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盧勤老師,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但要提到著名的「知心姐姐」,相信很多人要有耳聞。而盧勤便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專注於孩子們的教育,為家長們指點迷津,並且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
在一次講座中,盧勤老師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於學霸的故事,很多父母聽到後,都有所感悟,以前認為孩子一直虧欠自己的父母,但長大後重新反思,是否父母也曾虧欠子女很多?
「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點醒了多少家長
「知心姐姐」盧勤講到,有一個學霸孩子,從小比較膽小,但有一個比較強勢的媽媽。有一天,兒子不小心將媽媽的花瓶打碎了,這時媽媽走過來衝孩子說:「你把所有花瓶都弄到地上去!」
孩子一聽,他哪敢啊?然後媽媽把所有花瓶都打翻在地,這時娃哭得更厲害了。此時媽媽竟然動手打孩子,從此這個學霸在心裡埋下了一種恐懼。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變「硬」了,有一次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爭執,頭部受了傷,但堅強的他只是洗了洗血跡,然後回到了教室。老師看到這種情況時,告訴了學霸的媽媽,母親一聽很是開心,並送給孩子一個思念已久的禮物。
當孩子拿到禮物後,雙眼流下了淚水,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句安慰和關心。
就這樣這個孩子帶著「恨」長大了,他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在這7年的時間裡,他拒絕見母親,直到他姥姥去世的那一天,他回到了家。
在家門口他聽到了媽媽對姥姥的控訴:「從小你就瞧不起我,即使長大後為你買房養老,你也從不認可我的能力,現在害得我和兒子斷絕關係,你怎麼能一走了之?」
當兒子聽到媽媽的控訴之後,他才明白,媽媽本身就沒有愛的能力,她不知道怎麼愛我,因為她母親沒有給她這樣的能力。這一刻,他原諒了媽媽,也原諒了自己的過去。
聽到這個學霸的控訴,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深思過自己愛的方式,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擁有好的成績,上好的大學,卻忘了賦予他們愛的能力。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父母,或許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
拿什麼拯救「孩子缺失的愛」,身為父母,應該好好思考
生命的本質是愛的傳遞,只有愛的地方,才能聽見歡聲笑語,這個世界才是一個值得留戀的地方。但如果一個人的「恨大於愛」,就會像故事中的學霸一樣,將自己變得冷漠、無情,奮鬥一輩子也僅僅是為了父母的一句認可。
只有父母擁有愛的能力,他們才能與這個世界建立起聯繫,而孩子則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感受世界的美好。但如果父母都沒能得到這份愛,那自然也就不能傳遞給孩子,愛的傳遞便出現了阻斷。
因此作為父母,首先自己要擁有愛的能力,才能明白如何去愛孩子,否則「恨」會比愛更快速地蔓延下去。
1)父母在愛孩子之前,先要學會愛生活
孩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個不愛生活的人,怎能去愛孩子?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多為自己製造一些浪漫和儀式感,先讓自己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其中有個不錯的方法,就是每個月寫下自己想要做的10件幸福小事,當你把他們完成之後,看看會有何收穫。
2)愛孩子,請用平和的語言尊重他們
很多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說一些很過分的話語,殊不知,一句「惡語」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多次傷害,就會讓他們產生恐懼。
對於父母而言,在說出一句話時,可以先在大腦中進行演練,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那請免開尊口。
3)愛孩子,請先原諒自己的父母
很多家長不會愛孩子,有一部分源於原生家庭,但過去的事情已無法挽回,無論是誰,只有原諒了自己的過去,原諒父母,才能重新開始,一個人帶著「怨恨」過日子,怎能看到外面的燦爛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