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轉眼間就進入了十二月,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村的農活都結束了,農民也進入了一個閒暇農季。寒冬來臨,鄉村裡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所以人家家裡有紅白事不但要幫忙,還要送錢給人家,在鄉村裡,有很多紅白事講究的,比如今天要講的俗話,「紅白事到人不怪,白事到人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看紅事禮到人不到,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主家在辦婚宴時,如果對方人沒有來參加婚禮,但禮錢到了,那麼主家也不會怪罪,反而會高興地把禮錢接過來,因為禮錢是彼此的心意。大家都知道,在辦婚禮之前,人們會很早就確定好了結婚的日期,而且還會提前通知親友來參加。由於從婚禮的訂婚日期到舉行日期之間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主家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辦婚禮所需的東西,在婚禮的前幾天,許多親戚和朋友都會來幫忙,所以即使有人因為一些事不能來,主家也會把婚禮順利地辦下去。
再次來看白事禮到人不收,每年入冬後,鄉間的白事就會比其他季節多,這是因為許多年老、體弱多病的老人在入冬後,往往會因一場小病而失去生命。與紅事不同,白事通常來去匆匆,許多老人在前一天還好好的,但睡過一覺後卻撒手人寰。因此,家裡有白事時,主家不但會沉溺於失去親人的悲傷情緒,還會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務,所以此時很需要人幫忙,這也就是為什麼鄉下有「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
對沒時間來幫忙的朋友,主家也不會怪,畢竟白事來匆忙,並非每個人都有時間來幫忙,所以主家非常理解,對不能來幫忙的親戚朋友,主家也不會怪,因為主家此時並不需要禮錢,而是需要別人來幫忙,所以白事的禮錢,如果不能自己來幫忙,那也不用送。
"十裡異風,百裡異俗",各路紅白事各有不同的習俗,但無論在哪個地區,都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對於鄉村的這一習俗,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回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