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丨團隊計酬是否屬於傳銷行為

2020-10-20 東友律師團

在認定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之時,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是關於「團隊計酬「型傳銷活動是否入罪的問題。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的規定,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客觀要件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這是以金字塔方式組建傳銷活動的組織條件,也是組織、領導者獲取高額回報的基礎;

第二,「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這是傳銷活動的實質條件,也是區分傳銷與合法的直銷經營行為的重要標準。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條(關於「團隊計酬」行為的處理問題)明確規定:

(第一款)傳銷活動的組織者或者領導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傳銷活動的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係,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是「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

(第二款)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從表面上看,這一司法解釋似乎是將「團隊計酬」型傳銷活動作了非犯罪化處理。

如果我們仔細考察這一司法解釋的規定,會發現這一司法解釋並不是將」團隊計酬「型傳銷活動予以非犯罪化,而只是規定「團隊計酬」型的直銷活動不構成犯罪,因為在司法解釋的表述中特別強調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而傳銷的本質在於以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為名義,以後加入者的錢支付先加入者的利益。既然是「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那麼根本上就不是傳銷活動,當然就不可能構成犯罪。

因此,這是司法解釋只是一個提示性的規定,並不意味著組織、領導「團隊計酬「型的傳銷活動無罪。實際上,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第五條第二款的後半段,如果可以認定行為人在形式上採取「團隊計酬」方式,但實質上屬於「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的傳銷活動,應當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處罰。這意味著,團隊計酬「型傳銷活動的組織、領導行為仍然應當按照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而不是按無罪處理。

關注東友,每天了解一個法律知識,萬一有用呢?

文丨王佳楠律師

相關焦點

  • 論「團隊計酬」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計酬根據問題
    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形式上採取「團隊計酬」方式,但實質上屬於「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的傳銷活動,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的規定,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處罰。從法條來看,團隊計酬與傳銷犯罪的區別在於計酬根據的不同,一個是產品銷售,一個是以發展人員的數量。
  •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與團隊計酬的性質與界定》研究文章目錄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與團隊計酬的性質與界定》研究文章彙編目錄傳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經濟現象,涉及行政違法與刑事犯罪。筆者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對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傳銷犯罪與行政違法的區別進行了一些研究。在刑事辯護領域,可以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是最難辯護的經濟犯罪,那種喊兩句模式存在產品、產品好用、價格公道、屬於團隊計酬的觀點,幾乎不可能實現無罪。因此,具體化的辯護方案,能夠為司法人員所接受,仍需要繼續研究。現把筆者的前期研究成果的標題彙編至此,如需查看具體內容,可直接通過網絡搜索,或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黎智鵬律師」,進行查找。
  • 老員工揭安利內亂:「團隊計酬」涉嫌傳銷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一位在安利工作十年的「高級客戶主任」質疑,「團隊計酬」這樣一個模式在中國涉嫌傳銷。  事實上,安利方面對團隊計酬的忌諱並不難理解。  因為2005年9月2日公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明確禁止團隊計酬和網絡直銷。比如,《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而《禁止傳銷條例》則將「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列入傳銷行為。
  • 人民法院報:趣步APP是否構成傳銷?
    行政法意義上的傳銷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拉人頭;二是收取入門費;三是團隊計酬。以上任意一種都是違法行為,只要具有一種形式即可構成傳銷。而刑法意義上的傳銷只包括兩種形式:一是拉人頭;二是收取入門費,且必須兩種情況都具備。
  • 法院認定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與非罪的標準
    五、關於「團隊計酬」行為的處理問題傳銷活動的組織者或者領導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傳銷活動的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係,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是「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
  • 陳興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性質與界限
    在以上三種傳銷行為中,第一種行為屬於拉人頭,第二種行為屬於收取入門費,第三種行為屬於團隊計酬。在以上三種行為中,收取入門費的傳銷較為容易認定。而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的傳銷則不太容易區分,兩者的區別在於:拉人頭是單純地以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而團隊計酬則是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
  • 拉人頭、入門費、層次計酬 分清傳銷直銷看三點
    原標題:拉人頭、入門費、層次計酬 分清傳銷直銷看三點  新華網成都1月20日電(記者 楊迪)根據我國法律條文規定,傳銷是違法犯罪行為,由國家相關部門批准的直銷企業的直銷經營活動是合法的,但許多消費者往往分不清二者的區別。
  • 回《趣步APP是否構成非法傳銷》,不是傳銷就合法嗎
    對於團隊計酬在網際網路創新層面的表述,側面表述了政策有網開一面的空間,以往我個人在科普這個問題時,總是被偏激人群質疑為傳銷站臺,不敢如此直言。其三,將團隊計酬在學術界的不同觀點,表達的如此充分,也側面顯示出基層在各種案件中的尷尬和定性難題,承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 陳興良 :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性質與界限
    在以上三種傳銷行為中,第一種行為屬於拉人頭,第二種行為屬於收取入門費,第三種行為屬於團隊計酬。在以上三種行為中,收取入門費的傳銷較為容易認定。而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的傳銷則不太容易區分,兩者的區別在於:拉人頭是單純地以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而團隊計酬則是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
  • 律道|律師評社交電商:是傳播還是傳銷?
    ,分別為「拉人頭」、「入門費」和「團隊計酬」。  「團隊計酬式傳銷」即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係,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中,明確了「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
  • 網絡傳銷犯罪研究系列(五)以傳銷方式發行虛擬代幣/Token不構成傳銷犯罪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情形
    不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情形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的規定,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主要的標準在於涉案人員並未開展真實的經營活動,而實施收取「入門費」、組成層級,又以「拉人頭」多少作為計酬返利依據騙取財物的行為。
  • 「趣步」轉載人民法院網之趣步是否合法
    由於網絡傳銷模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難以一眼看出這些模式的本質特徵,其中不乏傳銷犯罪分子打著新型商業模式的旗號,企圖以合法的外貌來掩蓋其犯罪的本質,但也存在著符合正常的營銷心理和利潤分配規律的多層次網絡銷售模式,對於該種具有合理性的新型商業模式是否該「一刀切」,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是違法,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兩者之間究竟又有什麼區別,亟待辨明。
  • 關於傳銷案件的法律適用:七條規定明確六方面問題
    □對傳銷組織內部人數和層級數的計算包括組織者、領導者本人及其本層級在內  □將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細化為五類人員  □參與傳銷活動人員是否認為被騙不影響騙取財物的認定  □對於以「團隊計酬」方式作為幌子或者掩護實質屬於傳銷的仍應當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處罰  2013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 新生活集團多層計酬模式似傳銷
    直銷道道網訊 近日,江西都昌縣網民反映,有家名為新生活化妝品公司的企業涉嫌傳銷。當地有多名女性消費者上當受騙,在繳納數萬元成為會員後每日聽課洗腦。  事實上,這並非新生活第一次被曝出涉嫌傳銷。
  • 以形式與實質雙重特徵認定微商傳銷
    這樣的規定與《禁止傳銷條例》關於傳銷的界定相差無幾。  詳言之,傳銷的定義只是將傳銷的類型用描述性語言進行提煉。二者關於傳銷的定義和類型,都只涉及了傳銷的形式性特徵,即當行為符合拉人頭、收取入門費、團隊計酬等形式要件時就構成傳銷。這種只注重操作性而忽略傳銷實質特徵的做法不利於電子商務的發展。  僅依形式性特徵無法區分微商合法多層經營與微商傳銷。
  • 人民法院報《趣步APP是否構成非法傳銷》未提到的另一面……
    此段中有句話,行政法意義上的傳銷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拉人頭;二是收取入門費;三是團隊計酬。以上任意一種都是違法行為,只要具有一種形式即可構成傳銷。不知道是標點符號造成的分段問題,還是容易誤讀,無法理解這句話。因為單獨的拉人頭,單獨的入門費是無法構成傳銷的,希望得到作者回應或網站方的更正。
  • 曾傑律師:傳銷犯罪的判定,主要看兩個方面—傳銷模式和欺騙方法
    作者:曾傑律師,金融犯罪辯護律師,廣強律所高級合伙人暨非法集資案件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盧捷培,廣強律所非法集資案件辯護與研究中心研究員關於傳銷類刑事案件,根據2013年《「兩高一部」關於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傳銷犯罪的評判,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觀察涉案平臺的組織架構,營銷模式是否屬於層級化的金字塔結構,是否會有傳遞性的層級性返利,是否會要求繳納入門費或資格費等等。
  • 「隨時約」app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帳戶600萬元已被凍結!
    前幾天,有粉絲在後臺留言,大致內容是「隨時約」app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帳戶600萬元已被凍結了!希望小編能核實一下消息是否是真的!根據網友提供的消息,小編在第三方平臺查詢到了消息來源。經調查發現,約到網絡科技(濱州市)有限公司所推廣的由 約到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開發的隨時約APP在經營中存在拉人頭繳納入門費現象,涉嫌組織策劃傳銷,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該APP具有商品銷售、會員團隊管理、積分管理、返利模塊等功能。
  • 中國著名傳銷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團隊:金牙大狀刑事律師團隊篇
    【摘要】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是指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行為。
  • 傳銷犯罪研究二十一: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例中緩刑的適用理由
    該罪的具體行為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傳銷活動分為二大類,一種是原始型傳銷,其傳銷的是商品,以銷售商品的數量為計酬或返利依據;另一類是詐騙型傳銷,並不是真正傳銷商品,而是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返利依據。如何識別原始型傳銷與詐騙型傳銷,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是否出售的商品與出售商品的過程有無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