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承認自己聽力下降?

2020-12-23 海之聲太原

發現一個讓人心痛又無奈的事實,不少孩子、尤其是語後聾的孩子,之所以貽誤了手術時間,就是因為孩子和家長往往「誤解」了聽損的概念,認為只有聽不見了才算聽損,而常常以「孩子能聽見啊」、「我耳朵好著呢」等理由一直拖。

當聽力下降的時候,為什麼不願意承認,除了心理因素,其實還有聽力方面的原因。

感覺不到的聽覺差

越來越小的聽覺動態範圍,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聲窗,是導致很多人失去聽覺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來看個圖:

當聽力正常的人與聽力損失的人站在同一個位置時,聽力正常的人能識別藍色區域內的聲音,而聽力損失的人只能感知白色區域內的聲音。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對比,或者如果並不存在聽覺感知的聲音範圍,那麼有聽力損失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聽力是不是下降了,尤其是當聽力損失的程度僅為輕度時,聽力損失的人很難辨別自己的聲音感知世界是否與健聽者一樣,他們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存在聽力損失。

感覺器官輔助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聆聽聲音或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並不僅僅只使用聽覺系統。

聽覺、視覺、認知的三重作用,使得人耳在不同環境下都可以識別言語。

比如說,在極其嘈雜的噪音環境下,視覺系統就將發揮更多的作用,協同聽覺系統共同幫助人耳聆聽。也就是說,我們在特別吵的環境中交談,會下意識地用眼睛看對方的口型,通過聽加看來交流;再比如,我們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即使說話的人對某些字、詞、句吐字不清,人耳也能利用認知系統充分理解交談內容。意思是,當我們沒聽清對方某些字詞發音時,也可以結合上下文以及當時的情境來判斷、理解;還比如,在比較吵的環境中交談,當我們意識到對方沒聽清我們說的話,或者對方意識到所說的話我們沒聽清時,會不自覺地通過提高音量,放慢語速或重複等方式來讓彼此聽清。

正因為視覺及認知在聆聽的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協同作用,才使得很多人在聽力下降時依賴它們來聽、說和理解,所以當聽力下降不是很嚴重時,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出現了聽力損失。

不但如此,就算這時候聽力監測結果顯示聽損,他們也會以「我能聽見啊」、「孩子跟我們交流沒問題」、「我覺得聽得還行,不影響交流」等理由拒絕聽力補償。

毫無徵兆的聽損

研究表明,人耳能感知的聲音響度變化至少有1.5 dB,而且一定要在持續的刺激下才能感知這一聽覺變化。

如果孩子或成人的聽力損失屬於漸進性聽力下降,那麼他們自然很難在短期內意識到這一微弱聽力變化。

特別要提到一個現象:重振。也就是復響,是一種病理現象。這是什麼意思呢?通常,我們所感受到的聲音響度是隨著聲音強度變化而變化的,聲音強度大,我們聽到的聲音就大、響,反之則小、弱。而對於出現聽力損失的人來說,因為內耳感受器受到了損傷,所以在聽聲時,感受聲音的響度增長太快,甚至超過了聲音強度,造成比例失衡。也就是說,大聲時,聽起來比實際的聲音要響,而小聲時,聽起來比實際聲音要輕,這就是最典型的「小聲聽不見,大聲覺得吵」的重振表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人,絕大多數都存在重振現象。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人看來,重振是一種「聽力極好」的表現,因而即使聽力真的下降也不會意識到。

最近,身邊不乏聽力下降的人,有成人、有孩子,他們中的有些是突聾,有些是漸進性的聽力下降,但之前都沒當回事兒,直到聽不見、聽不清才想著去查,也幸虧查了,不然更耽誤事兒。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聽力是需要我們時刻關注的。不是說孩子聽篩過了,平時體檢聽力檢查也沒問題就大松心了,聽力就跟其他你所關注的身體部位一樣,需要時不時的做個檢查,關注關注,咱不是盼著孩子出問題,而是一旦真出問題,能第一時間發現,不至於在誤解、否定、自欺欺人中貽誤。

相關焦點

  • 人老了聽力一定會下降?不全對
    「……」生活中,類似這樣因老年人聽不清聲音而交流困難的例子舉不勝舉。令人啼笑皆非之餘,又油然而生一些無奈。很多聽力不好的老年人覺得「人老了,聽不見很正常」或是「這麼多年了,治也白治」,從而不願意去醫院就診。那麼,老年人一定會出現聽力下降嗎?真的沒法改變嗎? 今天就帶您走出老年聽力損失的四大誤區。
  • 臺灣人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就是啊,不管怎麼樣,你臺灣人總是中國人嘛,怎麼可以不承認呢?連祖宗都不要了?就算你反共,也不可以反對自己的國家啊。但是,臺灣人真的是數典忘祖嗎?先從英語的幾個單詞說起。語言裡有一個規律,大凡人們處理一個物件比較深入細緻,需要描述微妙細小的區別,那麼和這個物件有關的辭彙就比較豐富。
  • 聽力下降,問題或不在耳朵,可能是癌細胞「攻入」鼻咽
    今年39歲的陳女士在前段時間總是感到自己的聽力出現了問題,於是第一時間到了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檢查,醫生卻告知自己通知家屬,準備東西趕緊住院。醫生建議陳女士最好做個鼻鏡的檢查,結果顯示自己患上了鼻咽癌。01鼻咽癌發生為什麼會使人的聽力出現下降呢?
  • 聽力下降了,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更長壽?
    一、聽力下降與跌倒有關係 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輕度聽力損失人士比正常聽力人士更容易失去平衡,更容易跌倒。並且,隨著聽力的下降,跌倒的機率也會增加。聽力損失每增加10分貝,跌倒的可能性會增加1.4倍。
  • 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時間:2016-12-13 10:39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聽力下降怎麼辦?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生活中我們對耳朵的運用十分頻繁,很多朋友或許大概了解一些聽力方面的知識,但還是會疏忽對耳朵的保護。
  • 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時間:2017-03-19 15:16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聽力下降怎麼恢復?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如何保護耳朵提升聽力 生活中我們對耳朵的運用十分頻繁,很多朋友或許大概了解一些聽力方面的知識,但還是會疏忽對耳朵的保護。
  • 教師出門不承認自己是老師,為什麼?
    有一個問題:老師出門不承認自己是老師,怎麼看?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感受是非常驚訝!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老師出門承不承認自己是老師,是一件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了,有什麼必要拿出來討論呢?當我看了網友們的討論後,明白了,原來是內心出現了偏差。
  • 這個動作會導致孩子聽力下降, 很多人卻不注意!
    錯誤的擤鼻涕方式容易導致聽力下降。這個動作危險很大,卻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壯壯感冒三天了,鼻塞難受總感覺有擤不完的鼻涕。鼻涕堵的難受,壯壯向媽媽鬧情緒,被媽媽嚷了一頓:你自己使勁擤一下!著急有什麼用!壯壯委屈加煩躁的使出全身力氣,把心中的不爽都發洩到鼻子身上。結果用力過大耳朵頓時嗡嗡響,像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一樣,聽力模糊。媽媽趕緊帶壯壯醫院就診。
  • 2020年11月了,房價會不會下降啊?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搶著買房?
    樓市進入了年底衝刺階段,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研究未來房價的走勢了。所以有一些朋友在問,已經年底了,房價會不會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2020年11月份了,房價到底會不會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搶著買呢?
  • 高頻聽力下降多發的原因
    相信在助聽器驗配中心諮詢過的人士都對高頻聽力這個詞語不陌生,為什麼它頻繁出現,日照助聽器乾耳聽力師為您分說一二。已知的耳聾成因眾多,其中又以老年性聾、噪音性聾為重災區。一是因為老年人口數量眾多,高發病率的聽力下降某種程度上也無法避免。
  • 戴助聽器後,聽力每年都在下降,是助聽器的原因嗎
    有不少聽損患者在佩戴助聽器後回來我們這邊抱怨說,為什麼我戴了助聽器後,感覺聽力每年都在下降,是因為助聽器的原因嗎? 再加上以前一直流傳著助聽器越戴越聾的傳言,讓他們更慌了,生怕戴助聽器把耳朵給戴壞了,那麼真的是戴助聽器導致的嗎? 其實不是的。
  •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耳朵聽力下降恢復方法首先要找出聽力下降的病因,其次針對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如果是內耳疾病引起的,包括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迷路炎等等這些疾病,那麼聽力有部分病人可能恢復不好。 如果是因為鼓膜的穿孔、聽骨鏈的破壞,或者是聽骨鏈的固定等結構的破壞導致的,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結構的重建來恢復聽力。
  • 聽不清是因為聽力下降嗎?沒那麼簡單!
    聽力損失的程度、聽力曲線的類型以及不同的病變部位,如耳蝸、聽神經、聽覺腦幹通路和聽皮層損傷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言語理解能力。以下介紹一些老年性言語識別困難的原因和機制假說。以十歲為一個年齡段,每上升一個年齡段,存在言語感知障礙的人數會增長一倍,在60歲年齡組中,有16%的老人存在言語識別障礙,70歲組為32%,到了80歲組這個數字高達64%。
  •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醫院:為什麼你會聽力下降,這就是原因!
    2.長期遭受噪音汙染導致聽力下降 為了緩解工作的壓力和充電,很多白領在生活中常戴耳機,聽音樂、放勁歌、學外語,聲音放得很大卻不自知,長期如此則鼓膜是難以承受的,人的聽神經也會因頻繁的強大聲波刺激而變得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聽力減退。
  • 愛耳日:一勞累就聽不清 小心「低頻聽力下降」
    兩年前,在連續一個月加班後他突然出現耳鳴,聽不清楚別人說的話,需要讓對方重複說幾遍。到醫院檢查後,林先生被確診為「低頻聽力下降」。「低頻聽力下降」以前被列入突發性耳聾的一種形式,但近幾年業界將其單列為一種耳病,認為需要得到公眾的重視。」陳錫輝說,「低頻聽力下降」的病人多具有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長期過勞等特點,金融界、IT界和傳媒界等過勞行業常有病人「扎堆」。
  • 聽力莫名下降?可能與這3個「殺手」有關,每個人都得當心
    身體保持健康人的聽力會維持良好,不容易出現聽力下降這種情況,但是有不少人卻莫名的聽力下降,一些細微的聲音可能會聽不見,有這種情況存在,要了解具體的原因,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改善,否則聽力明顯下降同樣也會帶來影響。那麼,發現自己的聽力莫名退化,有聽力下降這種情況,和哪些原因有關呢?
  • 反覆感冒發燒,小心聽力下降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劉沉濤冬季是孩子容易反覆感冒發燒的季節,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的孩子發燒後,常常用一側耳朵靠向說話的人,好像聽不清楚似的。如果有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警惕是不是傷到孩子聽力了。臨床上,因感冒誘發的聽力下降問題3歲以下高發,但其他年齡段也不少。
  • 孩子反覆感冒發燒 小心聽力下降
    「入冬以來,我家孩子反覆感冒、發燒,最近還說耳朵疼,做了檢查後顯示孩子的聽力下降了,為什麼一個感冒還會連累耳朵生病?」在北京同仁醫院耳科主任醫師李軼的診室,許多帶著孩子看病的家長都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前來就診的。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因感冒發燒引起的中耳炎。兒童感冒後更易患中耳炎 「為什麼我感冒,沒有引起中耳炎,我的孩子一感冒發燒,就患中耳炎呢,是不是我家孩子的耳朵有問題?」
  • 眩暈、耳悶塞、耳鳴、聽力下降警惕突發性耳聾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11億年輕人面臨由不安全的用耳習慣導致的聽力損失風險。並不是所有的突發性耳聾都是因為聽力下降而被發現。陳翠芳談到,很多患者出現眩暈時會去急診或神經內科,等到治好了眩暈才發現耳朵聽不見了,有的還會因此錯過治療時機。「個人對聽力下降的敏感度不一樣,很多症狀會掩蓋耳聾,因此,如果有眩暈、耳悶塞感、耳鳴,也要檢查聽力,讓醫生給出鑑別診斷。」
  • 為什麼會安靜能聽清,嘈雜聽不清?這種聽力下降問題最容易被忽視
    入駐百家號這麼久,剛開始時給大家科普關於聽力的基本小知識,後來有些朋友想進一步了解關於專業領域內的知識,閒話少敘,今日我們就講講最近大家諮詢最多的問題:高頻聽力損失比低頻嚴重的?尤其是高頻陡降型?——這種最容易掉以輕心的聽力下降損失類型,出現頻次很高。