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你們聽說過沒?

2020-12-14 萊迪探知農村

光陰似箭,轉眼間就進入了十二月,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村的農活都結束了,農民也進入了一個閒暇農季。寒冬來臨,鄉村裡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所以人家家裡有紅白事不但要幫忙,還要送錢給人家,在鄉村裡,有很多紅白事講究的,比如今天要講的俗話,「紅白事到人不怪,白事到人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看紅事禮到人不到,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主家在辦婚宴時,如果對方人沒有來參加婚禮,但禮錢到了,那麼主家也不會怪罪,反而會高興地把禮錢接過來,因為禮錢是彼此的心意。大家都知道,在辦婚禮之前,人們會很早就確定好了結婚的日期,而且還會提前通知親友來參加。由於從婚禮的訂婚日期到舉行日期之間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主家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辦婚禮所需的東西,在婚禮的前幾天,許多親戚和朋友都會來幫忙,所以即使有人因為一些事不能來,主家也會把婚禮順利地辦下去。

再次來看白事禮到人不收,每年入冬後,鄉間的白事就會比其他季節多,這是因為許多年老、體弱多病的老人在入冬後,往往會因一場小病而失去生命。與紅事不同,白事通常來去匆匆,許多老人在前一天還好好的,但睡過一覺後卻撒手人寰。因此,家裡有白事時,主家不但會沉溺於失去親人的悲傷情緒,還會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務,所以此時很需要人幫忙,這也就是為什麼鄉下有「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

對沒時間來幫忙的朋友,主家也不會怪,畢竟白事來匆忙,並非每個人都有時間來幫忙,所以主家非常理解,對不能來幫忙的親戚朋友,主家也不會怪,因為主家此時並不需要禮錢,而是需要別人來幫忙,所以白事的禮錢,如果不能自己來幫忙,那也不用送。

"十裡異風,百裡異俗",各路紅白事各有不同的習俗,但無論在哪個地區,都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對於鄉村的這一習俗,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回覆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馬上就要進入到12月份,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現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導讀: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隨著小雪節氣的到來,冬季也正式地拉開了帷幕,冬季一到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了起來。酒席的置辦數量也開始達到全年的最高峰值。農村舉辦紅白喜事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也被叫做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紅白喜事習俗。但大體上都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講究,一般來說,舉辦婚禮等喜事,是要一一通知給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但遇到白事之後,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通知,大家也會自發的前來幫忙。
  • 農村習俗「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什麼意思?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進入12月,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在農村隨禮是一種增進「親情」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以前農村人多的時候,誰家有什麼事都是全村人都幫忙,現在咱們農村很多人都走了,雖然也熱鬧但相對過去還是差遠了。熱鬧勁少了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這隨禮方式有些特別了,有的可以通過網絡隨禮,有的會選擇讓別人捎禮,大多情況就是人不到禮到,其實這個方式對於紅事還行,但對於白事來說,禮就算到了,人也不會收的,這是為什麼呢?
  • 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隨著國家對於農村各項福利的落實,農民生活相對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網絡也融入了農民生活給農民帶來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因此更多人了解到農民朋友們日常的生活和習俗,也讓農村和城鎮的距離大為縮進。近段時間有網友了解到了一句農村俗語:「紅事請了才去,白事不請就來」對於這句話不太理解,究竟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讓老農解釋給大家聽聽在不在理。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當然農村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畢竟在農村裡,幾乎是沒有多少外人能見到,在村裡都是本村的人,或者是親戚之類的人,所以農民在處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是想的很周到,畢竟農村的風俗不同,所以規矩也是有很多的講究,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吧,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大家的捧場,在農村裡第一是人情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而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講,農民並不在乎去哪旅遊,農民對清明的印象就是「祭拜祖先」,不管相隔多遠,總是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回到農村,在祖先的墳前燒幾張紙,放幾掛鞭炮,還要給祖先的墳頭攏一攏土。農村人清明祭祖的習慣是長久流傳下來的,而關於清明節祭祖的一些講究,更是像祭祖的習慣一樣源遠流長。
  • 終於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到農村收購縫紉機了?
    縫紉機在七八十年代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先進的手工機械設備,在那時候如果有一個縫紉機,是非常有臉面的事情,聽父親說那時候結婚講究「三轉一響」,也就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錄音機,在那個年代,一臺縫紉機的價格也在三四百元,可以說是非常奢侈的物件了,畢竟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有三四十元。
  • 農村婚宴新怪象:以前是禮到人不到,現在卻是人禮都不到,為啥?
    每年在到了冬天之後,農村的結婚的喜事就會越來越多,遇到好的日子,一個村子中就有可能有三五家辦喜事。農村人之所以熱衷在冬季辦婚禮,一是因為冬季農民不用幹農活,人們有大把的時間來給孩子們操辦婚禮,二是由於以前沒有冰箱用來儲存婚宴上要用的蔬菜、肉類,冬季氣溫低,蔬菜、肉類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放壞。
  • 農村喜宴為何會變成「冷宴」?從前人不到禮到,為何現在禮也到不了
    ,每家每戶的宴席特色都不一樣,總歸目的就是請客人喝好玩好吃飽,還能收一份喜錢。不知道近年來,你們發現了嗎?農村的宴席越來越冷清了,之前人不到禮先到,現在是人不到了,禮也不來了,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村"冷宴"的各種緣由。
  • 安床、搬家、入宅講究差別這麼大?關鍵有些好多人沒聽說過
    當天,師傅們把東西搬過來,擺放的差不多了,我叔卻說:「床先暫時放著別管,這個月18號,我再找你們的安裝師傅上門來安裝。」回家後我就問我媽緣由,我媽說,叔叔家一直做生意,歷來講究風水。他找人算過吉日,8月11號搬家,8月18號安床,11月11號入宅。入宅的時候家裡的新家具也涼了3個月了,剛剛合適。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這種野菜在農村很常見,日本人開價一斤30元都不賣,你們吃過嗎
    這種野菜在農村很常見,日本人開價一斤30元都不賣,你們吃過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說到野菜,在農村裡的種類真的是非常多的,不過一般只有上了年紀或者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才會知道。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說到「救命草」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是不認識的,不過要是說金不換呢?
  • 「賒雞不下蛋,來年不收錢」,農村這群賒雞人講究「誠信」兩字
    而每到飯後或農閒時刻,就會有這樣一群人來到村子裡「做生意」,與其說做生生意,不如說賒東西。而說到賒東西,想必大家都能想到「賒刀人」。這群人似乎能看到未來,可以預算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未來將發生之事等,他們賒出去的刀和剪子,不會讓你立刻付錢。
  • 農戶草莓沒人收,超市草莓吃不起,怪批發商?批發商:真不能怪我
    ,大家花著該花的錢,賺著該賺的錢倒也還相安無事,可是今年比較反常的一個問題是,超市的草莓依然賣到20多塊錢甚至30塊錢一斤,可不少農民反饋自己大棚裡的草莓5塊錢都沒有批發商來收。 當水果出現滯銷的時候,大多數朋友都會想到是批發商的問題,都會認為是他們低價收購高價賣從而來賺取其中的高額差價,但這次批發商不幹了,他們直言:真不能怪我!那怪誰呢?
  • 在農村,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
    導語:在農村,有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很多農村延續了幾千年以來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形成了影響村民衣食住行的各種講究。比如,在蓋房子的時候,大門前方要視線通暢,不要有大的遮擋物,老輩人講究「門前有堵,前途未卜」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隨便什麼年齡都合適過。在農村,在上了年紀的老農民當中,相當一部分不願意過壽,尤其是大擺壽宴。
  • 農村隨禮風變「涼」,從請人捎禮到乾脆假裝不知道,農民咋變了?
    還有些農民為了避免隨禮少了尷尬,乾脆不親自去隨禮了,需要隨禮的時候就讓人捎帶過去。到了現在,有些農民做得更直接,都不捎了,乾脆假裝不知道,這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農民不是喜歡排場,喜歡聯絡感情嗎,咋變了呢?和村裡的好幾位農民討論了這個事兒,原因主要有這3點。首先、農民厭倦了無休止的隨禮,希望能回歸到正常狀態。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
    在古代,人們得生活水平有限,不能和現在相比,一般家裡都過得比較貧困,能吃飽飯就很好了,不會對生活有太多的要求,感覺能吃飽穿暖就很知足,再加上以前沒有現在社會各方發展的好,醫療水平不及現在,以前都沒有專門小孩吃的藥,只能在大人吃藥的基礎上減半,有時只是感冒沒什麼,可是人們重視,不提前看病吃藥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本以為參加宴席的人很多,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的親戚都沒有到場,很多人都是把人情讓人代交的,街坊鄰居也是派了一個代表參加升學宴,這種顯現讓我很是納悶了,好好的喜宴咋就成了成「冷宴」呢?老農們看到了卻見怪不怪,直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