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gel體操防產後尿失禁

2020-12-22 新京報網


Kegel法也就是指導患者做收緊肛門及陰道的動作,可在站立、坐著、躺著時進行。資料圖片

  有人說,懷孕和分娩,是女人身體脫胎換骨改變、新生的過程,但妊娠和分娩也是女性尿失禁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後常發生痔瘡、脫肛,或因為膀胱括約肌與膀胱壁的伸縮蠕動功能突然發生麻痺,造成尿閉情形,因而形成水腫症狀等情況並不鮮見。同時,產後盆底肌肉自行恢復也是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的最好時機,訓練可以強化恢復的過程。專家建議,產婦應該進行盆底肌肉康復鍛鍊,大量的國內外臨床實踐證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對盆底軟組織損傷、神經損傷、循環改善、性器官功能恢復等有明顯效果,並能預防和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發生,有效防止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

  「只要稍微一用力,咳嗽幾聲,提重物,尿就不由自主流出來。出門都得用護墊。」一位38歲生完第二個孩子的婦女說。開始她還以為是產後正常的現象,誰知漏尿情況一直持續。事實上,這種由於妊娠和引導分娩造成的尿道支持結構損傷是產後出現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稱,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達36.6%。

  近半尿失禁患者為產後一年內發病

  「盆底肌力下降、陰道鬆弛、盆腔器官脫垂、尿瀦留、失禁、習慣性便秘、反覆尿道感染都是陰道分娩產婦產後容易遇到的問題。」北京婦產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馬樂說。馬樂曾對北京婦產醫院368例產婦調查中發現,陰道順產的產婦有19.34%在產後出現尿失禁症狀。對該院408例女性尿失禁病例的初始發病時間做回顧性分析時發現,有40.68%患者初始發病時間是在分娩後12個月內。「影響尿失禁的因素主要有分娩次數、分娩方式、體重指數和年齡。經陰道分娩者比剖宮產者更易患壓力性尿失禁。」

  括約肌就像負責排尿的「閥門」

  「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一個彈簧床,承託和支持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並有控制排尿、維持陰道緊縮度、控制排便、增進性快感、防止感染等多項生理功能。」馬樂說,尿道括約肌擔任了排尿中的「閥門」責任。

  懷孕時腹部體積增大,腹壁、盆底肌肉受壓極度擴展,腹部皮膚變薄,彈性纖維也高度延展並有可能斷裂,如果妊娠期間對這些肌肉保護不好,分娩時會陰、盆底肌肉筋膜、宮頸等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寶寶穿過這些肌肉時就有可能出現肌肉斷裂,產後尿道周圍肌肉鬆弛,尿道支撐結構破壞、內臟脫垂,而出現尿漏,子宮脫垂,性生活不滿意等。

  「正常的腹壓是將子宮向骶骨尾骨方向推,而妊娠腹腔壓力把子宮向陰道方向推,同時盆底肌肉也會受到壓力,作用向下而逐漸鬆弛,可能會造成膀胱頸、尿道近段過度下移,尿道固有的括約肌乏力,造成壓力性尿失禁。所以產後42天時,提倡孕婦回到醫院來複查盆底肌肉的張力情況。」馬樂說。

  Kegel體操「已被證實非常有效」

  「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婦產科醫生Kegel,就針對產後婦女尿失禁、子宮、膀胱、直腸脫垂和陰道緊縮度降低等問題,創建了盆底肌肉康復鍛鍊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Kegel體操。歐美國家對所有產後婦女常規進行盆底功能檢查,對產婦產後42天常規做盆底康復訓練。而我國婦女盆底障礙疾病發病率高,多數醫院仍然通過臨床症狀以解剖診斷為主,而對於臨床症狀不明顯,但有潛在病變的人群未給予早期的診斷和幹預。」馬樂說,國外的正規、科學的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已被證實非常有效,恢復盆底肌功能、增加肌肉肌的穩定性和預防治療尿失禁。我國從2001年開始在北京婦產醫院最早引進盆底功能康復訓練,目前正在推廣過程中。「每個產婦都應該做盆底訓練,但目前只有少部分產婦才有這種意識並接受這一訓練。各個醫院開展這項訓練也不是很積極。」

  「很多時候,醫院都是用量化的問診來評估產婦產後的盆底肌肉受損情況,比如了解是否漏尿等,但相關的功能檢查很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主任醫師、副教授許可新說。

  據馬樂介紹,女性盆底康復訓練的方法很多,包括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盆底肌電刺激療法和生物反饋法。「可以通過自我的主動訓練和通過儀器的科學訓練來進行。」

  ■ 特別提醒

  自我訓練需醫生指導

  「我們醫院會由護士教產婦相關的增強盆底肌肉功能的訓練,將枯燥的提肛運動轉化成有些樂趣的體操。」許可新說,國外有專門的物理治療師來指導患者做訓練。國內由護士通過陰道指診的方式檢測盆底肌肉收縮動作的正確與否。馬樂說,普通人對盆底肌的具體位置和如何控制它運動很難把握,需要與大夫溝通,才能讓盆底肌真正動起來。

  在醫生指導下建立盆底肌肉規律性收縮和放鬆方式後,這項自我鍛鍊應該形成一種習慣。「女性盆底的天然薄弱點,在遭遇承受力較大的陰道分娩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問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多做盆底肌肉收縮基礎運動,在家看電視時、聊天時等都可以進行,對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Kegel法也就是指導患者做收緊肛門及陰道的動作,可在站立、坐著、躺著時進行,每次縮緊3-5秒鐘,然後放鬆,連續做15-30分鐘。」許可新說。

  ■ 熱點問答

  盆底訓練的最佳時機?

  Q:有人說自己由於產後痔瘡,在產後10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過早做,每天要做200多次,結果由於運動過量造成肛括約肌受傷鬆弛、脫肛。產後盆底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馬樂:產後盆底康復是通過訓練強化盆底肌肉康復的好時機,出現這種症狀跟她產後10天進行鍛鍊沒有關係,跟她的鍛鍊方式是否正確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在產前孕婦就可以通過增強盆底肌肉收縮能力訓練來促進順利生產,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但通過機器的被動刺激進行盆底康復訓練需要在產後42天後,此時產婦惡露排乾淨。一般醫生也建議做產婦產後42天常規檢查和盆底康復訓練。

  從運動方式來說,盆底的收縮和放鬆是交替進行的,肌肉在運動後要有放鬆、恢復階段,這一交替過程促進運動功能的增強。不是說運動量過大就能提高運動成績,關鍵在於科學、合理的方案來指導訓練。

  排尿突然中止法科學嗎?

  Q:有人說排尿過程中突然中止可以鍛鍊盆底肌肉,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許可新:排尿時突然中止只是讓你意識到自己做了收縮盆底肌肉的動作。但這項運動本身會損害膀胱,因為括約肌和膀胱在排尿過程中是自然協調的過程,突然同時收縮膀胱和括約肌的行為,導致括約肌收縮時,逼尿肌沒有很好收縮,這種紊亂如果持續進行,對膀胱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潘波

相關焦點

  • 陪伴女人一生的運動——kegel
    很多人都認為,kegel 運動是產後的寶媽的專利,其實不然,抽菸、體重超重、上班族久坐、舉重運動員日常訓練等情況,我們的盆底肌也在經受考驗。所以即使尚未生育的未婚女性,成年女性,絕經期的也要練,也就是kegel 運動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課。
  • 孕期尿失禁
    現在大家對產後尿失禁的關注度是很高的,但孕期的尿失禁常常被忽視。其實在中國,無論是孕期還是產後,對孩子的關注和重視是遠遠高過媽媽的,孕期為了寶寶的健康營養,產後為了更好地餵養寶寶,可能真的有時候忽略了對媽媽的關心。其實正確的預防產後尿失禁是需要從孕期開始幹預的。
  • 孕婦會尿失禁嗎?孕婦尿失禁如何治療呢?
    孕婦尿失禁是隨著女性懷孕時間增加的,孕婦早期不會有太嚴重了尿失禁情況,到了懷孕晚期胎兒增大是造成孕婦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對於合理治療尿失禁要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應該根據自己尿失禁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這是非常重要的。
  • 成年人的尿褲子:尷尬的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這種類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穩定,逼尿肌反射亢進,膀胱痙攣和神經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與逼尿肌收縮未被控制有關。 2.壓力性尿失禁 身體運作如咳嗽,噴嚏,顛簸或推舉重物時腹內壓急劇升高後發生不隨意的尿液流出。尿道括約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 3.充溢性尿失禁 當長期充盈的膀胱內壓力超過尿道阻力時即出現充溢性尿失禁。
  • 為什么女性在孕期會發生尿失禁呢?女性尿失禁的分類
    久而久之,還會出現尿失禁、尿急尿頻等。所以,這也是為何生完孩子後,寶媽們還會發生尿失禁的症狀。盆底肌損傷是主要原因,要想改善或者避免此種尷尬和嚴重症狀,各位女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保養和護理。  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可分為6類,如下:  1、年齡的增大是導致女性出現尿失禁現象的原因之一。年齡的不斷增大會導致女性體內的各個系統組織的功能走向逐步的衰退,所以說女性的盆底肌會因為年齡的上升而出現無力鬆弛的狀況,從而引發尿失禁的發生。  2、女性尿失禁的發生原因還包括生產損傷。
  • 尿失禁讓人感到自卑,不想出門,那麼老人尿失禁了該怎麼辦?
    尿失禁雖然不會致命,但對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許多研究顯示,尿失禁還會影響到一個人情緒,讓人感到自卑,甚至人際關係變得疏離。他們擔心出去後,可能會發生尿失禁的窘境,最後都將自己宅在家裡。常見四類尿失禁什麼是尿失禁?簡單的來說,尿失禁就是不自主的漏尿。老人最常見的尿失禁為急迫性尿失禁和應力性尿失禁兩種,其他還有比較少見的滿溢性尿失禁和完全性尿失禁等。
  • 咳嗽大笑後「尿失禁」 女公務員墊尿片生活20年
    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達四成 就診率不足一成  今年48歲的張女士是一名公務員,24歲那年生完孩子後,她便患上「尿失禁」,每次提重物、打噴嚏咳嗽或者大笑,就會有尿漏出來,褲子便溼一片  對尿失禁的認識存在五個誤區  「儘管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但該病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並且存在一些誤區。」吳萬文稱,第一個誤區是對尿失禁無能為力。事實上,對於尿失禁大有所為,通過行為訓練、輔助裝置、藥物或手術,能使覺大多數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症狀明顯改善,甚至治癒。  第二個誤區是尿失禁是隨年齡增大後自然發生的現象。
  • 健康生活|不能被忽視的女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種患者不能控制排尿的疾患。大部分患者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提重物時發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廁所的路上褲子就尿溼了,尿液不停地從尿道內流出,為了避免尷尬,這類患者只能悄悄的使用成人紙尿褲來勉強維持生活。
  • 為什麼生完寶寶後容易出現尿失禁這種現象呢?
    據統計,在我國產後尿失禁的發生率並不低。那麼,為什麼生完寶寶後容易出現尿失禁這種現象呢?產後尿失禁現象的發生,和女性生理控尿的機制有關.當寶寶降生後,寶媽的激素水平恢復了,也沒了寶寶做「支撐點」,就容易引起尿失禁。此外,自然分娩的過程也會導致盆底結構的變化,不僅會牽拉、壓迫到神經,還會損傷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導致尿失禁。
  • 尿失禁|這羞於啟齒的病,終於有救了
    產後兩年的小麗沒想到自己竟然還能遇到只在傳說中的尿失禁。小麗其實在產後就聽周邊的人說了,女性懷孕分娩是盆底肌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在產後半年自己都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也就覺得尿失禁應該和自己沒有關係了,但是萬萬沒想到,尿失禁還是找上了自己。
  • 盆底肌受損,警惕「社交癌」 五種方法幫你遠離尿失禁
    □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尿失禁的防治意識,國際尿控協會(ICS)將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周定為世界尿失禁周。  尿失禁是產後及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高發病率和低就診率的特點。
  • 揚州一女子常尿失禁 大笑咳嗽打噴嚏都會尿褲子
    在詢問過其病史,及檢查後,揚大附院(揚州一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景遐勇表示,這是一種多發於產後和老年婦女身上的泌尿系統疾病,名為壓力性尿失禁。解析生育損傷和絕經等因素引起景遐勇解釋,壓力性尿失禁是由於生育損傷和絕經等因素,導致盆腔底部的肌肉發生鬆弛,使尿道對尿液的控制能力降低所致。
  • 產後女性尿失禁,該如何改善?
    產後女性尿失禁,該如何改善?生孩子後咳嗽尿失禁怎麼辦?  1、可以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來緩解,骨盆底肌肉訓練成為凱格爾運動。 鍛鍊時通過收縮盆底肌,5到10秒放鬆後間隔5到10秒再重複動作,逐漸增加訓練量。
  • 為什麼尿失禁容易出現在老年女性身上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能自主控制地從尿道流出來,在各個年齡組的婦女中都有尿失禁發生,但老年人較多見。尿失禁的種類很多,一般可分為壓力性尿失禁,緊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等其中以壓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所謂壓力性尿失禁,就是由於某些原因,如打噴嚏、咳嗽、大笑或者情緒緊張,突然改變體位時,引起腹壓突然增加,使尿液不由自主地從尿道流出來。腹壓消失後,尿便停止流出,但褲子已溼了一片。
  • 下尿路專欄 | 尿失禁用品與裝備系列介紹(02):男性尿套
    前列腺增生電切術如損傷尿道外括約肌可出現永久性尿失禁。主要是尿道梗阻。例如尿道結石或前列腺增生壓迫尿道,尿液不能排出,膀胱內儲存,再產生的尿液會溢出,我們稱為充溢性尿失禁,多見於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急性的水腫。
  • 孕婦順產後頻頻尿失禁,剖腹產能不能避免漏尿,聽聽醫生怎麼說
    最近這些天讓小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說起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就覺得滿是尷尬,別人都說順產好,哪知道自己順產以後有了後遺症,最近經常尿失禁,不禁想到要是當初選擇了剖腹產,是不是就不會有今天這些尷尬事了。那麼順產會尿失禁,沒選擇剖腹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尿失禁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 「笑尿了」是病得治! 七成中老年婦女受困尿失禁
    據我國部分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尿失禁發病率40歲以上者佔10%,老年婦女的發病率甚至高達70%。   尿失禁——病情分三類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周祥福介紹,尿失禁是由於膀胱和/或括約肌機能障礙所導致,根據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
  • 老人尿失禁調理方法 試試凱格爾療法
    老人尿失禁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在大笑,咳嗽的時候都可能會發生。「尿褲子」讓我們非常的尷尬,那麼老人尿失禁調理方法有哪些呢?老人尿失禁原因:據中醫專家介紹,老年性尿失禁,主要是因為年老體弱、中氣不足、腎氣虛衰、固攝無力、膀胱括約肌失職所致,治療以補中益氣、益腎縮尿為宜。
  • 產後尿失禁是屬於正常情況嗎?
    與排尿困難相反的是,一部分產婦在產後會小便失禁,身體稍微有大的動作,如打噴嚏、咳嗽時,小便便會流出來弄溼內褲,非常難為情。  其實,尿失禁不僅僅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更是一種病症,產婦產後若有這種情況時,不要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而應及時讓醫生知道,及早醫治和護理,否則對健康不利。
  • 寶寶頻繁尿床、尿褲子,難道是尿失禁?該如何解決?
    作者: 胡成(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兒童頻繁尿床、尿褲子是尿失禁,這種尿失禁與成年人尿失禁發生的原因不同。 5歲以下的兒童,尿失禁往往由於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沒有發育完善,膀胱不受控制。這種情況通常不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