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值得很多家長深思

2020-12-23 宋媽說育兒

說起盧勤老師,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但要提到著名的「知心姐姐」,相信很多人要有耳聞。而盧勤便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專注於孩子們的教育,為家長們指點迷津,並且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

在一次講座中,盧勤老師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於學霸的故事,很多父母聽到後,都有所感悟,以前認為孩子一直虧欠自己的父母,但長大後重新反思,是否父母也曾虧欠子女很多

「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點醒了多少家長

「知心姐姐」盧勤講到,有一個學霸孩子,從小比較膽小,但有一個比較強勢的媽媽。有一天,兒子不小心將媽媽的花瓶打碎了,這時媽媽走過來衝孩子說:「你把所有花瓶都弄到地上去!」

孩子一聽,他哪敢啊?然後媽媽把所有花瓶都打翻在地,這時娃哭得更厲害了。此時媽媽竟然動手打孩子,從此這個學霸在心裡埋下了一種恐懼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變「硬」了,有一次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爭執,頭部受了傷,但堅強的他只是洗了洗血跡,然後回到了教室。老師看到這種情況時,告訴了學霸的媽媽,母親一聽很是開心,並送給孩子一個思念已久的禮物。

當孩子拿到禮物後,雙眼流下了淚水,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句安慰和關心

就這樣這個孩子帶著「恨」長大了,他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在這7年的時間裡,他拒絕見母親,直到他姥姥去世的那一天,他回到了家。

在家門口他聽到了媽媽對姥姥的控訴:「從小你就瞧不起我,即使長大後為你買房養老,你也從不認可我的能力,現在害得我和兒子斷絕關係,你怎麼能一走了之?

當兒子聽到媽媽的控訴之後,他才明白,媽媽本身就沒有愛的能力,她不知道怎麼愛我,因為她母親沒有給她這樣的能力。這一刻,他原諒了媽媽,也原諒了自己的過去。

聽到這個學霸的控訴,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深思過自己愛的方式,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擁有好的成績,上好的大學,卻忘了賦予他們愛的能力。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父母,或許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

拿什麼拯救「孩子缺失的愛」,身為父母,應該好好思考

生命的本質是愛的傳遞,只有愛的地方,才能聽見歡聲笑語,這個世界才是一個值得留戀的地方。但如果一個人的「恨大於愛」,就會像故事中的學霸一樣,將自己變得冷漠、無情,奮鬥一輩子也僅僅是為了父母的一句認可。

只有父母擁有愛的能力,他們才能與這個世界建立起聯繫,而孩子則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感受世界的美好。但如果父母都沒能得到這份愛,那自然也就不能傳遞給孩子,愛的傳遞便出現了阻斷。

因此作為父母,首先自己要擁有愛的能力,才能明白如何去愛孩子,否則「恨」會比愛更快速地蔓延下去。

1)父母在愛孩子之前,先要學會愛生活

孩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個不愛生活的人,怎能去愛孩子?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多為自己製造一些浪漫和儀式感,先讓自己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其中有個不錯的方法,就是每個月寫下自己想要做的10件幸福小事,當你把他們完成之後,看看會有何收穫。

2)愛孩子,請用平和的語言尊重他們

很多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說一些很過分的話語,殊不知,一句「惡語」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多次傷害,就會讓他們產生恐懼。

對於父母而言,在說出一句話時,可以先在大腦中進行演練,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那請免開尊口。

3)愛孩子,請先原諒自己的父母

很多家長不會愛孩子,有一部分源於原生家庭,但過去的事情已無法挽回,無論是誰,只有原諒了自己的過去,原諒父母,才能重新開始,一個人帶著「怨恨」過日子,怎能看到外面的燦爛世界呢?

相關焦點

  • 「知心姐姐」盧勤:培養孩子高情商,要用愛的語言去鼓勵
    盧勤老師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主持人。在教育理念中,盧勤老師非常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她認為如果孩子情商低,那麼孩子智商再高能力也發揮不出來。
  • 講座預告:「知心姐姐」盧勤1月10日揭秘「如何做最好的家長」
    「知心姐姐」這個名字對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幾代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她和藹可親的大姐姐形象深受中國孩子的喜愛和信任。2010年1月10日,搜狐《家庭教育精英大講堂》即將啟動,我們特別邀請「知心姐姐」與廣大家長朋友分享家庭教育心得。
  • 預告:知心姐姐盧勤、櫻桃老師教你為娃定製高效暑假
    主題:搜狐家長課堂暑期系列——好成績是"玩"出來的  嘉賓:  盧勤 著名的"知心姐姐",家庭教育專家。  活動介紹:  炎熱的夏天,漫長的暑假,很多家長要麼把孩子關在空調房裡,讓孩子享受清涼世界;要麼把孩子圈在家裡獨自看電視。這樣的假日對孩子們來說是索然無味的。怎樣讓孩子過一個難忘而又有意義的假期?想要讓孩子在玩耍中輕鬆學習?沒問題!搜狐教育為您和孩子打造暑期"玩樂"計劃,讓您輕鬆打造國際範兒萌娃和小學霸!
  • 教育專家盧勤:孩子開心最重要,遇到困難教孩子學說「太好了」
    盧勤老師是國內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曾榮獲「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家庭教育方面,盧勤老師有很多精闢的見解,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她對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一些觀點。盧勤老師認為,孩子的樂觀心態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項心理素質。因為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孩子的人生才能幸福,孩子面對困難才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 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知心姐姐」來德清啦
    家長很困惑,掏心掏肺地為孩子付出一切,結果孩子反倒不領情;孩子很困惑,意識到溝通無望後開始封閉自我為了給家長朋友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家庭教育知識的專業平臺,8月18日(周二)晚19:00,《「德清嫂」家教學堂》邀請了國內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盧勤
  • 教育家盧勤:「超常兒童」大多有這4個特徵,可惜很多父母不留意
    盧勤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並不是很熟悉,但是「知心姐姐」這個名字卻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她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主編。30多年來,盧勤致力於對少年兒童及家長心理健康的研究。
  • 賞識 ≠ 一直誇獎,有多少媽媽真心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盧勤談家教
    家長您好,從您的描述中來看,孩子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喜歡閱讀和畫畫的孩子,能力很強。這些家庭教育問題趕緊向盧勤問答平臺求助吧!「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怎麼辦?」「最近孩子情緒有些異常,但不知道想在講什麼?」「孩子早戀了怎麼辦?」中教君每天都能發現都有些心急如焚的家長在後臺提問。今天中教君就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各位家長——我們邀請到了家庭教育專家盧勤老師帶著她的作品入駐中國教育報微信。
  • 《知心姐姐》主編祝薇走進校園|幫助孩子發現成長的力量
    圖:祝薇攜新書進入社區祝薇從事「知心姐姐」工作二十餘年,回復「知心姐姐」信箱,接聽「知心姐姐」熱線,負責「知心姐姐」心理諮詢工作;擔任《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編輯、多家電視臺相關欄目的策劃、編導及特邀嘉賓,經常走進校園、社區、新媒體平臺為孩子和家長開展公益講座和互動諮詢
  • 盧勤:一句話的力量|《和煩惱說再見》(試讀)
    盧勤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被廣大少年兒童及父母熱情地稱為「知心姐姐」。她以親切、平易、認真、深情及獨具特色的親和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守護著孩子們心中的希望。她曾獲中國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韜奮新聞獎」和「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聯合國頒發的「支持兒童」傑出成就獎,並獲「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工作者」「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傑出公民」「全國三八紅旗手」「巾幗建業標兵」等稱號。
  • 知心姐姐盧勤:孩子犯錯最怕的不是拳頭和棍棒,而是失去尊嚴
    就像一位網友說:記者可以找,警示一下疏忽管教孩子的家長,不過孩子的隱私還是要保護的。孩子犯錯誤,一定的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幫助孩子認識並改正錯誤,但請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面子。能理解孩子的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孩子小時候犯錯誤不教育,長大了就來不及了。民間故事「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就是講了孩子從小偷東西,家長不但不教育,反而還誇獎孩子有本事,最終長大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故事深入人心,流傳於全國各地。
  • 不要把孩子當作學習的機器
    如今,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許多孩子仍覺得不快樂,這是為什麼?4月23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來到北大附中成都實驗學校,與學生家長們對話交流,分享育兒之道。盧勤認為,生活空間越來越大,成長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空間越來越大,心靈空間越來越小;壓力越來越大,動力越來越小。這是孩子們的普遍煩惱,他們也會心累。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通常具備這幾個特點,家長要用心觀察
    相信很多家長,更想知道自己家的寶寶能否成為超常兒童。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的,家長們一定要留心觀察並及時加以培養以免埋沒自家的「小神童」。那就讓我們來看看超常兒童都有哪些共同點。敏敏之前觀看一個《小不點大能耐》這檔節目時,聽教育專家盧勤談過「超常兒童」的特點。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大多有這4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所謂「超常兒童」就是聰明、智商比較高,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某些天賦的孩子,現在生活質量和早教水平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也越來越全面,「超常兒童」被埋沒的機率更少,也越來越常見了。
  • 教育專家盧勤:智力超常的兒童,大多具備這幾個特徵,請自行對照
    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關於那個「神童」的夢想,只能放到我家孩子的身上了。「神童」也並非那麼神,如今有了專家的研究,把神童定義為「超常兒童」!我看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個科學論文曾經這樣闡述,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所以家長真該留心觀察。那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什麼特徵呢?
  • @家長孩子們~專「暑」普法!「知心姐姐」教你度過安全假期
    8月20日,營山縣檢察院「知心姐姐」團隊來到該縣罐坪村村委會,為村裡的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一節以「暑期安全」為主題的法治小課堂,涉及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多個方面,快一起來康康吧!可以大聲呼救,尋求幫助或者及時撥打110、120電話......」課堂上,「知心姐姐」吳曉佩通過案例呈現、現場問答、親子互動等多種活動方式,為在座的家長和孩子們生動形象講解了如何預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發生,還詳細講解了暑期防疫、溺水如何自救、暑期旅行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知識,為孩子們過一個安全、平安、快樂的暑假上好「安全閥」。
  • 北大學霸弒母悲劇:人性遠比學習成績重要,值得家長深思!
    生活中,很多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將孩子的成績用來衡量孩子努力、聰明和優秀的唯一標準,這類家長也容易忽視對孩子人性人格的培養,容易忽視孩子人性的缺陷,似乎只要孩子成績好,家長就滿足了。事實上,讓孩子「成人」遠比「成才」更重要!
  • 母親在兒子面前下跪,網友炸鍋:把孩子養成仇人,總共分幾步?
    沒有得到關愛的孩子,情感上會營養不良,失去歸屬感和價值感,無法形成健康的感情。知心姐姐盧勤到少管所去看望那裡的少年犯,一個男孩請求她說,「您可以抱抱我嗎?」盧勤擁抱了他,男孩感動地說,「我媽媽從來沒有抱過我。」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大多有這4個特徵,父母要留心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類拔萃的,聰明機智的,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有超常腦力呢?著名的「知心姐姐」盧勤,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而她不僅僅有這一個身份,她也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的獲得者。
  • 愛不是一個名詞,是動詞
    家庭教育的意義,則在於激發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讓每個孩子都精彩。 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老師推出全新力作《讓每個孩子都精彩》,從責任的力量、愛的力量、友善的力量等八個方面,幫助家長從各個方面了解孩子成長的關鍵。
  • 教育專家:11歲是孩子「夢想成真」的分水嶺,家長做好助力
    裡面有一段內容讓我記憶很深刻,「知心姐姐」盧勤說:「孩子11歲時的夢想最容易成真」。於是分別問了周圍的一些人。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我11歲當上了《小主人報》的記者」。花兒樂隊主唱大張偉:「我11歲得了好多唱歌的獎」。《街舞》導師王一博:「我喜歡跳舞,那個時候領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