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盧勤:孩子開心最重要,遇到困難教孩子學說「太好了」

2020-12-16 家長必讀

盧勤老師是國內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曾榮獲「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家庭教育方面,盧勤老師有很多精闢的見解,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她對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一些觀點。

盧勤老師認為,孩子的樂觀心態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項心理素質。因為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孩子的人生才能幸福,孩子面對困難才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想讓孩子保持樂觀心態,重要的一個方法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讓他們學會說「太好了」。

盧勤老師說,「太好了」三個字是她從自己母親身上學到的。她小時候喜歡畫畫,一開始她畫了一隻大公雞,拿給她母親看,她母親說:「太好了,和真的一樣。」後來,她就繼續練習畫畫,從小學到中學,班級的黑板報都是她一個人辦的。

後來,她下鄉插隊做知青的時候,有一次不小心扭傷了腰,不得不住院。她的母親得知消息後,並沒有悲觀而是非常樂觀地勸她說:「太好了,你現在雖然住院了,但是你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休息一下了」。後來,她在住院期間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幫醫院辦黑板報,不僅被豁免了醫藥費,還結識了很多朋友,展示了自己的特長,使本來的「壞事」變成了好事。

盧勤老師主辦《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之後,就把「太好了」三個字作為一筆財富,想方設法傳遞給更多的孩子,為無數的孩子解開了心頭的困惑,驅散了心中的陰霾。

盧勤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長相、性格、特長、優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對自己說一聲:「太好了」,每一個家長也應該為自己擁有這樣的孩子說一聲:「太好了」。

接受自己,接受現實,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太好了」,有了這樣的樂觀心態,生活又怎麼會不幸福呢?盧勤老師的觀點,不僅適合孩子們,也適合為人父母的成年人。

相關焦點

  • 倪萍、盧勤、章子怡教育孩子有絕招,讓孩子輕鬆贏在起跑線
    你是否會好奇,明星的孩子怎麼一個個都輕輕鬆鬆就贏在了起跑線?有些明星,教育起孩子來還真有一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明星父母教育孩子到底都有哪些「絕招」吧!盧勤:讓孩子對困難說聲「太好了」「讓孩子對困難說聲太好了,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
  • 預告:知心姐姐盧勤、櫻桃老師教你為娃定製高效暑假
    主題:搜狐家長課堂暑期系列——好成績是"玩"出來的  嘉賓:  盧勤 著名的"知心姐姐",家庭教育專家。其實,玩電腦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搜狐教育邀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告訴您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讓學習在寓教於樂中進行,輕鬆打造小學霸!   "玩"出國際範兒——如何在家和孩子玩轉英語  該如何才能讓孩子提起並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怎麼讓對英語有牴觸的孩子愛上英語?
  • 著名的教育家盧勤告訴你:「教育孩子什麼最重要」
    著名的教育家盧勤說,「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是對家長過度溺愛的報應。」中國的父母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都是欠著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反而我們都加倍回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通常具備這幾個特點,家長要用心觀察
    敏敏之前觀看一個《小不點大能耐》這檔節目時,聽教育專家盧勤談過「超常兒童」的特點。教育專家盧勤談到教育專家盧勤可能寶爸寶媽們都不會覺得陌生,她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中國保護未成年傑出公民」、「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的獲得者,她所撰寫的關於家庭教育的圖書銷售超過300萬冊。
  • 教育專家盧勤:你家孩子若具備這些特徵,他可能是個「超常寶寶」
    現代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聰明,經常能看到「8歲男孩智商149」、「3歲女童智商171」這類的新聞。每次看到,都不禁為孩子的前途感到焦慮。「神童」越來越多,就總是希望自家的孩子也能成為其中之一。其實,神童並不神秘,他們正是專家們口中的「超常兒童」。
  • 「知心姐姐」盧勤:培養孩子高情商,要用愛的語言去鼓勵
    盧勤老師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主持人。在教育理念中,盧勤老師非常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她認為如果孩子情商低,那麼孩子智商再高能力也發揮不出來。
  • 教育專家盧勤:具備這4種特點,多半是「超常寶寶」,父母要留心
    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都非常羨慕那些聰明的小孩,尤其是那些「超常兒童」,就像前些年比較出名的王恆屹,他從3歲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3000多字,6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背上百首古詩,這個孩子也被很多父母們崇拜。而在此之前,我還是比較佩服一個3歲的寶寶,他的超強記憶力不僅令人驚嘆,而且還獲得了教育專家盧勤的稱讚。
  • 教育專家盧勤:智力超常的兒童,大多具備這幾個特徵,請自行對照
    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關於那個「神童」的夢想,只能放到我家孩子的身上了。「神童」也並非那麼神,如今有了專家的研究,把神童定義為「超常兒童」!我看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個科學論文曾經這樣闡述,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所以家長真該留心觀察。那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什麼特徵呢?
  • 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
    導讀: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太善良的孩子「不幸福」,專家提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該改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賞識 ≠ 一直誇獎,有多少媽媽真心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盧勤談家教
    ……其實類似這樣的誇獎、賞識,對於孩子或許並不是最有利的。那麼,如何賞識孩子才是最合理的呢?盧勤老師在本期,就為我們帶來了這一話題。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困難面前,最能體現親子關係的本質
    她發現,皮皮搭的房子之所以總是倒,是因為中間有一塊很重要的積木沒有放好,讓整個房子失去了平衡。媽媽把不成功的原因告訴了皮皮,並且教給了孩子正確的方法。後來,她又讓孩子自己搭了幾次,直到皮皮的小臉上露出了開心、滿足的笑容。這類媽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應有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讓孩子因為挫敗而受傷的小心靈得到了安慰。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大多有這4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之前我看過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說過,「超常兒童」所具備的4個特徵,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分享給大家。,還專門請了一些教育專家作為常駐嘉賓。在生活中多讓孩子背誦一些內容、幫家人記一些事情,還可以玩一些需要記憶力的遊戲。三、好奇心強盧勤老師提到的第三個特徵就是有很強的好奇心,像孫振珺就是對所有的新鮮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很好奇。
  • 孩子遇到困難就放棄,父母束手無策,怎樣對付孩子膽小的心理?
    做父母的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有迎難而上的韌勁,可偏偏有些孩子拒絕嘗試不熟悉的事物,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父母反思的時候,覺得自己有意培養孩子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為什麼孩子還會這樣?或者說孩子膽小,不斷給孩子心理暗示:你很蠢,你做不好。導致孩子遇到困難不去主動思考,本能放棄。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會具備3個特點,中一個也要抓緊培養
    教育專家盧勤作為「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中國保護未成年傑出公民」、「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的擁有者,被廣大青少年稱為「知心姐姐」,在各節目中的犀利點評為許多家庭解決了育兒難題,在央視《小不點大能耐》遇到了一位3歲的「超常天才寶寶」時,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大多有這4個特徵,父母要留心
    如果孩子的思維敏捷,必定是個「超常兒童」。2、記憶力強,過目不忘盧勤之所以會在節目裡面提到「超常兒童」這個概念,就是因為在央視《小不點大能耐》這檔節目當中,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就完全符合「超常兒童」這個概念。
  • 「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值得很多家長深思
    說起盧勤老師,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但要提到著名的「知心姐姐」,相信很多人要有耳聞。而盧勤便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專注於孩子們的教育,為家長們指點迷津,並且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家長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兒"。這無疑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出信心十足、獨立自強和勤於思考的孩子尤為重要,只是很多家長並沒有太過在意。東東正在饒有興趣的搭積木,到了最後關鍵的時刻,他似乎有些猶豫,不知道應該是用圓頂還是用三角頂。
  • 開學前特惠 | 盧勤音頻課-懂心的父母更從容
    對於父母來說,那也是個完全不知道、陌生的世界。過去的孩子向你提個問題,你就會說:你太小,你不懂。現在你向孩子提個問題,孩子說:你太老,你不懂。說實在的,我們真的跟他們大有差距。你不懂他們,但你要嘗試去了解他們,跟他們站在一起。我們不要輕易地去否定他們。如果他們的提問,你不懂,請說:「嗯,你說得很有道理,我怎麼沒想到呢?」這樣,他會很有自豪感。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3個方法讓孩子迎難而上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有些家長對孩子有個完美期待,總是希望孩子勇於克服困難,遇到困難就往前衝,什麼都不怕。聽上去虎虎生威,但家長可以問自己一句,自己做得到嗎?很多家長遇見生活中的困難都會退縮和沮喪,那麼我們憑什麼要求一個小孩,像鋼鐵戰士一樣,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呢?!
  • 期望孩子永遠開心,這是個偽命題,教孩子處理好負面情緒更關鍵
    "一遇到事情就哭,哭能解決問題嗎?太沒出息了。"結果沒想到一般孩子會哭得更大聲,而父母的耐心也已經耗盡,這時候兩方都僵持不下,總是以父母更強烈的暴力呵斥或者妥協讓步在結束。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是不是太限制孩子的情緒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