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
  • 綠營再炒反陸情緒 竟叫囂「臺灣健保為何要讓14億人享用」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叫囂:「我們的健保絕對不能讓它倒, 要讓它永久存續 ,所以怎麼樣永久存續 ?就是不能有不合理負擔。」然而根據臺灣健保部門公布2019年統計資料,大陸人士使用臺灣健保人數約為5.4萬多人,較少於2015年6.3萬人,其中與大陸配偶有關者佔了98%,其中包括來臺團聚、長期居留與依親居留等3類共為5萬2820人,未成年子女只有9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