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騎兵換瓷器結果王位都被打沒,藝術品多到感動貴族竟成功復闢

2020-12-19 騰訊網

17至18世紀的歐洲,從藝術的剖面上來看,是巴洛克藝術到洛可可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倫勃朗、卡拉瓦喬、委拉斯開茲、貝尼尼、魯本斯、華託、安格爾……那無疑是一個巨匠輩出的偉大時代。

然而假如我們從歷史的剖面上看,那也是一個群雄割據,戰火四起的時代。歐洲的貴族君主們一邊搜刮著民脂民膏擴充軍隊爭權奪利,一邊好魚好肉招徠藝術家為他們修建壯觀的城堡、製作精美的工藝品、畫下傳世的肖像。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雅克·路易·大衛

這其中,曾為歐洲薩克森王宮所在地的德國德勒斯登堪稱最璀璨的一顆歷史遺珠。著名的茨溫格宮及諸多皇家建築、教堂聚集於此。這裡的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實際上竟是由多達11個博物館組成的超級館區。

拉斐爾的《西斯廷教母》,倫勃朗、丟勒、波提切利這些藝術巨匠的歐洲古典名畫齊聚在茨溫格宮的歷代大師畫廊中,而不遠處德勒斯登王宮的綠穹珍寶館更是全歐洲最大的皇家珠寶收藏地。

●德勒斯登 茨溫格宮一隅

更令人震驚的是,茨溫格宮中收藏的中國瓷器曾一摞摞壘到天花板頂端,並且多是乾隆時期的精品出口瓷。據後來成立的德勒斯登國家瓷器博物館統計,這裡收藏的中國、日本瓷器總數逾24000件,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一個海量寶庫。

而這一切,都拜一個傳奇的歐洲君主所賜。他就是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人稱「強力王」的奧古斯特二世(AugustII Fryderyk Moncny)。

●奧古斯特二世(AugustII Fryderyk Moncny)

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被認為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歐洲宮廷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君主」之一。身形魁梧的他力大無窮,德勒斯登的博物館中至今存放著一塊斷成兩半的馬蹄鐵——據記載正是被他徒手掰斷的。

但奧古斯特被稱為「強力王」卻不是因為他力氣大。

據傳,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他擁有上百個情人,生下了365個私生子(歐洲軍事著作《我的沉思》作者莫裡斯伯爵正是他最出色的私生子)。所以奧古斯特這個「強力王」的稱號,事實上另有所指……

●傳說為奧古斯特徒手掰斷的馬蹄鐵

如果說從英年早逝的哥哥那裡繼承了選帝侯爵位,又靠自己的努力當上波蘭國王的奧古斯特是當時歐洲宮廷中備受關注的小明星,那麼圈子裡咖位最大的肯定要屬一個他伯伯輩的人物——被稱為「太陽王」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1687年17歲的奧古斯特造訪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小夥子被太陽王的排場驚呆了。這華麗的宮殿、豐富的收藏、強大的軍隊,還有大家都在竊竊私語的那些被路易十四吸引的女伯爵們,一切都彰顯著太陽王在法國的絕對王權。

「等我長大了一定也要這麼有排面!」年輕的奧古斯特就此立下雄心壯志,終生以路易十四為偶像,並以路易十四這般的雄圖霸業為追求。

●路易十四肖像(有沒有發現奧古斯特肖像都是學著擺姿勢的)

他是這麼想的,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要有排面,首先當然是要有權又有錢。1694年20歲出頭的奧古斯特父兄雙亡,命運的眷顧讓他當上了實實在在的薩克森最高領導者。權力有了,這位新任選帝侯馬上推出了一個超越時代的君主致富經——向貴族徵收豐厚的普通消費稅

當時的貴族是真有錢,奧古斯特這麼一薅,直接就夠錢把老爹留下來的國內常備軍擴充了接近一倍。三年後,實力雄厚的奧古斯特更是從18位有力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選波蘭國王,登上人生巔峰。

●德勒斯登鑽石珍寶館藏 奧古斯特鑽石刀劍套裝

值得一提的是,奧古斯特幹掉的最強力競爭者,是獲得了他偶像路易十四支持的法國孔蒂親王(princede Conti)。這下追星男孩可獲得了一點偶像的關注了,幸好當時路易十四正以一敵三被大同盟戰爭煩得夜不能寐,才沒有抽出手來教訓一下這個小輩。

不過有人說,強力王奧古斯特一輩子以路易十四為偶像,最終卻只在情婦的數量上比得上太陽王。

從戰事方面來看,奧古斯特確實離偶像還差得遠。他當上國王僅兩年,就與波蘭的死對頭奧斯曼籤訂了合約,停止多年的戰事。關鍵是這個合約上波蘭作為戰勝國一點好處也沒得到,只是收回了本屬於它被侵佔多年的領土。

●德勒斯登軍事博物館藏 奧古斯特黃金甲冑/馬具

另一方面,奧古斯特不欺負弱的,又跟著俄國和丹麥結盟去惹強大的瑞典北方同盟。短短三年,就被人抓著打到波蘭首都華沙失守。他溜回薩克森,於是瑞典人武力威脅波蘭議會換一個親近瑞典的國王。

瑞典貴族還算有骨氣,大部分小貴族反對議會被迫罷黜奧古斯特的決定。於是瑞典又用了四年把奧古斯特的老家薩克森也攻陷了,奧古斯特不得不自己出來籤合約,宣布放棄自己的波蘭王位。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就會有疑惑了:前面不是說他在薩特森擴充軍隊麼,怎麼又這麼輕易被打敗了?

因為對奧古斯特來說,軍隊遠不如他的藝術重要。

●德勒斯登藝術裝飾館 曾經也是老奧富麗堂皇的住所

古代歐洲沒有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到達歐洲的中國瓷就成了貴族們爭相把玩的頂級奢侈品。奧古斯特是瓷器的狂熱愛好者,他將其稱之為「白色的黃金」,甚至在日記中寫自己「患上了不加節制購買收藏瓷器的病」。

最著名也最離譜的事情便是「龍騎兵罐」事件。

1709年奧古斯特造訪隔壁的普魯士公國,見到他們收藏的151件青花大罐,內心羨慕得兩眼發紅又必須保持儀態。回國後,他收藏得越多越發覺那些青花大罐的精美及難得。內心痒痒了整整八年,奧古斯特終於還是憋不住了。

●歐洲名畫中隨處可見中國瓷

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接受想要搞一些「高級玩具」卻被拒絕的事情發生。於是奧古斯特向沉迷擴充軍備的「士兵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提出了一個他不可能拒絕的請求:用600名薩克森龍騎兵交換他收藏的這151件青花大罐。

經歷過動亂與戰火的洗劫,剩下的「龍騎兵罐」還陳列在現在的茨溫格宮中,默默印證著那段荒誕的往事。從歷史的維度上看,有人說600龍騎兵現在已不見蹤跡,倒是奧古斯特換回並得名的「龍騎兵罐」存世至今。似乎反倒是他佔了便宜

●茨溫格宮中的龍騎兵罐

奧古斯特對瓷器的喜愛不僅限於收藏,他下令在德勒斯登附近的小鎮邁森(Meissen)研究仿製中國瓷器。負責此事的是他身邊最得力的皇帝總顧問——身為科學家兼經濟學家的慈恩豪斯伯爵。

在奧古斯特覓來的鍊金術士波特哥的幫助下,1709年這兩人以德化白瓷為藍本燒製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硬質白瓷器。在邁森研製成功的白瓷,標誌著歐洲瓷器的誕生。

這件事情意義有多重大呢?

奧古斯特的邁森瓷廠迅速佔領了歐洲市場,對當時中國陶瓷的外貿而言是一場毀滅性的致命打擊,直接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陶瓷貿易格局。近代動蕩的中國甚至被反超,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得不得承認「德國瓷」好,一切都緣起於此。

●茨溫格宮中所藏 邁森仿德化窯生產的白瓷

而對於奧古斯特來說,邁森瓷廠帶來的是錢,白色的黃金換來巨大的資金流入薩特森。然後,他繼續用這些錢來買中國瓷……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收藏藝術家君主。

所以奧古斯特比得上偶像的,其實不僅僅是情人的數量。在對中國藝術品的追求上,奧古斯特毫不遜色於路易十四大帝。

後來更戲劇化的一幕發生了:由於瑞典被彼得大帝擊潰,再加上奧古斯特在薩克森建立了驚人的豪華宮殿及其冠絕全歐的收藏給他贏回了大量人氣,他又一次當上了波蘭國王

這一次,他穩穩噹噹地當了整整24年國王直至去世。

●茨溫格宮中隨處可見的中國瓷

在位期間他的文化建設還是集中在母國首都德勒斯登,並自詡其都城為「德意志的雅典」。甚至暗搓搓地說拿青花瓷跟他換士兵的普魯士公國是「德意志的斯巴達」,暗諷他們粗魯。

再後來呢,普魯士輕而易舉就攻破了他兒子手中的薩克森。

奧古斯特家族的政權不得長久,君王個人的功過也難以評說。幸運的是,在歐洲幾百年的戰火硝煙中,瓷器、珠寶、繪畫等等藝術品卻是所有人都不忍傷害的東西。它們得以流傳至今,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茨溫格宮中的壁畫 奧古斯特家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曾經的戰亂、血腥與苦難已隨漫天的煙塵一起散去。塵埃落定後,唯餘博物館中的無數藝術珍品,與那些戰火下倖存的宮殿城堡向我們述說著輝煌的往昔。

說過「君王通過他的建築而使自己不朽」的奧古斯特,也確實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痕跡。

參考文獻:

Art Asia藝術亞洲《17-18世紀德勒斯登與奧古斯都二世》文/譚圓圓

Overseas海外 《德國德勒斯登 茨溫格宮的瓷器收藏》文/ 楊虹儀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The Emergence of the Art Museum in Germany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文/Thomas W.Gaehtgns

紀錄片 《德國人.奧古斯特二世和他的愛》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被法國騎兵與瑞士步兵暴打,竟成西班牙方陣崛起契機?
    查理八世這一進軍的目標是那不勒斯王國,他對那不勒斯的王位提出了要求。當時掌握那不勒斯的君主阿方索二世出自阿拉貢王室。他曾毫不留情地鎮壓安茹派的貴族,這些流亡貴族就跑去向查理八世求援,鼓動法國出兵。查理八世作為安茹家族事業的代理人,他本人也對亞平寧半島的土地也抱有很大的野心。因此安茹貴族的出兵請求可謂正中其下懷。
  • 英格蘭老國王許諾三個人繼承王位,結果在英格蘭引發了一場大戰
    老國王愛德華忽悠他們三個也是沒辦法,因為11世紀的英格蘭的貴族輕視王權,所以國王的權利不是很穩固 。那麼在老國王眼裡,用一個王位繼承權忽悠一些國內外的實權人物,作為自己的盟友,幫助自己鞏固統治就很好了。
  • 拿破崙:成功復闢
    拿破崙:成功復闢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拿破崙在法國登陸拿破崙帶著自己的部隊在法國儒安港登陸上岸。當地的海關官員脫帽向拿破崙致敬,沒有放一槍就歸順了拿破崙。不久,坎城和格拉斯也主動歸順,都站到了拿破崙這邊來了。坎城為拿破崙的部隊提供了軍火等武器裝備。隨後,拿破崙率領部隊馬不停蹄的向北前進。
  • 從高仿到第一!德國瓷器憑什麼賣到世界最貴?
    然而他卻用600名全副武裝的近衛騎兵交換127件中國瓷,相當於天價。  現在,說到目前世界最昂貴和最知名的瓷器品牌,無疑是擁有「白色黃金」之稱的德國梅森,其開啟了高仿到頂尖品牌的逆襲之路。天價藝術品  梅森瓷器,作為奢侈品之一,被譽為「白色黃金」。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收藏了數千件梅森瓷器,如今總價值已高達數千萬歐元。  梅森瓷器一度被認為是最具升值空間的瓷器藝術品。
  • 兵不血刃成功復闢,一人起了關鍵作用,最後卻非死不可
    就這樣南宮的復闢成功了,史稱奪門之變。而英宗為什麼能夠成功復闢,而且兵不血刃呢?大概有三點。第一代宗的重病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之前代宗剛登基的時候,剛好處於國家危難之時,先不說他王位來得正不正當,從他繼位以來,兢兢業業,並且有于謙這樣的得力大臣全力支持他,朝政還是治理的井井有條。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下面輪到波旁家族了,也是歐洲歷史上一個跨國王朝,和哈布斯堡家族都統治過西班牙,不過從結果上來看,顯然是波旁家族在西班牙勝利了,因為現在統治西班牙的正是波旁王朝。那為什麼哈布斯堡在西班牙沒有像波旁家族一樣的優勢呢?其中的貓膩還得從歷史中窺探。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華麗登陸鎮海樓
    南方網訊 (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李明暉)6月12日,由三個國家的八家博物館攜手舉辦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此前已在國內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展出,本次在廣州站是該展的第三站。
  • 張勳:清朝漢官之極,敢拿17省督軍做賭注,願用火車換老婆
    民國初建之時,復活帝制的呼聲一直存在,但採取行動的只有兩次且都對近代產生了無比深入的影響。一次是袁世凱洪憲稱帝,結果八十三天後又改回當總統;還有一次就是張勳復闢,他本人留著小辮,帶著一幫同樣留著辮子的軍隊鬧騰了十二天,最終以失敗告終。
  • 世界上復闢次數最多的朝代,先後復闢五次,至今仍統治西班牙
    在中國歷史上,滅亡後又成功復闢的朝代寥寥無幾,漢王朝是最著名的一個,實際上東漢就相當於是西漢的復闢,因為國號都是「漢」,而且東漢皇室確實是西漢皇室的後人。不過並不是所有國號相同的朝代都是復闢,還是拿漢為例,中國還有後漢、南漢、北漢、成漢等等,這些朝代只不過國號都是漢,實際上跟西漢東漢沒有半點關係,絕不是漢王朝復闢。至於中國其它國號相同的朝代,比如西周、東周、北周、武周、後周、李唐、後唐、南唐等等,同理。
  • 從青花瓷到梅森瓷器
    說到青花瓷,我們一定會想到元青花,其實青花瓷早在唐代已經有了,然而唐代是一個彩繪瓷興盛的時代,青花只是唐宋時眾多瓷器彩繪的一種,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直到遇到了穆斯林。
  • 生在中國,我為什麼不遠萬裡去歐洲買瓷器?
    梅森瓷器,一個「敗家國王」的傑作16 世紀,瓷器隨葡萄牙商隊,從中國傳入歐洲,精緻的花紋、細膩的觸感,把歐洲貴族們迷得神魂顛倒,也想生產屬於自己的 china. 不過啊,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也不是說模仿就能模仿的,在之後二百多年時間裡,歐洲人拼了命研究,都沒有造成功過。
  • 菠蘿曾是最頂級的「貴族美食」,在歐洲比中國瓷器和絲綢還值錢
    14~16世紀,是世界航海貿易的高峰期,這這段時間內,中國的瓷器、絲綢遠銷西洋。精緻優美的瓷器讓很多洋人大開眼界,紛紛折服於我國巧奪天工的製造手段。於是在當時,瓷器和絲綢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china一詞最早的意思就是"瓷器"。
  • 大都會博物館藏:500年前英法貴族的專屬中國瓷器
    圖片均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提供從500年前開始,在英國和法國,技藝精湛的工匠,財力雄厚的貴族,品位出眾的藏家,他們都為一種裝飾有鍍銀或銅鎏金架置的中國瓷器而著迷。18世紀 中國瓷瓶 法國銅鎏金鑲接 局部圖16世紀,中國瓷器很偶然地被帶入英國,或是通過黎凡特,或是通過好望角附近的海域。
  • 我的祖父復闢狂人恭親王(下)
    復長嘆低言曰:「向使王爺秉政,決不致壞到如此。」嗟乎,餘知袁氏之必叛也。      有一件事需要拿出來說說,我爺爺在知道袁世凱必叛後,還給袁寫了一封信,「告以毀家報國之意」,這有什麼必要呢?我想不出來。難道還想最後再爭取一下?其實袁世凱認為我爺爺只是個多讀了幾本書的一介書生,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不過袁會不會通過這封信,在我爺爺身上看到了當時皇室宗親中少見的血性呢?
  • 天價梅森瓷器模仿景德鎮,「高仿中國風」居然騙過了畫師
    展廳中模擬了當年貨船底艙的示意圖據本次展覽內容設計負責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部王成蘭介紹,展覽分為「中國瓷器的傳播」「歐洲的瓷器熱」「歐洲瓷器的產生及影響」以及「兩個瓷都的碰撞」四個單元,從中國景德鎮、德國梅森兩個瓷器發源地講起,以「克拉克瓷」「騎兵換瓷器」「伯特格爾與白色金子」三個故事為串聯,再現瓷器發展歷程和中國瓷器對世界的影響
  • 「中國風」外銷瓷器在歐洲有多風靡?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央廣網上海7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揭幕。展覽展出中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六個博物館共計75組136件的館藏精品瓷器,見證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
  • 瓷器愛好者請留意,中德日三國八館聯合舉辦的展覽來羊城了
    三國八館攜手 多國「瓷中白金」薈萃羊城本次展覽由中國、德國和日本三國八館聯合呈現,是廣州博物館跨國多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又一次積極探索,中、德、日、英、法等多國瓷器精品薈萃羊城,為羊城市民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在家門口即可一睹數百年前「瓷中白金」的風採。
  • 貴族不是有錢,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公元前1135年,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史蒂芬和他的外孫亨利二世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史蒂芬本身在英國,就捷足先登,搶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歐洲大陸,聽到這個消息後憤憤不平,在歐洲大陸組織了一支僱傭軍前來攻打史蒂芬。
  • 【解惑】何為貴族?被當代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精神
    歐洲的貴族認為對手的寬容是理所當然的,該競爭的還是要接著競爭。所以過了幾年之後,亨利二世再次率領大軍,捲土重來。這時他年齡大了,羽翼已豐,所以在戰場上打敗了史蒂芬。雖然他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卻很有意思。他和史蒂芬籤訂了一個條約,就是這王位還是由史蒂芬來坐,把亨利二世立為太子;史蒂芬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來繼承王位。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贏了,卻只得了接班人的名義,好像不值得。
  • 貴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養、社會擔當以及……
    雖然他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卻很有意思。他和史蒂芬籤訂了一個條約,就是這王位還是由史蒂芬來做,把亨利二世立為太子,一旦史蒂芬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來繼承王位。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贏了,卻只得了接班人的名義,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國皇位爭奪,非殺個你死我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