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gel法也就是指導患者做收緊肛門及陰道的動作,可在站立、坐著、躺著時進行。資料圖片
有人說,懷孕和分娩,是女人身體脫胎換骨改變、新生的過程,但妊娠和分娩也是女性尿失禁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後常發生痔瘡、脫肛,或因為膀胱括約肌與膀胱壁的伸縮蠕動功能突然發生麻痺,造成尿閉情形,因而形成水腫症狀等情況並不鮮見。同時,產後盆底肌肉自行恢復也是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的最好時機,訓練可以強化恢復的過程。專家建議,產婦應該進行盆底肌肉康復鍛鍊,大量的國內外臨床實踐證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對盆底軟組織損傷、神經損傷、循環改善、性器官功能恢復等有明顯效果,並能預防和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發生,有效防止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
「只要稍微一用力,咳嗽幾聲,提重物,尿就不由自主流出來。出門都得用護墊。」一位38歲生完第二個孩子的婦女說。開始她還以為是產後正常的現象,誰知漏尿情況一直持續。事實上,這種由於妊娠和引導分娩造成的尿道支持結構損傷是產後出現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稱,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達36.6%。
近半尿失禁患者為產後一年內發病
「盆底肌力下降、陰道鬆弛、盆腔器官脫垂、尿瀦留、失禁、習慣性便秘、反覆尿道感染都是陰道分娩產婦產後容易遇到的問題。」北京婦產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馬樂說。馬樂曾對北京婦產醫院368例產婦調查中發現,陰道順產的產婦有19.34%在產後出現尿失禁症狀。對該院408例女性尿失禁病例的初始發病時間做回顧性分析時發現,有40.68%患者初始發病時間是在分娩後12個月內。「影響尿失禁的因素主要有分娩次數、分娩方式、體重指數和年齡。經陰道分娩者比剖宮產者更易患壓力性尿失禁。」
括約肌就像負責排尿的「閥門」
「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一個彈簧床,承託和支持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並有控制排尿、維持陰道緊縮度、控制排便、增進性快感、防止感染等多項生理功能。」馬樂說,尿道括約肌擔任了排尿中的「閥門」責任。
懷孕時腹部體積增大,腹壁、盆底肌肉受壓極度擴展,腹部皮膚變薄,彈性纖維也高度延展並有可能斷裂,如果妊娠期間對這些肌肉保護不好,分娩時會陰、盆底肌肉筋膜、宮頸等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寶寶穿過這些肌肉時就有可能出現肌肉斷裂,產後尿道周圍肌肉鬆弛,尿道支撐結構破壞、內臟脫垂,而出現尿漏,子宮脫垂,性生活不滿意等。
「正常的腹壓是將子宮向骶骨尾骨方向推,而妊娠腹腔壓力把子宮向陰道方向推,同時盆底肌肉也會受到壓力,作用向下而逐漸鬆弛,可能會造成膀胱頸、尿道近段過度下移,尿道固有的括約肌乏力,造成壓力性尿失禁。所以產後42天時,提倡孕婦回到醫院來複查盆底肌肉的張力情況。」馬樂說。
Kegel體操「已被證實非常有效」
「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婦產科醫生Kegel,就針對產後婦女尿失禁、子宮、膀胱、直腸脫垂和陰道緊縮度降低等問題,創建了盆底肌肉康復鍛鍊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Kegel體操。歐美國家對所有產後婦女常規進行盆底功能檢查,對產婦產後42天常規做盆底康復訓練。而我國婦女盆底障礙疾病發病率高,多數醫院仍然通過臨床症狀以解剖診斷為主,而對於臨床症狀不明顯,但有潛在病變的人群未給予早期的診斷和幹預。」馬樂說,國外的正規、科學的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已被證實非常有效,恢復盆底肌功能、增加肌肉肌的穩定性和預防治療尿失禁。我國從2001年開始在北京婦產醫院最早引進盆底功能康復訓練,目前正在推廣過程中。「每個產婦都應該做盆底訓練,但目前只有少部分產婦才有這種意識並接受這一訓練。各個醫院開展這項訓練也不是很積極。」
「很多時候,醫院都是用量化的問診來評估產婦產後的盆底肌肉受損情況,比如了解是否漏尿等,但相關的功能檢查很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主任醫師、副教授許可新說。
據馬樂介紹,女性盆底康復訓練的方法很多,包括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盆底肌電刺激療法和生物反饋法。「可以通過自我的主動訓練和通過儀器的科學訓練來進行。」
■ 特別提醒
自我訓練需醫生指導
「我們醫院會由護士教產婦相關的增強盆底肌肉功能的訓練,將枯燥的提肛運動轉化成有些樂趣的體操。」許可新說,國外有專門的物理治療師來指導患者做訓練。國內由護士通過陰道指診的方式檢測盆底肌肉收縮動作的正確與否。馬樂說,普通人對盆底肌的具體位置和如何控制它運動很難把握,需要與大夫溝通,才能讓盆底肌真正動起來。
在醫生指導下建立盆底肌肉規律性收縮和放鬆方式後,這項自我鍛鍊應該形成一種習慣。「女性盆底的天然薄弱點,在遭遇承受力較大的陰道分娩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問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多做盆底肌肉收縮基礎運動,在家看電視時、聊天時等都可以進行,對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Kegel法也就是指導患者做收緊肛門及陰道的動作,可在站立、坐著、躺著時進行,每次縮緊3-5秒鐘,然後放鬆,連續做15-30分鐘。」許可新說。
■ 熱點問答
盆底訓練的最佳時機?
Q:有人說自己由於產後痔瘡,在產後10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過早做,每天要做200多次,結果由於運動過量造成肛括約肌受傷鬆弛、脫肛。產後盆底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馬樂:產後盆底康復是通過訓練強化盆底肌肉康復的好時機,出現這種症狀跟她產後10天進行鍛鍊沒有關係,跟她的鍛鍊方式是否正確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在產前孕婦就可以通過增強盆底肌肉收縮能力訓練來促進順利生產,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但通過機器的被動刺激進行盆底康復訓練需要在產後42天後,此時產婦惡露排乾淨。一般醫生也建議做產婦產後42天常規檢查和盆底康復訓練。
從運動方式來說,盆底的收縮和放鬆是交替進行的,肌肉在運動後要有放鬆、恢復階段,這一交替過程促進運動功能的增強。不是說運動量過大就能提高運動成績,關鍵在於科學、合理的方案來指導訓練。
排尿突然中止法科學嗎?
Q:有人說排尿過程中突然中止可以鍛鍊盆底肌肉,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許可新:排尿時突然中止只是讓你意識到自己做了收縮盆底肌肉的動作。但這項運動本身會損害膀胱,因為括約肌和膀胱在排尿過程中是自然協調的過程,突然同時收縮膀胱和括約肌的行為,導致括約肌收縮時,逼尿肌沒有很好收縮,這種紊亂如果持續進行,對膀胱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