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老師是國內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長期主持《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曾榮獲「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家庭教育方面,盧勤老師有很多精闢的見解,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她對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一些觀點。
盧勤老師認為,孩子的樂觀心態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項心理素質。因為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孩子的人生才能幸福,孩子面對困難才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想讓孩子保持樂觀心態,重要的一個方法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讓他們學會說「太好了」。
盧勤老師說,「太好了」三個字是她從自己母親身上學到的。她小時候喜歡畫畫,一開始她畫了一隻大公雞,拿給她母親看,她母親說:「太好了,和真的一樣。」後來,她就繼續練習畫畫,從小學到中學,班級的黑板報都是她一個人辦的。
後來,她下鄉插隊做知青的時候,有一次不小心扭傷了腰,不得不住院。她的母親得知消息後,並沒有悲觀而是非常樂觀地勸她說:「太好了,你現在雖然住院了,但是你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休息一下了」。後來,她在住院期間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幫醫院辦黑板報,不僅被豁免了醫藥費,還結識了很多朋友,展示了自己的特長,使本來的「壞事」變成了好事。
盧勤老師主辦《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之後,就把「太好了」三個字作為一筆財富,想方設法傳遞給更多的孩子,為無數的孩子解開了心頭的困惑,驅散了心中的陰霾。
盧勤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長相、性格、特長、優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對自己說一聲:「太好了」,每一個家長也應該為自己擁有這樣的孩子說一聲:「太好了」。
接受自己,接受現實,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太好了」,有了這樣的樂觀心態,生活又怎麼會不幸福呢?盧勤老師的觀點,不僅適合孩子們,也適合為人父母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