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讓我提供一些炒雞粉的思路,實際上我在以前的文章裡(1月17日),分享過一款十香炒雞粉,那是我自己配置親手試做的,效果還算不錯,至少當時大家試吃是一致好評。
那款炒雞粉最大的特點就是香,由於全部是天然香料,可以作為家庭製作和開店做健康美食
概念,很好的一個配方。
但我最近的研究又增加了一個主題,就是如何把一些以前不熟悉的香辛料,結合傳統思路,以一種博採眾長的方式,做出更多特點鮮明的香料組合。
這兩天我購買的一些新香料也陸續到貨了,向我問炒雞粉配方的朋友又比較多,那麼就以這個思路搞點兒創新,把我原來的十香炒雞粉,再增加一些香味層次,看看效果如何?
其實我還有必要說明一下,雖然叫炒雞粉,但我們可以從廣義的角度去理解成香料粉,其使用方法也可以是多種的。
那款十香炒雞粉,我就經常靈活使用,例如說炒菜時放在油裡一點兒增香,那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
上個月有一次經歷,還讓我小小的驕傲了一下,一天中午到一個單位去找朋友,他們那裡有廚房,幾名同事正商量著中午做炸醬麵。
見我去了,我朋友馬上出賣了我,說我對做飯有研究,炸醬就讓我來做,雖感嘆交友不慎,也只能欣然應允。
當時我的包裡正好給別人帶了一小包炒雞粉,準備給他們待客時做菜用的,做炸醬正好用上,可以增香。
在油溫熱時偷偷放上了一小勺,然後和醬一起熬,我還沒熬完的時候,就有朋友的同事過來問,廚房在做什麼,怎麼滿樓道都是香氣?
我也有些驚訝,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專門出去感受了一下,確實離廚房十幾米遠的樓道裡,都是那種香氣,看著大家的好奇,心裡竊喜,結果是那包炒雞粉也沒有帶走,被我朋友強行留下當秘方去了。
這次的實驗我就準備把那10種香料再增加三種西方常用的香料,從香味層次上應該會有一個提升,看看是什麼效果?
別不多說,言歸正傳,我還是到市場買來的白條雞直接讓老闆給剁好,由於是新鮮食材,不用焯水,清水洗兩遍,先用黃酒,生抽,蔥姜來碼味。
做法方面,還是我們的老原則,由於主要試驗的是香料粉,對其它的調味料都是點到為止,這樣才能清晰地顯示出香料的組合效果。
香料組合:
10香炒雞粉:八角16克,花椒14克,小茴香12克,陳皮12克,香菜籽10克,白芷10克,桂皮8克,良姜6克,孜然6克,丁香24個。
按增香風格,增加葛縷子3克,芥菜籽2.5克,迷迭香2克,總計13種香料。
這裡面有兩種組合方式,一是象當前一樣,把3種新香料作為比重最少的「使」位來使用,這樣比較穩妥,只是增加香味層次,不會改變原有風格。
二是把3種新香料放在「佐」位來使用,把原來的良姜、孜然、丁香3種用量減半,退到「使」位,這樣風格的改變會大些,成功和失敗的可能都會大些。
但既然是實驗,自然要體會更多的新效果,於是我就採用了第二種配比方式。
本次13種香料配比如下:
八角16克
花椒14克
小茴香12克
陳皮12克
香菜籽10克
白芷10克
桂皮8克
葛縷子6克
芥菜籽5克
迷迭香4克
良姜3克
孜然3克
丁香12個
屬於批量製作。
香料粉配好後放入打粉機,打成粉裝好待用。
本次的炒雞,雞肉的重量是2斤半,1250克,香料粉使用12.5克。
流程,由於不是今天的主要內容,大概說一下:
鍋中放入油,少量蔥姜,放入豆瓣醬10克,黃豆醬10克炒香,放入炒雞粉,在油裡出一下香,也可以放入雞肉後再加入,但我個人感覺這種香料粉先在油裡出一下香效果更好,但要注意油溫不要過高;
放入碼好味的雞肉煸炒,把水分炒出,基本六七成熟;
放入少量溫水,我今天放的是先熬好的香菇水,香菇還可以當做配菜,也可以放一些啤酒等,看個人喜好;
把雞肉中小火燒15分鐘,然後放入青紅椒配菜,放適量鹽等調好口味,炒5分鐘;最後放入3克雞粉,2克花椒粉,關火燜5分鐘出鍋。
今天找了兩個朋友來品嘗,結論是,就這樣做效果就很好,雞肉很香,很入味,湯汁香味濃鬱,佐酒下飯都不錯!
今天的核心是這款自創的「奇香炒雞粉」,全盤奉上,經實驗,以此配方,如果再加上秘制炒雞醬等配料,完全可以作為特色菜品來推出。
這些是基本調味,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調整出更多味型。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