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裁者手冊》中,作者得出了這一理論:不管是國家、公司還是國際組織,其政治格局不能簡單地以「民主」和「獨裁」來劃分,而必須用民意選民、實際選民、勝利聯盟的數字多少來描寫。
《獨裁者手冊》,【美】布魯斯·布魯諾·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 著 駱偉陽 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
本文摘自《獨裁者手冊》,【美】布魯斯·布魯諾·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 著 駱偉陽 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5月。
政治的邏輯並不複雜。事實上,只要我們準備好審慎地調整我們的思維方式,理解政治世界裡大多數事情出人意料地簡單。為了正確理解政治,我們必須修正一個特別的假設:我們必須停止認為領袖們能夠獨自領導。
沒有哪個領導人是單槍匹馬的。如果我們要理解權力如何運行,我們必須停止認為獨裁者可以為所欲為。我們必須停止相信阿道夫·希特勒或任何其他獨裁者能夠獨自掌控他們各自的國家。我們必須放棄這樣的想法,即安然公司的肯尼斯·雷或英國石油公司的託尼·海沃德了解他們公司中發生的一切事情,或他們可以做出所有重大決策。以上這些想法毫無疑問都是錯的,因為沒有哪個皇帝、哪個國王、哪個酋長、哪個暴君、哪個執行長、哪個族長能夠獨自統治。
來看看法蘭西的路易十四(1638—1715)。被譽為「太陽王」的他在位超過70年,主導了法國的擴張和現代政治國家的產生。在路易十四統治下,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和美洲殖民化的主要競爭者。他和一幫親信制定了《路易法典》,影響了日後《拿破崙法典》的形成,後者成為今天法國法律的基礎。他將軍隊現代化,組成了一支職業化的常備軍,成為歐洲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效仿的榜樣。毫無疑問他是他所處時代乃至任何時代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但他並不是單槍匹馬統治。
從詞源學來講,「君主制」(Monarchy)一詞也許指的是「一人統治」,但這樣的統治方式從來不曾也絕不可能存在。路易十四據稱說過很有名的一句話(很可能是誤傳):「朕即國家。」這一宣言經常被用來形容類似路易十四這樣的專制君主或暴虐獨裁者的政治生涯。然而,這一專制主義宣言從來就不正確。沒有哪個領袖—無論多令人敬畏或尊崇,無論多殘忍或邪惡—是孤家寡人。事實上,表面上是一位專制君主的路易十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單一統治這種想法有多麼錯誤。
在他的父王路易十三(1601—1643)死後,年僅四歲的路易十四登基。在早期,實際權力掌握在攝政的他母親手中。她的親信橫徵暴斂。到1661年路易十四23歲開始親政時,法國已處於破產邊緣。
我們大多數人將國家破產視為財政危機,但透過政治生存這一稜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更是一場政治危機。當債務超出了償債能力,對領導人來說,真正的麻煩不在於必須削減公共開支,而在於他喪失了必要的資源去換取核心支持者的政治忠誠。在民主制下,糟糕的經濟意味著沒錢去資助分肥工程以換取政治支持。對貪官汙吏來說,意味著撈不到巨額財富,也許還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秘密銀行帳戶縮減,以及報酬過低的嘍囉們忠誠度的下降。
國家破產的前景讓初掌大權的路易十四身處險境,因為保守派貴族、包括軍隊將領看到他們的財富和特權在逐漸乾涸。這一情況促使這些政治上重要但薄情寡義的朋友開始另找他人來確保他們的財富和特權。面對這樣的危機,路易十四必須做出改變,否則將喪失統治權。
路易的特殊境況要求他改變他的核心集團的人員結構——這個集團的支持將確保他的王位。他迅速採取行動,為新貴族拓寬了加入核心集團的機會(對一些人來說,則是實際權力),這些新貴族被稱為「穿袍貴族」。他和陸軍大臣米歇爾·勒泰利耶一道,開始建立一支職業化的、相對平民化的軍隊。路易拋棄了法國周邊幾乎所有的君主慣常做法,他將軍階的大門敞開—甚至最高級的軍階—為傳統保守派軍事「佩劍貴族」以外的很多人提供機會。通過這些舉措,路易將他的軍隊改造成一個更易進入、政治和軍事上也更具競爭性的組織。
與此同時,路易還必須對老貴族有所行動。他非常清楚這些不忠的傢伙早些年煽動和支持了反君主的「投石黨運動」(混合了革命與內戰)。為了消除老貴族的潛在威脅,他將他們事實上地與宮廷綁在一起—要求他們大部分時間必須待在凡爾賽宮。這意味著,他們領取的年金多寡將取決於國王的寵信程度。而這當然取決於他們侍奉國王的優劣程度。
通過提拔眾多新人,路易建立了一個對他感恩的新階層。在這一過程中,他更完整地集中了自己的權威,提升了對宮廷裡不少老貴族年金的決定權。這樣,他就建立起了一個「絕對」控制的體系,它的成功依賴於軍隊和新貴族的忠誠,也依賴於限制老貴族的權力,將他們的福祉直接轉化為他的福祉。
在考慮需要收買誰時,法國大眾並不在路易十四的算計當中,因為他們沒有對他構成立即的威脅。就算如此,他的專制主義一點也不「絕對」。他需要支持者,也明白如何保持他們的忠誠。只要他們支持他比支持別人更有利可圖,這些人就會一直忠誠於他。
路易十四的策略就是把他繼承下來的由關鍵支持者組成的「致勝聯盟」替換成他更靠得住的人。被保守貴族環伺的他,啟用了一批「穿袍貴族」進入核心集團,甚至啟用了一批平民進入官僚機構,特別是軍隊。通過擴大進入核心集團的候選人範圍,他使那些已經處於核心集團的人的政治生存面臨更激烈競爭。那些他的「致勝聯盟」的成員們明白,面臨擴大了的候選人範圍,如果他們不能證明自己足夠值得信賴和對國王忠誠,很容易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相應地,他們將喪失通往財富、權力和特權的機會。沒什麼人會愚蠢到冒這個險。
與所有領導人一樣,路易十四與他的核心集團建立起一種共生關係。沒有他們的支持,他不可能指望穩坐權力寶座,而他們對他不忠的話,也別指望能從他們的職位當中獲得利益。他們確實很忠誠。路易十四在位72年,直到1715年壽終正寢。
路易十四的經歷是政治生活裡最基本事實的例證。沒有人能獨自統治;沒有人具有絕對權威。差別只在於有多少人需要豢養,又有多少資源能夠拿出來進行豢養。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