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2020-12-22 棒奔霸

導讀:在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隨著小雪節氣的到來,冬季也正式地拉開了帷幕,冬季一到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了起來。酒席的置辦數量也開始達到全年的最高峰值。不論是婚事還是白事,冬季的數量跟其他季節相比較,明顯的數量增多,尤其是結婚的,更是扎堆似的舉辦,遇到一個「好」的日子的時候,一個村裡有時候會有好幾家舉辦婚禮的,隨禮的都要忙不迭,有時候還要分頭行動,又去張三家的,有的去李四家裡的。除了婚事舉辦較多之外,白事也比其他季節更多一些。

白事冬季出現太多,也是由於季節的更迭,帶來的氣溫急劇下降,很多年老體弱的老人,由於還沒有適應這樣寒冷的季節,從而導致了寒冷的冬季白事比以往的時候都多。農村舉辦紅白喜事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也被叫做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紅白喜事習俗。但大體上都有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講究,一般來說,舉辦婚禮等喜事,是要一一通知給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但遇到白事之後,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通知,大家也會自發的前來幫忙。

舉辦喜事的時候,如果出現禮到人不到,主人也是不會在意的,主要原因當屬喜事原本就是應該高興的事情,有時間就過來幫忙,沒有時間主人也不會生氣,婚事的主角還是男女雙方家庭,並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缺席,而產生很大的影響,能夠把婚事順利地進行下去,就算得上是圓滿的結果。主人是不會怪罪有其他事情不過來的。但舉辦白事跟喜事是完全不一樣的,農村把舉辦白事叫做人事,其中寓意自然是人越多越好,一來是彰顯對於逝者的尊重,二來是寓意家庭人丁興旺。

主人辦理喜事和白事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那就是舉辦喜事自己是可以跑前跑後去張羅的,而舉辦白事,自然是要守靈當孝子,是不能去做其他事情的,這個時候所有白事辦理的事宜,就要依靠大家來一一幫忙完成,所以這也是白事跟喜事的最大區別,白事所需要的人手更多一些。所以也就有了不起的話單單去隨禮,主人有的時候是不會收禮的,而是要親自去弔唁或者幫忙、參加葬禮,傳統習俗一直以來講究「死者為大」,親自前去,一來是表示對於逝者的尊重,二來是有什麼忙自然要去幫襯一下。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在農村對於白事的舉辦,大家都是自發行動,不需要通知就會準時的前來,哪怕平日有些隔閡的小摩擦的,在舉辦白事面前,依然都會不計前嫌的前來幫忙,這也是傳統的習俗演變而來,有的甚至遠在千裡之外,依然會趕回來,作為相互幫襯的白事,如果人家有事自己不前去,到時候誰家會沒有事辦呢?自己不去,何嘗想著會讓人家來呢?這也是禮尚往來的正常表現,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你們聽說過沒?
    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村的農活都結束了,農民也進入了一個閒暇農季。寒冬來臨,鄉村裡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所以人家家裡有紅白事不但要幫忙,還要送錢給人家,在鄉村裡,有很多紅白事講究的,比如今天要講的俗話,「紅白事到人不怪,白事到人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習俗「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什麼意思?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進入12月,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最近村子裡也不知道怎麼了,三天兩頭就有隨禮的活動,也許這到了年跟前,大家想著趕緊結婚,省的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讓辦,所以筆者最近這錢包是越來越癟了。其實到了冬季農村的白事也是不少,因為冬季是慢性病的高發期,就在前幾天筆者就隨了一份白事禮,因為是多年的鄰居,所以就去幫著忙活了幾天。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
  • 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隨著國家對於農村各項福利的落實,農民生活相對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網絡也融入了農民生活給農民帶來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因此更多人了解到農民朋友們日常的生活和習俗,也讓農村和城鎮的距離大為縮進。近段時間有網友了解到了一句農村俗語:「紅事請了才去,白事不請就來」對於這句話不太理解,究竟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讓老農解釋給大家聽聽在不在理。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當然農村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畢竟在農村裡,幾乎是沒有多少外人能見到,在村裡都是本村的人,或者是親戚之類的人,所以農民在處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是想的很周到,畢竟農村的風俗不同,所以規矩也是有很多的講究,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吧,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大家的捧場,在農村裡第一是人情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眼看著清明節的假期沒幾天就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因此很多人已經開始了清明節的計劃,有人計劃出去旅遊踏青,而有人計劃回鄉祭祖。
  • 「賒雞不下蛋,來年不收錢」,農村這群賒雞人講究「誠信」兩字
    而每到飯後或農閒時刻,就會有這樣一群人來到村子裡「做生意」,與其說做生生意,不如說賒東西。而說到賒東西,想必大家都能想到「賒刀人」。這群人似乎能看到未來,可以預算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未來將發生之事等,他們賒出去的刀和剪子,不會讓你立刻付錢。
  • 農村老人說,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不能娶?這是為啥?
    很多時候農村老人看事物的眼光比很多人都透徹,所以他們經常說的一些話裡面也隱含了不少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農村老人說的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娶不得?你知道這是為啥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眾所周知,像結婚這種大事在農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男女雙方不僅僅要門當戶對,生辰八字也講究吻合,可是說這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不能娶又是為啥呢?
  • 農村婚宴新怪象:以前是禮到人不到,現在卻是人禮都不到,為啥?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禮到人不到,但是今年的婚宴上卻常常出現了人沒有到,禮錢也沒到的怪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我國自古就很講究人情往來,在農村人們對人情往來這件事情看得更加重要,這可能和農村人居住的環境有關係。
  • 農村喜宴變「冷宴」,以前人不到禮到,如今人不來禮不送,為啥?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來演:網絡作為外出務工最多的省份之一,到了江西農村,這一點尤為突出,村裡可能就只剩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青年人基本看不到,我的老家九江地區尤為明顯。人口大量的往城市遷移,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 農村蓋房「怪象」,房子蓋好了,既不裝修也不住人,這是圖啥?
    大家好,這裡是「雅趣農事」,每天分享農村人和事。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農村興起蓋房「怪象」,既不裝修也不住人,這是圖啥?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乾淨的街道,整潔的小樓房。不過,如今農村人蓋房子也真是講究。衛生間、廚房、客廳、臥室都很齊全,裝修的也很大氣,一點都不輸給城裡的樓房。最近幾年,農民蓋房出現了「怪現象」,有些人的房子明明已經蓋好了,可是七八年都過去了,既不裝修也不住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4方便原因:一、 資金不夠蓋房子的花銷本來就很大,裝修費也不便宜。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有啥講究?
    要不說以前人們的壽命普遍的比較低,活到五十多數的人就已經算是高齡,能活到六十歲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在農村有著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和說法,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是有總結的,雖然這些老規矩並沒有什麼依據,但是從古自今都是這麼傳過來的,農村老人也都是這麼按規矩準守來的,農村生活的人基本都知道66、73、84、是老人的三道坎。
  • 農村經常有人來收十年的狗和五年的雞,這是為啥呢
    在農村養雞餵狗,是最經常看到的事情,關於雞狗的年齡也有俗語叫做雞六狗八,意思是雞差不多能夠活六年,狗呢能夠活八年,其實這也是一個平均數值,其實雞和狗遠遠不止是只活六年和八年,尤其是在農村的一些土狗,能夠活十來年的非常的多見,農村老人愛說老狗成精,還真的別說,哪些年老的狗,雖然體力衰弱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與此同時也形成一些不好的現象,那就是農村無論大事小事,就愛擺幾桌宴請賓客。一開始農民都是積極參加,家裡有事肯定都要到場,但是到後來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這是為啥?老農跟小智說出了實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這是一件大喜事,孩子考上大學全家人都沾光。本以為參加宴席的人很多,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的親戚都沒有到場,很多人都是把人情讓人代交的,街坊鄰居也是派了一個代表參加升學宴,這種顯現讓我很是納悶了,好好的喜宴咋就成了成「冷宴」呢?老農們看到了卻見怪不怪,直呼:好!
  • 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關門蒸冬,揚場有風」為啥要關門蒸冬
    今天中午我回老家看望老爹,老爹和鄰居幾個老人坐在門口聊天,我聽他們幾個老人在講究冬至節吃什麼。東鄰居嫂子說,現在吃什麼也不香了,也沒有什麼想吃的東西。過去天天都巴望著過節,過節才能吃頓飽飯。冬至能吃兩頓好飯,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餃子。
  • 農村「油漆路」修到了家門口,為啥仍泥濘不堪?村幹部:不背鍋!
    大家知道,過去的農村交通很不發達,不但和外面聯繫的道路不暢通,就連自己村裡的土路也是坑坑窪窪,一到雨雪天氣便更加泥濘,人們行走的時候經常是深一腳淺一腳,走過去沾一腳泥那是很常見的。這幾年開展的「村村通」工程逐漸改變了這種面貌,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很多農村的土路都被油漆路代替,貫穿全村甚至都修到了農民家門口,大大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條件。可是好景不長,一段時間之後人們發現,就算是油漆路也經常有積水淤泥,雨雪天氣人們行走起來照樣是很不方便,很多人質疑村幹部帶領修路設計得不科學,甚至有懷疑村幹部偷工減料的,面對這樣的質疑村幹部表示:這鍋不背!
  • 農村怪生意:有人到農村吆喝收舊家具,一年賺十來萬,是真的嗎?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農村這幾年出現了很多變化,道路、網絡、物流體系完善之後,回到農村創業或下鄉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在筆者當地,以前集市上做生意的人很少,現在一到趕集天,集市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不過,筆者發現,在近些年,農村卻出現了一個怪生意,有些生意人不到集市擺攤,卻做起了收舊物品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