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來了「小客人」,每天在固定點徘徊,居民們都說背後肯定有故事...

2020-12-24 瀟湘晨報

最近,賀家土電廠小區來了一隻白色小狗,每天數次在30棟2單元前徘徊,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居民們都說,這背後肯定有故事。

小狗留留 記者 廖智勇 攝

它每天只在30棟附近活動

「大概是12月初在小區裡看到這隻狗,每天就只在30棟附近活動,哪裡都不去。」小區居民賀阿姨就住在賀家土電廠小區30棟,第一次看到這隻狗的時候,她以為是誰家養的寵物犬,因為小狗的身上還穿著衣服。但是一連幾天,這隻小白狗都在小區裡流浪,每天不定時跑到30棟2單元前徘徊,有時候還跑進樓道裡聞一聞、看一看,好像它曾經就住在這裡一樣。夜深了,小白狗就躲進2單元一樓樓梯間休息。

賀阿姨見小白狗可憐,便每天從家裡拿點食物餵養它。在賀阿姨的影響下,許多小區居民也加入了餵養小白狗的行列,大家都說這背後肯定有故事。

就這樣,小白狗漸漸成了小區裡的「明星」,居民們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留留。

居民們希望幫它找個好歸宿

「留留好乖的,你餵東西給它吃,它還會伸直兩隻前爪給你『鞠躬』。」小區居民江女士說。

江女士家也養了一隻寵物狗,對於寵物狗的習性比較了解。她推測,留留的主人很可能以前就住在電廠小區,後來主人搬了家,它不小心走失,便循著記憶回到電廠小區主人原來的住址。不過也有居民推測,留留並非走失,而是主人故意遺棄的。

記者注意到,留留穿著一件黑色的衣服,衣服上還印有「我爸超帥」幾個大字。

「聽說馬上又有一股冷空氣南下,這麼乖的小狗,可別凍著了。」賀阿姨說。

由於不知道留留的來歷,也不知它是否注射了疫苗,居民們不敢擅自收養。但大伙兒都希望留留能在嚴寒降臨之前,找到一個好歸宿,平安過冬。為此,記者與株洲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取得了聯繫。

協會負責人王麗莎得知相關情況後表示,會儘快安排工作人員來現場處理,啟動臨時收養程序。如果留留確係走失,主人可以與協會聯繫,將狗狗領回。

(株洲晚報記者 廖智勇)

【來源:株洲晚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觀山居委會劉明先的故事
    聊起觀山湖區金陽街道觀山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明先,居民們有說不完的話,有人說她像是個「大家長」,有人說她是個「管家婆」,還有人說她像是顆「定心丸」……  「管家婆」的日常:「美好議事亭」裡議美好   跟隨劉明先走進觀山居委會麗陽天下小區,老年大學音樂教室裡傳來陣陣練歌聲,小廣場上一群阿姨正在學跳扇子舞
  • 小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聊起觀山湖區金陽街道觀山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明先,居民們有說不完的話,有人說她像是個「大家長」,有人說她是個「管家婆」,還有人說她像是顆「定心丸」……「管家婆」的日常:「美好議事亭」裡議美好跟隨劉明先走進觀山居委會麗陽天下小區,老年大學音樂教室裡傳來陣陣練歌聲
  • 北大吳謝宇的男模人生:長相中上 每晚都有客人點
    在他的印象裡,「小龍」沉默寡言,有6塊腹肌,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頗受客人歡迎。直到「北大學生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被捕後,許東才明白,「小龍」——吳謝宇這些年的沉默,背後是怎樣的深淵。許東和同事們對此也並不驚訝。「在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深不可測,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
  • 莆田一小區居民兩年來,每天都要「搶」水
    「許多人來了又搬回老家去住了,可是老家沒有房子,只能寄在親戚家,但比城裡好多了。」住在9號樓的老章說,他們小區兩年來經常斷水,夏天最嚴重。這一段時間來,一天來水的時間只有兩個多小時,而且都在下半夜。「我昨天一宿都沒有睡覺了。」老章說,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水,他和老伴兩人都不敢睡覺,一個是聽樓下有沒有人喊水來了,一個是聽水龍頭有沒有動靜,時刻保持清醒。
  • 上海垃圾分類一周年:從爭吵到習慣,9成達標率背後的小區居民們
    從一車垃圾二次分揀耗時近20分鐘,到如今只需花幾分鐘檢查一遍,上海「城上城」小區垃圾清運保潔員閔濤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明顯變化:原來從早到晚忙個不停的他,現在每天都有好幾個小時可以休息。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通報,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一年來,居民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已從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大部分居民已養成自覺分類習慣。▲資料圖:垃圾分類在閔濤等參與者看來,9成達標率的背後是所有人的努力。
  • 居民們樂開花,下城區又有一批小區完成「汙水零直排」改造
    近日,家住杭州下城京都苑社區的居民,一說起今年實施的雨汙分流工程,都紛紛點讚。京都苑社區位於下城區文暉街道,下轄星都嘉苑小區、京都苑小區、金都華庭3個小區。改造前,這幾個小區排水管道堵塞,排水不暢的事情經常發生,成為了社區居民的一件煩心事。「今天這裡堵了,明天那裡堵了,下雨天窨井裡汙水一直往外冒,看了真是糟心!」
  • 73歲爹爹當小區守門人,每天扯著嗓子喊居民別外出
    張昌義老遠就大聲喊起來,「有麼事你給我打電話撒,莫到處跑呀。」73歲的張昌義是武昌堤東社區船夢園小區的居民,疫情發生以來,他就堅持在小區裡當志願者,近期,武漢實行小區封閉管理,他更是當起了小區的「守門人」,每天密切關注著進進出出的人員,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
  • 杭州小區團購群背後的團長們都是誰
    沒想到,當大米送到小區時,還要另外收一筆運費,但當初說好是55元一包。「團長說,既然這樣,運費我來貼吧。」董女士說,團長還倒貼了運費,大家都是記在心裡的。目前,這個群已經有100多人。大家可以輪流做團長,不過活躍的團長不多。
  • 最懂居民的「小區整治翻譯家」來了,有請社區規劃師
    2016到2018年,南京累計整治老舊小區624個。今年,還將有93個老小區被整治。如何創新整治方式,給居住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不少地方也在探索。在南京市玄武區,就新來了7位社區規劃師,他們將成為小區整治過程中,最懂居民訴求的一些人。
  • 小Z跑供暖|一直在達標線上下「徘徊」 新天地家園小區部分居民遭遇...
    「從10月份供暖到現在,我們家室溫一直都在18 °上下:白天做飯的熱氣加上照進屋子的陽光,室溫勉強能到18°;到了後半夜,室溫就降到17 °了……屋裡體感溫度一直不好。」日前,家住道裏區新天地家園小區的多位業主向記者反映其遭遇的「尷尬」室溫。
  • 小區漏水每天限時供水3小時 居民用水基本靠搶
    每天只供水3小時,用水基本靠搶。這樣的生活,杭州臨平桂花城200多戶居民已經過了一星期。欠費了?水緊張了?都不是。原因是小區地下管網出現了大面積漏水。如果不把總閥關了,小區地下室裡就可能水漫金山。所以,物業只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打開總閥一小時,供居民用水。
  • 自來水溫度40℃:小區22戶居民喝了倆月暖氣水
    東北網11月30日訊 「大冬天的,自來水管裡淌熱水,越放溫度越高,大家都蒙了。」近段時間,大唐世家小區D15號樓的居民們發現,自來水的溫度高達40攝氏度。  心有疑慮的居民們先是找了物業,又聯繫供水部門,經過調查,原來是一住戶將自來水管接到了地熱分水器上,導致暖氣水流進整棟樓的自來水管線。
  • 泰州這小區要建幼兒園!居民們卻不同意!咋回事?
    小區幼兒園裝修擾民居民們介紹,去年,小區西門這幢大樓被法院拍賣,今年五月份,居民們得知,這裡將被改造成一家幼兒園。此後,每天一大早工人就開始進場裝修,噪音很大。記者在現場看到,正在裝修的大樓並沒有採取必要的防塵措施,這一點也是居民們無法接受的。
  • 荊門這個小區每天有陌生人翻越……後續來了
    4月24日 我們推出一篇文章 關於市民向我臺記者反映 自己所在的小區每天都有陌生人隨意翻入 文章一經發出 很多人在下面留言
  • 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誰來拯救80、90後家長們
    近日,江蘇省有位家長實在受不了家長群裡的任務,在網上發了一段懟老師的視頻,獲得了很多家長的關注和叫好,這位爸爸敢於直言,說出了長時間壓抑在心中的家長們長久以來不敢說的話。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不管是哪一個家長群,家長們都戰戰兢兢地選擇了置頂,害怕收不到群裡老師的信息,老師有意見,對自己家的孩子不好。
  • 小區門口開汽修店,油漆味刺鼻讓居民受不了:有寶寶的都搬家了!
    武漢礄口有個小區叫天順園,這裡一些居民,我們說要經常開窗換氣,他們偏偏每天門窗緊閉。我們說生命在於運動,他們偏偏儘量不出汗,不想喘息粗重。為什麼,他們要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小區裡有一個看不見的東西,是火柴棍剔牙,專找縫子鑽。
  • 桃園新村等老小區改造在即,有何經驗可循?居民們有話要說
    目前,第一階段的連淮揚鎮鐵路周邊改造工作正在進行;潤州區的桃園新村和京口區的醫政路等老舊小區改造是第二階段,時間是在6月底7月初,我們最近走訪了桃園新村,看看居民們如何看待即將進行的小區改造。據小區居民們介紹,桃園新村的房屋大多是磚混結構,房齡在40年左右,整個小區存在著環境髒亂差、設施不到位和房屋外牆損壞的問題。居民反映最多的問題集中在危房、漏雨等年久失修的硬體問題上。
  • 哪來的水?路面上每天都有清水流淌,水量還不小!愁壞了附近居民
    最近有市民發現,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南七道街一處公交車站附近,每天都有清水在地面流淌,而且水量還不小,看著讓人心疼。按照賈洪新提供的位置,記者也來到了他所說的地下室,不過並沒有找到入口進入,但站在人行道上,已經能夠看到水到了地下室窗戶的位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直有居民和商戶聯繫相關部門,可是到現在為止,始終都不見任何一個部門來出面維修。
  • 今天零點,上海一群居民在小區門口揮著小紅旗輕喊:「祖國萬歲,上海...
    呂女士說,「現在可以好好陪陪她了。」 在被列為中風險地區的14天裡,除了不能出小區,居民們似乎沒有感受到太多的不便。這樣的體驗,與小區內外一群群可愛的、無私奉獻的人們有關。
  • 小區房價近五萬,居民們卻「敗」給了跳蚤
    家住恆豐坊1幢2單元的徐先生向錢報反映,近期小區地下室的跳蚤呈爆發態勢,居民們都不敢下去停電動車或存取東西。小區物業也來噴過藥,但效果也只能維持一兩天,過後又重新泛濫。徐先生說,但是今年5月份以來,跳蚤越來越多,只要進地下室,沒一會腿上就是好幾個包,奇癢無比,除了他自己,愛人和孩子也都被咬過。甚至只是到樓道口拿下報紙,也會被咬上幾口。1幢2單元的樓道長徐女士告訴錢報記者,跳蚤最猖獗時,去儲藏室一趟,腳上的白襪子都能變成黑的——雙腳上至少有幾十隻。正說著,她發出一聲驚呼,手往腳上一拍,指甲上留下一隻跳蚤被碾碎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