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智慧:與軍隊和新貴族建立共生關係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獨裁者手冊》中,作者得出了這一理論:不管是國家、公司還是國際組織,其政治格局不能簡單地以「民主」和「獨裁」來劃分,而必須用民意選民、實際選民、勝利聯盟的數字多少來描寫。

《獨裁者手冊》,【美】布魯斯·布魯諾·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 著 駱偉陽 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

本文摘自《獨裁者手冊》,【美】布魯斯·布魯諾·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 著 駱偉陽 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5月。

政治的邏輯並不複雜。事實上,只要我們準備好審慎地調整我們的思維方式,理解政治世界裡大多數事情出人意料地簡單。為了正確理解政治,我們必須修正一個特別的假設:我們必須停止認為領袖們能夠獨自領導。

沒有哪個領導人是單槍匹馬的。如果我們要理解權力如何運行,我們必須停止認為獨裁者可以為所欲為。我們必須停止相信阿道夫·希特勒或任何其他獨裁者能夠獨自掌控他們各自的國家。我們必須放棄這樣的想法,即安然公司的肯尼斯·雷或英國石油公司的託尼·海沃德了解他們公司中發生的一切事情,或他們可以做出所有重大決策。以上這些想法毫無疑問都是錯的,因為沒有哪個皇帝、哪個國王、哪個酋長、哪個暴君、哪個執行長、哪個族長能夠獨自統治。

來看看法蘭西的路易十四(1638—1715)。被譽為「太陽王」的他在位超過70年,主導了法國的擴張和現代政治國家的產生。在路易十四統治下,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和美洲殖民化的主要競爭者。他和一幫親信制定了《路易法典》,影響了日後《拿破崙法典》的形成,後者成為今天法國法律的基礎。他將軍隊現代化,組成了一支職業化的常備軍,成為歐洲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效仿的榜樣。毫無疑問他是他所處時代乃至任何時代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但他並不是單槍匹馬統治。

從詞源學來講,「君主制」(Monarchy)一詞也許指的是「一人統治」,但這樣的統治方式從來不曾也絕不可能存在。路易十四據稱說過很有名的一句話(很可能是誤傳):「朕即國家。」這一宣言經常被用來形容類似路易十四這樣的專制君主或暴虐獨裁者的政治生涯。然而,這一專制主義宣言從來就不正確。沒有哪個領袖—無論多令人敬畏或尊崇,無論多殘忍或邪惡—是孤家寡人。事實上,表面上是一位專制君主的路易十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單一統治這種想法有多麼錯誤。

在他的父王路易十三(1601—1643)死後,年僅四歲的路易十四登基。在早期,實際權力掌握在攝政的他母親手中。她的親信橫徵暴斂。到1661年路易十四23歲開始親政時,法國已處於破產邊緣。

我們大多數人將國家破產視為財政危機,但透過政治生存這一稜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更是一場政治危機。當債務超出了償債能力,對領導人來說,真正的麻煩不在於必須削減公共開支,而在於他喪失了必要的資源去換取核心支持者的政治忠誠。在民主制下,糟糕的經濟意味著沒錢去資助分肥工程以換取政治支持。對貪官汙吏來說,意味著撈不到巨額財富,也許還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秘密銀行帳戶縮減,以及報酬過低的嘍囉們忠誠度的下降。

國家破產的前景讓初掌大權的路易十四身處險境,因為保守派貴族、包括軍隊將領看到他們的財富和特權在逐漸乾涸。這一情況促使這些政治上重要但薄情寡義的朋友開始另找他人來確保他們的財富和特權。面對這樣的危機,路易十四必須做出改變,否則將喪失統治權。

路易的特殊境況要求他改變他的核心集團的人員結構——這個集團的支持將確保他的王位。他迅速採取行動,為新貴族拓寬了加入核心集團的機會(對一些人來說,則是實際權力),這些新貴族被稱為「穿袍貴族」。他和陸軍大臣米歇爾·勒泰利耶一道,開始建立一支職業化的、相對平民化的軍隊。路易拋棄了法國周邊幾乎所有的君主慣常做法,他將軍階的大門敞開—甚至最高級的軍階—為傳統保守派軍事「佩劍貴族」以外的很多人提供機會。通過這些舉措,路易將他的軍隊改造成一個更易進入、政治和軍事上也更具競爭性的組織。

與此同時,路易還必須對老貴族有所行動。他非常清楚這些不忠的傢伙早些年煽動和支持了反君主的「投石黨運動」(混合了革命與內戰)。為了消除老貴族的潛在威脅,他將他們事實上地與宮廷綁在一起—要求他們大部分時間必須待在凡爾賽宮。這意味著,他們領取的年金多寡將取決於國王的寵信程度。而這當然取決於他們侍奉國王的優劣程度。

通過提拔眾多新人,路易建立了一個對他感恩的新階層。在這一過程中,他更完整地集中了自己的權威,提升了對宮廷裡不少老貴族年金的決定權。這樣,他就建立起了一個「絕對」控制的體系,它的成功依賴於軍隊和新貴族的忠誠,也依賴於限制老貴族的權力,將他們的福祉直接轉化為他的福祉。

在考慮需要收買誰時,法國大眾並不在路易十四的算計當中,因為他們沒有對他構成立即的威脅。就算如此,他的專制主義一點也不「絕對」。他需要支持者,也明白如何保持他們的忠誠。只要他們支持他比支持別人更有利可圖,這些人就會一直忠誠於他。

路易十四的策略就是把他繼承下來的由關鍵支持者組成的「致勝聯盟」替換成他更靠得住的人。被保守貴族環伺的他,啟用了一批「穿袍貴族」進入核心集團,甚至啟用了一批平民進入官僚機構,特別是軍隊。通過擴大進入核心集團的候選人範圍,他使那些已經處於核心集團的人的政治生存面臨更激烈競爭。那些他的「致勝聯盟」的成員們明白,面臨擴大了的候選人範圍,如果他們不能證明自己足夠值得信賴和對國王忠誠,很容易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相應地,他們將喪失通往財富、權力和特權的機會。沒什麼人會愚蠢到冒這個險。

與所有領導人一樣,路易十四與他的核心集團建立起一種共生關係。沒有他們的支持,他不可能指望穩坐權力寶座,而他們對他不忠的話,也別指望能從他們的職位當中獲得利益。他們確實很忠誠。路易十四在位72年,直到1715年壽終正寢。

路易十四的經歷是政治生活裡最基本事實的例證。沒有人能獨自統治;沒有人具有絕對權威。差別只在於有多少人需要豢養,又有多少資源能夠拿出來進行豢養。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建立共生關係,解決人際難題
    另外,你要跟周邊的人,形成一種類似生物間「共生」的關係。共生,是因為彼此需要,不存在誰討好誰。廣義的「共生」,英文叫做symbiosis,包含的意義比較廣,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等。我們討論的,是狹義的「共生」,即互利共生,英文叫mutualism。
  • 路易十四的後宮生活,法國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空前繁榮
    路易十四的時尚日常上流社會的女士,從馬薩林的侄女瑪麗·曼西尼到拉瓦利埃女公爵,以及蒙特斯潘夫人一個接一個地獲得路易十四的喜愛。後來她受命照顧路易十四的私生子女們。她擠掉了給予她知遇之恩的德·蒙特斯潘夫人,贏得了路易十四的青睞。他們結婚之前共同度過的漫長歲月是一份極其珍貴的歷史記錄,充分展現了路易十四身上的矛盾的特性,虔誠和勇敢,高貴和軟弱,這些特性奇特地融合在一起,使路易十四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 製造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法蘭西文化策略
    有鑑於此,本文試圖就此一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以期能有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從更宏富的歷史面向出發,探討這種權力的文化實踐與文化實踐的權力之間精微複雜的關係。一、1654年6月7日,路易十四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禮。當天清晨,蘭斯教堂的聖壇下,一邊站著僧侶貴族,一邊站著世俗貴族,外面是眾多的觀禮民眾。
  • 路易十四的私生女,波旁宮主人,孔代親王夫人,路易絲傳奇人生
    路易絲從小便繼承了父母的美貌與智慧,她自幼鍾情於音樂與舞蹈。在路易絲只有9歲的時候,她就在為法蘭西王太子表演的芭蕾舞中擔綱主要角色。路易絲的聰明伶俐讓其他兄弟姐妹難以比肩,因此頗受路易十四的寵愛。1692年,路易絲最年幼的妹妹弗朗索瓦絲·瑪麗·德·波旁嫁給了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菲利普。菲利普的父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皇后奧地利的安妮所生的次子、路易十四的弟弟。
  • 共生與界限與親密關係
    初生的嬰兒與養育者是共生狀態,沒有準備好從共生中脫離出來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必須去面對社會,面對各種關係,而共生的部分會帶到他成年以後的親密關係中。有人說熱戀期間的男女就好像一對連體嬰,兩人共生,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最好睡覺上廁所都一起。但是很快矛盾和問題就會出現,吃火鍋還是麻辣燙,去看電影還是逛書店……,很多的相處又成了鬥爭的焦點。
  • 大憲章建立了新關係,是英格蘭第一個書面憲法,王權開始受限
    導語:大憲章建立了新關係,是英格蘭第一個書面憲法,王權開始受限1215年6月15日,一個調停儀式在溫莎堡附近的蘭尼米德善行,標誌著英國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體制,並將君主制置於法律框架之內。實際上,《大憲章》是英格蘭的第一個書面憲法,創建了國王和法律之間的新型關係。它確認了王權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範疇內實行。王室權力受限於法律的原則在約翰的兒子、繼承人亨利三世(1216-1276年在位)時期確立。然而,貴族改革者間的對立為亨利提供了重新掌權的機會。
  • 《共生·SYMBIOSISM》在英語國家正式出版!
    此時此刻,我想起出生在溫哥華的兩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寫出A Global History的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和開闢「西方世界史學新時代」的William H.McNeill。特別是McNeill,他寫的Plagues and Peoples,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更顯示出「呼喚人類全球共生新思維」的特別啟示意義。
  • 被共生關係羈絆的自我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類關係,若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生存,有時候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當然我這裡說的共生不是指的生物,而是討論人生中的共生關係。人的共生關係從出生就開始了,最先的共生就是嬰兒和母親。
  • 全球變暖威脅珊瑚海藻共生關係
    珊瑚的存活離不開氧氣及碳水化合物,而它藉助與單細胞海藻的共生,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這個奇特的安排是自然界最精美也最複雜的合作,但現在,面對氣候變化,兩種生物間的共生關係正面臨著嚴重挑戰。
  • 距今近4000年的夏朝,是怎樣建立我國古代最早軍隊的?
    因為國外不認可夏朝以及以前的歷史,所以古代最早的軍隊只能追溯到早商或者先商。由於歷史久遠,有關我國古代軍制的歷史資料保存下來的並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在領土和財產基礎上的中國奴隸制軍事制度就是出現在夏朝。這也是文字記載的中國古代軍隊最早出現的朝代 。
  • 「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汙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在相關領域國際專業人士看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持續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 傳說中的人大附中智慧共生英語課堂,圍觀一下!
    何謂智慧共生課堂?
  • 什麼是依賴共生關係?| What is『Co-dependency』?
    什麼是依賴共生(Codependency)?Codependency這個詞,在中文中曾經被翻譯為拖累症,然而我們認為這種翻譯並不完全準確。我們更願意稱呼它為「依賴共生關係」。這是一種病態的共生關係。在依賴共生關係中扮演「助人者」角色的一方,往往「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他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給予ta並不需要的過多的關懷,為此可以完全忽略自身的需要,同時又帶有強迫性的控制欲,痴迷於控制對方的一切。
  • 他用騎兵換瓷器結果王位都被打沒,藝術品多到感動貴族竟成功復闢
    歐洲的貴族君主們一邊搜刮著民脂民膏擴充軍隊爭權奪利,一邊好魚好肉招徠藝術家為他們修建壯觀的城堡、製作精美的工藝品、畫下傳世的肖像。 1687年17歲的奧古斯特造訪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小夥子被太陽王的排場驚呆了。這華麗的宮殿、豐富的收藏、強大的軍隊,還有大家都在竊竊私語的那些被路易十四吸引的女伯爵們,一切都彰顯著太陽王在法國的絕對王權。 「等我長大了一定也要這麼有排面!」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重意蘊
    原標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重意蘊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人類也總是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 共生關係:個體內心父母自我與兒童自我的交際舞
    共生關係分為健康的共生關係與不健康的共生關係,其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其中是否包含了漠視。當兩個人在關係中,彼此都處在他人期待的角色中,漠視了某種自我,則是不健康的共生關係,如照顧孩子(孩子很小,還未發展成人自我和父母自我,只有兒童自我)的母親只一味地以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自居,而無視了兒童自我的感受和需求(自己本身也存在著需要照顧的感受),此時就是非健康共生關係。而健康的共生關係或依賴則是不漠視任何一種自我狀態下的交互,如上邊的例子中,母親照顧孩子,但也會想辦法滿足自己的兒童自我需求。
  • 依賴共生-依賴無能-獨立-相互依存 的關係
    胎兒期創傷、分娩創傷和發展階段所經歷的聯結創傷是成人依賴共生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所有這些早期階段的發育創傷都與親子關係中斷有關,而這些創傷標定了依賴、需求和低自尊的模式。最終,這些創傷延遲了孩子的正常發展,幹擾了孩子成為獨立、個性的個體的嘗試。因此,我們稱其為「發展性創傷」。
  • 關於共生、共生思想的翻譯及和諧與和恊的比較
    朋友常向群從英國來信告之:搜了一下英文報導中關於「和諧共生」的翻譯,1、新華網:seek harmonious relations with othernations.尋求與其它地區的和諧關係;2、央視網:aswell as the reform of theinternational system 也要...國際體制的改革;3、中央政府網,and will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