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產業面臨產能過剩 破局須有新思維

2021-01-09 同花順財經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3日電(郭軍)2019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簡稱「廣州茶博會」)11月21日至25日在廣州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中國茶葉產量持續攀升,預計今年內地茶葉產量可達270萬噸,較去年增近10萬噸左右,而同期內地茶葉銷售量預計接近200萬噸,內地茶葉市場產能過剩的威脅仍然存在。

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我國茶葉消費增長始終低於產量增長。如今茶園面積仍不斷增加,而茶葉消費增速卻遠低於產能增長,生產與消費不平衡矛盾加大。

據悉,在整個餐飲與零售模式大變革的環境之下,中國傳統的茶葉銷售渠道與方式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行業之間生產跟風問題普遍,產品同質化嚴重、內部競爭激烈、區域間差異化不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茶葉市場要破解供需矛盾,必須彌補自身的不足,新增品牌收益點。對於市場而言,必須要做好茶文化的消費升級,尤其是茶客消費習慣和消費品質的升級。

據悉,隨著茶市場近年的培養,茶客品茶需求不再局限於茶。人們對品茶環境、茶器等有了更高要求。許多店面除茶葉外,各式茶具、茶器不斷加入,以滿足茶客消費需求。

「廣州茶博會」舉行的首場「無界茶會」上,一席「茶香對話」,帶給廣大茶客不一樣的思考與選擇。據悉,茶與香無論在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核上,還是在應用場景中,都能達到很好的融合,相形益彰。「茶香融合」、以香促茶的概念逐漸受到大益、歲月知味等茶葉龍頭認可和積極實踐。

來源: 中新經緯

相關焦點

  • 面板產能再度過剩 電視整機價格即將跳水
    儘管產能和業績低迷是近年彩電市場的常態,但2017年的情況卻尤為嚴峻。受液晶面板持續上漲的影響(面板成本佔整機成本65%以上),2017年我國彩電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6%,創2003年來最大降幅。
  • 產能過剩在微觀及宏觀上的表現
    產能也就是生產能力,是指在計劃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能力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技術參數,與生產過程中的固定資產數量質量、組織技術條件有很大關聯,因此,有種說法為產能過剩並不意味著產品過剩是有道理的。產能過剩即 Excess Capacity.
  • 《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印發
    鼓勵各地探索實施政府引導、企業自願、市場化運作的產能指標交易,發揮市場作用,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堅持統籌考慮和區別對待相結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要統籌考慮地區資源優勢、環境容量等因素,實行區別對待。對環境敏感區域,須實施減量置換,其他地區可實施等量置換。
  • 過剩產能置換知易行難 | 峰言風語
    數年調控,過剩行業的產能卻突飛猛進,陷入了「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最近幾年,鋼鐵、電解鋁、水泥和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狀況並沒有很大改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既有體制因素,也有市場因素。治理產能過剩並不意味著要從金融支持、社會資源投入各方面來進行限制,更不是要全面緊縮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扶優扶強。扶優扶強就是用先進產能來代替落後產能。從這一點來看是與目前大力推行的產能置換的內在邏輯一致的。
  • 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低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打開APP 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低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表於 2020-12-24 16:30:33
  • 擴張迅速、產能過剩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青海枸杞產業面臨三大發展...
    記者調研了解到,隨著擴張迅速、產能過剩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共性問題日益凸現,近兩年,這一產業遭遇發展困境。業內專家認為,深化種植業結構,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刻不容緩。結構性難題亟待破解與雲南瑪咖發展過程相似,枸杞產業在青海發展的十年經歷了初期政府鼓勵種植、中期種植面積快速擴大、後期產能過剩三個階段。然而在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產能過剩、缺乏技術支撐以及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滯後問題日益顯現,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三大「瓶頸」。
  • 超80%車企產能過剩,他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不過,鎂光燈之下,大家或許不曾關注到產能過剩這一問題。實際上,市場的急劇變化,導致整個車市增速放緩,加上資源向頭部車企集中,使得產能過剩問題爆發,已經成為部分車企要面臨的一個不小的危機了。而在2017年時,當時產能的利用率還有66.6%,可見產能閒置情況一年比一年嚴峻。不要忘了,鑑於2020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在不斷有車企提升產能的情況下,相對應的卻是銷量的持續萎縮。由此可以大膽預見,2020年的產能閒置情況或許更為嚴重。
  • 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能過剩如何化解?——專訪德國TUV萊茵技術(中國...
    (詳見中國經營網7月23日報導《多地規劃千億級軌交基地 本地造與產能過剩難平衡》)針對軌道交通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危害和解決思路等,《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近日專訪了德國TUV萊茵技術(中國)有限公司鐵道事業部總經理、總工程師,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諮詢公司原副總經理孫寧。
  • 【鋁峰會】電解鋁產能天花板下碳素陽極產能過剩 鋁用炭素未來發展...
    鋁用炭素陽極行業發展不平衡,陽極產能過剩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孫毅在SMM主辦的2019(第十四屆)銅鋁峰會-鋁產業鏈高峰論壇暨鋁行業品牌盛典上進行了中國鋁用陽極和陰極發展方向分析。
  • 國內品牌扎堆模仿優衣庫、KM、無印良品 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近日,有許多外觀十分類似的新品牌湧現,然而筆者通過觀察和了解,可以看到基本都是模仿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節奏,國內品牌為何要扎堆模仿優衣庫、KM、無印良品等國外快時尚品牌呢?這種模仿是否能夠解決國內服裝產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庫存過高、消費升級和消費細分、電商衝擊明顯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實體店銷量銳減,店鋪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一路走高,這些也能一同解決?
  • 原紙市場現狀:箱板紙產能收縮 瓦楞紙產能過剩加劇
    造紙行業利潤增速再回兩位數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我國造紙行業在2010年達到行業景氣高點,當年收入和利潤增速同比分別大幅增長42.03%和30.27%.之後,行業的高盈利吸引眾多中小產能進入,行業進入產能過剩時期,供需失衡顯著加劇,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逐年下降。
  • 聚碳酸酯市場研究:進口替代與產能過剩的「衝突」
    由於此時全球大量製造業紛紛在向中國轉移,因此在第二個周期,中國取代北美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消費市場。據統計,僅在2015年中國消費聚碳酸酯就高達165萬噸,佔到了當時全球總量的43%。
  • 產能陸續上馬,間苯二酚會過剩嗎?
    從規劃產能來看,我國間苯二酚生產能力已嚴重超過市場需求。新產能陸續上馬,間苯二酚會有過剩之虞嗎?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產能全面過剩  「如果新裝置全部開車,間苯二酚市場競爭將會十分激烈。不過,新項目的建設、投產也需要一個過程。」國內最大的間苯二酚生產企業——浙江龍盛的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淮安市201不鏽鋼矩形管鋼鐵產能過剩積重難返
    淮安市201不鏽鋼矩形管鋼鐵產能過剩積重難返   無錫新同巨不鏽鋼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淮安市201不鏽鋼矩形管,價格實在,質量可靠,型號齊全,支持加工定製,歡迎來電選購!
  • 亞洲廉價航空公司聯手 應對競爭與產能過剩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6日報導,包括泰國和臺灣的兩家新廉價航空公司在內的約50家亞洲廉價航空公司正在承受產能過剩和激烈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目前,四家亞洲廉價航空公司展開了一系列交易活動,表明激烈的競爭和產能過剩正迫使這些廉價航空公司極力尋求合作。
  • 陳平眉山論劍之三:治理產能過剩 不應重複美國倒牛奶的悲劇
    資本多,信用高(貸款軟約束大)的企業,對過剩產能的容忍度強,就比其他的存活率高。問題是過剩產能持續的周期能否度過宏觀經濟的寒冬,就不是企業可以獨立決定的問題。 金融是雪中送炭,還是火中取慄,就成為企業生死攸關的問題。政府面臨的選擇是讓資本的利益集團說了算,還是政府按多數人的利益做統籌安排?這不僅是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問題,更是中國市場的本質是為少數人還是多數人的方向問題。
  • 破局仍在「需求側」——地煉大整合:能否跑贏中國煉化大變局(下)
    「一味『去產能』並非地煉唯一出路。事實上,山東煉化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在供應側,而在需求側。」鍾健指出,當前地煉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下遊銷售渠道,無法像「兩桶油」那樣在煉廠批發與成品油零售環節之間合理分配利潤,只能通過偷稅漏稅,壓低出廠價獲取客戶。「這才是全國低價油、無票油市場的根源。
  • 關於七臺河市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專項整治工作2020...
    關於七臺河市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專項整治工作2020年第二批關閉退出礦井的公告北極星大氣網訊:按照《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規發〔2018〕13號)、《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煤礦驗收辦法
  • 松陽振通宏茶業開啟「產能翻番」行動
    作為全市最早一批覆工復產的企業之一,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速溶茶粉生產車間,早已走出疫情影響,恢復正常產能,3月19日,記者看到流水線已處於滿負荷工作狀態。 據統計,茶葉市場每年約有30%的低檔茶以及碎茶、茶梗等副產品,售價低,部分甚至只能廢棄,影響了茶農收入和茶產業效益,而振通宏公司的精深加工技術,恰恰能對它們進行綜合利用。
  • 緩解鋼材產能過剩、提升人效 中國建築力推鋼結構但算「經濟帳」還...
    財聯社(深圳,記者 楊依依)訊,「目前我們國家的鋼材供應相對過剩。大致來說,如果有10億噸的產能,8億噸的產量,可能只有7億噸的用量,約1億噸是過剩的。但長期看,鋼結構的需求曲線會越來越往上。」在12月 23日舉行的中國建築(601668.SH)反向路演交流中,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建科工」)董事長王宏如是說。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指出,自2015年我國鋼材消費量出現近20年內首次下降、鋼材價格降至近20年以來最低後,我國防範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一直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